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rina Victoria
Thursday
2019.02.21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 維多利亞女王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間(1837-1901年),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
女王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她在位的60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維多利亞女王雕塑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期,她的管理讓英國海軍成為世界一流,生產業工業迅速發展,使英國經濟騰飛。維多利亞女王成就了一個史詩般的英國王朝,人們為了紀念她,把她的雕像立在白金漢宮門口。對於英國的人民來說,維多利亞女王永遠是英國備受尊敬和崇拜的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並非人們供於神龕的天神,但她的人生依然極富傳奇色彩。
英國歷史上的女性統治者們
在向來以男性為主的國際政治舞臺之上,英國似乎總給人一種「陰盛陽衰"的感覺。除了今天代表英國王室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坐鎮唐寧街十號的女首相德蕾莎·梅伊之外,翻開其歷史,這個國家從古至今似乎都不乏女性領導者。
先來看充斥著神話色彩的《不列顛諸王史》中的記述,第一位出現在英國歷史舞臺上的傳奇女性,是公元61年領導凱爾特部族大起義的「女王波狄卡」。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名垂千古的女性統治者
——波狄卡女王
在「英法百年戰爭」以英國全面落敗而告終之後,「金雀花王朝」內部爆發了同為王室後裔的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之間的內戰,由於兩派分別以紅玫瑰和白玫瑰為家徽,因此這場內戰又被稱為「紅白玫瑰戰爭」。
被後世稱為「白王后」的伊莉莎白·伍德維爾
可以說是她將伊莉莎白之名引入王室
身為亨利八世長女的瑪麗公主,在成功逃脫了約翰·達德利的追捕之後,出現在了諾福克,並隨即得到了來自全國的擁護。後英國議會宣布約翰.達德利為叛逆,本就無心政治的簡.格雷隨即退位,由於其執掌英格蘭的時間僅有短短的九天,因此又被稱為「九日女王」。
成為政治犧牲品的「九日女王」
——簡·格雷
瑪麗一世在其同父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死後,廢黜並處死了繼任的簡·格雷。1553年10月1日,瑪麗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瑪麗一世是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即位後在英格蘭復闢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國新教。為此,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反對人士。於是瑪麗一世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
為妹妹伊莉莎白打下堅實基礎的瑪麗一世
伊莉莎白加冕之時,英國正處於一個內外交困的尷尬時期,但最終成功地突圍而出。她開創了一個屬於英格蘭的輝煌盛世,從接手瑪麗一世所留下的300萬英鎊的債務和一個四面受敵的外交困局,到最終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坐擁大西洋和波羅的海兩個貿易圈,英國的國運在伊莉莎白手中實現了逆轉。
英國人愛戴的伊莉莎白一世
維多利亞女王的誕生與童年
維多利亞的父親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王子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個兒子。1817年,夏洛特公主的逝世引發了英國王位的繼承危機,這也給愛德華王子和他的未婚兄弟帶來了結婚生子的壓力。1818年,愛德華與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結婚。維多利亞公主是一名喪偶的德國公主,她與第一任丈夫第二代萊寧根親王埃米赫·卡爾育有一子一女。
1819年5月24日早上4時15分,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夫婦唯一的孩子維多利亞在倫敦的肯辛頓宮內出生。1819年6月24日,維多利亞在肯辛頓宮內接受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查爾斯·曼納斯-薩頓的洗禮。她被命名為「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亞歷山德麗娜」是為了紀念她的教父之一——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一世,「維多利亞」是為了紀念她的母親。
愛德華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父親,也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子
維多利亞後來把她的童年描述為「相當憂鬱」。她的母親有著極端的保護欲,維多利亞在所謂的「肯辛頓體系」下被與世隔絕般的被撫養長大。
「肯辛頓體系」是公爵夫人和其野心勃勃並剛愎自用的審計官約翰·康羅伊(也有傳言稱約翰·康羅伊是公爵夫人的情夫)設計的一套詳盡的規則和禮儀。這套體系阻止了維多利亞會見她母親和康羅伊認為不受歡迎的人(其中包括她的絕大部分父系親屬),並且希望維多利亞在這套體系下能夠變得更加軟弱和更加依賴他們。
維多利亞幼年畫像
女王的王位功勳
維多利亞女王是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1837年 ,維多利亞登基,時年十八歲。即位初年,她積極參與朝政,和首相墨爾本子爵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傾向於輝格黨人,與託利黨人格格不入。
維多利亞在1876年加冕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雷利去世後,開始信任索爾茲伯裡。1887年及1897年,英國舉行隆重大典,慶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並借帝國各屬地代表聚集倫敦之機,舉行帝國殖民地會議,利用女王聲譽,鞏固大英帝國的統治和內部團結。
年輕美貌的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這個時期的大英帝國走向了世界之巔,它的領土達到了3600萬平方公裡。大英帝國的經濟佔全球的70%,貿易出口更是比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多上幾倍。與愛德華時代一同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維多利亞時代結束。
維多利亞女王畫像
維多利亞女王的婚姻
維多利亞女王的初戀情人是俄羅斯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長子---亞歷山大二世。但是,在國家政治利益的考量下維多利亞女王接受了母親和舅舅安排的結婚對象——其表弟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阿爾伯特。
亞歷山大二世
兩人在1840年結婚,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親王婚後一生育有九個孩子,由於是近親通婚,四個王子中的三個都是血友病患者,五個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
身著白色婚紗的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
1837年,18歲的女王維多利亞登基,新女王在繼位之前的日記中寫道:既然上帝把我置於這個國家的王位上,我將盡力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尚年輕,可能在許多方面缺乏經驗,但我肯定,幾乎無人像我這樣懷著為國為民的良好意願和真切希望。
女王充分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她在其一生中模範地履行了立憲君主的職責,因此深受國民的愛戴;她還是那個時代道德風尚的典範,她是賢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閨秀,也是優秀的一家主婦。她自己生活嚴謹,工作刻苦,對別人又充滿責任感。在許多國人眼中,她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她漫長的63年在位時期則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頂峰。
本書以維多利亞女王的人生軌跡為脈絡,真實地還原了英國巔峰時期的歷史全貌。作者以兩次鴉片戰爭、鎮壓印度民族大起義、克裡米亞戰爭和布爾戰爭等臺前幕後的故事為著力點,為讀者系統展現和還原「日不落帝國」的興衰榮辱及維多利亞女王跌宕起伏的一生。
試讀《帝國玫瑰:維多利亞女王傳》
1727年6月頻繁往來於漢諾瓦和英倫之間的喬治一世終於病倒了,英國人對這位國王素無好感。在「此乃吾君也,何其聲之不似我也?"的嘲諷聲中,喬治一世病逝於其出生地德意 志城市奧斯納布呂克。儘管喬治一世只有一個獨子,但是在繼承人問題上,這位國王還是一度希望能將英國和漢諾瓦分別交給自己的兒子喬治二世和長孫弗雷德裡克.路易斯。
此舉固然有複雜的家庭矛盾,但喬治世更多的考量還是為避免漢諾瓦選帝侯的繼承權會被德意志諸邦拿來大做文章。但這一提議最終仍被英國議會拒絕,鑑於當時歐洲大陸複雜的政治局勢,英國政府需要在德意志地區保留漢諾瓦這樣一個橋頭堡。
在漢諾瓦王 朝的第二代君主喬治二世統治的初期,英國社會還經常拿其父喬治一世的政治笑話改頭換面地來揶掄他,甚至特意找來一條瘸腿的老馬在倫敦街道上脫韁狂奔,身上背著塊牌子:「大家不要攔我我 是國王老家漢諾瓦的車馬去接陛下和他的妻子到英國來。」
但喬治二世用他在戰場上的表現令英國民眾改變了對他的成見,無論勝負如何,喬治二世終究是英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與士卒並肩作戰的國王。而從自己祖父手中接過王位的喬治三世更以其頗具日耳曼氣質的魁梧身材和一口流利的英語,一掃英國社會長期以來對漢諾瓦王朝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