縱觀華語樂壇,能坦然地坐在鋼琴前彈唱自如卻又自帶風情的,除了周杰倫,只能想到一個人,他叫李泉。李泉,因為給範曉萱創作《哭了》等歌曲進入大眾視野,然後成為了公認的「才子」。不管你熟悉他與否,他筆下的歌你都或許聽說過、喜歡過、深愛過。說到這裡,你也應該去親眼看一看他彈琴時的樣子,與周杰倫在鋼琴前精準耍帥不同,李泉手下的鋼琴總是有著一股「王者勁頭」。那種用手指擊打人心的篤定,像是把每首歌都掏心窩子彈唱給你聽。在如今,對於音樂審美極易浮於表面的現狀下,這種用靈魂創作、演唱、演繹的歌手真的不多了。李泉、丁薇等人,開始經歷「漂泊」的日子。李泉當時還是一名讀大學的學生,當他第一張專輯《上海夢》發行上市的時候,「魔巖文化」已經搖身一變成為「魔巖唱片」,同時「魔巖三傑」也憑藉香港紅磡體育館的一場演出,奠定了不可複製的地位。提起那段時光,李泉曾在某次訪談中提到:「說不嫉妒是假的。我當時正年輕氣盛,心裡充滿疑問,為什麼他們可以,我不行?」而談起童年為何走上音樂道路,李泉如是說:「小時候家裡成分不好,父母親被安排去貴陽工作,為了讓我留在上海,唯一的辦法就是進入一個藝術學校,在那裡我開始學習音樂。」
李泉曾經提起過自己兒時的一段經歷,因為曾經生活在相對封閉的校園環境裡,面對學校在音樂上閉塞的教育方式,讓內心充滿叛逆的李泉激起了創作的欲望。音樂在李泉的生命中,不失為一種自由的拯救,將一個無助而被捆綁的靈魂插上遐想的雙翅,像是本屬於音樂的天性得到了解放。這讓人不禁想起李泉在參加《蒙面歌王》時的表現,在舞臺上毫不保留的釋放自己,看起來誇張的表現方式和面目表情也曾經在網上引發過爭議。但是對於李泉的才華來說,這種看似誇張的釋放自我,絕對是無可厚非。
李泉除了以出色的鋼琴彈奏而飽受稱讚外,演唱上也絕對的唱功了得。曾經在聽李泉歌曲的時候,總會有一種情感過剩的錯覺,但後來開始看到李泉各種現場表演的視頻,反而開始愛上他的演繹方式,因為在真正「認識」他之後,才會懂得他在音樂上真摯完全的表達方式。記得在《蒙面歌王》的現場,一首《旅行的意義》唱得大氣十足,一首《草帽歌》唱得心頭含淚,一首《情人的眼淚》唱得動人動情,更用一首《走西口》讓觀眾們知道,原來音樂就是這麼變幻無窮。人們評價李泉為「奇才」,但回顧李泉這二十年來筆下創作的作品,不難發現,其實他根本無法定義。可這一切卻又萬變不離其宗,李泉的放蕩不羈和對音樂上的精準精緻看起來矛盾,實則成就了他在音樂領域中的獨特個性。而在面對成就與失敗時,他卻總是表現的十分淡然。他曾這樣說:「一個藝人也好,一個藝術家也好,他應該把自己最誠懇、最經過磨練的東西拿出來,而不是像商人那樣去斤斤計較別人的掌聲。」擁有著超人的音樂才華,內心仍不亂於物質欲望,這樣的李泉怎能不做出更純粹、更具內容、更加動人的作品呢?
【田野娛樂情報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