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一批老建築面臨拆遷,掛牌「瀋陽市歷史建築」的將被保留
-圖片由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高巍 楊宇 攝
96128熱線:有市民反映,瀋陽市和平區中山路上的北二馬路至民族北街一段、太原北街至新華購書中心一段,已處於拆遷範圍,臨街很多老建築有近百年歷史,但卻被噴上「拆」字。
華商晨報記者華商響網記者高巍楊宇核實報導:已經被瀋陽市政府掛上「瀋陽市歷史建築」牌匾的老樓,真的要被拆掉嗎?昨日下午,記者到現場了解情況。
這些建築建於1922年
已有近百年歷史
在瀋陽市和平區中山路上的北二馬路至民族北街一段,路邊是一排連綿的二層至四層的小樓,整體呈棕黃色,被不同的商戶租用作為各種門市。
中山路出自百年前日佔時期瀋陽站附近地區、作為滿鐵附屬地時的規劃,由瀋陽站為中心修建的一條呈放射狀的道路。因路邊多為「日偽」時期建築,涵蓋了多種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因此作為一條特色街區為瀋陽市民所熟悉。
這些老建築多是1922年建的,曾經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被日本人作為旅店、商號使用。2013年6月17日,瀋陽市人民政府為路邊的一系列建築頒發了《瀋陽市歷史建築》的牌匾。
市級歷史建築將保留
「拆」字已被抹掉
在一些被列為歷史建築的老樓的樓體上,的確曾經有過紅色的「拆」字,但是又已經被紅色的塗料塗抹覆蓋住。一位業主表示,自己租用的這棟建築「是個老文物」,「永遠也不會被拆掉的」。
而在調查的其他業主口中,是否拆遷的消息不一。門前立著「拆遷甩貨」牌子的一位店主說,拆遷的消息大約來自半年前,此後時而有消息傳出,但有時候又說不拆遷。另一位業主則表示,之所以還沒有拆,是因為有些問題還沒談好。
在該地區的拆遷管理部門,對於其中的文物建築,一工作人員表示:「此前的確曾經有過全部建築都進行改造的計劃,但是經過調查之後,發現很多是歷史文物建築。目前已經確定的是,在中山路邊已經被掛上市級歷史建築牌子的文物樓是肯定不會拆掉的,『拆』字已經派人抹掉了。」
市級以下的文物建築命運未知
不過,對於中山路邊一些並非市級歷史建築的房子,命運如何還未可知。
該工作人員表示,有一些建築雖然沒有掛牌,但是建築風格也比較獨特,經過調查發現屬於區級的文物建築,對於這類建築是否進行保留,目前還沒有最後確定。
此外,對於本次拆遷,該工作人員表示,該地區主要都是數十年的老房子,很多樓內設施陳舊,有的樓梯和樓板都幾乎脫落,成為危房,所以才進行此次棚戶區改造。也有市民反映,如果建築被保留,希望有相關部門能對室內環境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