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銀杏林」

2020-12-06 掌上保山

俞勻 攝

這些年,雲南省騰衝市固東鎮的江東銀杏村,聲名鵲起,聞名遐邇,中外關注。慕名前往的遊客,一批又一批,絡繹不絕,親自蒞臨,千方百計一定要到實地感受銀杏林的神奇美麗和奧妙,流連忘返幾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有的恨不得長期廝守在這裡,與之朝夕共處,慢慢依偎地老天荒。

銀杏樹,在中國,源遠流長,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樹,可以說遍及大江南北。它是一種幸運樹,吉祥如意,福祿壽喜。然而,在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地方,能夠成為一片片、一簇簇,一個鮮明的主體,整個村落房前屋後都有這種樹,形成與眾不同的銀杏林的地域特色,甚至是一個「銀杏林的王國」,不僅歷史文化氛圍意象可觸摸,四季變化的圖景清晰可見,非常值得我們去探討她美的真諦以及靈性所在。

大千世界,樹的種類千千萬萬,功效作用皆不同。在騰衝,由於銀杏樹的親和力、向心力、凝聚力皆不同,豐富的精神內核標記了一個地方與眾不同人文內容,彰顯體現了騰衝市歷史文化魅力的內涵和外延,成為了一個城市的重要標誌和名片符號。2019年5月28日,銀杏樹正式確定為騰衝市的「市樹」,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人文景觀、精神風貌的「植物形象大使」。

地靈人傑的騰衝,在莽莽的高黎貢山的西麓,在龍川江和檳榔江之濱,很多地方都有銀杏樹,星星點點依偎在我們的傳統古村落裡的房前屋後,出現在村旁路邊,山間水尾,城鎮巷道,高樓大廈等地方,並不斷向縱深方向滲透擴散。

為了專注與集中,只有割痛忍愛,從銀杏的歷史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上拓展和延伸,遴選我心中最想說的對銀杏林的情愫,傾吐表達一下。

江東,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按照國人的理念,都把長江以南的地方統稱為「江東」,或者「江南」,它的具體確指性,從華東到華中再到華南,或者西南廣袤的區域。通俗地說,給我們有清晰記憶的,就是《三國演義》裡提到的有關東吳的江東,孫權的江東,赤壁大戰的江東。也許,每個朝代的江東,精準的概念,都會有所出入,但十之八九仍是長江以南的地方。爾後的江東,當屬南宋的江東,是偏安一隅的江東。南京成為六朝古都,足以證明江東的輝煌。哪怕是太平天國的江東,也虎視眈眈了好多年。現代的江東,最威武的印記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江東。應該說,江東的概念,大家印象深刻,烙印在心。由此形成的文化視野,北派粗獷豪放、雄渾蒼涼,海派溫文爾雅、細膩婉約。

在寫作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視角和文化的感受。在這本書裡,我們提到的江東,從地理概念上仍然屬於長江以南的地方,在雲南的騰衝,騰衝的固東,以銀杏林集中的有些地方,只是由眾多村民小組組成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或許有時又有所延伸和擴大。但它的概念和範圍,有時指的幾乎只是一些村寨而已,不能與大江東相提並論。大江東,震耳欲聾;小江東,細雨吶喊。這裡的江東,小得讓人可以忘記,細微得可以忽略。然而,小和大,是在轉換之中不斷變化著的。小的東西,內涵反而大,穿透力更強,意蘊更豐富,咀嚼更有味道。比如,江東銀杏林的傳播影響甚遠,知名度又是那麼大,星光燦爛。

既然銀杏林的前面有一個「江東」,一定程度上就有了特指或者專屬。但這樣,多少又有一點狹隘和局限。於是,出自敘述的方便和切入,我只能把「江東」,變為「江那邊」。既寫「江那邊」,也可寫「江這邊」。「江這邊」,其實又是另一條江的「江那邊」。只要有銀杏的地方,都可以涉及,反正銀杏都是生長在江岸兩邊的。除了江,還有岸,岸上仍有壩,仍有鄉村、沙灘、田地、山野、叢林,甚至還有城鎮、城市。這些地方,仍然有銀杏。於是,地域特徵既明確又特指,既依稀又朦朧。依稀中有模糊,朦朧中有曙光。月明星稀,餘光淡淡的。

其實,「江東」也好,「江那邊」也罷,都涉及到了「江」。江可多了,到處都是江。河流是我們認識和想像世界的方式。而在這裡,由於銀杏主題的需要或篇幅的簡約,只能敘述與之有關的順江、幹江、天生江、龍江、伊洛瓦底江等。世界的文化是以江河命名的,比如中國的黃河、長江,印度的恆河、伊拉克的兩河、埃及的尼羅河、法國的多瑙河、南美的亞馬遜河流域等。河水湯湯,逆流而上,文化隨之流淌顯現出來。因為江河兩岸,適宜人類繁衍,有人有世界,自然就有歷史傳承,文化叢生。

至於「銀杏林」,也有兩方面的,一是自然的銀杏林,二是人文的「銀杏林」,自然之中的銀杏林滲透著人文方面的「銀杏林」。路是人走出來的。文化是隨路而來的。銀杏,本身就是文化,是一路上要反映的文化,歷史之中自然穿插著銀杏。無論從哪方面著眼,都會觸及銀杏與文化的感受,敘述銀杏延伸出來的歷史美感。最終,是文化徵服了一切,走向了新生。

縱觀過去,歷史是文化,人是文化,樹也是文化。他們之間,同樣應該有內在的關聯,關鍵是探索與發現,挖掘到他們之間內在的統一,找到切入點的橫斷面,滲透進去,發揚光大。

騰越文化是厚重的,博大的,深遠的,開放與包容是它的內核,它是東方文化的西進與西方文化東進共同融合的產物。騰越文化是邊地的一本漢書。中原漢文化在騰衝是由北向南傳輸的,明朝以前的騰越文化的重心在騰北,明初期後慢慢地向南轉移,向現在的城郊邁進,這是大家公認的歷史事實。

在騰越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騰北的文化一直處於重要的地位。順江或者固東,曾經支撐過這個點。關於順江的歷史文化,騰衝現有的地方文獻和有關歷史資料的記載和闡述,是非常清晰的。但,也存在零亂和模糊之處,特別是順江一帶的歷史文化,至今沒有系統的專著論述,多少有點遺憾和可惜,甚至對不起順江曾經輝煌的過去。因此,我不自量力,想做點拋磚引玉的努力,讓順江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進一步延伸和傳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闡述了人與樹的文化內涵,都需要培育。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通過寫樹寫到了人的歸宿。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開發一定要適度,循序漸進地開發,不要太過於現代,最好留有一些原始的東西,能保存其他地方沒有的獨特性。過度的開發,會破壞銀杏林的風貌,銀杏林的美景,銀杏林的未來。文化搭臺,經貿唱戲,可能是一種祈盼,一種嚮往,但不能稱為一種目的,否則招致庸俗。謙受益,滿招損。銀杏林的文化品位,在於清晰自然,新鮮如初。靦腆美麗的少女,始終是帶有羞澀感的。如果商業的氛圍過重,也許會破壞了我們的一些初衷,無形中扼殺了戰略上未知的整體的利益效應。鮮花再美,他人不愛,你是不能追著兜售的。

旅客是高端的,他們有思想,有品位,他們不是在旅遊,而在旅行,在思考中前行,在旅行中提升。

江東銀杏林,名聲在外,是大自然留給江東父老鄉親的歷史畫卷,他們不辭勞苦,跋山涉水來到邊地,在旅行的閱讀美感中,陶冶了美的情操,留下了真誠中肯的美好建議,他們主要是來看樹,看文化的,不是來看人的。

有關《江那邊的銀杏林》的內容是寫不完的,銀杏林的故事,不可能講完說透。對於寫作,正如銀杏樹每天都在成長變化著,一天一個樣。美是生活,包羅萬象,欣賞不完。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一處都會有美的發現。美不可能淺嘗輒止,還要一直美下去。

哪怕是江東的銀杏林,銀杏小鎮正在建設中,銀杏旅遊大道也在擴建中。還未出臺的規劃建設,儘管高瞻遠矚,將會層出不窮。思路決定出路,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建設不了的。將來的建設,只會錦上添花,越來越美麗,越來越漂亮。

我們需要的是千萬人的拉動發展,讓銀杏林成為每個人的心靈故鄉,精神原鄉,根在這裡,情在這裡,無論走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最後的棲息嚮往之地,是江那邊的銀杏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花開蝶自來。

如何促進自身的生存與創作的關係,我常常在拷問自己,二者之間應該是互為統一的,有生機的。於是,不在糾纏與迷茫。寫作,應該是有出路的。

詩在遠方。遠方有文化。

如果單一的寫歷史,寫文化,肯定會有些枯燥,甚至無味。歷史的精彩,常常在於有亮點不斷出現,精彩絕倫。江東銀杏林的出現,成為當下和今後的網紅,成為現實與將來一道亮麗的旅遊風景線。於是,我借船出海,隨筆開來。既是探索,也是企盼,但願寫作能走向市場。

在寫作出版這本書三年多的時間過程中,得到眾多社會賢達的培育和提攜,內心除了銘記,還應深深地表達由衷的感激和謝意。感謝作家周勇老師幫助撰寫了鼓勵激進的序言、責任編輯任娜老師的辛勤付出。感謝原保山市文聯主席段一平老師和保山市作家協會主席刁麗俊老師的一貫的鼓舞。

事物在運動變化中發展著。歷史的塵埃,永遠落不定。

阿來說:「小說家的宿命,從一個故事向另一個故事漂泊。完成了一個故事,就意味著你要離開了。」

為有源頭活水來。那麼,我們共同攜手走向「江那邊」的銀杏林。(楊世富)

責編:劉自明

相關焦點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銀杏林」——關於《江那邊的銀杏林》一書的寫作
    慕名前往的遊客,一批又一批,絡繹不絕,親自蒞臨,千方百計一定要到實地感受銀杏林的神奇美麗和奧妙,流連忘返幾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有的恨不得長期廝守在這裡,與之朝夕共處,慢慢依偎地老天荒。  銀杏樹,在中國,源遠流長,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樹,可以說遍及大江南北。它是一種幸運樹,吉祥如意,福祿壽喜。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事實上,三個本版的「挪威的森林」都和挪威本身都沒有太大關係,但他們又都是一個受一個的影響而誕生的。列儂唱了一個憂傷的撩妹的故事,而有了吉他伴奏的輕搖滾樂——《挪威的森林》;喜歡披頭四和列儂的村上春樹因為聽了這首歌曲而產生靈感,創作出了深受眾多青年男女喜歡的愛情小說;伍佰在後來被問起為什麼創作《挪威的森林》的時候,也說自己非常喜歡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由此受啟發,寫出了這首歌曲。
  • 每個人都有一片心中的日月,正如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香格裡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香格裡拉,正如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日月。當現代都市的霓虹迷亂了世人的雙眼,那一片雪峰峽谷、森林鏡湖、草原牛羊卻仍然是心底的一番淨土,帶迷途的心找回最初的生活理想和至上的境界。香格裡拉在每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心中似乎都有特殊意義。不止是因為這個名字,雖然它的名字可能是當年旅遊目的地爭搶的最熱門名稱。
  •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海灘,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美好而純真
    細細的軟沙鋪成的沙灘上,遠方漸露魚肚白,燦燦的沙灘有什麼東西閃了一下,海浪輕輕拍擊著礁石,迎面的海風溼潤鮮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海灘,閃著屬於自己的幸福。準是母親,我笑了心中被溫暖的潮水包裹,看向周圍,覺得一切都那麼清晰,那麼用亮,那麼溫暖。收拾完了一切,坐到桌前開始寫作業,隨著筆桿的移動,作業既將接近尾聲,嘴角揚起「勢在必得」的弧度,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最後一個句號,終於有了結束,疲憊地伸個懶腰,喝些水休息一會兒時,母親的房間傳出一陣猛烈的咳嗽聲「咳咳一—咳咳咳…聲音中略顯一絲倦怠。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 挪威的森林 』
    本文來源:VisitNorway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然而,沒有為什麼,搖滾巨星、暢銷書作家到接地氣歌手,在渴望表達內心某種秘境時,想描述一種可感知卻難以言表的東西時,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挪威的森林」 —— 沒有什麼是比它更完美的意象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
    隨心而動2020年還有不到百日即將結束,我相信有很多朋友的年定計劃欄中一定有一條是有關於西藏吧!這裡有——詩人寫下的動人的詩歌攝影師鏡頭下的唯美畫家筆下萬物的瞬息歌者心中那一首奔放與自由... ...西藏一個令人朝思暮想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這裡有——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許多年前,我主持過許多場李宗盛大哥的演唱會。那個時候,大哥還沒有開啟「理性與感性」和「既然青春留不住」的巡演,只是偶爾出現在大陸的拼盤演唱會中壓軸,費用也不是特別高。但無論何時,大哥都是那麼謙和。如今的他,住在北京做吉他的時間和他在臺灣省的時光幾乎一樣久。他的真性情和溶於生活的靈性卻從未改變。我記得,在某次演唱會的串場時,我對大哥說:「我最喜歡您的一首歌是《阿宗三件事》。」大哥聽完,當即表現出由衷的詫異。他訝異於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大陸小孩兒竟然會聽那麼老、那麼久遠、那麼小眾的歌兒。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島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 在人群中待久了, 心裡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那是一種無處安放的情緒在躁動。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香格裡拉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夢一般美麗的地方,西方人稱之為「香格裡拉」,中國人稱之為「世外桃源」。這裡有神聖的雪山,遍地的野花,成群的牛羊在徜徉,湍急的瀑布在跳舞。在這裡,太陽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最佳時間:每月5月下旬到6月中旬,小中甸就會成一片花海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丁真」
    12月1日 陰有雨最近山東一個自稱混元太極掌門人的「馬保國」火遍全網。我也在頭條上看到了不少關於馬保國的視頻,一句話「譁眾取寵」。現在都火到了日本,日本網友驚呼:帥哥拯救了世界。央視也對丁真的視頻進行了報導,並連線了丁真和當地旅遊局領導,領導表示目前丁真已經是四川理塘縣旅遊形象大使了,希望社會給予保護不要過度消費丁真,這跟「馬保國」事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幸福河也有一片銀杏林!
    最近很多人都在曬自己在銀杏林的照片。大家推薦的地方也很多,最有名的有觀音禪寺的古銀杏,漢陽陵的銀杏林,世園會裡面的銀杏,未央宮銀杏等等。今天我來說說,幸福河邊也有一片銀杏林!幸福河公園位於西安北郊草灘街道,西安北客站東邊,這個公園是新建的,建成約有2年時間了,這裡之前是一條汙水渠,原名「幸福渠」,前幾年政府下打力氣改造了這裡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岡仁波齊」。 在那邊遠的地方,有一群樸實而勤勞的藏民。在吉祥的馬年,恰逢神山的生日,村子裡流傳開了有一對年輕待產的夫婦帶著長輩去朝聖。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真摯,那麼的誠懇,帶著他們所有的困惑參差不齊的伏地而祈拜。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
    32年來,除了短時間登陸之外,夫妻倆都是在這座小島上度過的。王仕花說,丈夫在世時經常和她說,「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島雖小,但它是國土,我們一定要守護好」。1985年,部隊撤出後,開山島設立民兵哨所。因條件艱苦,江蘇省灌雲縣人武部派出多批民兵守島,但都沒有堅持下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但只有少數人找到了
    如果有朋友來,給他們準備一些飯菜,在自己的花園辦一場BBQ。」多麼閒適的生活,其實他不到30歲就已經過上了夢想中的40歲的生活。很多人羨慕這樣的生活,希望像他一樣財富自由以後可以不工作。郭宇說,很多人問他多少錢才可以財富自由。他說即使把這樣一筆錢放在有的人面前,很多人還是會繼續工作。
  • 每個人心中的香格裡拉
    每個人心中的香格裡拉 散文:《尋找香格裡拉》 作者:沈衛榮定價:32元評分:7.5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這是一本足夠深邃的散文集,作者有非凡的學養,在本書中,他直面西藏問題,從歷史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森林」
    說起來,三個「挪威的森林」其實和挪威都沒有太大關係。列儂唱的是一個美國版的撩妹故事;受這首歌啟發,村上春樹寫了一本典型的日本青春小說,而伍佰,有感於村上的小說,「讓我想到,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在她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這樣的聯想促使我寫了這首歌。那歌名該會是什麼?玉山的森林、陽明山的森林,還是內湖的森林?我還是喜歡用『挪威的森林』。沒有為什麼,就是喜歡」。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可可西裡
    只是,踏上這片土地之後,我發現這些美好的形容詞背後都有著與之對應的一種描繪,那就是荒涼、未知和危險。  在半個月前,為了儘可能全面地了解可可西裡巡山隊的情況,按照計劃好的路線,我們先後前往不凍泉保護站、索南達傑保護站、五道梁保護站、沱沱河保護站採訪。路程一站比一站遠,海拔一站比一站高,呼吸聲也是一站比一站沉重。車子總是要在路上顛簸許久才能到達目的地。幾個保護站並不難找。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雲南夢
    香格裡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雲南夢,都有一個關於彩雲之南的美麗幻境! 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田間炊煙嫋嫋,晚歸的農人,一片安靜祥和的景象,慢節奏的生活,歸屬的田園感覺,暫時忘歸城市!
  • 【尋找最年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年的味道……
    【尋找最年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年的味道…… 2020-01-13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米其林紅色寶典》,這家鐵板燒「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米其林紅色寶典》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所鍾愛的「米其林」,它或許是小區門口爹爹婆婆開了十多年的老店,又或許是環境優雅、口味一流的餐廳...而在這裡,很多食客在踏入餐廳的第一刻起,便把它認作心中排列第一的「米其林」餐廳。每一處都散發著精緻華貴的韻味,裡每一處裝修都能看得出花了不少功夫,簡潔而不花哨的餐桌,正安靜的等待著你的降臨。在這裡沒有人聲鼎沸的喧鬧煙火,有的只是一場關於美食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