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再次刷新了直播的熱度。
疫情期間,相比於冷清的線下銷售,直播間裡,人氣爆棚,熙熙攘攘。直播帶貨,給消費者帶來了吸引力更強的沉浸式體驗,未來有望衝擊萬億體量的巨大前景。
新風口之下,日照市嵐山區的機關幹部瞄準流量裡的商機,俯身進入直播間———自疫情防控初期的嵐山區商務局局長田文見化身「海虹局長」,到嵐山區委副書記、區長牟偉攜區商務局工作人員為嵐山「外貿優品雲購嵐山」代言,小小手機屏,連結供銷兩端,拉開了嵐山經濟全面擁抱網際網路的序幕,也點亮了嵐山的「雲上經濟」。
「直播+帶貨」的新嘗試,在收穫一波「流量」的同時,亦革新了直播間外的政務新風,激活了縣域經濟的網際網路潛能。一場看似簡單的直播,其影響力正從輕鬆的直播間內,波及到更為廣闊的直播間外。
★ 帶 貨 幹部變「主播」,激活電商新動能
5月20日,直播節帶路,嵐山經濟全面「表白」網際網路———「外貿優品 雲購嵐山」2020嵐山區線上直播節開幕。
當日上午十點半,由「嵐山區區長+區商務局機關幹部+網紅」組成的「帶貨天團」齊上陣,面對鏡頭,將嵐山區的極鮮蝦皮、網紅蟹柳、酥脆黃魚等以外貿產品為主的特色優勢產品,推薦給網友。
記者在現場看到,直播節活動中,依託京東平臺設主直播間一個,嵐山區委副書記、區長牟偉親自上陣,為區內8家企業代言八款主推產品;設副直播間8個,由抖音、快手、拼多多、微店等平臺入駐企業主播參與,嵐山區商務局7名機關幹部出鏡;各鄉鎮、街道設立自由直播區域,企業自由邀請各平臺網紅主播加入,共同體驗數字經濟帶來的魅力。
大平臺、多平臺的直播,讓規模效應凸顯,不少網友在線上積極與「帶貨天團」互動:「這個直播真下飯!」「嵐山外貿優品,支持區長,買起來!」「海虹局長,嵐山海產品真鮮!」……
有數據顯示:開播僅90分鐘,京東平臺主直播間就有近120萬網友在線觀看。直播節期間,各平臺同時在線觀看量289萬人,交易單量4.1萬單,總交易額達223萬元。
面對火爆的銷售場景,嵐山區商務局局長田文見坦言,「我們選擇5月20日這一特殊的時間,就是想通過直播的形式打造『網紅局』,把嵐山外貿產品以及全區特色優勢產品推廣出去,促進外貿轉內貿,讓更多人認識嵐山、愛上嵐山。」
事實上,早在春節期間,嵐山區商務局就利用各大電商平臺銷售海虹,用直播為復工復產開出良方,蹚出了「生鮮電商」發展新路———2月29日,田文見走進「京東生鮮助農直播」直播間推介嵐山海虹。網絡直播3小時,在線觀看網友達到57.78萬人,僅開播半小時就銷售1.23萬單,開播3小時共計銷售4.17萬單,銷售額120餘萬元。
「有了區長和局長直播,對產品背書,網友很買帳,所以店鋪賣嵐山海產品相當於自帶流量,根本不用自己再推廣。」在領導幹部的直播帶動下,嵐山區的「漁二代」「漁三代」們嘗到甜頭,紛紛走進直播間,加入這場帶貨大潮中。
★ 帶 動 政務新風勁吹,施政理念變革新嘗試
「為幹部直播打call,領導就應該跟上新潮流,與時俱進。」「可以說是非常接地氣了」……直播間裡,一波波點讚留言不時刷屏。
幹部直播帶貨,網友願意買單。原因何在?
「之所以買貨,正是看中了政府的公信力,幹部為當地產品代言,我們更有信心。」遠在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的網友朱小慧在春節期間網購海虹後,就對嵐山海鮮情有獨鍾,伴隨著直播的推進,海苔、魷魚等產品紛紛被她加入購物車,「坐等收貨!」
長期以來,網購存在的主要短板,是消費者無法辨別產品的真實性,不少買家網購都遇到過貨不對板、缺斤少兩的問題,而機關幹部直播帶貨,增加了銷售活動的公信力,有助於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來自日照頂源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丁軍波則表示,幹部通過網絡直播方式助農促銷,不僅僅帶了貨,更是網際網路時代政府服務變革的新嘗試,「打造服務型政府,就要這樣實打實!」
區長、局長走進直播間,變身「店小二」,也刷新了不少當地幹部的認知。
在看到「區長直播」「局長直播」帶來的銷量之後,有領導幹部坦言,「第一次意識到,網際網路經濟、網紅經濟原來離我們這麼近。」
而「帶貨」背後則是幹部能力、服務理念的體現。牟偉表示,直播帶貨給老百姓帶來了實際利益,這就要求幹部不能只做「陪跑」,而是要當好「主角」,只有提高能力素養,才能讓百姓覺得「可依可靠」,而這正是思考如何創新政務服務的良好開端。
★ 帶 熱 直播間外較量,打造不斷流的直播經濟
直播新模式,打開銷售新路徑。
疫情之下,嵐山區主動求變,利用直播帶動市場的消費能力,將流量變銷量,引領企業走上電商「快車道」是應急之舉。而引來流量後,電商發展的功夫更在直播間外。
記者了解到,疫情初期,嵐山區危中求機,積極對接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尋求合作,為線上銷售做好充分準備———
2月19日,與淘寶天貓開展「愛心助農加油中國」聚划算百億補貼海虹售賣活動,以每天2.5萬公斤的速度銷售;
與京東開展京源助農活動,「京東鮮配」京鮮坊旗艦店對嵐山海虹進行推廣銷售;
通過阿里集團聯繫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國範,推介代言嵐山海虹;
利用微商城、拼團購、微信接龍等形式,對接聯合草木村集市、每日優選等10餘家社區團購平臺,銷售嵐山農副產品……
嵐山電商成熟壯大,並帶來可持續的「消費流量」,絕非一日之功。正是源於區委區政府的精心培育,嵐山區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電商運營環境。
2019年,嵐山區政府出臺《嵐山區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設立每年300萬元的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引導助推嵐山電商做優做強。積極打造區、鎮、村三級電商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加快特色農產品上行,村級覆蓋率達到70%。強化電商人才培育,近三年,累計開展電商培訓28場,培訓5000餘人次。
線上通道打通後,面對線上銷售的物流保障、質量保障、售後服務等問題,嵐山區明確提出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不能以犧牲產品品質為代價。
在田文見看來,幹部直播帶貨要帶出效果,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滿足消費者的期待,比如產品質量、產品安全、售後服務等,其中產品質量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循著這一理念,此次直播帶貨活動之前,為選擇更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區商務局沒少下功夫,跑市場、進工廠、找產品、談快遞……歷時20天,分線對選品進行籌備,嚴把質量關、售後關,根據活動安排及平臺選品組織鄉鎮街道、企業提報產品,開展選品及搭建線上帶貨連結,提供物流保障,最終選出8家企業為本次直播活動提供充足貨源。
「直播之後,我們該如何購買嵐山特產?」直播間裡,有無數網友留言。
面對網友對於直播是不是「曇花一現」的擔憂,嵐山區早已未雨綢繆:設立京東「中國特產·嵐山館」,推出「嵐山優品」品牌,將直播效益轉化為更為長遠的經濟效益,為外貿企業提供外銷產品連結內銷市場的公共平臺。
「我們不能只為了『賣貨』而直播,而要提供有『乾貨』的服務。」的確,從直播節的開播日期,可見嵐山區的「用心」。
「僅僅選擇直播節的『520』這個時間,我們就定奪了很久,以後,我們會將『520線上直播節』固化為常態節日,讓政府工作人員從幕後走到臺前,將嵐山優勢特色產品納入直播銷售渠道,讓『直播』變常態,打造不斷流的直播經濟,讓電商發展成為嵐山區產業發展的新引擎。」田文見表示。
從「空間上的萬水千山」到「網絡裡的近在咫尺」,伴隨著直播的起步,嵐山區已然奏響了從幹部帶貨到政務帶動再到行業帶熱的電商發展三部曲,躍上了「雲上經濟」發展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