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西津渡,遙看瓜洲一水間

2020-12-18 總是說

那一年,他乘船路過這裡,歸心似箭,留下一首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就是王安石,雖然回不去那個年代,卻可以在現代感受一下當年的氣息,既然來到鎮江,西津渡不可不去,而這裡,就是詩中提到的「京口」,長江對岸的瓜州古渡(屬揚州),卻已荒廢已久,再無人煙。

這是西津渡古街附近的西津音樂廳,歐式建築風格很有特色,乍一看還以為是古建築。

據度娘

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

雖然筆者來這裡只是為了那首詩而來,卻發現這裡和其他的古鎮確實不同,這裡的布局街道更加規整,也許是因為這裡通商較早的緣故吧。(據1858年二鴉《天津條約》,鎮江被迫通商,並於1865年劃為英租界)

西津渡古街整體建築布局規整,可以在雲臺閣俯看整個向北街區,頗具魅力。

不像其他的江南古鎮建築採用白牆灰瓦,去過其他的古鎮之後,會很直觀的感受到這裡的不同。

青磚黛瓦,讓這裡更顯得乾淨整潔,漫步在這個街道之中,充分感受百年滄桑,古街中有一處道路保存了幾朝不同的遺蹟,但是因為上面罩著玻璃保護,所以筆者並未拍照。

這樣的街道給筆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很像電視劇裡的場景,雖然這裡商業化,但是百年前這裡就是個商業的地方,所以並沒有太多的違和感,缺少了「刻意」的感覺。

古渡保和堂,不知道和許仙當年開那個是不是一家呢?(如果筆者沒記錯的話,許仙那個應該叫保安堂。。。)

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所以來到鎮江一定要嘗嘗這裡的鍋蓋面、餚肉和香醋,好吃不貴。。真的,真的

筆者來到鎮江也是為了這裡的很多故事才來的,江南之地文風彰顯,鎮江更是一座有詩,有故事,還有歷史的地方。

作為遊客來到這裡可能看不到更深層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個追夢人,來這裡追尋那些小時候憧憬的故事情節,還是很值得的,難道不是麼?

圖為鎮江鍋蓋面和餚肉,鎮江的恆順香醋可以在各處買到,真的不貴~~

公眾號:總是說(sh-shuo)

相關焦點

  • 鎮江西津渡\許揚
    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街長雖不到千米,但存有自唐宋以來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時期的樓閣,皆別具風情,西側小碼頭街仍保持?唐宋風韻,漫步其間,大有穿越時空之感。  因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六朝時期(西元三世紀初到六世紀末),西津渡過江航線就已固定。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時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從這裡登岸的。
  • 吃在鎮江城,遊在西津渡
    一個待渡亭,留下無數名人佳話。安靜中透著文藝的寶藏古城鎮江,怎不讓人流連忘返!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當年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船到瓜洲時,見景抒情,寫下的著名的詩篇《泊船瓜洲》。「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
  • 尋味江南,遇見千年鎮江西津渡
    90後旅行,只為遇見:尋味江南,遇見千年鎮江西津渡鎮江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佔到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關於西津渡最有名又最有爭議的一首詩來自唐代詩人張祜(hù)寫過一首《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 鎮江,一眼望千年之西津渡
    下午到鎮江後,收拾好行李出門的時候天色已經不那麼亮了,一個人坐了幾站公交車,特意提前下車,然後穿過鎮江的老街,往西津渡去。如果說之前去過的泉州留有的印象是紅色的,那麼鎮江則是灰色的。江南的古城多是屋瓦,蘇州、徽州是烏瓦白牆,而鎮江則是烏瓦灰牆。
  • 鎮江西津渡——一條古街,「一眼千年」
    西津街位於江蘇鎮江博物館旁,如果不是刻意前來,很可能就錯過它了。這條始創於六朝時期的古街,走過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歷經千年的興衰交替,終於形成如今的規模。西津渡,在三國時期被稱為「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作「西津渡」。在歷史上,西津渡是我國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軍港、客運渡口、義渡碼頭,水上救生和驛道咽喉等功能。
  • 鎮江市資訊|春風又綠江兩岸,遊鎮江西津渡古街
    春風又綠江南岸,遊鎮江西津渡古街這裡是鎮江西津古渡,位於城西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古渡依山臨江,風景俊秀。鎮江西津渡,自古就是漕運重鎮,軍機要地。很多文人墨客,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蘇軾,陸遊,馬可波羅等都曾在此地侯船或登陸,並留下了許多後人傳誦的詩篇。宋代詩人王安石,從西津渡揚舟北上,舟次瓜洲時,即景抒情,寫下了《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兩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糧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濱。穩渡中流入瓜口,飛章馳驛奏楓宸。
  • 京口瓜洲一水間,西津古渡望千年
    西津渡之名得自晚唐,其時北固山下有甘露渡,西津渡在甘露渡之西,也在鎮江城的西面,故稱「西津渡」,沿用至今。不過滄海桑田,從清朝中葉起長江鎮江段開始不斷南淤北坍,渡口也因此不斷向北延伸,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還在發揮功用。2003年底,鎮江市區連接渡口的滬寧線市區鐵路停止運行,這裡才完全失去渡口功能。
  • 鎮江西津渡的青旅,一群愛好音樂的小夥伴,訴說與傾聽的港灣
    江蘇鎮江的西津渡老街,是每位遊客必到之處。依山而建的老街最顯著位置,有一座青旅叫「小山樓」,除了來煙雨江南的小山樓憑窗發呆外,還要聽聽這裡的溫情故事。它得名於唐代詩人張祜的詩《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正在唱歌的小夥子叫景新洲,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緣,讓他邂逅了西津渡。幾年前的端午節,作為公務員的他因為工作和愛情遇到點問題,活得特別苦悶,因為這邊有個音樂節,第二天就訂了張票就來了。
  • 漫步西津渡整條街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蹤跡
    鎮江西津渡始創於六朝時期,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設,留下了如今的規模,漫步西津渡整條街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蹤跡。西津渡這裡原先緊臨長江,滾滾江水就從腳下流過。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
  • 鎮江西津渡,被你忽視的江南風光,她的美不容忽視
    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整的地區,有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這裡有12個文物保護機構,其中國家級文物西津渡保護機構3個,省級文物保護機構38個。西津渡、三國時被稱為「蒜山渡」,唐代被稱為「金陵渡」,宋代以後被稱為「西津渡」,這裡原來緊挨著長江,滔滔的河水從腳下流下來,清代以後,由於河灘堆積,江岸逐漸向北移動,渡口在玉山山腳下的超岸寺旁邊,那一年的西津古渡現在距離長江岸300米以上,曾有孫三軍在這裡駐守,曾有孫三軍在這裡駐守,宋熙寧元年(1068)春天,王安石赴京,從西津渡舟北去,到舟次瓜州時,即興抒情,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 春風十裡,我在西津渡等你
    Warren Swire 1906年——1907年在江蘇鎮江拍攝的老照片大清末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迫開放了長江流域的五座通商口岸,其中的一處,位於京杭大運河和長江交匯處。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鎮江最繁華的市井,招呼著南來北往的商賈官宦、過客遊子;這裡,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維繫著數代王朝經濟血脈的通和。這裡,就是千年古渡西津渡。
  •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一水」今在何處?
    記者 戴蓉「京口瓜洲一水間」,在宋代王安石筆下,京口和瓜洲隔江相望。今天的京口和瓜洲之間仍舊有渡船過江。
  • 位於江蘇的西津渡古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像自然歷史博物館!
    西津渡位於鎮江博物館隔壁,與鎮江博物館隔著一堵牆。沿著斜坡走,中間隔著幾十個臺階。坡頂有一個雕花磚門,上面寫著「西津渡街」。通過這個大門,可以看出有一條幾千年前的西津古道。當時王安石在這裡上船趕往北京時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張券門隔著,門外的風景卻截然相反。
  • 唐詩中「金陵渡」就是鎮江西津渡嗎?
    高惠年唐代詩人張祜曾寫過一首與瓜洲有關的《題金陵渡》詩:「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引來褒貶不一。其實,京口(鎮江)唐時亦稱金陵,有唐開成進士趙璘所撰《因話錄》、宋代王楙所撰《野客叢書》可證。趙文中有「李勉至金陵,屢贊招隱寺」,王文中也有「甘露寺在金陵山上」等地理標誌性文字記載。人所共知,招隱寺和甘露寺都是鎮江歷史悠久、遐邇聞名、天下無雙的千年古剎,著名的名勝古蹟,馳名海內外。
  • 西津古渡:鎮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一眼便是千年
    「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唐代鎮江名金陵,所以「西津古渡」被稱作金陵渡。當時有很多詩人在金陵渡侯船待渡,也因此寫下了很多非常著名的詩句,其中有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詩後兩句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 三山一渡|鎮江記
    京杭大運河也在此與長江交匯,鎮江與北岸的揚州一起,構成中國古代黃金水道的十字交叉部。與隔水相望的揚州不同,鎮江這座城,在其三千年的歷史中,每一次的大放異彩,都與割據的態勢,逐鹿天下的情懷息息相關。這裡最出名的景點,無疑是「三山一渡」。「三山」,指的是金山、焦山、北固山;「一渡」,則是西津渡。北固山
  • 遊鎮江西津渡:不來西津渡不算到鎮江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這裡曾是鎮江最繁華的市井,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現在成了一條歷史文化古街。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蹟,磚木結構,飛簷雕花的窗欄,古香古色,漫步古街,可以購買鎮江土特產,品賞鎮江美食,也可到會所去喝茶泡吧。
  • 鎮江旅行住宿怎麼選?這間酒店盡顯西津渡文化,尤其適合親子
    那麼鎮江旅行住宿該怎麼選呢?鎮江作為基礎建設發展完善的城市,底蘊深厚的旅遊城市,它在住宿的選擇上是非常豐富的。但我推薦大家選擇西津渡雅閣璞邸酒店,因為它盡顯西津渡的文化,我認為西津渡是鎮江最重要的旅遊點了。如果你是親子家庭出遊的話,那就更會愛上這家酒店的。
  • 鎮江西津古渡,宛若一幅千年畫卷,在江濤帆影的映襯下風韻依舊
    寫在前面的話——鎮江西津古渡,位於市區內的雲臺山下,是依附於山腰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的歷史文化名城「文脈」所在。鎮江西津渡,曾叫「蒜山渡」。宋熙寧元年(1608)春,大睡治家、詩人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舟抵瓜洲時,即景抒情,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
  • 揚州沿運河騎行鎮江之四:渡長江,感受「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雄闊
    寫在前面的話——「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王安石的這句詩廣為流傳。詩中的京口,便是現在的鎮江市京口區;瓜洲則為揚州市瓜洲鎮。此行的路線與王安石《泊船瓜洲》大致相同。車輛和人們正在上船——發現一個搞笑的現象:也許因為「鎮揚汽渡」中的「鎮」字在前的原因,揚州端的渡口處只有「揚州」二字——不許「鎮」揚。幾年前,京口瓜洲之間架起了一座公路大橋,叫潤揚大橋。據說,當初鎮江、揚州兩地為橋名爭論不休,叫「鎮江揚州大橋」、「揚州鎮江大橋」、「鎮揚大橋」「揚鎮大橋」,對方都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