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對世界而言,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年份,但在我國卻悄然發生著一件大事。
4月18日,國家測繪局行業管理司正式下發《關於地圖上錫金表示方法變更的通知》,從此我國出版的地圖上不再把錫金標示為主權國家,隨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初中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教材也把我國的陸上鄰國從原來的15個改為14個。
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信號,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最終承認了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實際上,我們在2003年就在官方承認了印度對錫金的主權。而我們對錫金立場的改變,也意味著錫金的復國之夢幾乎徹底破碎。
作為曾經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小國,錫金在歷史上和我們有著密切聯繫。這個面積約7096平方公裡,人口60多萬的小國,位於我國、尼泊爾、印度和不丹之間,是名副其實的彈丸小國。
歷史上的錫金名為「孟哲雄」,和西藏關係密切,在古代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清朝盛極而衰後,佔據了南亞次大陸的英國殖民者不斷北上,錫金逐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歷史上的錫金名為「孟哲雄」,和西藏關係密切,在古代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清朝盛極而衰後,佔據了南亞次大陸的英國殖民者不斷北上,錫金逐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二戰結束後,英國被徹底打回原形,不得不狼狽退出南亞次大陸,英屬印度也按照印巴分治方案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但錫金作為英屬印度時期的「成果」並未獲得妥善解決,這給了印度染指錫金提供了可能。
雖然被英國殖民了幾百年,但獨立後的印度對殖民歷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更惡劣的是,印度自詡為英屬印度繼承者,開始在南亞次大陸瘋狂推行殖民政策,尼泊爾、不丹等國家陸續陷入危險,錫金更是首當其衝。
錫金之所以被印度盯上,一是因為錫金體量太小,吞併難度最小;二來是因為錫金地處印度雞脖子西裡古裡走廊北側,理論上隨時可切斷印度本土和東北六邦的聯繫,所以印度對錫金如鯁在喉,急欲除之而後快。
1947年,印度與錫金籤訂《維持現狀協定》,隨後印度扶持錫金國家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成立國家大會黨政府;1949年6月,印度軍隊入侵錫金,接管錫金政府。1950年12月,印錫籤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錫金淪為印度的保護國。
全面控制錫金後,印度開放錫金邊境,大量尼泊爾人瘋狂湧入,錫金人口結構被逆轉,社會矛盾也更加激化。
1968年8月,錫金首都甘託克爆發反印示威遊行,要求廢除《印錫合約》,印度軍警野蠻鎮壓,錫金民眾傷亡63200餘人,國際譁然,錫金和印度的矛盾空前激化。
1973年4月,印軍開進甘託克,接管錫金政府一切權力;隨後籤訂《錫金協定》,錫金政府名存實亡。
1974年4月,印度操縱錫金舉行「大選」,錫金國民大會黨大勝,印度議會炮製所謂的《1974年憲章》,修改憲法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
面對愈演愈烈的民族危機,錫金在國際社會奔走求援但無濟於事,1974年6月20日11時,錫金「民族黨」在黨部大樓頂層懸掛五星紅旗,宣稱併入北方大國,惱羞成怒的印度全面開進錫金。
1975年4月9日,印軍解散錫金國王宮廷衛隊,軟禁國王;4月10日,錫金議會廢黜國王,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錫金舉行「公民公投」,佔大多數的尼泊爾人挾制民意要求「自願」加入印度,隨後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至此錫金徹底亡國。
印度吞併錫金,公然違反國際法,但美蘇兩大超級大國卻置若罔聞。印度作為蘇聯的傳統盟友,一直都和印度情比金堅;而美國也在1971年後拋棄盟友巴基斯坦全面和印度交好,自然對印度的侵略行動視而不見;再加上錫金體量無足掛齒,不足以改變印度的實力,所以美蘇等國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錫金的亡國,卻完全改變了我國西南方向的國際形勢,我國不僅失去了一個重要緩衝國,國際聲譽更因此受損,所以我們一直是錫金復國的最大支持者。
但問題是錫金太小、即便印度動蕩也不足以撼動印度大廈;而且流亡海外的王室已經物是人非,在錫金缺少號召力;更重要的是錫金的人口早已被印度換血,即便王室回歸也不可能在錫金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印運動。
當然,為了安撫錫金,吞併錫金後的印度給予了錫金當地民眾更多的經濟支持,這就讓錫金人更沒有欲望去反抗印度殖民統治了。
而對於我們而言,我們自62年戰爭結束後,在數千裡邊境上全面壓制印度的局面沒有被徹底改變,尤其是阿克賽欽等戰略要地依然被牢牢控制,這意味著即便錫金被印度吃下,也改變不了中印兩國的大局。
此外40多年後的我們雖然實力今非昔比,但錫金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區位沒有變,這和藏南一樣,是易攻難守之地,所以我們在經過權衡後,最終放棄了錫金。而我們的放棄,使錫金失去了最後的靠山,錫金復國之路也遙遙無期。
且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即便印度國內形勢風起雲湧,只要美俄等國不施加外部壓力,印度作為一盤散沙的國家難以從內部轟然瓦解,所以錫金實際上也沒有「富貴險中求」的可能。綜上,錫金復國的可能性可能僅存在於理論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