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老子》一書中有言:「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時至今日,用兵之人未必是「聖人」,「兵」卻依然是兇器。古往今來,勇武強悍的軍隊自來都是攻城略地之利器。不說遠了,在現代要說最兇悍勇猛的軍隊,就不得不提到廓爾喀僱傭兵團了。
印度自1947年獨立之後,就開始對周邊的一些小國採取軍事、政治手段進行整合。錫金成為印度的錫金邦,不丹基本為印度所控,後又出兵至斯裡蘭卡,在克什米爾地帶也橫行無忌,努力要顯出南亞霸主的氣派。
01
但是卻有一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且其東西南三面均被印度包圍的國家,印度始終並未將其吞併,這個國家就是尼泊爾。這是為何呢?其實,印度並非不覬覦尼泊爾,而是有幾個重要原因。其一,尼泊爾一直是一個獨立國家,其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不低;其二,尼泊爾本身體量較大,想一口吞下並非易事;其三,尼泊爾廓爾喀僱傭兵的存在。而第三個原因,其實也是印度最為忌憚的因素。那麼廓爾喀僱傭兵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
廓爾喀僱傭兵最初是一個山地民族,起源於加德滿都以西的廓爾喀村。12世紀,雅利安人從印度遷入這一地區,與當地人通婚,產生了這一山地民族。廓爾喀人主要分布在尼泊爾中西部山區的廓爾喀、帕爾帕和加德滿都谷地。
廓爾喀人擅長山地狩獵,驍勇善戰,吃苦耐勞。他們雖然身材不高大但是體魄強健,在近身肉搏和山地作戰中極具優勢。廓爾喀僱傭兵有一種標誌性的武器,就是戈戈裡彎刀,這種彎刀因其與狗腿相似又俗稱狗腿刀。廓爾喀僱傭兵所使用的每一把彎刀的刀背上都刻有主人的名字,不僅作為武器,更作為戰士的榮譽的象徵與其主人相伴一生。
19世紀初,英國曾派兵三萬進攻尼泊爾,尼泊爾以1.2萬廓爾喀士兵迎戰,在維持兩年的抵抗戰爭中,英國人並沒能取得更大的優勢。不僅如此,廓爾喀戰士的英勇和強悍,更是贏得了對手的尊重與讚嘆。
最終英國與尼泊爾籤訂和平協議,尼泊爾得以保持獨立,英國人享有招募廓爾喀人為僱傭兵的特權,從此廓爾喀僱傭兵的英勇之名便廣為人知。而廓爾喀僱傭兵也在英國人手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02
1857年,英國組建廓爾喀僱傭兵聯隊鎮壓印度反殖民起義;1919年的阿姆利則慘案中,英軍上校戴爾命令廓爾喀僱傭兵用機槍掃射示威人群長達數10分鐘,數千名參加和平示威的印度人喪生。
過去的150年間,廓爾喀戰士為英國徵戰各地,在英國對南亞的統治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們的薪水遠遠低於英國士兵,但是其作戰能力卻遠超後者。二戰期間,20萬廓爾喀僱傭軍加入英國軍隊作戰,其中戰死4.5萬人;阿富汗戰爭時,英國的哈裡王子親臨戰場,英女王親自指定由廓爾喀士兵對其進行隨身保護。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戰役中,遠徵的廓爾喀僱傭軍團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外,廓爾喀人還在朝鮮、馬來西亞等地參加過戰鬥。
廓爾喀軍團在各種戰鬥中奮勇殺敵,表現突出。英國王室曾數十次接見他們,並授予其中26人維多利亞十字勳章,這本是授予英國軍人的最高獎賞。「極樂三軍士,誰知百戰場。」杜甫在《陪柏中丞觀宴將士二首》中所寫,也是廓爾喀軍團的寫照。
03
因為在殖民時期遭到過數次廓爾喀人的鎮壓殺戮,印度人可說是對廓爾喀軍團心有餘悸。他們也對這支驍勇善戰的軍團覬覦已久,1947年印度獨立時,英印尼三方籤訂了《加德滿都協定》,印度得到了80%的廓爾喀僱傭軍團,這18個戰鬥營成為了印度軍隊的王牌作戰部隊。同時,印度還要求了與英國同樣的待遇,即可以在尼泊爾境內招募廓爾喀人組建僱傭軍團。
很多印度人認為,廓爾喀人是情感遲鈍、內心冷漠的民族。而在戰鬥中,廓爾喀人對僱主非常忠誠,從無惻隱之心,也許就是是印度人對他們又愛又恨的原因吧。
現在印度每年都從尼泊爾招募廓爾喀僱傭兵兩千人,目前總量有四萬人。多年來,這些僱傭兵軍團為印度的擴張整合以武力開路。所以印度雖然四處出擊,但是從來沒有動過尼泊爾。因為印度一旦試圖入侵或者吞併尼泊爾,那麼這些悍不畏死的廓爾喀戰士就會將手裡的戈戈裡彎刀指向他們的頭顱。雖然他們是僱傭兵,為錢而戰,但是他們的國家始終是尼泊爾。
結語
國際上一直對僱傭軍團頗多爭議,「誰付錢就為誰賣命」的僱傭軍仿佛一顆定時炸彈,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都是個潛在危險因素。因此,對於其限制和各種規定也逐一出臺。然而治標不治本,僱傭軍作為戰爭的產物,只要人類還有戰爭就會有僱傭軍,也許它會改頭換面,但是其本質是不變的。
參考資料:
《老子》
《廓爾喀人的徵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