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省開化縣齊溪鎮龍門村,一間間民宿裡透出飯香,老闆娘熱情地吆喝著;村民騎著電瓶車,載著瓜果蔬菜等食材在山道上奔走……這個被群山環抱的小村莊顯得熱鬧非凡。
誰能想到,早些年龍門村守著青山沒錢賺。因交通不便,茶葉和山果只能帶來零星收入。全村1006人,有400餘人在外打工,是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如今,村集體年收入超過60萬元。變化從何而來?
有山水有文化,人氣旺起來
發展脫貧產業,得先練「內功」。前幾年,村裡開展垃圾分類、農趣庭院等建設,村莊面貌一新。環境好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山水再好,沒有文化融入,鄉村休閒遊就沒有靈魂。」村支書汪德剛說,山水好的村很多,憑什麼遊客一定要到這兒來?得發掘地方文化,讓山水因文化而靈動起來。
龍門村在危舊房改造中,保持了原有的徽派建築風格,恢復了「溪環玉帶」「龍潭虛澤」等龍門古八景。全村房屋進行外立面改造後,一個完整的明清徽派建築風格的村落出現了。
15年前,20歲的村民餘昌山離開家鄉,到台州打工,從一名雜工做到了酒店廚師長。前幾年,他毅然返鄉創業,租下親戚的房子辦農家樂。僅僅2016年下半年,就賺了幾十萬元。
客棧火了,人氣旺了。如今,龍門村平均每天接待遊客300人次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2年的4115元增長到2017年的1.9萬元。
走進龍門村,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民宿外一面面整齊劃一的「龍門客棧」招牌。
農家樂發展伊始,村裡統一思路:靠單打獨鬥的「土路子」行不通。村集體成立九溪龍門旅遊開發公司,統一管理、宣傳、服務、分配客源,避免了無序競爭。
為提高村民的管理水平,縣農辦邀請旅行社老總講課,從房間改造到內部裝飾,從菜品設置到客房打掃……詳細為農民傳授「實戰」經驗。
全村富了,才是真的富。龍門村實行「1+X」的結對模式,讓農家樂經營者結對蔬菜提供戶、農副產品提供戶,生意好的能結對5戶以上。
村民餘廣群是龍門村第一個農家樂創辦人。他和鄰居餘雲英結成對子,聘請餘雲英做廚師。現在,餘雲英自己也辦起了農家樂,又結對了好幾家農戶。
村幹部帶頭幹,全村擰成一股繩
發展鄉村旅遊,少不了村幹部的帶頭。前期,龍門村專門聘請浙江農林大學的專家對全村進行規劃設計。「看村幹部把村裡角角落落都跑遍了。當初還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麼。」村民們笑言。
為了勸說村民們辦農家樂,村幹部費了不少心思。5年前的那次村民大會,大家記憶猶新。
村幹部起初信心滿滿:縣裡有扶持政策,大家早點辦農家樂,早賺錢。村辦公大樓卻突然安靜了。村民們的眼光投向當時的村主任餘廣群。餘廣群說:「我蓋房子還欠著23萬元呢。」
「吃螃蟹」沒人帶頭可不行。看著大伙兒期盼的眼神,餘廣群帶頭開農家樂,龍門村第一批共9戶農民跟著報了名。
村兩委幹部實行值班班長制,村兩委幹部分成7個班,每班1個班長和4個組員,處理每日村內事務。
黨員也動了起來。龍門村黨支部實行「黨員鄰裡陣地」,為全村的37名黨員和8名入黨積極分子劃分責任區,每位責任人不但要主動做好自家的衛生保潔,還要負責聯繫鄰裡周邊農戶的鄰裡和諧、環境衛生等工作。
截至目前,龍門村53家民宿經營戶與村內的179家農戶全部結對,農戶為民宿經營戶提供高山蔬菜、土雞、清水魚、筍乾、野蜂蜜等40餘種農副產品,還能到農家樂打工,賺雙份錢。
龍門村村民很自豪:「人人有活幹,戶戶有收入」已成為現實了。現在,他們有了新目標:未來五年內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實現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記者 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