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大家如果有關注當時的報紙或者國際資訊的話,可能對錫金這個國家有或多或少的認識,但是現在如果上網搜索的話,搜到的結果都是錫金屬於印度。
然而這個國家之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當然也有人說錫金當時屬於我國的藩屬國,有了解的大佬可以評論區告訴我一下),但是在二戰結束之後直接被印度吞併,並且在印度的主導下,於1975年舉行全民投票,廢除了當時的王室,錫金從此變成了「印度錫金邦」。我國也於2003年正式承認錫金屬於印度,至此,錫金這個國家的王室正式不被人們所承認了。
印度為何要吞併錫金
當時戰爭剛剛結束,全球局勢都還很不穩定,為什麼國土面積巨大的印度要在這種緊要關頭去吞併一個小國呢,這背後有什麼必須這樣做的原因嗎?
錫金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邊的坡上,在尼泊爾和不丹的中間位置,錫金與孟加拉國之間有一條類似於我國河西走廊一樣的縫隙,印度也由於這條走廊的原因,很容易就被分割成東西兩塊。
自古以來,窄地都必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條「走廊」自然也不例外。
因為一旦在觸發戰爭,只要堵住這條「走廊」就能把印度東邊那塊從印度本土分離出去,所以錫金這個國家一旦被別人搶走,日後萬一爆發戰爭,印度將處於很不利的狀態。
錫金被吞併的始末
在19世紀的時候,英國可以說的上是當時的一大強國,由於其殖民地眾多,不管在哪個殖民地上都可以見到太陽,所以當時也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當時的印度和錫金自然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之一。
但是百年之後,英國的實力逐漸衰弱,很多的殖民地都趁機逃出英國的殖民統治,這時的印度和錫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也趁機結束了英國對自己實施的近乎百年的統治。
此時的印度剛剛結束殖民統治,為了能夠迅速提升自己的國家影響力,他開始想辦法擴張國土,那很自然,身為鄰國的錫金就被印度盯上了。
當時的印度雖然軍事實力一般,但是好在人多,比起錫金這樣的小國還是強的多的。
但是印度也不能強硬地用軍事手段進行武裝鎮壓,所以當時便以繼承英國對其的殖民統治為由,強制地讓當時的王室籤訂了《維持現狀協議》,並繼續扮演英國的角色,將當時的殖民收益佔為己有。
錫金國王被囚禁
在1975年2月,印度派出軍隊,解散了當時錫金的宮廷軍隊,並囚禁了錫金的國王。
但是由於霸佔錫金會讓自己在國際上的名聲變差,於是就操縱著錫金的議會,動員全國人民進行了一次全國投票,並「一致決定」將錫金歸屬於印度國土之下。
為何當時沒有國家阻止印度?
由於當時國際形勢非常不穩定,各個國家都處於戰後恢復期,雖然有主張「國際主義」,但是實際上卻是無人可管。
當時美蘇還處在冷戰狀態,誰都不願意去得罪印度,如果美國當時選擇幫助錫金,很有可能印度就倒向蘇聯了,蘇聯實力壯大之後對美國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啊。
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都不願意幫忙,那其餘的國家就更不願意出兵了,沒有必要去招惹印度,雖然錫金對於印度來說是軍事要地,但是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這個小國並沒有什麼用,自然也不會有人去幫忙了。
印度為什麼不吞併尼泊爾?
在殖民時期,由於英國的努力,整個東南亞地區有很大一塊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印度一直對殖民結束之後東南亞地區被分割成很多個小國很是不滿,所以當時地域遼闊的印度一直有心想要吞併周邊的小國,不斷擴大自己的實力,
所以在吞併錫金之後印度又緊接著吞併了不少小國,可是尼泊爾這樣一個被印度重重包圍的國家為什麼印度遲遲不動手呢,印度方面回復了三個字:「吞不下!」
吞不下的原因
1. 尼泊爾和錫金這些小國可不一樣,不管從軍事力量和國土面積以及人口方面,尼泊爾比
那些小國厲害太多。
況且在當時眾多國家被英國殖民統治的情況下,尼泊爾可是憑藉自己的力量與英國不斷抗爭,最後在1923年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尼泊爾的軍事力量已經超過了當時的英國軍隊,所以順其自然被解放的印度就算人多也不一定打得過當時的尼泊爾,搞不好自己的國家會因為常年受戰亂的影響而無法正常發展經濟,最後得不償失。
而且退一萬步來講,就算印度當時能打得過尼泊爾,他也是啃不動尼泊爾這塊硬骨頭的。
當時尼泊爾雖然人口不多,但怎麼說也有3000萬人,就算印度打贏了,想要消化這3000萬人口是一件非常久遠的事情,當年英國花了近半個世紀都沒有搞定的國家,讓現在的印度來吃也顯的有點硌牙。
2. 從外部來看,印度與世界各大國都有建交,如果印度強行吞併尼泊爾,很可能會遭到其他大國的制裁,這點上印度自然有點吃不消。
其次,尼泊爾處於中印的交界處,可是說是很好地緩衝了我國與印度之間的關係,不管是印度還是我們吞併尼泊爾自然都會遭到對方的反感,很可能會發生過激行為。
雖說我國一直都主張的是和平對外,但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印度仍然沒有放棄「吞併」尼泊爾?
這些年來,雖然印度一直沒有在明面上做出吞併尼泊爾的事情,但是在背地裡印度一直沒有放棄。
所謂「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雖然不能強行佔有尼泊爾,但是尼泊爾人口少,印度這幾年也是不斷有人移民到尼泊爾。
長此以往,便可以改變尼泊爾的人口結構,可謂在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尼泊爾。
印度的這一招真不知道該說是高明還是陰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