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遊:難忘秀美廬山行(圖)

2020-08-21 CNR贛勇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秀美的廬山名揚天下,而且還跟記者有著一定的緣分。記得上世紀的1966年10月,當時十幾歲的我首次「大串聯」走出家門的第二站就是九江的廬山。當時自認為是半個江西人的我還給媽媽寫信,興奮地告知說來到了江西老家......誰知自那次以後,記者多次來到廬山,可謂是與其緣分不淺。但是雖然幾次來到廬山,但相對來說,最難忘的還是隨中國鐵旅專列九江行採風那次的廬山一遊得較為全面和開心。

廬山風光(攝影:馮贛勇)

2005年5月4日,記者所在的假日列車九江行旅遊團經過在湖北黃岡下榻的一晚於第二天清晨啟程。大巴車從湖北跨過九江長江大橋回到江西九江向廬山進發。經過將近兩個小時左右的行程來到廬山上。

廬山如琴湖(攝影:馮贛勇)

江西廬山的位置緊臨鄱陽湖和長江,有詩讚曰:「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廬山海拔1474米,山體面積280平方公裡,以雄、奇、險、秀聞名。1982年國務院批准廬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冬聯合國批准廬山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廬山大廈(攝影:馮贛勇)

跟專列九江行採風第三次上廬山正趕上「五一」黃金周,當時由於限制社會大型旅遊車在風景區載客遊覽的規定,所以山上必須乘坐廬山管理區的專用旅遊車。為此,團隊只好把行囊卸下,暫時先存放在當晚下榻的廬山大廈。能夠下榻在廬山大廈是很有意義的,這裡雖然住宿的條件與那些現代化的賓館飯店相比差了一些,但是這所建築的地位卻非同尋常。它是當年國民黨中央黨部培訓軍官的所在地,蔣介石為其親筆題寫了「廬山傳習學舍」的匾額。

節日執勤的女交警(攝影:馮贛勇)

廬山大廈建於1936年,是中國名山體積最大、最高的建築。佔地八畝高達六層主體建築面積1860平方米的大廈全部為鋼筋水泥結構,西式鐵製門窗,系廬山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如今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遊廬山能在此居住,感受一下山中著名建築的韻味絕對是難得和幸運的。

記者三遊廬山留影(攝影:王樹洪)

說來也巧,記者2004年自駕到景德鎮探親,5月1日途中第二次登廬山也恰逢「五一」,當時雖然也是黃金周旅遊的旺季,但由於正趕上五一節當日,外地遊客還大多在路途中,所以山上的遊客還不是太多,可今年雖只過了四天,卻正處於旅遊高峰期,故廬山上到處是湧動的遊人與車流。即使很多路段都有交通民警的疏導,可因車太多還是有堵車現象的發生。

廬山花徑(攝影:馮贛勇)

旅遊團廬山遊的第一個景區是位於牯嶺街西南2公裡處的如琴湖畔的花徑公園。據了解,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州(九江)司馬時,於公元816年登廬山遊覽。

遊客絡繹不絕(攝影:馮贛勇)

當時正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故後人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

盛開的映山紅(攝影:馮贛勇)

1988年在園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慶製作的白居易石像立於湖畔。花徑亭中一橫石上刻有「花徑」二字,傳說系白居易手書。如琴湖形如提琴,故名,有曲橋通往湖心島。園中繁花似錦,亭臺碑碣,曲徑通幽,湖光山色,風景如畫。

「花徑」(攝影:馮贛勇)

出花徑斜對面不遠處就是錦繡谷風景區的入口。這是廬山於八十年代修建的一段長約1.5公裡的秀麗山谷風景線。

錦繡谷風景區(攝影:馮贛勇)

導遊介紹說,如果從這裡下行沿途可以經過遊仙石、觀妙亭、老君殿等景點,最後來到著名的仙人洞。這也是廬山遊的經典線路之一。

層林盡染(攝影:馮贛勇)

錦繡谷中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做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據說是他遊覽即興之作。新闢的這條錦繡谷也由此得名。

亂雲飛渡錦繡谷(攝影:馮贛勇)

沿錦繡谷傍絕壁懸崖修築的石級便道遊覽,可謂「路盤松頂上,穿雲破霧出。天風拂衣襟,縹緲一身輕。」

廬山觀妙亭(攝影:馮贛勇)

錦繡谷中千巖競秀,萬壑回縈;斷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獅長嘯,如猛虎躍澗,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盤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錦繡畫卷,令人陶醉。

洞前遊人如織(攝影:馮贛勇)

仙人洞為廬山著名景點之一。位於錦繡谷的南端,有參差如手的「佛手巖」。在佛手巖的覆蓋下,一洞中開為仙人洞。洞高、深各約10米,幽深處有清泉下滴,稱「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

廬山老君殿(攝影:馮贛勇)

洞中央「純陽殿」內置呂洞賓石像,傳說八仙中的劍仙在此修道成仙。每當雲霧繚繞之時,驟添幾分仙氣。至清朝,佛手巖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稱仙人洞。毛澤東同志的著名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使仙人洞景點名揚四海。

仙人洞留影(攝影:王樹洪)

仙人洞的左側有石砌的月亮門,門楣鐫刻「仙人洞」三個大字。在月亮門內有一巨石突兀,形如蟾蜍,名「蟾蜍石」,有一勁松插石挺立,稱為「石松」。石上刻「縱覽雲飛」、「豁然貫通」摩崖大字,石下亂雲飛渡,如入仙境。到此,旅遊團上午的遊程圓滿結束。

蘆林湖(攝影:馮贛勇)

廬山天氣的變化令記者此次感觸頗深。原本晴天朗日,突然大風驟起裹著雲霧轉瞬之間山上的能見度變得基本為零。即使面對面都看不清人。繼而大雨狂瀉而下。

大橋下的小橋(攝影:馮贛勇)

可能是廬山上少有浮土的原因,大風颳起之時並沒有塵土,只是遮天蔽日的濃霧,或許是雲團。在廬山上短短的一天半的時間裡居然趕上三次這種突發的氣候。

雨後廬山(攝影:馮贛勇)

在當日下午的行程中,旅遊中巴剛把遊客送到蘆林大橋的橋頭,頓時出現了這一景象。記者同三個遊客擠在一個電話亭裡避雨,度過了難耐的半個多小時。但是當大雨過後,廬山的山川美景,像是剛被洗過了似的亮麗,特別是一團團的白雲遊弋於翠綠的山間,使廬山變得越發秀麗壯美。在蘆林大橋上,記者的像機裡留下了這難得的美景。

廬山杉樹林(攝影:馮贛勇)

蘆林大橋高30米,橋壩一體,攔水成湖,湖水如鏡,似發光的碧玉鑲嵌在林蔭秀谷之中,在縹緲的雲煙襯託下,猶如天上神湖。二、三百萬年前,廬山處於第四紀冰期,這裡是一個典型的冰窖,是當年廬山最大的囤積冰雪的谷地。1954年在此築壩蓄水,於是高峽出平湖,青山綠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為廬山添一勝景。毛澤東同志曾多次於湖中遊泳。

廬山蘆林大橋(攝影:馮贛勇)

從蘆林大橋橋頭處下行,沿石階曲徑約20分鐘的步行就來到了黃龍寺風景區。一路上密林蔽日,樹幹高聳挺拔,夏日人行其間頗感涼爽身輕。在黃龍寺不遠處既是廬山著名的三寶樹。

廬山三寶樹(攝影:馮贛勇)

這裡濃蔭蔽日,綠浪連天,三棵參天古樹凌空聳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餘米,一棵為銀杏,高約30米,主幹數人合抱不攏,形同寶塔。三寶樹相傳為千年古可柯,樹下石碑上鐫有「晉僧曇詵手記」6字。寶樹已被重點保護。

廬山黃龍寺(攝影:馮贛勇)

從三寶樹繼續沿石階下行300米,經過黃龍寺摩崖石刻即來到黃龍潭、烏龍潭。兩潭相鄰,各有千秋。黃龍潭幽深、靜謐,古木掩映的峽谷間,一道溪澗穿繞石壘而下,銀色瀑布衝擊成暗綠色的深潭。靜坐潭邊,聽古道落葉、宿鳥鳴澗,自然升起遠離塵世、超凡脫俗之感。大雨初過,隆隆不盡的悶雷迴蕩在密林之中。

廬山烏龍潭(攝影:馮贛勇)

烏龍潭原由三個大小不一的潭淵組成,古書中記載:「烏龍潭凡三潭,中、上兩潭皆高數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見一潭。潭水分五股從巨石隙縫中飛揚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銀鍛的豎琴,在日夜撥動著琴弦。在烏龍潭景區,由於剛下過大雨,順山而下狂瀉的水流異常壯觀。山谷中迴蕩著巨大的水流聲。

雨後湍急的水流(攝影:馮贛勇)

烏龍、黃龍兩潭也有著動人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黃龍山谷中有兩條桀驁不馴的黃龍烏龍時常爭鬥,引動山洪暴發,周圍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後徹空禪師雲遊至此,運用法力將二龍分別鎮在黃龍潭、烏龍潭中。至今烏龍潭上方的巨石上還鐫著「降龍」二字。

廬山雲海(攝影:馮贛勇)

遊完黃龍風景區後,廬山遊第一天的行程就結束了。2005年5月5日上午,記者所在團隊繼續廬山的第二日行程。首先來到含鄱口風景區。記者先從這裡乘索道下行18分鐘左右來到廬山近年新開發出來的景點:大口瀑布。

飛流直下的瀑布(攝影:馮贛勇)

大口瀑布又稱彩虹瀑布,因為往往在雨過天晴過後,在此能從燦爛的陽光下看到五顏六色的彩虹。這裡雖然比不上三疊泉,但在記者的眼中,那飛流直瀉的瀑布景觀已經多少體現出了李白詩作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那種意境。

廬山三遊留影(攝影:王樹洪)

從大口瀑布回到含鄱口,遊客可以觀賞到廬山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組山川美景。這裡海拔1286米,含鄱嶺和對面的漢陽峰之間形成一個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盡山麓的鄱陽湖水之勢,故此得名含鄱口。站在這裡望去,緩緩而行的桔黃色索道在翠綠的山間流動,在大自然懷抱中平添了一幅人文景觀。在含鄱口牌坊前團隊的遊客們留下了一張合影作為紀念。

花徑園中(攝影:馮贛勇)

含鄱口西側,為著名的冰川角鋒歐「犁頭尖」活像一塊犀利的犁頭,耕耘著茫茫雲海。含鄱口對面為廬山最高峰「漢陽峰」,北面為廬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為廬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光山色,相互媲美。

廬山索道(攝影:馮贛勇)

含鄱嶺上有一座雕梁畫棟的方型樓臺,這就是廬山觀日出的勝地「望鄱亭」。遊客踏著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欄遠望著呈現魚肚白的天際。不一會兒,一望無涯的鄱陽湖上,拉開了紅色的天幕,天幕上金光萬道,紫霞升騰。輕揚天際的密密雲層,在霞光的印染下,如同一大片重重迭迭的金色金鱗。驀地,一輪旭日從煙波浩渺的湖面噴薄而出,染紅了藍天、綠水、遠山、近嶺。

記者二遊廬山(攝影:吳寶珠)

從含鄱口沿石階而下走數百米即抵植物園大門。這是我國著名的亞熱帶高山植物園,創建於1934年,面積3平方公裡。是中國最早的植物園之一,長江中下遊地區植物物種遷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國內外植物標本10萬餘種,引種馴化3400多種。

廬山植物園一角(攝影:馮贛勇)

植物園中被稱為「活化石」的我國水杉,繁殖萬株。這裡不僅是科研基地,且為風景勝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態,分成11個展區,供遊客鑑賞。園中有休息廳,林蔭下設石凳石桌,供遊人休憩。記者二遊廬山時就來過這裡,一年後再到此一遊感覺很親切。

二上廬山留影(攝影:吳寶珠)

記者雖然三上廬山,但只有這次隨假日列車旅遊團來此,才算得上真正意義的廬山遊。雖然在一天半的時間裡遊遍廬山是不可能的,但旅遊團卻在有限的時間裡基本上遊覽了廬山主要的幾個著名風景區。像錦繡谷、黃龍寺風景區兩條蜿蜒曲折的盤山道,雖然走的辛苦,但卻能充分領略到廬山自然風光的巨大魅力。(圖文:馮贛勇)

相關焦點

  • 江西旅遊:壯美三清山紀行(圖)
    中國的江西省名山大川不少,像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等等,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擁有這麼多豐富多彩的名山大川風景資源真是幸事。尤其是在旅遊業繁榮發展的今天,就更是遊人們無比嚮往的地方了。特別是作為半個江西人的記者更是為自己的家鄉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 遼寧旅遊:難忘的邊城丹東行(圖)
    作為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和最北的沿海城市,丹東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珍貴的歷史文化,是一座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名城。之後遊船折返一直向西行,從遊船上向對岸望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平安北道道會(相當於省會)新義州市歷歷在目。整個遊江過程大約為40分鐘左右。
  • 行色匆匆,浮光掠影——江西4日(南昌/廬山/景德鎮/婺源)
    據史書記載,貞觀年間,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曾被封於 滕州 (今 山東 省 滕州 市)故為滕王,且於 滕州 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 江南 洪州(今 江西 南昌 ),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李元嬰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
  • 樂安河不在樂安,廬山西海不在廬山,江西地名「趣事」你知多少?
    江西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秀美的山川、蜿蜒的河流、廣闊的湖泊、原生態的古村古鎮樣樣都有,滿足不同遊客的興趣愛好,無論是居家旅行,還是攝影航拍,江西總有看不盡的風光。除此之外,樂安還有大華山、老虎腦、九瀑峽等風景秀美的自然景觀。在人文上,樂安儺舞也是非常有名氣的,還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經樂安的第一大河流恩江(烏江),是贛江的支流,衍生了鰲河等支流。樂安依山傍水,論自然環境、空氣品質在江西都是槓槓的。
  • 廬山舉辦冰雪嘉年華活動 再掀廬山滑雪旅遊熱潮_江西_江西網絡廣播...
    活動當日,來自廣東、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市的近千名遊客在廬山滑雪場體驗了滑雪。元旦將至,廬山一派北國風光,吸引遊客紛至沓來。12月22日,第三屆廬山冰雪節啟動儀式暨廬山滑雪場抖音大賽啟動儀式主題活動在廬山滑雪場拉開帷幕。
  • 江西廬山風景區
    是我國千古文化名山,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世界名山協會永久註冊地、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1996年,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廬山在臺設立江西廬山(臺灣)旅遊專賣店
    華夏經緯網     進一步擴大了廬山的知名度
  • 江西這片湖泊與廬山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卻為何叫做「廬山西海」?
    對於江西廬山,即使沒去過的也大都聽過。作為三山五嶽之一,不僅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也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含鄱口的日出、雨後的雲海、飛流直下的瀑布,都引得世人稱讚,歷朝歷代都有不少文人騷客在廬山留下了詩篇。
  • 江西旅遊:瞻仰上饒集中營(圖)
    那是2007年9月13日,記者到位於江西上饒的江西鳳凰光學儀器廠採風,並抽暇有機會得以瞻仰了這座曾經關押過眾多革命志士的上饒集中營。與此同時,也受到了一次難忘生動的革命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如今這裡已被開闢為上饒集中營紅色旅遊名勝區。每天都有大量的海內外遊人前往瞻仰。
  • 江西廬山近1400年古剎鐵佛寺,三峰環繞,白龍相伴,風景秀美
    鐵佛寺,位於江西九江市廬山蓮花鎮境內,從九江市往南驅車環山而上,前行僅14公裡,便可到達廬山鐵佛寺。相傳唐貞觀年間(627 — 649年)昆仲禪師所創。由於寺中有鐵佛,且由比丘尼主持管理,鐵佛寺又稱鐵佛庵(意為鐵心修行的尼姑)。明代高僧憨山德清(1546 —1623年)在廬山時,曾寫過一首《過鐵佛庵贈鄒爾瞻給諫》的詩,稱讚鐵佛庵的尼眾:「江上青山不斷春,門前流水淨無塵。開門忽見庵中主,恰是金剛不壞身。」鐵佛寺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幾經興廢。
  • 江西廬山近1400年古剎鐵佛寺,三峰環繞,白龍相伴,風景秀美
    鐵佛寺,位於江西九江市廬山蓮花鎮境內,從九江市往南驅車環山而上,前行僅14公裡,便可到達廬山鐵佛寺。相傳唐貞觀年間(627 — 649年)昆仲禪師所創。但在1 933年吳宗慈編撰的《廬山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鐵佛寺,俗亦名鐵姑庵。據《廬山小志》,為鐵骨。骨、姑,音訛也。」
  • 「廬山舉辦冰雪嘉年華」活動再掀廬山滑雪旅遊熱潮
    元旦將至,廬山一派北國風光,吸引遊客紛至沓來。12月22日,第三屆廬山冰雪節啟動儀式暨廬山滑雪場抖音大賽啟動儀式主題活動在廬山滑雪場拉開帷幕。以「廬山天下悠·冰雪嘉年華」「悠遊廬山·冰雪之約」「悠然廬山·南國雪韻」為主題的特色冰雪主題遊將給遊客帶來全新冬遊體驗。
  • 江西(14)南昌(1)滕王閣
    早上6:30,我們在記憶客棧樓下坐著客棧老闆丈人的車子,去廬山火車站。離開廬山了車子穿行在廬山濃密的綠陰中,沒有塵埃,沒有噪音,沒有炎熱,清爽宜人,不愧為避暑勝地。8:54廬山到南昌的動車G:1581準點發車,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很快就到達了南昌。
  • 江西:廬山旅遊直升機首飛成功
    作者:胡葦8月16日,江西廬山旅遊直升機成功實現十年來首次正式飛行。「欲窮千裡目,展翅上蒼穹。」當天共有500多人次遊客踏上直升機空中之旅,領略江西航空旅遊的獨特魅力。這種全天候長期開放的民用直升機場江西僅此一家,全國也只有不到十家。遊客可一刻鐘遍覽32個「悠然廬山、自在九江」精華景點。
  • 江西——江南西道(一)
    江西旅遊江西,11個地級市,100個縣市區,由於工作關係廬山西海江西,簡稱贛,省會南昌,古稱江南西道,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聽老師講,江西名字最開始就是在唐朝的江南西道,因為那時候全國劃為10個道,江西,湖南大部分在江南西道,在個別縣還有古時候的驛道,就是唐朝的江南西道,到 了宋朝有叫什麼路,什麼路,江西被劃為江南西路,到了元朝,江西名字就真的來了,稱為江西行省,估計馬背上的名族,怎麼都是靠走的快,所以是行吧,再到明朝,江西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 江西首部旅遊微電影《戀戀廬山》首映 講述唯美異國戀(圖)
    江西省首部旅遊微電影《戀戀廬山之山盟海誓》中男女主人公在廬山影院景點中。  大江網訊 記者朱正報導:10月18日,江西省首部旅遊微電影《戀戀廬山之山盟海誓》在南昌天幕國際影城舉行首映式。該片是繼上世紀80年代經典影片《廬山戀》之後的又一部以發生在廬山上的戀情為主題的力作。和以往不同的是,該部微電影講述的是一段異國戀情。
  • 江西旅遊:婺源徜徉三村行(圖)
    它地處江西東北部,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剛巧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區域,是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一顆綠色明珠。婺源以其田園牧歌式的優美風光和保存完好的古文化、古建築、古樹、古洞而被人稱為「最後的香格裡拉」。
  • 江西廬山:層林盡染、秋色醉人
    秋日的廬山美如畫(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九江11月9日消息(記者謝元森 通訊員韓俊烜)金秋入畫來,匡廬醉遊人。深秋時節,江西廬山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分外妖嬈。金秋入畫來,匡廬醉遊人(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 江西(6)婺源——廬山(1)
    九江火車站在維修中,匆忙間看了看午飯後頂著似火的驕陽去九江汽車站14:00候車,14:40我們坐上九江開往廬山牯嶺鎮的大巴車15:55到達了廬山的牯嶺鎮。大雨傾盆而下,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地砸向地面。下了大巴車,頂著大雨,急急忙忙地跑到劇場的大廳裡避雨了。
  • 風景圖集:江西九江廬山風景圖,值得收藏哦!
    風景圖集:江西九江廬山風景圖廬山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經過漫長複雜的地質運動:早在震旦紀就在淺海底開始沉積,經過「呂梁運動」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銼磨,又經長期積雪覆蓋,到四世紀末地球變暖,再經更強烈的冰川剝蝕,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崢嶸瀟灑,雄俊詭異,刻切劇烈,雄踞在長江與鄱陽湖之間的廬山。風景圖集:江西九江廬山風景圖廬山的地貌景觀較為特殊,是一種多成因複合地貌景觀,依次由斷塊山構造地貌景觀、冰蝕地貌景觀、流水地貌景觀疊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