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已經席捲全球,目前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其確診人數已經突破43萬人(截止至4.09),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世外!
疫情使得各國對於醫療設備的需求量大增,除了有關工廠在加班加點生產以外,一批與醫療設備無關的公司也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大戰中。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那些在疫情中「不務正業」的國內外品牌,他們究竟都幹了些什麼!
1
國產品牌
在國內疫情爆發以來,防控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形勢複雜而嚴峻,多地出現「一罩」難求的情況。面對這一現狀,各大國產品牌紛紛出動,開始 「跨界支援」,「兼職」生產口罩,為抗疫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匹克-口罩神器
匹克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運動品牌,除了前兩年爆紅的態極跑鞋以外,近期推出的閃現、帕克7代等一眾鞋款均在實戰黨落下好口碑。在2月份國內疫情最嚴重時,匹克快馬加鞭地利用自己的3D列印技術打造出一批「口罩神器」,以此來解決口罩勒耳朵的問題。
一條小小的口罩調節器,運用了匹克多年來不斷升級的3D列印技術,幾次設計改進,並與惠普聯手,共同設計製作,生產出來的產品全部無償捐贈給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
一切只為那一張張美麗的臉上,不再出現令人淚目的勒痕!
口罩神器上還印有「武漢加油」、「戰疫必勝」、「醫無反顧」等字眼,看得小編更是熱血沸騰!
早期網上就曾有帖子表明在匹克天貓旗艦店購買商品還會附送一包口罩,匹克這一手操作實屬得人心,匹克牛批(破音)。
疫情發生以來,匹克作為一個有著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一直在默默地整合自己的資源,為抗疫工作做自己的貢獻:從海外購買3000多件防護服和300件護目鏡,捐贈到湖北抗疫一線;生產10000多個口罩調節器送到湖北各醫院;開通線上申請通道,向普通民眾贈送口罩超過20萬個。
五菱之「光」速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最出名的莫過於那輛號稱看不到尾燈的「五菱宏光」,除了車夠快以外,生產口罩的速度同樣快!
2月初,五菱宣布要生產口罩。大家本來以為這種商業公司,隨便造點兒民用口罩,意思意思也就行了,全國人民也不會說啥。
但是,五菱可真的太虎了!
立馬把空餘廠房改成生產車間,成為全球第一家做口罩的汽車企業。
從想法提出到成功下線20萬隻醫用口罩,僅僅用時3天。五菱再次站到汽車鄙視鏈的頂端——能上秋名山,也能抗新冠。
全國缺口罩?它擼起袖子加油幹。
共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達到170萬個以上。
聽說還缺口罩機?放著我來!僅用76小時就完成了10天的工作量,造出了第一臺五菱牌口罩機。
聽說防疫人員還缺別的設備?不要緊,我也可以。目前,五菱已正式向柳州市捐贈了首批智能移動測溫車。
只有你們想不到,沒有五菱不能造。五菱這一番復工轉產,可不是簡單地說一句「我要做口罩」就能做到的。
比「五菱速度」更淚目的,是五菱印在口罩包裝上的那句話——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簡直是民族之光!
比亞迪-平價口罩
同為國內汽車廠商的比亞迪看著五菱被「圍攻」,沒說話,窩在車間裡就幹了一件事兒:找條生產線,給我產口罩!使勁產!而且其速度更快,目前已經擁有100餘條口罩生產線,日均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500萬隻,N95口罩15萬隻。
此外還開始攜手多家企業在深圳市場持續投放1500萬隻平價口罩,並承諾每隻口罩的價格不超過2.5元。
什麼概念?要知道此前國內報導全國口罩產能也就每天2000多萬,比亞迪這麼輕描淡寫地一頓操作,便達到了此前四分之一的產能。
不管大家有沒有接收到這份心意,反正人家就一個原則:造就完事了!
這還沒完,口罩只是小意思。聽說湖北很缺消毒液,比亞迪想了想,也得努力供貨了。
2月17號之前,直接達到日供5萬瓶的節奏。疫情當前,比亞迪將「力所能及」表現得淋漓盡致。
航空軍事-硬核口罩機
除了車企之外,中國航空界還將殲-20戰機技術用於生產口罩機,從設計到投產僅用16天,也太硬核了!
這種全自動口罩機每分鐘便可生產100隻,目前24臺機器全天預計產出300萬隻,什麼叫中國速度?(戰術後仰)
2
外國品牌
隨著歐美疫情尚未完全受控,實體店全線關閉,全球體壇陷入停擺,銷售額下降趨勢仍將持續。在這樣的疫情期下,不少國外的體育用品公司開始轉變自己的角色,開發生產線來製造口罩、防護服和防護面罩等醫療物資。
Nike-面罩、呼吸機
為了持續應對COVID-19的大爆發和協助醫院一線的工作人員,耐克正在使用用於鞋類和服裝的材料製作個人防護設備---PPE面罩。
耐克內部的創新和航空製造團隊已經開發面罩,這些防護工具由耐克重組材料製成,曾經用於鞋類的項圈襯墊加上最初專用於衣服的繩索和Nike Air鞋底的TPU組件。這三個經過重新設計的要素將共同幫助醫護人員。
果然Nike除了在球鞋科技下功夫以外,在不是自己擅長的醫護領域一樣展現出十足科技感。
NB-潮流口罩
3月31日,跑鞋品牌New Balance宣布,專門騰出一條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運動鞋生產線,改造為生產口罩,並提出「昨天我們生產鞋,今天我們做口罩」的口號。
其口罩在配色方面就非常「NB」,除了配色有辨識度以外,口罩上還印有「New Balance」字樣。
同時New Balance宣布在四月中旬能達到每周 10萬隻(劃重點,每周)口罩的目標,以公益方式捐獻給醫院或者以成本價銷售給普通消費者。
UA-3D列印口罩
安德瑪(Under Armour)召集品牌位於巴爾的摩和波特蘭實驗室材料科學家,以及鞋類和服裝設計師進行口罩開發,這個由超過50 人組成的團隊開發除了一款「摺紙風格」的口罩,該口罩可以輕易的放置於口袋或是專用的腰包中。
Under Armour至今已經生產出超過1300個醫用面罩,加快研究防護服以及3D列印口罩技術,並爭取儘快投入生產。
迪卡儂-改造浮潛面罩
義大利疫情爆發導致醫療器械短缺,兩位來自倫巴第大區的工程師用3D列印技術,將迪卡儂的創新浮潛面罩「改造」為呼吸面罩,迪卡儂則是打算直接將自家的浮潛運動面罩,改造成無創呼吸機的醫用呼吸面罩,可謂是腦洞大開卻不失創新精神!
改進後的浮潛面罩,經過專業醫療程序申報,在義大利Chiari醫院測試並取得喜人結果。據悉,目前義大利北部已經有超過500名患者使用了該應急設備。
蘭博基尼-手工尊貴口罩
義大利頂級跑車品牌藍博基尼,也加入口罩和醫護用品製作陣容。每天能生產1000個口罩和200套防護衣,並全數捐給義大利的醫院,暫時不打算用作銷售用途。
看來,國內有土豪要唏噓一陣子了:蘭博基尼跑車都買得起,可是蘭博基尼口罩卻有錢都買不到呢。
手工打造的高貴口罩日產1000隻,因此在產量上實屬有些寒酸,號稱世界頂級跑車的它在製造速度上還居然還不如中國超跑五菱宏光。
要知道當下要的不是精緻的口罩,而是安全有用且生產效率高的國民口罩!
從上述的國內外品牌來看,很明顯看得出來中國的企業在對抗疫情方面的努力,小編在這裡粗略羅列出一個表格來展示差距。
從2019年末到今天,新冠病毒已經橫行肆虐了將近4個月,而4月8日宣布武漢解禁證實中國在抗疫的道路上翻開全新一頁,用「中國力量」、「中國速度」等詞語都不足形容這段時間種種工作,那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足以表明一切。
▼「兩山」醫院建設
在這場疫情面前,我們見證了中國人團結的一面、醫生護士捨我其誰的一面,從年初至今這些畫面如同電影放映一般在眼前呈現。這一次次的危機都在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挑戰時,只要足夠團結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邁不過的坎」!
越是危難時刻,越顯責任擔當。
這些企業紛紛轉型跨界的做法,在無形之中也向大眾傳遞和展示了品牌的實力以及重要的社會價值,在面對重大危機事件時,展示了自身強大的自主生產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