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一本頹廢無比讓人自殺的書,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喜歡

2020-12-12 秋月秋明風清

你有沒有曾對自己失望到一塌糊塗,而覺得「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不起」的瞬間?

我有過,

我想你也曾有過。

讀完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人間失格》,整個人籠罩在濃鬱的低氣壓當中,內心深處被刻意掩飾的一隅,被某種感同身受一點點入侵: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這麼暗黑的一本書,卻多多少少有著我們自己的影子。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發表於1948年,這是一部關於太宰治青年時代的自傳小說。太宰治用細膩的筆觸,告白了自己前半生。剖開了殉情、風流、左翼、創作、婚姻、友情、吸毒等名義之下的慘烈真相,被稱為太宰治「毀滅式的絕筆」。

「人間失格」,譯作中文即是「喪失做人的資格。」在《人間失格》發表後的數月,太宰治便自殺身亡。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卻大受追捧,直到今天。

《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10句經典告訴你:《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它

1、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2、善惡的觀念是人定的,「惡」是人隨意創造的道德詞語。

3、我好怕早晨的來臨 太陽來了請不要 照我黑暗請永永遠遠遮蔽我。

4、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麼,那一剎那反倒什麼都不想要了。

5、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6、日日重複同樣的事,依循著與昨日無異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歡樂,自然也不會有很大的悲傷來訪。

7、那些實實在在的痛苦,只要有飯吃就能解決的痛苦也許才是最劇烈的痛苦,稱得上悽慘絕倫的阿鼻地獄足以將我那十個禍胎一掃而光,化為烏有。

8、對同類極度恐懼的人,反而更加期盼能夠親眼見識令人可畏的妖怪,越是神經質,越是膽怯的人,越是期盼著強獷的暴風雨到來。

9、徹頭徹尾的絕望,殘酷的青春,疼痛的青春,純粹的青春,永恆的青春文學悽美之作,失去作為人活在世間的資格。

10、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日本文學評論家奧野健男正宗白鳥等認為《人間失格》是「塑造了不得不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的人物形象的傑作」。

小山清說「如果要從太宰治的作品中選一篇的話,我選《人間失格》」。

柳田知常、大江健三郎等則認為這只不過是一部「令人不愉快的」、「自我陶醉」的作品。

許多人在徹底讀過這本書之後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慨,正如書裡面寫到的那句:「所謂世人,不就是你自己嗎?」

太宰治在這本書裡毫不避諱地寫出了人性的缺陷。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有陰暗的、狡猾的、縝密的、痛苦的和悲傷的。那些在這本書中看到抱怨與牢騷的人其實都沒有讀懂它,這本書真正的目的是想引發人們對自己內心的思索和對人性的探討。只需39.9,何樂而不為?

我們看到別人的絕望與悲觀,看到生活的最低點,反而會審視自己,積極生活,更加珍惜眼前。希望我們都不是書中的膽小鬼,希望我們勇敢的努力的活著。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一本頹廢無比讓人自殺的書,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喜歡
    讀完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人間失格》,整個人籠罩在濃鬱的低氣壓當中,內心深處被刻意掩飾的一隅,被某種感同身受一點點入侵: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這麼暗黑的一本書,卻多多少少有著我們自己的影子。「人間失格」,譯作中文即是「喪失做人的資格。」在《人間失格》發表後的數月,太宰治便自殺身亡。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卻大受追捧,直到今天。
  • 《人間失格》:一本頹廢無比的書,如何掀起了喪文化風潮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人間失格》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扎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 《人間失格》充滿人性陰暗、頹廢的消極面,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
    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再適合不過了。《人間失格》充滿人性陰暗、頹廢的消極面,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人生經歷和感悟巧妙的編排在了主人公大庭葉藏身上:出生於一個豪華而粗鄙的家庭,一生中五次自殺,最終投水自盡,講述一個"充滿了頹廢的一生"。
  • 《人間失格》:一本不快樂的書,我讀到的卻全是自己
    今天我想聊的《人間失格》,它在不同的文章和書籍裡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及,我的好奇心也跟著水漲船高。我實在想知道它到底有什麼魅力,得以贏得潮水一般的讀者。《人間失格》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這是一本帶自傳性質的小說,所以要了解這本書,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太宰治。太宰治從20歲就開始自殺,自殺,失敗,再自殺,再失敗,他一共自殺了五次,直到最後一次才成功把自己殺死。死時,年僅39歲。大多數人都在努力求生,太宰治卻致力於求死,有人說:太宰治把自殺當成自己的事業。
  • 《人間失格》如此頹廢為何備受追捧?
    小說的葉藏為了能讓別人開心快樂,扮小丑、講笑話,甚至於對自己的至親也是,在所有人面前把自己偽裝起來,從不不敢表達自己,深深的壓抑著自己的內心。《人間失格》裡說「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主人公葉藏生於豪門,他喜歡畫畫,父親是議員。
  • 《人間失格》真沒這麼好,不要繼續吹捧了好麼
    小編這兩天頻頻在推送中看到吹捧《人間失格》的文章,小編真的快看吐了,要不是看過這本書,我差點就被騙著買書了。電影《人間失格》海報這部作品總體來說:1,是一本強烈致鬱向的書文章通篇都是作者的牢騷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一生都在尋死的向死之人,三十九歲自殺成功。3,為什麼在日本那麼受歡迎(前提)在筆者看來,這就要從日本這個彈丸小國的國情出發了。首先日本的自殺率高得嚇人,受「恥感文化」、「物哀精神」、「武士道精神」影響的日本,認為自殺是一種尊嚴的體現。
  • 《人間失格》:多少人在無恥的頹廢裡,找到了可恥的共鳴?
    《人間失格》不過是一本撕開了人性面紗的小說,將人們幽深黑暗的一面赤裸裸描述了出來,只是這個描述的過程有點「狠」,狠的讓你開始破口大罵,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渣男」,狠的讓你開始自我懷疑,我也是個孤僻的沒良心的人。有這樣的感受,其實很簡單。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日語中的「人間失格」還可以翻譯成「喪失為人的資格」。這基本就是對太宰治一生遭遇的映射,看過這本書的讀者們會發現,頹廢、陰暗、負罪感的格調充滿著整部小說。 《人間失格》問世幾十年,一直被定義為社會頹廢無賴文學的代表作。這個看似由命運擺布捉弄的悲劇故事就是太宰治喃喃自語地獨白,讓無數在社會裡失意迷茫的青少年在他絕望低沉的講述中尋求著慰藉和共鳴。 書中很多脆弱細膩的細節描寫,也讓我們感同身受。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一本絕望的書值得細細品味
    《人間失格》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喪的文學作品,它將懦弱、絕望、頹廢描述到了極致,這本書如果你有抑鬱的症狀,千萬不能讀。如果你的心思過於敏感細膩也是非常不建議閱讀的。他在學習繪畫的時候認識了堀木,從此跟他過上了沉迷酒色、自甘墮落、自我放逐的頹廢道路,他不僅沉浸於藥物當中,還多次嘗試自殺,想要用這些方式來逃避現實。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懂這4句話你就明白了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人間失格》這本書,那一定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光從名字便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本喪到不行的書,人間失格又可以看做是喪失為人的資格。按道理來說,這樣一本喪的書應該是人人喊打的,但卻受眾人追捧,影響了千萬人。《人間失格》這本書目前的銷量已過1000萬冊,豆瓣評分常年在8.0以上,這樣喪的一本書,為何有那麼多人愛看?阿胖會與你分享書中震撼人心的4句話,看完你就明白原因了。
  • 《人間失格》這麼頹,憑啥那麼多人愛?10句話看它如何掀起喪文化
    直到現在,仍有不少年輕人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同時也讓不少人感到不解:這種消極的情緒,憑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追崇與熱愛?實際上,這句話出自太宰治的一部小說——《人間失格》。小說的作者太宰治與主人公葉藏有著極其相似的經歷,同樣出生於富貴之家,卻一生充滿了頹廢的陰暗和消極的灰色。他曾與藝伎同居,一生之中5次自殺。小說開始那句"充滿了可恥的一生"既是對葉藏的描述,也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充滿了人性陰暗、頹廢面的《人間失格》,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喜歡?
    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真的再適合不過了。《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發表於1948年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至今依舊大受追捧。
  • 《人間失格》如此頹廢為何備受追捧?『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我過的的是一種充滿恥辱的生活」《人間失格》講了個什麼令人沮喪的故事這本小說寫盡了人性的悲,看著很喪很頹廢,這本書是能夠自我救贖和反省的,我相信不少人都是和文中的主人公葉藏一樣,從小就生活的小心翼翼的,從小就是討好性人格,為了成全別人而委屈自己。
  • 敏感、怯弱、頹廢、瘋魔——讀不懂《人間失格》是一種幸福
    很少有書會像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一樣,讀完以後是滿腦子的不解與疑惑。太宰治在書中塑造了出身良好卻無比懦弱,生性聰明卻扮醜取悅,看穿世事卻隨波逐流的一個人。看完《人間失格》的第一反應就是,怎麼會有如此之人,怎樣的環境造會就這樣的人,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人,他在世間又為何而活?
  • 提燈薦書:《人間失格》日本作家太宰治的悲情自傳小說
    軟弱不可憐,一個軟弱的壞人要比任何人都要陰險毒辣;善良不是壞事,一個堅強而善良的人註定一生積極向上。那麼當軟弱和善良交織在一起呢?太宰治用他的自傳體小說《人間失格》告訴我們答案——那將是無比壓抑殘酷的悲劇!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何須抱歉?
    以前我常聽人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也常聽人說起《人間失格》。那時雖不知「生而為人,為何抱歉」?也不知《人間失格》究竟是怎樣的書。單這寥寥幾字,便使我感到一種悽涼從文字裡侵襲而來。正因這充滿沉悶色彩的字句,我讀完了《人間失格》,心仿如被擲入一顆石頭而蕩起點點漣漪,復又沉入心底,卻並未帶來丁點兒擾人的水花。《人間失格》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
  • 《人間失格》:一本不快樂的書,我讀到的卻全是自己
    今天我想聊的《人間失格》,它在不同的文章和書籍裡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及,我的好奇心也跟著水漲船高。我實在想知道它到底有什麼魅力,得以贏得潮水一般的讀者。《人間失格》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這是一本帶自傳性質的小說,所以要了解這本書,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太宰治。太宰治從20歲就開始自殺,自殺,失敗,再自殺,再失敗,他一共自殺了五次,直到最後一次才成功把自己殺死。死時,年僅39歲。大多數人都在努力求生,太宰治卻致力於求死,有人說:太宰治把自殺當成自己的事業。
  • 人間失格
    有提到前段時間心理上太過陰鬱 與人訴說也道不明 索性自我消化 周三等哥哥下班就近找了書店 在日本文學類書籍裡看到《人間失格》 非常醒目 倒不是因為是名著而選擇看它
  • 我無法理解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書中有多少是真實的?
    「據報導,小慄旬將加盟由蜷川實花執導的電影《人間失格》,出演作家太宰治。電影根據小說《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的人生經歷改編,講述他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以及他與生命中三位重要女性的糾葛。」我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是在瀏覽影視網,《人間失格》這個名字很熟悉,因為之前有看過這本書,但是後面覺得太壓抑就沒有看完,突然又想去了解。
  • 《人間失格》失去的僅僅是人的品格嗎?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他的品格,那麼這個人會是怎樣的呢?以及這個人為什麼會失去品格呢?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品讀《人間失格》之後,我們都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覆。《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最後一本書,也是太宰治與人間的告別之書。主角葉藏出生於一個富貴的地主家庭,身為幼子的他在當時家長制和長子繼承制的環境下變得怯懦和退縮。開篇即「我這一生,儘是可恥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