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國光學科技館建設方案省內論證會在長春理工大學舉行,論證會首次透露一個明確信息:中國光學科技館已確定落戶長春。根據建設時間表,科技館預計於明年「十一」試開放。長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振華,副市長錢龍生參加論證會。
科技館的來龍去脈
談到中國光學科技館項目,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就是新中國光學事業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王大珩,正是他首度提出了建設中國光學科技館的設想。
2007年6月28日,王大珩等中科院院士致信溫家寶總理,提出了《關於加強我國創新方法工作的建議》。建議很快得到總理的回覆,7月3日,溫總理做出了「三位老科學家提出自主創新,方法先行,創新方法是自主創新的根本之源。這一重要觀點應高度重視」的重要批示。
為了全面培育國民的科學思維與創新精神,大力推動我國光學及相關學科發展,當年8月29日,王大珩等4位院士再度致函溫總理,首度提出建設中國光學科技館的設想。9月2日,溫總理回信表示支持。
2008年7月7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中國光學科技館建設會議,北京、上海、湖北、吉林、四川五省市都提出了建設方案。
今年7月31日,經過審慎論證,國家發改委致函吉林省發改委,表示「原則同意在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基礎上籌建中國光學科技館」,這個項目正式落戶長春。
科技之光,引領未來
9日,從現場4位中科院院士——王家琪、汪爾康、任露泉、馮守華專注的神情中,不難掂出這次論證會的分量。包括他們在內,共有14位專家參加論證會,其中還有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光機所等光學研究領域的資深人士。
因為,這個項目不僅是中國光學事業的一件大事,更是吉林省、長春市的一件大事。
經過近3個小時論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上海復旦上科公司提出的方案總體可行,經過進一步豐富完善後,可作為中國光學科技館的建設藍本。
上科公司方案提出,光學科技館的主題思想是「科技之光,引領未來」。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展出面積1萬平方米的光學科技館,預計將分為3層、8個分館。8個分館的主題則分別被冠以「千年光輝」、「光彩生活」、「神通光大」等名字。
通過省內論證後,中國光學科技館項目還將舉行國家級論證會。
成就長春「新地標」
論證會上,王振華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為中國光學科技館落戶長春及在規劃、建設過程中作出巨大貢獻的專家、領導表示感謝。王振華用四個「這是」來高度概括科技館落戶長春的巨大意義:這是新中國光學事業發展歷程和成就的集中體現;這是吉林省光學以及科技實力的全面展示;這是長春作為國家光學基地的新標誌;這是長春城市發展的又一個文化符號。
王振華強調,下一步,要按照明年「十一」試開館的建設時間表,抓緊做好各方面工作。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建設標準,向國際高水平的展館看齊,可以適度超前規劃,預留發展空間。要以一流的工程質量、一流的布展設計、一流的展品展項和一流的運營管理,將中國光學科技館打造成真正代表國家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光學科技館。(楊寶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