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寫149封求救信後錫金仍被吞併,印度的擴張為何如此瘋狂

2020-12-06 飛花逐月大帝

要說近現代史上最瘋狂擴張領土的亞洲國家是誰?你不一定能想到,它就是南亞次大陸的印度!

印度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和它的被殖民史及早期領導人的大印度思想有關。

在印度的歷史上,真正稱得上大一統的只有區區四個王朝,其他時候都是處於分裂狀態的土邦王國,要不然當年大唐的王玄策在被印度欺負後,憤而一人滅一國也不會那麼容易。

在其最後一個統一王朝莫臥兒時期,英國人進入了印度次大陸。隨著莫臥兒王朝因皇位爭奪而引發的混亂,印度的宗教對立、民族對立以及種姓制度下帝國的各種矛盾逐漸激化。狡猾的英國人則充分利用了這些使印度陷入分裂與內戰的矛盾,把那些分裂的土邦等各種勢力分而治之,基本上納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然後一步一步地消滅了莫臥兒王朝,印度也全面淪落為英國殖民地。

控制了印度以後,英國人發現四周並不安全。為了絕對的安全,英國人依靠其強大的軍事與經濟實力,不斷地大規模向外擴張,連連發動了對尼泊爾、緬甸、拉達克、不丹和錫金的戰爭並控制了這些地區。

多年徵戰以後,英國人在印度的殖民地控制了東北至西藏以南,西北至阿富汗地區,西、南臨海,東臨法屬印支殖民地,基本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緬甸等廣大地區,也就是說,英屬印度殖民地已經把邊界擴展到了中俄法的勢力範圍。

而此時的中國,已經是晚清時期,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和藩屬國的支持已經力有不逮。在控制了前藩屬國以後,英國人的勢力也藉機滲透到了西藏並佔領了拉薩。要不是遭到了西藏人民的堅決抵抗,差一點就變成英國人的囊中物。

當年的麥克馬洪線和詹森線為什麼會出現,就是因為英國人要搶佔邊境戰略高地和分水嶺,他們絕不是喝多了隨性而為,都是有目的的。

隨著英國殖民統治的解體,南亞次大陸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斯裡蘭卡等相繼獨立。

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這個飽受殖民統治的國家,不是專心致志的建設自己的國家,反而繼承了前殖民統治者的衣缽,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以英國殖民者在南亞的勢力範圍為藍本,構建了一個「大印度聯邦」計劃,該計劃野心勃勃地把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斯裡蘭卡、阿富汗的一部分、尼泊爾、不丹、錫金、中國西藏自治區的一部分都納入了「大印度聯邦」。他斷言「小的民族國家註定要滅亡的,它可以作為文化上的自治區苟延殘喘,但不能成為獨立的政治單位」。

1962年的中印戰爭,就是尼赫魯「大印度聯邦」計劃的一個嘗試。

印巴分治方案留下在克什米爾問題,不但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也給印度實施「大印度聯邦」計劃提供了藉口。

後來流行的「印度中心論」和「有聲有色的大國論」,就是「大印度聯邦」計劃的變種。一代代的印度領導人,也不遺餘力地對周邊國家踐行著這些民族主義理論和夢想。

尼赫魯

印度對南亞國家的影響,肢解、吞併的國家和侵佔的他國土地

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但由於特殊原因,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一直沒有解決,為以後的印巴反目留下了衝突的種子。

此後,為了克什米爾的歸屬,印巴三次發生戰爭,1971年,巴基斯坦又被印度肢解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部分。印度也吞併了克什米爾的部分地區。

1961年,印度人擊敗葡萄牙人,吞併了果阿地區。

1975年,南亞小國錫金被印度吞併。

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小國不丹,一直是一個屈辱的存在。在英國殖民印度時期,不丹被迫割讓部分領土並在外交上接受英國的指導。獨立以後,並沒有享受到獨立國家應有的權力,因為印度人秉承英國人殖民統治的一貫做法,繼續依樣畫葫蘆控制不丹。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籤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印度的「指導」。

獨立後的孟加拉國,由於體量太大,加上又是伊斯蘭國家,印度沒有直接吞併。而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做派,又讓孟加拉國忌憚不已,因為經濟軍事能力較弱,他們採取了大規模增加人口的措施,目前已達1.6億的龐大基數,印度就是想吞也咽不下去了。

最近,印度和尼泊爾頻繁爆發衝突,起因也是印度人侵入尼泊爾,但被尼泊爾強勢的打了回去。可以說,印度不是不想吞,但它也是吞不下。一方面尼泊爾非常強悍,另一方面還有大國的支持。

但一旦有機會,印度人還是想嘗試一下。2008年尼泊爾廢除君主制後引發動亂後,印度感覺機會來了,就立馬封鎖了尼泊爾,導致尼泊爾經濟差點崩潰。好在中國這次並沒有袖手旁觀,及時出手幫助尼泊爾穩定了局勢,否則後果難料。

斯裡蘭卡,同樣也是被印度嚴重影響的國家,但它沒辦法,因為它只有這個大體量的鄰居,歷史上印度也一直幹涉斯裡蘭卡的內政。但斯裡蘭卡對印度一直抱有戒心的,也一直尋求與中國保持密切的關係,以抗衡印度的影響。

同樣,按照其「大印度聯邦」計劃,印度通過蠶食戰略,侵佔了中國藏南等地12.5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印度人為了實現其「大印度聯邦」計劃,採取的手段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既卑鄙又無恥。

錫金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被印度吞併的

曾經的錫金這個國家我們並不陌生,但是,現如今的錫金已經從地圖上消失了。印度佔領後,錫金王國變成了印度的錫金邦。

說起錫金,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它位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面積只有7000平方千米,古稱哲孟雄,與中國之間的淵源要追溯到清朝時期。在反抗尼泊爾吞併的戰爭中得到了清王朝的幫助,才保持了獨立的身份,也是中國的藩屬國。

殖民印度後,1890年和1893年,英國分別與清朝籤訂《藏印條約》和《藏印續約》,以此將錫金至於自己的「保護」之下。英國人侵略錫金後,強迫他們籤訂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

印度獨立以後便依照「大印度聯邦」計劃,試圖把錫金吞併。

至於如何才能完美的吞併錫金,印度人頗費了一番心思。什麼是完美?那就是一方面不至於收拾不了錫金的局面,另一方面又不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別說,印度人在這方面確實做得有聲有色。

美麗的錫金首都甘託克

他們採取了四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培植親印政治勢力,控制錫金的軍事外交大權。

印度人為了控制錫金,可謂處心積慮,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剛剛獨立的印度,就開始在錫金培植親印度的勢力,這些親印度的組織在錫金建立了國家大會黨。

由於錫金75%的人口都是信仰印度教的尼泊爾裔人,這些人是錫金國家大會黨的群眾基礎,影響力非常大。正因為如此,錫金選出來的首相是親印度的,自然聽印度的話。

1950年12月5日,依靠自己強大的軍事與經濟實力,強迫錫金籤訂了《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並且派遣官員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和軍事。

條約規定錫金不能任何國家交往,對外事務由印度掌握,並且不得進口任何軍用物資,印度在錫金駐軍。這樣,印度就控制了錫金的外交及國防事務,要知道,外交與國防是一個獨立國家的天然權力,被外國控制了,這個國家的獨立性也就基本上失去了。

1975年5月16日,錫金王國第12任卻嘉頓珠南嘉(左二)被廢黜

第二步,悍然鎮壓反抗,並以全民公投的形式,打造錫金自願加入印度的假象。

失去外交與國防權力的錫金王室自然不甘心屈服,這事叫誰也不會甘心啊。

於是,更劇烈的衝突就來了。

1968年,在國王頓珠南嘉的支持下,錫金民族黨帶領支持獨立的民眾開展了大規模示威遊行活動,要求廢除印度和錫金方面籤訂的《印錫合約》,維護國家主權,保護領土完整。

印度人自然不會對此放任,進行了殘酷的鎮壓。這個只有六十萬人人口的小國,就被印度軍警共擊傷擊斃63200餘人,逮捕3327名,其中處死336名!

其後,印度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

1974年,錫金舉行大選,在印度的暴力操控下,親印度成員佔絕大多數的錫金國民大會通過決議,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聯繫邦」,給人以錫金主動併入印度的假象。

錫金王國第11任卻嘉扎西南嘉

第三步,悍然解散錫金王室,徹底吞併錫金。

1975年,印度更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撤掉了臉上的那一縷遮羞布,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錫金國王,印度徹底吞併錫金。

第12代國王佩登東杜南嘉流亡美國,錫金滅亡,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也是印度第22個邦。

經過25年的蠶食與滲透,印度終於如願以償的吞併了獨立國家錫金。

第四步,印度人大規模移民錫金,同化本地錫金人。

在吞併錫金以後,印度就開始有組織有規模的實行移民政策,錫金內的印度人口呈現直線上升,慢慢地開始超過錫金本地的人口,並在文化上極力同化錫金人。經過漫長的過程,曾經的錫金王國早已成了過眼雲煙,許多年輕一輩甚至連錫金王國為何物都不知道。

20世紀80年代中期短暫出任過錫金邦首席部長的巴杜固倫曾發出這樣一句感慨:「我們無法讓時間倒流。」一句話裡,包含了多少辛酸與無奈。

失去國家的錫金王國第13任卻嘉丹增南嘉

那麼,錫金在被吞併的過程中,就沒有向外求救嗎?當然是有的,但遺憾的是卻沒有得到中國響應。

在錫金生死存亡之際,不甘心滅國的錫金愛國「民族黨」曾多次謀求中國幹涉。2005年印度解密資料顯示,從1974年5月29日起,至當年6月20日止,在短短23天內,「民族黨」共向中國駐南亞各國和駐聯合國外交機構、商務團體、民間團體發送請求「政治調停」和「武裝幹預」的電函149封,平均日均接近7封,這在現代國際關係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這149封電函中,最後一封電函發出的時間是1974年的6月20號。這個時間正好是印度授意錫金通過《印錫合併》憲法修正案的前幾分鐘,這就意味著錫金方面在最後的時間還在尋求中國的援助,當時的錫金還十分希望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在國家被吞併的前夕,它們還曾用電臺向全世界宣布:錫金將會回歸中國,並且還在廣播大樓的廣場上冉冉升起了五星紅旗。

維基百科是這樣對此事件描述的:「20世紀70年代,錫金民族黨前後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外交機構發了149封求助電函,請求政治調停和武裝幹預,表達了想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願望,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援助錫金。 」

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十分複雜,中國正處於十年特殊時期,自身困難重重,無暇顧及錫金的請求,以至於眼睜睜看著印度吞併了錫金。

錫金被吞併,我們失去了一個融合錫金的機會,也失去了一個抗衡印度的戰略緩衝屏障,可惜可嘆。

印度為什麼一定要吞併錫金呢?除了「大印度聯邦」的夢想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當然是有的,那就是錫金的地理位置。

印度領土分為兩大塊,東北部只有一條西裡古裡走廊與印度本土相連接,西裡古裡(Siliguri)走廊,是指印度錫金邦與孟加拉國之間的寬約僅僅20公裡的狹長地帶。因以地名「西裡古裡」命名,所以稱為西裡古裡走廊。西裡古裡走廊北部就是錫金,錫金的東面又和中國西藏接壤。西藏的亞東山口,距離西裡古裡走廊僅有10公裡。

如果一旦中印開戰,解放軍南下就可以輕鬆切斷西裡古裡走廊,將印度東北部幾個邦和本土孤立起來,可以對此處的印軍關門打狗。

印度控制錫金以後,可以從側翼威脅我國通往西裡古裡走廊的要道亞東溝,在軍事上佔據一定的優勢。

從目前印度和中國的邊境衝突看,失去了錫金的屏障,對我們是非常不利的。中印邊界洞朗地區的對峙,就發生在錫金段。

雖然錫金被吞併,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得承認,但在美國的錫金王室後代並不承認,一直伺機復國,但這種希望基本上是渺茫了,除非印度出現大的動亂,比如社會分裂國家肢解。

印度為什麼可以肆無忌憚的侵吞他國,國際社會並沒有強烈反應?

在現代社會,隨意吞併一個獨立國家是十分罕見的事情,國際社會對此難道就坐視不理嗎?

印度吞併錫金的確是明目張胆的行為,許多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發言中都強烈譴責印度的侵略行徑。當時的錫金國王流亡後就是跑到美國的,可見美國對他持有同情和支持的實際態度。

但由於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正在全球爭霸,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成了美蘇兩國爭相拉攏的對象,小國寡民的錫金死活並不入他們的法眼,所以美國也就是嘴上抗議一下,並沒有什麼實際的許多。蘇聯就不顧及這些了,那是公開挺印度的。

而中國正值特殊時期,更是鞭長莫及,於是乎,印度人贏了這一局。

還有哪些國家有被印度吞併的危險?

實際上,從前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像尼泊爾、不丹,都在印度的覬覦之中,尤其是人口70多萬的不丹,已經是在印度的嚴重影響之下了。

中國和不丹連外交關係都沒有,中國、不丹邊界長約600公裡,從未正式劃定,邊界爭議地區一共為6處,分別是魯林爭議區(絨林)、洞郎爭議區、查瑪浦爭議區、基伍爭議區、白玉爭議區和墨拉薩丁爭議區。

如何遏制印度擴張領土的野心

可以說,在領土擴張上,印度人深得前殖民地宗主英國的真傳,通過侵略、蠶食和吞併,侵佔了其周邊許多國家和土地,其「大印度聯邦」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必須承認,在這方面,印度人是成功的,他們得到了他們想的一切;印度人的成功,自然就是我們的失敗,這是地緣政治關係決定的,由不得我們不承認。

從最近印度的所作所為來看,完不成「大印度聯邦」計劃,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同樣,我們再也不能容忍印度人肆無忌憚的挑釁了,因為我們已經退無可退,我們必須挑起頭來,強力遏制印度領土擴張的野心。

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戰備,從戰略上、戰術上,制定全方位的對印戰略,全面壓制和打擊其野心。

另一方面,聯合印度周邊的巴基斯坦、尼泊爾和斯裡蘭卡,對印度形成戰略包圍之勢。

對不丹,我們也要做好準備,採取各種措施,逐步瓦解印度對其影響。

印度國內的局勢並不平靜,除了自身大量的社會與民族矛盾,還存在分離勢力,在與周邊國家尤其中國發生大規模戰爭的話,如果運作得當,使其四分五裂也不是不可能。

這樣,就可以一舉解決印度這個扎在邊境地區的刺,給後人留下一個穩固而安全的邊境環境。

相關焦點

  • 印度為何吞併中國的鄰國錫金,竟然得到了美蘇的默許
    先說說印度為何要吞併印度?印度自英國手中獨立後,一直以南亞次大陸的主人自居,總想著稱霸印度洋地區。但是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在其北側,而且地勢高聳,可以俯瞰整個印度半島,因此印度對此十分懼怕。一旦出現上述的情況,巴鐵再西部陳兵,整個印度都有可能分崩離析,可以說錫金對於印度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生死存亡。印度是如何吞併錫金的?印度吞併錫金要從英國殖民印度開始,英國佔領印度後,同樣也是為了確保印度的安全,不斷地向北進行擴張,錫金成為了英國的目標。
  • 消失的鄰國:中國為何拒絕錫金歸附?被印度吞併的錫金現狀如何?
    如今的中國逐漸強大,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欺凌我們,可是在我國周邊,有這麼一個國家,多次想要加入我國,但最終卻被印度無情侵佔。一、錫金的歷史細心的朋友也許發現老版地圖中錫金是獨立的國家,新版的地圖中錫金這個國家名字已經消失。
  • 中國永遠的痛:印度吞併錫金始末
    錫金歷來是中國西藏地方藩屬,中國史稱哲孟雄。1860年英軍進攻錫金,以錫金作為侵略西藏的橋頭堡。1887年英國宣布錫金受英國「保護」,並向錫金派駐「政治專員」。1888年英國發動第一次侵藏戰爭。1890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籤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錫金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 被印度吞併40年的錫金,曾想併入我國,現不讓與外國接觸
    但是就有這麼一個小國家,想要加入中國。在得到中國明確拒絕之後,竟然霸氣的單方面宣布加入中國,遺憾的是在它宣布加入中國的三個小時之後就被鄰國吞併,現在它成為了中國的鄰國。這個小國家就是錫金,它位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
  • 1975年印度滅錫金,錫金22天149次要加入中國,此時中國在做什麼
    面對錫金國內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印示威遊行,印度當局於1973年4月將軍隊開進錫金接管了錫金國內所有的權力。兩年後,印度軍隊通過操縱錫金議會和「全民公投」正式吞併了錫金。在與印度的軍隊激烈戰鬥了一個多小時後,死守甘託克的「錫金人民解放軍」以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慘烈代價,全部戰死沙場,印度軍隊踏過「錫金人民解放軍」的屍體,迅速控制了錫金全國,錫金至此名存實亡。為了防範錫金復國於未燃,錫金末代國王巴登郎加被囚禁於印度新德裡,他跪著哭問蒼天為什麼世道如此弱肉強食?為什麼老天不給他加入中國的機會?
  • 一直想併入中國的錫金哪去了?為不被印度吞併,它曾升起五星紅旗
    我小的時候,地理書上寫著中國陸上鄰國15個。但前幾天我的孩子在做作業時,我發現現在的教科書上,咱們的陸上鄰國變成了14個了。仔細一查,原來從2003年起,那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邊的錫金王國已經不存在了,怪不得我們的鄰邦至此也只剩下14個了。錫金哪去了?
  • 請求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堅持」掛中國國旗,並宣稱屬於中國
    但所有國家裡面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例外的,有一個國家就曾經申請過加入我們國家高達149次,並且每次都是被我們國家所明確拒絕,但他們並不死心,甚至做出了將中國國旗掛在自己國家境內,並且對所有人宣布,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是屬於中國的。請求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堅持」掛中國國旗,並宣稱屬於中國,那麼這個國家到底是誰呢?
  • 45年前錫金被印度吞併,如今為何不對尼泊爾下手,尼泊爾那麼強?
    印度為何要吞併錫金當時戰爭剛剛結束,全球局勢都還很不穩定,為什麼國土面積巨大的印度要在這種緊要關頭去吞併一個小國呢,這背後有什麼必須這樣做的原因嗎?但是百年之後,英國的實力逐漸衰弱,很多的殖民地都趁機逃出英國的殖民統治,這時的印度和錫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也趁機結束了英國對自己實施的近乎百年的統治。此時的印度剛剛結束殖民統治,為了能夠迅速提升自己的國家影響力,他開始想辦法擴張國土,那很自然,身為鄰國的錫金就被印度盯上了。
  • 錫金曾申請加入我國,被拒149次後仍掛中國國旗,還自稱屬於中國
    中國歷史上曾有過許多附屬國。人們對"朝貢"一詞並不陌生,附屬國會將財富賜予中國天子,以表示其順從和友好。而且宗主國會用自己強大的力量保護附屬國免受侵略。雙方的貿易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也十分頻繁。直到清末,有一個附屬國申請加入中國149次,遭到拒絕後,仍然堅持懸掛中國國旗,甚至宣布它屬於中國。該國的名字叫錫金。
  • 印度能吞併錫金,為何不吞併孟加拉國?4億穆斯林,分分鐘顛覆他
    印度能吞併錫金,為何不吞併孟加拉國?4億穆斯林,分分鐘顛覆他印度,南亞次大陸的巨無霸國家,幾乎每個南亞國家都必須看印度臉色行事。雖然印度大佬的臉色太黑,不同意看清。南亞各國中,最先被印度吞併的,便是錫金國。
  • 領土擴張從未中斷,印度野心令四鄰不安,莫迪為何如此好戰?
    印度獨立後一直蠶食周邊國家領土,看似影響不大卻積少成多。可以說印度擴張的步伐從未中斷,是二戰後擴張領土最多的國家。印度從不驗收擴張的野心,如此好戰是因為想做南亞霸主,獨佔印度洋,最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 印度能吞併錫金,為什麼它不敢吞併尼泊爾、不丹,這個原因是關鍵
    錫金國王又逃往西藏,躲在西藏亞東一帶,號召錫金人民抵抗英軍入侵。即使這樣,錫金與中國的藩屬關係還沒有完全割斷。1887年(光緒十三年)後,新的駐藏大臣文碩派藏兵進入錫金修建工事,進行軍事準備,英國人提出抗議。清廷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命文碩撤兵撤卡。
  • 消失的鄰國:錫金——今天看來,中國默許印度吞併錫金是否錯了?
    雖然被英國殖民了幾百年,但獨立後的印度對殖民歷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更惡劣的是,印度自詡為英屬印度繼承者,開始在南亞次大陸瘋狂推行殖民政策,尼泊爾、不丹等國家陸續陷入危險,錫金更是首當其衝。  錫金之所以被印度盯上,一是因為錫金體量太小,吞併難度最小;二來是因為錫金地處印度雞脖子西裡古裡走廊北側,理論上隨時可切斷印度本土和東北六邦的聯繫,所以印度對錫金如鯁在喉,急欲除之而後快。
  • 請求加入中149次,被拒後「堅持」掛中國國旗,宣稱遲早屬於中國
    今天我們要看的這個國家非常獨特,請求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堅持」掛中國國旗,宣稱遲早屬於中國。有這樣的一個王國,叫做錫金,錫金國因為國家實力不強又與尼泊爾接壤,於是便經常遭到尼泊爾的騷擾,但是錫金國對此卻毫無辦法,畢竟尼泊爾的國土面積是錫金的好幾倍,從國土面積來看的話尼泊爾便是一個龐然大物。
  • 錫金被吞併後,對印度忠誠到什麼地步?中國人幾乎不被允許踏足
    比如鄰國印度最近的舉動以及歷史上被其吞併的錫金都是一系列利益角逐後的現象,若是光看這個表面,錫金被印度吞併,造成那塊地區被印度把控,印度在中印邊境上獲得天然的地理優勢等等。這些現象都還停留在人們所能看到的表面上,透過這些表面看到更深層次的一些現象,這樣才能夠把事物的本質搞清楚。
  • 印度當年能吞併錫金,卻為何不吃掉它三面包圍的尼泊爾
    錫金王室對被印度軍隊趕下臺的錫金王室來說,他們是堅決不同意自己的國家被吞併。1982年1月繼位的錫金第13代國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就曾明確的對外部發話,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是非法的。至於為什麼在印度吞併錫金之時,不順勢將其和錫金一同的鄰國尼泊爾給吞併?畢竟吞併錫金之後的印度,在版圖上可謂是已經將尼泊爾三面包圍。原因很簡單,錫金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同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實際上並不完全是。
  • 請求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堅持」掛中國國旗,宣稱屬於中國
    如今,我們運用國家主權、領土的理念,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特別是在2020年這一特殊時期,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信念,凝聚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血和汗水,詮釋著「中國」二字的分量!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並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國際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與任何時候相比,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重視與我國的關係,期待在經貿方面進行更多的合作。
  • 申請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非要」掛中國國旗,並宣稱屬於中國
    不過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有這麼一個國家,申請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仍堅持掛中國國旗,並宣稱屬於中國。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這個國家就是錫金,當然大家現在在世界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國家了,因為他在申請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在上世紀那個國際局勢混亂的年代裡被印度吞併了。
  • 印度吞併了錫金,為何不把孟加拉國和不丹一起吃掉
    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印度馬上成為了這塊區域最大的國家,也開始走上了欺負周邊小鄰居的道路,威逼利誘大肆兼併土地,想要的你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就是這麼霸氣!這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錫金,錫金曾經是一個王國,1975年在印度的操作下舉行全民投票,廢除了錫金王國並加入印度,國王流亡美國!
  • 曾想加入中國的兩個國家,如今被印度吞併,發展如何了?
    這兩個曾經和中國相鄰,想要加入中國,卻被印度吞併的國家就是:錫金和曼尼普爾。下面先讓我們對這兩個國家做個簡單的了解吧?錫金,曾經是一個獨立王國,在我們中國的古籍中,錫金曾經名為哲孟雄,甚至在清朝期間,哲孟雄曾經是西藏的藩屬國。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