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9月2日訊 (全媒體記者 吳鑫礬)未來,隨著T3航站樓的投入使用,旅客在長沙黃花機場乘機可享受更多的近機位、更短的中轉距離、更智能的自助通關、更便捷的交通換乘……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總體設計和綜合交通接入方案9月1日進行了公示,該工程於今年4月獲國家發改委批覆立項,計劃於今年10月底開工。
T3航站樓採用五指廊構型
按總體規劃,本期建設內容包括50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2.6萬平方米的登機橋系統、28.5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中心等。到2030年,長沙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的出行需求。其中,T3航站樓設計採用創新的五指廊構型,可提供更多近機位,從而極大減少旅客從登機口步行登機的距離。按照方案,T3航站樓將有75個近機位,其中80%的近機位登機口步行距離小於500米。
T3航站樓中心區域規劃雙中轉區,即聯程中轉區+再值機中轉區,進一步提升中轉流程的便捷高效,減少旅客中轉步行距離,讓國際聯程中轉銜接時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國內轉國際最短銜接時間35分鐘,國際轉國內最短銜接時間42分鐘,國際轉國際最短銜接時間30分鐘。
T3航站樓將採用智能化旅客流程設施,包括自助值機、毫米波安檢門、自助登機、自助邊檢等,使旅客通關無感化,減少排隊時間。同時,將規劃自動化行李傳輸系統,集成RFID(射頻識別)技術,中轉行李可後臺處理,助力智慧機場建設。5G技術也將廣泛應用在T3航站樓,包括利用5G技術在航站樓內實現5G高精度導航、機器人引導服務、5G物聯網、行李分揀及全流程監控等服務,提升旅客乘機體驗的同時優化機場管理運營效率。
此外,T3航站樓還有不少創新設計。比如採用節能低碳的設計,讓航站樓實現行業領先的節能降耗效果;設計了屋面觀景平臺,讓旅客及市民可在出發大廳觀景平臺飽覽飛行區特色景觀,打造中部地區獨有的航空文化體驗。
集成4種軌道交通,接駁5條軌道線路
根據方案,未來機場的綜合交通接入將針對城際、市域、場內三個層面,打造多模式、多線路、多方向的綜合交通網絡,構建層次分明的「雙井三橫」公路集疏運網絡。其中「外井」由高速公路通道組成,即長瀏高速、京港澳高速擴容線、江杉高速、長株高速,承擔機場對外中長距離到發功能。「內井」包括城市快速路及主幹道,即盼盼路、機場中軸大道、勞動東路、機場大道,串聯周邊區縣,銜接進出場高架系統與外圍高快速路。「三橫」包括人民東路、機場高速、湘府東路(黃江公路),承擔機場與市區間快速聯繫通道功能。在高速公路「外井」與城市快速通道的交會處,規劃建設4個互通,實現內外高效併網聯通。
未來,機場換乘採用公交優先的多方式交通,旅客前往機場可選擇計程車、長途大巴、機場公交、網約車、地鐵等。方案顯示,長沙機場將打造一體化、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集成地鐵、磁浮、城際快線、高鐵4種軌道交通,接駁5條軌道線路。其中,近期軌道接駁長贛鐵路(渝長廈高鐵)、長沙地鐵6號線、長沙磁浮東延線,遠期預留長沙地鐵10號線、市域快線。
在交通換乘方面,方案創新性提出綜合交通中心雙層步行平接航站樓的方案,國際、國內到達旅客均可步行直通GTC換乘中心,不受車行幹擾。同時,不同交通方式均在距航站樓5分鐘步行距離內,換乘便捷度達到全行業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