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時報】王大珩與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

2020-12-21 中國科學院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院士與世長辭。消息傳來,正在建設中的長春中國光學科技館及其籌建單位長春理工大學籠罩在悲痛之中。

王大珩院士是我國光學工程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在他的倡導下建設的長春中國光學科技館,是他為中國光學事業留下的濃重一筆。

高瞻遠矚 建設光學科技館

王大珩院士臨終前有三個未盡的心願:一是編寫中國光學名詞,二是編寫中國光學發展史,三是建立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

2007年8月29日,王大珩與丁衡高、母國光、周炳琨三位院士致信溫總理,正式提出建設「中國光學科技館」的建議。9月2日得到溫總理的批示。

2008年7月7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中國光學科技館建設會議,北京、上海、湖北、吉林、四川五省市均提出了競標建設方案。經過論證,國家發改委於2009年7月31日作出了「原則同意在吉林省科技文化中心基礎上籌建中國光學科技館」決定。

殷殷囑託 關懷籌建工作

2009年12月7日,中國光學科技館建設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因為身體方面的原因,王老沒能親臨現場,他特地委託他的秘書蔡恆源研究員表達了他對籌建工作的關注之情。

2007年12月以來,王大珩曾多次講道:「中國光學科技館,無論建在哪裡,都是全中國人民的光學科技館。希望整個光學界團結起來,齊心協力把中國光學科技館建設好,運行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2010年初,王大珩曾跟秘書蔡恆源講:「中國光學科技館的建設,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不比解放初我們在長春鐵北建設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容易啊!」隨後,他又伸出三個手指說:「從開始建設到開館,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秉承遺志 傳遞科技之光

2011年3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明確館名定為「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光學科技館,充分體現王老的意願,以「科技之光、引領未來」為主題,集光學科技與科普的展示功能、光學科技信息儲存與研究功能、光學科技信息交流功能於一體,幫助廣大青少年和社會人群,在科學探索和創新中獲取知識、培養興趣。使其建設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光學科普教育中心、最重要的光學科技史展示中心、我國光科技成果的重要展示基地和光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基地。

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開館在即,王老卻永遠離開了我們。然而,王大珩的名字註定將與長春中國光學科技館緊緊聯繫在一起,成為不可磨滅的記憶。「光陰流逝,歲月崢嶸七十。多少事,有志願參馳,為祖國振興。」這是王大珩院士一生的志願。相信長春中國光學科技館開館的那一天,將是對王大珩院士一生為光學事業作出貢獻的最好告慰。

(原載於《科學時報》2011年07月29日A2版)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王大珩:情系光學中華魂
    1951年,以中國科學院儀器館籌備處副主任身份,籌建儀器館(後更名為「光學精密機械儀器研究所」)。自1953年起先後擔任儀器館副館長、館長以及長春光機所所長等職務,三十年來,領導長春光機所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令人矚目的科研成就。1983年調入北京,在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工作,為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四、五、六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三、七屆委員。
  • 禮讚70年,致敬科學家|王大珩:中國光學之父
    >祖籍江蘇吳縣(今蘇州市),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應用光學家,中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王大珩清華大學畢業照「一生的追求」從1400斤小米開始回到祖國後,一身「武藝」的王大珩很快就找到了用武之地。1951年,經錢三強推薦,中國科學院決定讓王大珩負責籌建儀器館的工作,新中國的光學事業從此開始起步。
  • 王大珩科技成就
    新中國光學事業的奠基人  在儀器館建立初期,王大珩根據國家建設需要,團結、組織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技術人員,較快地建立起光學物理、光學玻璃和光學機械等三個實驗室和兩個實驗工廠。  室繁衍為後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諸多的研究室,兩個實驗工廠中的上海實驗工廠已發展成為中國著名的光學行業骨幹企業——上海光學儀器廠,長春實驗工廠發展成為機械工業的骨幹企業——材料試驗機工廠。 為了建立光學設計基礎,王大珩在儀器館親自領導組建了光學設計組,並舉辦全國光學設計訓練班,培養出不少後來成為國內很有成就的光學科學家。
  • 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全面試運行滿百日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接待遊客逾10萬人次&nbsp&nbsp&nbsp&nbsp近日,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迎來全面試運行百日,館內各個展廳迎來遊客高峰,當日接待2000餘人次。
  • 中國光學科技館2010年在長春開館
    據介紹,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淨月經濟開發區,是集光學科普教育、光學科技史與科技成果展示、光學科技信息交流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專業展館,預計2010年10月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建築主體已經封頂。
  • 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 招聘10名工作人員
    城市晚報訊 昨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了解到,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0名。招聘條件:年齡一般在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招聘崗位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按招聘崗位要求確定。
  • 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招聘10名工作人員
    城市晚報訊 昨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了解到,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0名。招聘條件:年齡一般在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招聘崗位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按招聘崗位要求確定。
  • 【解放軍報】王大珩--茫茫天宇追光電
    王大珩小傳:我國現代國防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863」計劃提出人之一,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不當博士學技術王大珩早年在國外專攻光學玻璃,如果繼續深造,很快便能獲取博士學位。令人費解的是,他主動放棄了,選擇了英國一家光學玻璃製造公司,學習光學玻璃製造技術。王大珩感到自己的祖國不但光學儀器理論落後,光學材料的製造技術更是空白。他認定只有既懂理論又掌握製造技術,才能填補祖國的這片空白。
  • 王大珩陳景潤等成《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主角
    科學精英 國家棟梁《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集郵擷趣】日前,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這是中國郵政發行現代科學家系列郵票的第八組。《中國現代科學家》系列郵票,是以宣傳紀念為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的系列郵票。它的發行對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科技工作和知識分子的方針、政策,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風尚,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吉林省投資過兩億建我國首座光學科技館
    記者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建設方案論證會上獲悉,由光學研究領域10多位院士和科技部、國家發改委、中國科協等相關機構代表組成的專家委員會,通過了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的建設方案。根據方案確定的時間表,2010年10月,長春將建成我國首座光學科技館。
  • 吉林省光學學會成立30周年大會舉行
    10月13日,來自吉林省光學領域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企業集團的老中青科技工作者、科研管理人才和學生代表300餘人相聚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共同慶祝吉林省光學學會成立30周年。吉林省科協黨組書記王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總督學王青逯、吉林省工信廳副廳長白緒貴、吉林省科技廳副廳級巡視員張保國、長春市科協主席孫國慶、長春市科技局副局長尹偉光等領導和吉林省光學學會部分老領導、老會員應邀出席大會。吉林省光學學會在我國光學事業奠基人和開創者之一王大珩先生的倡導下,於1981年6月在長春成立。
  • 科學網—吉林省光學學會慶祝成立30周年
    本報訊 吉林省光學學會成立30周年學術研討會日前在長春舉行。
  • 「863計劃」倡導者王大珩:發展高科技,現在不做,就根本跟不上了!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曾擔任過長春光機所所長、1955年當選為首批學部委員的光學專家王大珩心急如焚:「現在不做,到下世紀就沒有了,就根本跟不上了!」 他想起了自己親歷「兩彈一星」工程的往事,國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只花了不到美蘇1/20的錢就搞出了「兩彈一星」。他說,我們完全可以花較少的錢,辦較大的事!
  • 王大珩、黃昆、于敏、陳景潤,4位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中國郵政近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王大珩、黃昆、于敏、陳景潤4位科學巨匠登上「國家名片」。該套紀念郵票一套4枚,面值為4.8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695萬套。王大珩,應用光學家,我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
  • 吉林省重點大學,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
    該大學的光學專業可以比肩985高校,每年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都普遍較高,在東北三省是是飽受認可的理工類大學,如果高考成績還可以,報考該學校還是非常划算的。長春理工大學原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學校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是一所具有鮮明光電特色和國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是吉林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長春市共建院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入選「111計劃」。
  • 長春市將建中國光學科技館 成就長春「新地標」
    11月9日,中國光學科技館建設方案省內論證會在長春理工大學舉行,論證會首次透露一個明確信息:中國光學科技館已確定落戶長春。根據建設時間表,科技館預計於明年「十一」試開放。長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振華,副市長錢龍生參加論證會。
  • 遊中國科學技術館
    有這樣一個科技無處不在的地方:大家可以了解到從古至今人類所有的科學技術;也可以體驗未來的高科技;更能隨處聽到孩子們因新奇與興奮而發出的尖叫聲。這個地方,就是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於2009年9月16日建成開放,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就在大名鼎鼎的「鳥巢」北邊不遠的地方,和「水立方」也是鄰居。2017年,中國科技館被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中國科學技術館外形類似「魯班鎖」的造型,那可是相當時尚。
  • 北京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之中國科學技術館研學課程課題
    中國科學技術館 北京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之中國科學技術館主場館介紹國科學技術館主場館由地上四層和地下一層組成,地下一層為·中國科學技術館一層:華夏之光感知「華夏之光」華夏之光主題展廳:從衣、食、住、行四方面,展示中國古代人們在農業生產,絲綢紡織,建築技術,車船交通等方面取得的各項技術成就和創新成果。
  • 【長春】不看光學館 等於沒來長春 - 輝煌工業--中國廣播網
    光學科技館建設論證會在京召開,眾專家紛紛為光學館建設支招,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表示  這並不是一座簡單的存放光學儀器設備的建築。  早在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以下簡稱光學科技館)還處於理論層面時,國家有關領導和相關部委就曾對其提出了高標準和嚴要求。
  • 「不看光學科技館,就等於沒來過長春市」(圖)
    早在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還處於理論層面時,國家有關領導和部委就曾對其提出了高標準和嚴要求。  2007年8月29日,新中國光學事業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王大珩等4位院士致函溫家寶總理,首度提出建設中國光學科技館的設想。9月2日,溫總理回信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