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轉型口罩機製造,刷新了我們對東莞產業鏈的認知。」 廣東瑞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瑞迪智能」)銷售總監餘建軍說,一臺口罩機需要至少1000件零部件,幾天內在同一座城市全部配齊,7天內生產交貨,只有在東莞能做到。
面對市場的狂熱,今年2月從印後包裝行業轉型到口罩機製造的瑞迪智能,沒有選擇像其他同行那樣立馬生產機器,而是先把所有圖紙進行了3D建模,發現弊端後馬上修正,要求3D模型和圖紙必須高度一致後才開工。
「慢就是為了快」,餘建軍對記者說。正因為這關鍵一步,當很多工廠把機器做出來後發現開動不了時,瑞迪智能後發制人,以7天一周期的交貨時間,震驚了江浙一帶的同行。
「現在回過頭來看,交貨周期慢兩三天都可能會全盤皆輸」。據餘建軍介紹,瑞迪智能目前正在註冊自己的口罩機商標,布局無人化口罩生產線。
乘風而起
7天交貨期刷新行業紀錄
今年2月,受疫情的影響,市場對口罩的需求非常大。大批「東莞製造」企業臨危受命,轉型到口罩製造行業上來。統計數據顯示,東莞口罩機產能,從2019年全年的881臺,增長到2020年一季度的3195臺,翻了3.6倍。位於厚街的瑞迪智能是這批轉型大軍之一。今年2月,原以印後包裝機為主業的瑞迪智能,及時轉型到口罩機製造上來。
然而,這批轉型大軍不少是智能製造行業的大型企業,像瑞迪智能這樣的中小型企業如何突圍?
「公司從事自動化行業多年,供應鏈非常牢固,這就是我們的本錢。」在機械製造業打拼了十餘年的餘建軍,深諳自身優勢。他透露,生產一臺口罩機器至少需要1000件零部件,分下去可能需要數十家供應商公司共同合作,這就對供應鏈上的反應速度要求非常高。
「我們對合作的每一家公司都把時間表排好,每個員工負責盯三四家公司,甚至到他們的廠裡駐紮,公司全員鋪下去。面對市場的狂熱,我們沒有選擇像其他同行那樣立馬生產機器,而是先把所有圖紙進行了3D建模。最終,機器交貨的周期僅為7天,這一數字在震驚了江浙一帶的同行之餘,也為公司的發展贏得了先機。」餘建軍說。
從首筆訂單開始,瑞迪智能在生產口罩機的路上越走越遠。「之所以能取得跨越式的發展,一方面是因為疫情暴發的產品需求,一方面也是因為東莞強大的配套能力」餘建軍透露,「因為配套完善,供應鏈企業都集中在東莞,所以溝通成本很低,我們的員工都在做管理和銷售服務,每個員工只要盯著幾家供應鏈企業可以了。」餘建軍說。
「7天內生產交貨,只有在東莞能做到。東莞這座城市對我們這些創業者非常友好,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東莞發展的信心。」餘建軍表示,最令公司自豪的不是轉型口罩機後獲得了多大的銷售額,而是積累了轉型升級的經驗,把原來設備製造的先進經驗帶到了口罩機行業,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延伸產業鏈
打造無人化生產車間
隨著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國內的口罩市場現已回歸穩定,因此瑞迪智能正在謀求向外發展。截至目前,瑞迪智能的口罩機已經出口到韓國、越南、法國等多個國家及地區。
「我們提前為出口做好了準備,在建模時,所有口罩機都配套了三種語言(中、英、韓)的說明書。」餘建軍表示。除此之外,相關配套設備的作業系統上也同樣帶有這三種語言,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自行調節。
機器出口,考驗企業的售後服務能力。餘建軍表示,公司生產每一臺的口罩機都可以實現溯源——有專屬的銘牌號,根據銘牌號,可以查出每一臺口罩機出自哪一批次,是該批次的第幾臺機器等詳細信息,能夠非常方便地進行故障排查及人員追責。哪怕是遠銷海外的口罩機,瑞迪智能也派遣了數名工作人員前往駐點,保證售後服務質量。
此外,隨著口罩產業鏈各環節的打通,口罩的生產成本已經大幅降低,「現在主要是人力成本,而通過解決口罩生產機、打包機、裝箱機之間的協同問題,就可以大大降低口罩生產成本。」餘建軍表示。
針對這個行業痛點,瑞迪智能正在研發相關一體化機器,希望能夠推廣口罩生產的無人生產線。「這也是我們這次參展主要想展示的地方,不是展出一臺機器,而是一套解決方案。」 餘建軍表示。通過開發出的無人口罩生產線,瑞迪智能實現了從口罩機生產商向口罩生產線建設承包商的轉變。此次參加東莞的2020中國(東莞)國際醫療防疫及大健康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瑞迪智能的展位面積達144平方米,將展示2條無人口罩生產線。
全媒體記者 曹麗娟 見習記者 唐卓 實習生 潘方朗/文
全媒體記者 鄭志波 實習生 趙儀琳 圖/視頻
全媒體編輯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