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危害太大!聊聊古人的「平生嗜酒不耽酒」

2020-12-07 茅酒手藝人

愛酒、嗜酒、耽酒,這三者並不是一回事。愛酒者不一定嗜酒,嗜酒者不一定耽酒。所謂耽酒,便是沉迷於酒乃至酗酒。飲酒之妙在於微醺,在微醺時刻,飲酒之人口中既已知酒味,心中既已得酒趣,何必再去沉溺其中而使自己身形不能穩固、方寸有失清明呢?

嗜酒而不耽酒,這是愛酒、懂酒之人方才理解和掌握的高妙道理。至於酒中所得趣味,應是半分在酒中,半分在酒外。宋代的大詩人、大醉鬼歐陽修早就道出了其中的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酒之外的其他事物。或是山水美景,或是人間情仇。

故此,飲酒之趣並不在於耽酒、貪酒。就算是古代那些以愛酒、嗜酒、酗酒為名的醉客也只是以酒作為一個幌子。以劉伶為例,古之沉醉者無出劉伶之右,而就算是劉伶那樣極端的醉酒也不過是一種避世的生存姿態、一種看穿當下黑暗而求自保的方式。凡俗之人不解其中奧妙,只誤以為那是糊塗的爛醉、是無節制的酗酒,這實在是誤解了劉伶以及當時那一批飲酒悲歌的魏晉名士。後世文人中有此種誤解的也不少,如宋代詩人姜特立在《飲酒》中就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平生嗜酒不耽酒,不愛深斟愛淺斟。嵇阮詎能知此味,可憐一世只醺沈。」他說自己平生喜歡飲酒但卻不沉溺於酒,每每飲酒都只是淺斟一杯。嵇康、阮籍這些人怎麼能夠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呢?可憐他們終了一生也不過是醺醺一世。我們現在看來,這話其實就是有極大的誤解和偏頗的一家之言。

當然,劉伶之輩畢竟是身處特殊年代,我們報之以理解之同情即可。對於絕大多數酒客而言,我們還是要做到在飲酒的量上管控好自己。畢竟,酒有著天然的「迷亂人心」的功能,耽酒會引發諸多麻煩禍事。如明代僧人釋函是在《不飲酒二十首·其五》中所寫:「世人笑我拙,有酒不肯斟。我笑世人狂,醒醉各失真。醉時醒時言,醒時醉時心。醒言不可道,醉心安足任。兀兀徒自為,言行互商參。往昔多醒者,被酒同醉人。醉心尚可易,醒亦非其倫。因醉乃有醒,嘗為醉人瞋。瞋中多雜亂,益傷人醉深。」醉酒之後容易言行有失而因此傷人傷己,易多嗔怒、多禍亂,我輩之人不可不戒啊。

愛酒、嗜酒但絕不耽酒,這既是一種飲酒的高妙智慧,也是一種深厚的飲酒德行。酒中之趣,絕不在貪杯。

相關焦點

  • 長期酗酒的危害有哪些?遠不止傷肝這麼簡單!
    酒的好處只限於適度飲用,如果嗜酒酗酒那就有損於健康了。酗酒會傷氣耗血,損腎之精,生痰動火,損害健康。醫學保障部門稱,目前已知與酒精消費有關的有60多種疾病,如:胰腺炎、精神疾病、肝硬化、多種癌症、胎兒損傷等。
  • 嗜酒成性的俄羅斯人為何買不起酒,都是高額稅金惹的禍
    追溯俄羅斯飲酒的歷史,你會發現從最初的排斥到後來的瘋狂攝入,俄羅斯人是在其中付出了不少常人難以理解的"辛酸",才最終將自己成功打造成愛酒嗜酒的戰鬥民族的。一、酒的歷史等於國家史回顧俄羅斯人好酒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羅斯時期。那時的人們並不像這樣瘋狂地依賴酒類。
  • 天天喝酒會給身體帶來4大危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很喜歡喝酒,無論任何年齡段都有喜歡喝酒或酗酒的人。酒喝多了會對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我們應該知道不論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度,喝酒更是這樣,如果長久的酗酒會讓人的精神和身體產生很多的危害,所以每天喝酒酗酒到底會有哪些危害呢?現在就讓大家詳細的了解一下。
  • 河北出現「嗜酒者互誡協會」
    ,或是聽講座或是討論或是開展形式多樣的聯誼會,目的只有一個──幫助嗜酒者戒酒。  這是記者在剛剛成立的河北省首家「嗜酒者互誡協會」看到的情景。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的李少成醫師是「嗜酒者互誡協會」的組織者之一,多年來他一直在關注著越來越擴大的嗜酒者群體。   我國慢性酒精中毒的患病率已從1982年的0.16‰快速上升到目前的37‰。長期大量酗酒可造成大腦病理改變、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精神心理障礙等多種身心損害。
  • 長期酗酒的十大危害
    雖然說適量飲酒對人體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酗酒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長期酗酒會對身體造成一系列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終身不能治癒的疾病發生,因此一定要科學地對待飲酒。大多數人都知道酗酒的危害是相當多的,對於人身體的器官,都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大家應該要注意酗酒的危害。
  • 嗜酒者的武器
    當清醒過來時,他並不想承受酗酒所帶來的痛苦。出於內疚自責,他向家人坦白錯誤,請求寬恕,並許諾以後不再貪戀杯中物。或許,情況恰恰相反,他根本就不願意提及所發生的—切。然而兩種反應的目標卻是相同得,都是為了逃避酗酒的後果。如果嗜酒者通過二者之中任何一種手段達到了目的,他就又一次逃避了痛苦,而讓全家來承擔其酗酒的後果。
  • 每年330萬人因酗酒死亡 一旦酒精成癮,戒斷就很難
    酗酒可誘發腫瘤,首當其衝是肝癌王新保介紹,腫瘤的發生與飲酒量有一定的關係,一般認為偶爾飲用少量酒對癌症無明顯誘發作用,而長期嗜酒或酗酒者,其發生腫瘤的風險也逐級上升。「一個人每天攝入酒精量超過100g,那麼他患慢性炎症及腫瘤的機率要明顯高於不飲酒的人,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肝部腫瘤。」
  • 嗜酒者II
    然後很快,他們又回到了那種抑制不住、不分晝夜的酗酒狀態。那種狀態被互誡協會(嗜酒者互誡協會 Alcoholic Anonymous,簡稱AA)的成員稱作「喝到底層」。用阿寬自己的話說,他已經「喝到底層」好長一段時間了。25歲生日那次的自殺之後,他從醫院出來,被父親送到北京一所計算機學校。很快,他在那裡酒癮復發,每天在宿舍裡喝得爛醉。他的兩個手腕和右邊脖子上還留著刀疤。
  • 睡前一杯紅酒 這樣喝酒危害太大卻不知
    大家都知道喝酒的危害很多,喝酒頭痛的人更應該注意酒精對身體的影響,平時應該怎麼避免喝酒的危害呢?對於女性的體質來說,有些女性的酒量雖好,但是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畢竟女性的體質特殊,過量的飲酒,怕是對以後的生育會有影響。據統計,在成年人中,脂肪肝的發病率為10%,其中,嗜酒的人中,57%患有酒精性脂肪肝。
  • 以茶反酒:英國禁酒運動中茶文化異軍突起,成為酗酒者的救贖
    引言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酒一直是英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劑品。但到了19世紀,英國社會的酗酒現象愈發嚴重,酗酒的危害逐漸顯露。維多利亞時代,工業革命進入高峰期,隨著工業化社會的急劇轉型,酗酒行為越來越不被認可。19世紀20年代末,一場轟轟烈烈的禁酒運動在英國展開。
  • 全國嗜酒者互誡協會首次在肥舉行現場會
    顧名思義,這個協會意在互相激勵嗜酒的人,讓大家相信自己能做到滴酒不沾。據介紹,本次AA現場會規模較大,吸引了在華工作的美國會員以及湖南、河南、甘肅等眾多國內嗜酒者,像這種全國性的現場會還是第一次來合肥。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參會的人都會深刻「剖析」自己,介紹自己嗜酒的原因、戒酒的方法以及在戒酒過程中遭受的痛苦。
  • 匿名互誡會:嗜酒者最後的選擇
    (AlcoholicsAnonymous),1935年由嗜酒症患者Bill Wilson和有酗酒問題的醫生Bob Smith在美國阿克倫市創立。A.A.在幫助嗜酒者尋求一種滴酒不沾的生活方式,它不同於我們平常所理解的生活方式,會內化至習慣,成為我們的潛意識。它需要不斷被提醒,否則就會被遺忘。在A.A.
  • 你知道喝酒和酗酒的區別是什麼嗎?
    如果剛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們自然認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經驗,不僅滿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會逾越宗教習俗的規範。同時滿足渴望、迎合社交場合的禮儀,並有助於我們放鬆心情、振奮精神,達到我們各種不同的追求目標。如果我們喝酒的過程僅僅是這樣,那麼我們後來就不太可能會惡化成為嗜酒的問題。
  • 為什麼不愛喝酒的人要強行飲酒?古人的說法讓人心寒
    並不是每個人都嗜酒、愛酒,但似乎沒有人不曾喝過酒。不管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酒都是每個人在生活中無法繞過的一樣事物。除了那些迫於社交壓力而「不得已為之」的,很多主動選擇飲酒的是也並不是都嗜酒,而是因為在很多時候,飲酒似乎成為了唯一一樣可以安撫他們內心的事情。
  • 陳星橋:節日談酒患 佛教對酒的看法
    可見酒與禍有著密切的關係。古人對於酒禍也是早有認識的。據《戰國策·魏策》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日:『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嗜酒而能亡國,似乎有點危言聳聽,然徵諸史實,卻不幸而言中。
  • 百名「酒鬼」開會談戒酒 全國嗜酒者互誡協會首次在肥舉行現場會
    5月12日,合肥四院迎來了一批來自國內外的客人,他們及家屬一起參加為期三天的AA現場會,AA中文的意思是嗜酒者互誡協會。顧名思義,這個協會意在互相激勵嗜酒的人,讓大家相信自己能做到滴酒不沾。據介紹,本次AA現場會規模較大,吸引了在華工作的美國會員以及湖南、河南、甘肅等眾多國內嗜酒者,像這種全國性的現場會還是第一次來合肥。
  • 「和珅」王剛:喝了酒自信很多,但因酗酒跟妻子方圓吵架而離婚
    要說娛樂圈的好酒之人,那比少不了王剛,雖然王剛因為演和珅而聞名全國,但是王剛好酒這件事也有不少人知,不比前面那件事的影響程度差。據說有次王剛在朋友結婚的時候喝酒,喝了四大碗酒,然後就醉倒了。之後因為身體不適又吐了出來,結果狗吃了,狗也醉了,一時之間王剛也迷糊,分不清是自己醉了還是狗醉了。
  • 「酒」字三點水 幾多血和淚
    「酒」字左邊的三點水,對軍人來說可能是淚、血。對軍中那些因酒而敗的教訓,只有哀之,鑑之,才能使後人而不復哀後人也。酒這個東西很奇怪,它似水非水,是糧食的精華但不是糧食,來自於甘泉卻不是甘泉。高興時,人們拿它助興;煩惱時,人們借它消愁;閒暇時,一些人也喜歡「揮茲一觴,陶然自樂」。歷史上、文化上關於酒的逸聞趣事不少,但似乎以見於稗官野史者居多。
  • 德國更多嗜酒者疫情期間想戒酒
    德國更多嗜酒者疫情期間想戒酒陳丹德國因新冠疫情開始「封城」時,38歲的來自柏林的巡迴演奏者馬爾科(化名)唯一想做的事是把自己灌醉。馬爾科每晚喝掉大約一瓶杜松子酒,心想:「為什麼不喝呢?……都隔離了,讓我們狂歡吧!」
  • 聊聊古人的酒意人生
    聊聊古人的酒意人生!1978年,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中室出土,其玲瓏剔透、精巧華麗的鑄造讓考古學家認為它超越了實用之器。這件華美不凡的青銅器皿,儼然是一件彰顯主人尊貴身份的藝術品。楚昭王得救後感念隨侯的救命之恩,下令與隨國世代友好,不相攻伐。當時的周朝以禮樂制度作為治國基礎,曾侯乙作為周朝開國重臣南宮适之後,自然對六藝中的「樂」十分重視。楚惠王身份也十分尊貴,兩人時常切磋音律之道。飲酒賞樂,正是當時最為風雅的娛樂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