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印度與鄰國巴基斯坦圍繞著領土爭端,長期保持著軍事對立和交火狀態,兩國隔三差五就會打上那麼一仗,而且這幾年,印度通過製造軍事衝突,侵佔了不少爭議領土。
還個國家更是直接被印度吞掉,那就是錫金。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錫金國王,徹底吞併了錫金。錫金王室逃到了美國,堅稱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是非法的,一直致力於復國,但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並沒有人理睬。
印度和北方大國也摩擦不斷,喊話已不是62年的強硬派,一度發出戰爭叫囂,正當北方大國磨刀霍霍之際,印內部出現不同的聲音。
正當我們以為這個南亞大國要「回心轉意」的時候,又爆出其和鄰國尼泊爾的領土爭端。
據印媒報導,尼泊爾眾議院投票贊成憲法修正案,即明確卡拉帕尼等爭議地區為尼方領土。
印度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表示,拒絕承認尼泊爾的新版地圖,稱其為「單方面行動」,「不是以歷史事實或證據為依據」。
據悉,根據尼泊爾的新版地圖,該國的國土面積比舊版多出約335平方公裡。
印度和尼泊爾政府對卡拉帕尼等地區領土主權長期存在爭議。
5月上旬,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突然宣布為一條長約80公裡、連接印度內地至立普列克山口、經過卡拉帕尼的道路剪彩,引發尼泊爾的不滿和抗議。
尼方批評印度的行為是「入侵」,並於5月20日對外發布新版全國行政地圖,將卡拉帕尼等爭議地區進一步明確為尼方領土。
5月13日是尼泊爾議會休會日,不過尼泊爾總理奧利要求議員當天加班討論憲法修正案,這顯示出尼政府通過修正案的決心及否定印度對爭議邊界的看法。
想當年,印度就通過武力,直接吞併了錫金,將錫金轉變為印度的一個邦,那麼印度會不會,故伎重施,通過軍事手段,吞併尼泊爾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尼泊爾的歷史。
尼泊爾為南亞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總面積147181平方公裡,2019年總人口約為2962萬人。歷史上,尼泊爾於1791年向清朝稱臣內附。
尼泊爾是多民族、多宗教、多種姓、多語言國家。尼泊爾語為其國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居民86.2%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蘭教,2.2%信奉其他宗教。
2015年9月16日,尼泊爾制憲會議表決通過新憲法草案。新憲法建立了一個「世俗」的聯邦民主共和國,將全國劃分成七個省份。
尼泊爾經濟落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80%的是農業人口,2018年GDP僅為293億美元。耕地面積為325.1萬公頃,主要種植大米、甘蔗、茶葉和菸草等農作物,糧食自給率達97%。
旅遊業是尼泊爾的支柱產業。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自然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徒步旅遊和登山業比較發達,產值約佔GDP的29%。
上世紀90年代初起,開始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自由經濟政策,但由於政局多變和基礎設施薄弱,收效不彰。嚴重依賴外援,預算支出四分之一來自外國捐贈和貸款。
尼泊爾奉行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截至2018年11月,已同163個國家建交。
尼泊爾重視發展同中、印、美、英等大國的關係,爭取經援和投資。積極推動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加德滿都為南盟秘書處所在地。
因此,通過這些基本的分析,我們看出,尼泊爾奉行一種平衡外交,同世界主要大國保持聯繫,而且人口數量接近三千萬,也不算是一個小國。
與錫金的情況不同的是,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時,美蘇爭霸,兩國大國,都在拉攏印度,並不太想得罪印度,而印度只用了三個小時就結束了錫金作為國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