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黃宗英丨葉綠了,花開了,屬雲的她停下了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千古 可凡傾聽

黃宗英

1925-2020

2020年12月14日凌晨3時28分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

與世長辭,享年95歲

銀幕舞臺留舊夢

她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

荒原極地續新篇

她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

2015年5月在黃宗英九十華誕之際

《可凡傾聽》曾特別奉獻《屬雲的人》

送給黃宗英老師,也送給千千萬萬

記得她、想念她、喜歡她的讀者和觀眾

如今,那個屬雲的人走了

且讓我們重啟那年回憶

1

對曹可凡來說,採訪黃宗英是一段延續十年之久的邀約。早在2004年,他就在北京致電黃宗英,希望獲得一次採訪機會。

黃宗英老師在電話裡念了一首她剛寫的小詩:鍾走著,表走著,我停了。葉綠了,花開了,我蔫了。

原來,彼時的黃宗英正受到多發性腦栓塞的困擾,自覺狀態不佳,不願意面對媒體。

但或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曹可凡一再努力下,黃宗英破例允許他到家裡進行一次閒談,並且允許節目組用錄像機來記錄下整個談話過程。

採訪中,雖然老人的敘述有些支離破碎,但她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如珠妙語和毫無保留的肺腑之言,還是給無數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後來曹可凡才知道,閒談的這段時間,原本是黃宗英每日用來練字的。她帶著曹可凡看自己練的字寫的詩。

「醜丫今已雪盈顛。無多春暖花開日,不少風欺霜虐天。銀幕舞臺留舊夢,荒原極地續新篇。壯心未逐前塵散,繞室彷徨百遍旋。」

飽經滄桑的字字句句,正是她人生道路的真實寫照。

2

1925年,黃宗英出生於北京。9歲那年父親病故,家道中落,經濟拮据。

黃宗英和大哥黃宗江

1941年,16歲的她隻身來到上海投奔大哥黃宗江,以見習生的身份進入上海職業劇團。不久,話劇《蛻變》中的一位女演員臨時缺席,黃宗英作為替補救場,從此開始了舞臺生涯。

話劇《甜姐兒》劇照

此後,黃宗英陸續主演了多部話劇,聲名漸起。尤其是1942年的喜劇《甜姐兒》令她紅遍了上海灘,成為萬眾追捧的舞臺明星。自此,「甜姐兒」也成了黃宗英的代名詞。

也就在這個時候,愛情悄然降臨,黃宗英在18歲的花樣年華披上了嫁衣,她的愛人異方是劇團裡的指揮。那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塵封往事,因為一切都發生得太快、太離奇,快到匪夷所思,離奇得像一出光怪陸離的荒誕劇。婚後僅僅18天,異方就因為心臟病離世。

失去新婚丈夫的黃宗英,在北京香山度過了大半年鬱鬱寡歡的日子。回歸舞臺之後,她加入了南北劇社,並在1946年與時任社長的程述堯結婚。

在黃宗英眼中,程述堯無疑是個大好人,但在一起的他們彼此著實合不來。後來兩人分開又各自組建家庭,關係倒分外和睦起來。

電影《追》劇照

也是在1946年,黃宗英主演了生平第一部電影《追》,由舞臺走上了銀幕。

電影《幸福狂想曲》劇照

1947年,在主演的第二部電影《幸福狂想曲》中,黃宗英與年長她十歲的趙丹擦出了火花,電影中的幸福狂想曲餘音未了,現實中的愛情進行曲悄然奏響。

「拍完戲之後,他跟我說,你應該是我的妻子了。」

3

人的一生或許會經歷過很多段感情,但刻骨銘心的只會是一個人。對於黃宗英來說,這個人,就是和她共度32載的丈夫趙丹。

黃宗英和趙丹

1948年,黃宗英和趙丹結為夫婦,年僅23歲的她,一下子就成了兩個半大孩子的繼母。此前曹可凡曾經採訪趙丹和前妻葉露茜的女兒、著名舞蹈家趙青女士,在她的眼中,那位宗英媽媽永遠是溫柔慈愛,同時又不失童心。

電影《麗人行》劇照

黃宗英與趙丹既是生活中的比翼鳥,也是銀幕上的雙飛燕。除了他倆的定情之作《幸福狂想曲》,黃宗英的其它幾部代表作品《麗人行》、《烏鴉與麻雀》、《聶耳》,也都是與趙丹合作的。

《烏鴉與麻雀》劇照

尤其是開拍於解放前,完成於解放後的《烏鴉與麻雀》,黃宗英在其中扮演一名國民黨小官僚的情婦,時而妖媚輕浮,時而兇神惡煞。這與她之前的銀幕形象反差極大,展現出不凡的演技。

黃宗英與趙丹

1951年,趙丹、黃宗英夫婦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無妄之災。他們出演的電影《武訓傳》上映之後原本反響很好,這年5月卻突然被定性為「反動電影」,隨之而來的是一浪高過一浪的全國性批判,作為主演的趙丹更是首當其衝。

回想起這段經歷,儘管已經過去很久,黃宗英還是心生恐懼,「我們倆小吵小鬧多得很,但每次他一受到大委屈的時候,我一定站在他旁邊。這就是大苦大難,把我們鑄成了。」

黃宗英與馮亦代

儘管黃宗英晚年和文學家馮亦代先生共譜一曲黃昏戀,然而趙丹卻是她一生的至愛,是她人生的永恆主題。

正如馮亦代先生對結髮妻子鄭安娜同樣也是情深義重,兩位睿智的老人便選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既尊重彼此的過去,又相扶相持,安度晚年。

黃宗英與趙丹

「他永遠活著,不是我想不想的問題,因為他永遠活著。我任何一個文集裡都有趙丹的事,我自個兒就下了決心,莫道不並蒂,偏隨我雙遊。」

如今,趙丹離開人世近四十年,但回憶起他們的故事,黃宗英依舊如故。

「人家問我一生你難演的角色是什麼?我說難為趙丹妻。你一生中最成功的角色是什麼?我說同樣的,也是趙丹妻。我活著,不能讓他死了。」

4

天生麗質難自棄,天生才華亦難自棄。在黃宗英身上,我們分明感到了那種所謂天賦的力量。

黃宗英並沒有讀過多少書,因為家道中落,她初中畢業就輟學學藝。但是,她的身上卻有著那種與生俱來的悲憫情懷和詩情畫意。

「我想從先秦讀,好多字我可能不認識,好多意思我可能不懂,我就從清讀,結果我發現也有好多字不認識。我就說我自個兒是個貧女,是在文化上很貧窮的女孩子。」

上世紀50年代,作為演員的黃宗英漸漸淡出,作為作家的黃宗英卻如魚得水,特別是在報告文學領域更是成績斐然,她走進了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特別的姑娘》《小丫扛大旗》和《新泮伯》等報告文學,都是她按照自己在農村的體會寫的,得到了權威的認可。

報告文學的特殊性質,註定了黃宗英必須放棄安穩舒適的生活,東奔西走,翻山越嶺,甚至風餐露宿,去往各地體驗生活。而她也是全心投入,樂此不疲。

1990年,黃宗英臨危受命,出任大型紀錄片《望長城》外景主持人。年逾花甲的她追隨著古長城的遺蹟,輾轉跋涉於茫茫草原、漫漫戈壁,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黃宗英和高山森林生態學家徐鳳翔

在黃宗英的諸多報告文學作品中,《小木屋》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篇,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徐鳳翔致力於建設高原生態研究站的故事。

這部作品既為她贏得了榮譽,也給她帶來了無可逆轉的創傷。1994年,69歲的黃宗英第三次跟隨徐鳳翔入藏考察,不料卻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幾乎到鬼門關轉了一遭。

「5月1日昏過去,5月3日醒過來,後來我一直堅持到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到6月1號,我才隨著大隊趕回,這20多天來,我一直帶病工作,所以血管始終就傷得厲害了。」

5

一息尚存,不落徵帆。這八個字既是當年「小木屋」主人徐鳳翔的座右銘,也是如今黃宗英的人生信條。

採訪中黃宗英給曹可凡看她的書法習作,這是她每天必修的功課。儘管耄耋之年病痛纏身,但她心中仍有未竟的夢想,她不願虛度一分一秒,她始終盼望著還能與觀眾、讀者真情對話、心靈相交。

愛人趙丹曾說自己的願望是天下都樂,黃宗英也如此,「活著興趣很廣的,我沒有悶的。有悶的話只有說,我從來沒想到自個兒能活到快八十歲,沒有安排得那麼晚。」

《黃宗英文集》

就在採訪播出的那段時間,《黃宗英文集》由海天出版社出版成冊。這部文集共四卷:第一卷《存之天下》,是一些寫親人朋友的文章;第二卷《小丫扛大旗》,收錄了報告文學、人物特寫、早期的影視劇本、詩歌等作品;第三卷《我公然老了》,主要是散文作品;第四卷《純愛》,收錄了黃宗英、馮亦代的往來書信,時間為1993年2月26日至11月4日。

她曾如此評價自己,一個屬雲的人。的確,她的人生就像是那一朵白雲,從一個家飄到另一個家,從一個城市飄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職業飄到另一個職業,仿佛永遠過著那種漂泊無定的生活,但是在哪一處,好像都能夠落地生根。

如今,鍾走著,表走著,她停了。葉綠了,花開了,那個屬雲的人走了。但還有千千萬萬喜歡她的讀者和觀眾記得她,思念她,她的故事永遠流傳著,如雲化雨,滋潤人間。

黃宗英老師,一路走好!

原標題:《再見黃宗英丨葉綠了,花開了,屬雲的她停下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屬雲的人:《可凡傾聽》黃宗英專訪
    銀幕舞臺留舊夢,她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荒原極地續新篇,她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2015年5月,值藝壇耆宿黃宗英九十華誕之際,《可凡傾聽》特別奉獻《屬雲的人》,揭開塵封往事,品味傳奇人生。2004年,我曾經在北京給黃宗英老師打過一個電話,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採訪的機會。記得當時宗英老師在電話裡說,我剛寫了幾句小詩,你聽聽。詩是這樣的。鍾走著,表走著,我停了。葉綠了,花開了,我蔫了。
  • 屬雲的「甜姐兒」黃宗英遠去了,她和她愛的人在天上又相聚了
    我想她是去跟父親和她的師長們團聚了。 黃宗英的兒子趙左接受新民晚報獨家專訪時這樣說。他說,媽媽一輩子愛舞臺、愛電影、愛文學,一輩子愛笑、愛美、愛藝術,一輩子都年輕而蓬勃。
  • 曹可凡悼黃宗英:先生這一生就是一個「痴」字
    這個說法讓曹可凡深深感動,如果要讓曹可凡用一個字來形容黃宗英,他選擇了「痴」字:「先生這一生痴情於文學,痴情於電影藝術,痴情於她的丈夫,包括她的感情,她的處世之道,都是非常痴情的,就像年輕人一樣那麼熾烈,那麼毫無忌憚。似乎當她認準了一件她覺得值得付出的事情時,她會痴痴地付出,並不期待任何回報。」葉綠了,花開了。我還能接受訪問嗎?
  • 黃宗英:她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也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
    該片分上下兩集,生動、詳盡地展示了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的演藝、寫作生涯;片中,黃宗英在晚年的自述中,回顧了她與藝術家趙丹經歷過的風雨歲月和與翻譯家、作家馮亦代共同度過的溫暖時光。話劇《甜姐兒》劇照1947年,在主演的第二部電影《幸福狂想曲》中,黃宗英與年長她十歲的趙丹擦出了火花。在黃宗英和趙丹之間,奏起了一段影帝攜新秀的「幸福進行曲」。
  • 黃宗英與馮亦代的兩地書
    1941年秋,年僅16歲的黃宗英到滬上投奔大哥黃宗江,先在上海職業劇團打雜,不久在話劇《蛻變》中代人上場,從此開始了舞臺生涯。黃宗英早年婚姻極為不幸,在此姑且不贅。1947年夏,黃宗英與趙丹合作拍攝電影《幸福狂想曲》,期間兩人相戀,在電影即將殺青的時候,趙丹對黃宗英說:「你不應該離開,你應該是我的妻子。」從此她與趙丹走到了一起,直到1980年趙丹去世,兩人共同生活了32年。
  • 「甜姐兒」黃宗英去世 從藝術家到作家,她經歷了什麼?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提起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宗英,人們可能會想到「甜姐兒」,或者《家》中的梅表姐。她是舞臺上的明星,也是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家。但現在,她永遠離開了她的觀眾和讀者們。據多家媒體報導,著名作家、表演藝術家,曾獲得上海第七屆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3時去世。
  • 我仿佛從未逾越過家庭薰陶這個圈丨「甜姐兒」黃宗英逝世
    令人悲傷的消息,據多家媒體報導,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3時28分於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她曾在電影《烏鴉與麻雀》《家》《聶耳》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因其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甜姐兒」自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於北京,1940年,她在上海職業劇團開始了表演生涯。
  • 黃宗洛 :我的「小妹」黃宗英 | 「甜姐兒」黃宗英凌晨逝世
    孝順的黃宗英生怕故鄉的老娘親同樣經受不起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乃掩蓋真情顛三倒四地做起戲來,從秋至春,一糊弄就是半載。如今真相大白,母子們抱頭痛哭,哭的是小妹這丫頭太懂事了,顧了這頭,又顧那頭,就是不顧自己。她咽下悲傷,強作歡顏,可真難為她了。回春新曲我這篇專門暴露自家人隱私的獨家新聞不知能否引起讀者的興趣?
  • 友人劉澍追憶黃宗英:年初去探望她時,她還在吟誦寫給趙丹的詩
    黃宗英和趙丹(圖據上海文聯微信公號)劉澍回憶,他與黃宗英先生第一次見面是在深圳,「當時周璇遺產案鬧得沸沸揚揚,可以說是她晚年生活的一個陰影,我在深圳從事新聞工作,想詢問下真實情況,找到了她,我對她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她告訴了我一個真實的經歷,並非外界傳言中那樣。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後來她選擇了沉默。」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 享年96歲
    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 (周卓傲 王笈)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14日凌晨在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6歲。據上海市作協介紹,根據黃宗英遺願和家屬意見,其後事安排從簡,將不設靈堂,不開追悼會,只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
  • 哀悼|黃宗英,曾經與深圳有過一段緣分
    「黃宗英總是不斷地把驚奇放在人們面前。她是影星,但把耀眼的明星看得很淡,反而更看重文學創作。從五十年代初她就以寫作為主業了,從詩歌、劇本、報告文學到散文,她是成功地從演藝界轉向文學界的代表人物。」學者、作家李輝說。在黃宗英的文學創作中,報告文學創作成績尤其矚目,其《大雁情》《美麗的眼睛》同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1977-1980年)」。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左手電影右手文學,她與江蘇有著不解...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鳴 宋經緯)她是一笑嫣然的「甜姐兒」,她是「非虛構寫作」的先行者,她是一代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12月14日凌晨,著名表演藝術家、著名作家、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宗英因病辭世,享年95歲。
  • 銀幕女神黃宗英走了,她來自溫州這個知名家族,兄妹四人皆傳奇…
    提起黃宗英,留在幾代人心底的,是她在銀幕中青春靚麗的一抹優雅笑容;不過,她更願意人們記住的,是真正伴隨她整個人生,那一支書寫時代的筆。 他回憶了黃宗英三次回瑞安的過程,「在黃宗英五個兄弟姐妹中,就數她回故鄉時間和次數最多。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電影演員之外她還有這個身份
    根據文匯報等媒體報導,據上海作家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逝世,享年95歲。她曾在電影《烏鴉與麻雀》《家》《聶耳》中扮演過重要角色。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於北京,1940年在上海職業劇團開始了表演生涯。因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甜姐兒」從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1946年,黃宗英憑藉首部電影《追》步入影壇。次年,她又將自己求學演戲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筆》的標題,於《文匯報》連載。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昨病逝 左手電影右手文學她與江蘇有著...
    她是一笑嫣然的「甜姐兒」,她是「非虛構寫作」的先行者,她是一代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12月14日凌晨,著名表演藝術家、著名作家、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宗英因病辭世,享年95歲。從舞臺到大銀幕、再到文壇,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現代快報記者獨家採訪了曾與之有過親密互動的人,還原這位 「甜姐兒」的一生。
  • 黃宗英童年在青島生活讀書 與老舍住同一「舊居」
    原標題:「甜姐」走了留下青島往事我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3時28分於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黃宗英的名字對於許多老青島來說並不陌生,不僅僅因為她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更重要的是她曾在青島這座城市生活過,並在許多追憶文章中提及在青島的往事:家住青島龍口路2號、在江蘇路第一小學讀書……對於這座保留著她童年記憶的城市「印象極好」。
  • 銀幕女神黃宗英十八歲披嫁衣,結婚18天後命運和她開了個大玩笑
    1941年她加入黃佐臨主持的上海職業劇團,兩年後便憑藉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令她紅遍上海灘,成了萬眾追捧的舞臺明星。也就在這時,她的愛情悄然降臨,她在18歲的花樣年華披上了嫁衣。在最美好的年華當上了新娘,這本該是人生當中最幸福美滿的一件事。
  • 永遠的「甜姐兒」 浙籍表演藝術家黃宗英今晨逝世 享年95歲
    她的《大雁情》呼籲要給一個飽受不公平待遇的植物學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給他平反。為了幫助研究高山植物生態的科學家實現在西藏建立一個觀察站的夢想,黃宗英籌措經費,帶著團隊三進西藏,幫助女科學家圓夢——第一次進藏,她寫出了報告文學《小木屋》;第二年,第二次進藏考察,她跟蹤拍攝了紀錄片《小木屋》;第三次進藏,年近七旬的黃宗英和科學家考察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因嚴重高原反應昏迷了兩天兩夜。
  • 黃宗英曾想在白石掃盲
    1957年冬,白石中型水庫開始興建,適逢著名電影演員、後成作家榮獲「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的黃宗英,正下放樂清縣東農村體驗生活。那年全國各地開展聲勢浩大的掃除文盲運動,黃宗英曾到白石,欲在興修水庫的民工中,辦夜校掃除文盲,為普及群眾文化知識,作些貢獻,可惜礙於多種原因,未能遂願。但她的掃盲義舉,受到黨群好評。
  • 為愛而生的黃宗英,17歲到80歲經歷4段婚姻,初婚18天喪偶
    黃宗英也是演藝圈「黃氏三傑」成員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她的哥哥黃宗江和弟弟黃宗洛。 然而比起演員身份,黃宗英更為出名的身份是作家和編劇, 在她手下寫出了《天空沒有雲》、《沒有一片樹葉》,《小木屋》等眾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