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華人旅業抱團抗疫,援助和自救「打滿全場」

2020-12-06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聞旅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當風暴來臨,唯有互助方能共生。

2020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旅遊業帶來百年不遇的劇烈衝擊——多國航司瀕臨破產、郵輪巨頭股價暴跌、酒店集團大舉裁員......儘管業界的輿論焦點多集中在頭部玩家,但事實上,無數處於媒體聚光燈之外的旅遊人,同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煎熬。

以深耕歐洲的華人旅遊業者為例,作為中國遊客選擇的第二大目的地區域,這個區域的旅遊業者對此次疫情有著更深的體悟。從國內疫情爆發到歐洲成為新的疫中,他們都經歷了什麼?在此期間,各自歷經了怎樣的調整?置身力度不一的防控舉措,各國間旅遊業的回暖周期又將有怎樣的差異?

01 退改、堅守與援助接力的上半場

由於今年春節來得較早,加之近年歐洲旅遊熱度的持續高走,歐洲華人旅業提前便進入豐收期的備戰。據了解,不止於春節黃金周,眾多地接社五一假期的訂單量都呈快增態勢,部分訂單甚至都已經排到了暑期。但從武漢封城到全國性旅遊禁令開始,各地旅行社就快速陷入訂單「退改」的浪潮。

按流程,首先是國內組團社開始取消酒店訂單,接下來是地接社開始退酒店、退餐、退車,以及告知導遊、出售機票的旅行社開始退票。儘管各旅遊業者極盡努力,但並非所有退款都能一帆風順——航司有相應退票政策比較好處理,但按預定條款,很多酒店和門票會依此拒絕退款,這造成期間的交涉協商異常周折。

以奧地利維也納的JUFA酒店為例,神遊歐洲董事長李迅回憶到,疫情之前這家酒店便預收了全額房款,但當疫情爆發後公司去申請退款時,對方以合同為由拒絕。後來經過了約十天的溝通,酒店方面才決定退給其50%的房款。而這在大「退」潮中已屬幸運。如瑞士華人旅遊聯合會會長、瑞士浩豐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李藝紅所言,在很多酒店/航司的退款還沒到位時,旅行社已經將客人的退款先行支付,大災大疫面前,旅遊人應該有份擔當。

與此同時,在疫情爆發伊始,歐洲各國對中國的防控政策鬆緊不一,以致部分已成行客戶的回國問題,處理起來同樣耗時。

義大利米蘭華人旅遊業者程亮談到,自1月一對武漢夫婦在意旅遊期間因身體出狀況被檢測出新冠陽性後,義大利政府隨即宣布暫停中意之間的直飛航班,這給他們短時間內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我們同時要協助聯繫使領館,往返多次聯繫當地省督府和警察局,諮詢客人籤證逾期如何處理,是否可以續籤,包括協助客戶從巴黎、法蘭克福和慕尼黑轉機。」

訂單退改只是一方面,在武漢疫情爆發之初,其他國家/地區華語客群的赴歐旅行並未受明顯影響,儘管這讓旅遊人的業務得以維繫,但同樣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捷克旅遊聯合會會長李寶成談到,當時他為幾個事先定製的團隊異常糾結。如果接,可能會被感染;如果拒絕,又有違職業操守。李寶成曾與客人屢次溝通希望勸退,但其表示假期難得,還是希望完成這次旅遊。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李寶成還是滿足了其心願,儘管圓滿完成接待後想起來會後怕,但還是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畢竟沒有讓客人感到失望,這也是一個職業導遊的真正價值所在。」

波蘭琥珀之路旅行社負責人劉倩茜介紹,其最後接待一個團是2月3號~8號,為了來參加華沙照明展,由於主辦方沒有取消,儘管其與國內旅行社多次勸阻,仍有部分客人堅持來參展。為此,公司制定了多項針對性舉措。旅行社方面,核對客人最近14天的活動軌跡,和客人商量所有的餐都是盒飯,沒有堂食,提醒客人給司機導遊也準備口罩、酒精(消毒液);而本著遵守承諾的原則,導遊也堅持帶了團。在贏得客人理解和尊重的同時,確保了地方疫情防控的安全。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還要接團?這不關乎錢,其實我們也害怕,但如果不接,客人還是會自己來,那時我們掌握不了他們的行蹤,酒店/餐廳也沒法判斷客人是遊客(參展商),這樣對波蘭更加危險。所以既然客人堅持要來,我們只能儘量做好準備;而原本2月10-15號還有一個展會團,但在我們耐心勸導下,出發前三天客人還是表示理解並同意取消,團款也分文不差的退給了他們。」

旅遊業務之外,為支援國內抗疫,作為海外華僑華人旅遊業者,這個群體在物資捐助、運輸協調等方面有多重優勢,由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接力高效而快速地展開了。

首先是協助已經到達歐洲的旅行團採購口罩,然後是捐款捐物支援祖國抗疫。彼時,每個飛往中國的航班,都帶著大量救援物資回國。能夠直航的各家中國航空公司,也都儘可能裝載各華人社團捐助的物資或者回國人員攜帶的超額行李。

李迅介紹,其曾在布拉格機場協助託運了20000件防護服,組織此次救援的公司,就屬於在斯洛伐克的一位華人90後;常年居住在挪威的北歐皇家國際旅行社張本信,其個人出資、以挪威旅遊協會名義,捐贈了約30萬人民幣的醫護物資給國內多個省市地區醫院;由全法華人旅行社協會會長石恆餘、執行會長王承延操作的捐款,儘管協會幾乎所有成員此前都已參與過捐贈,但之後仍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捐款行列,且多位捐贈者不願留名;

「沒有國哪有家?畢竟誰也不是一座孤島,在這個特殊時刻,只有大家互幫互助控制住疫情,才能更快的恢復、迎回客人。」談及初衷,上述觀點匯成了業者的共同心聲。

02 轉型、修煉與守候曙光的下半場

伴隨向國內捐款捐物的行動接近尾聲,歐洲疫情開始悄然擴散,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整個歐羅巴。幸運的是,與起初歐洲人對新冠病毒的滿不在乎不同,歐洲華僑華人尤其是旅遊人在疫情問題上很敏感,所以較少出現感染。「畢竟連續一個月的中國疫情的即時播報,給所有人打了一劑預防針,除了戴口罩、不扎堆聚集做好自我防護,也囤積些食物準備在家長期自我隔離。」

而如今,當各國封城後所有人都宅在家中,這群旅遊人從曾經的整日奔波忙碌到無處可去,從廢寢忘食到無事可做,擺在面前的是嚴峻的生存困境,如同石恆餘談到,目前協會在法國境內有五十餘家旅行社加盟,主要經營華人來歐洲的旅遊、會展、學習、交流等各種業務,也有部分旅行社主營法國人出境遊。近年來,華人旅行社備受黃馬甲風暴和法國罷工風潮困擾,這次疫情的出現更是讓其雪上加霜。

這種情況下,究竟該困守還是突圍?是每個業者都需面對的現實考驗。

斯洛維尼亞的佳格公司公司董事長李嘯談到,當前的疫情給旅遊業造成的困局可能會造成公司四到六個月的「顆粒無收」,在這個大環境下,所有的忍耐與壓縮都會獲得所有員工的同情與支持,但最艱難的時刻往往是發生在疫情過後恢復生產的那段時間。

由於帳期問題使旅行社在運作方面會出現資金鍊的斷層,不論組團社還是地接社,這一階段能夠扛過去的才是真正扛過去。因此,李嘯對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把員工變成合伙人,讓每個員工同公司休戚與共。這一策略也為西班牙巴塞隆納任陽等旅遊業者所認同接納。

李藝紅則介紹,對於短期內的瑞士旅遊她並不看好,而原打算做歐洲本地生意的計劃(如去摩洛哥等地進行旅遊考察),隨著歐洲疫情的蔓延都成為泡影,不少業者轉行賣起了口罩/消毒液,也有原本作為副業的代購變成了主業。儘管李藝紅目前也轉做些紅酒生意,但旅遊業不景氣,這只能是聊勝於無;匈牙利華語導遊協會秘書長朱瑾女士談到,受疫情影響,目前部分導遊開始轉行謀生,離開了導遊協會,但是更多的人還是選擇留下來觀望。

而在低沉情緒瀰漫之際,在不少業者看來,形勢的發展或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悲觀。

奧地利美達有限公司董事長、維也納「A&M」水晶店老闆張成談到,儘管旗下水晶店已經暫時關門歇業,公司員工都已經各自回家,由於奧地利政府的政策,所以每一個在家的員工都不會生活的太艱難,對於疫情防控的預估,他認為再過兩個月就可以看見頭了,因此對未來充滿信心。

李寶成的妻子趙冰冰則表示,在家隔離期間,也是陪伴家人的機會,因為這行經常在外,很少能和家人這麼長時間朝夕相處。「之後的打算,肯定是繼續堅守這行了,旅遊是詩和遠方的田野,只要這行還存在,還有人需要,我們都要有信心。」

從目前歐洲疫情的蔓延發展看,疫情首先是登陸義大利,蔓延到傳統的「西歐」去,然後再往「東歐」擴展蔓延,對比之下,不同國家旅遊業的復甦周期似乎將出現明顯分化。

李迅樂觀的看到,由於東歐國家的體制仍舊殘留著許多蘇聯時期的習慣,很多人在下意識裡還是非常聽政府的話的,加之政府的重視,東歐國家的防控力度和效果遠比西歐國家強。「時至今日,東歐疫情的確診病例遠不及西歐,因此,非常有可能東歐地區的疫情會比西歐地區相對較早結束。」

在業者看來,歐洲旅遊業的復甦還要取決於幾個關鍵性的條件:首先還是疫情結束,然後是航班恢復,接下來是籤證的恢復,這才是中國人重新走向世界的必備條件。「歐洲各國政府的管控能力差異很大,不論是英國「全民免疫」的最終奏效。還是中國式的嚴防死守取得成果,都需要時間,真的不希望那是在十幾個月以後。而現在,我們也只能抱團互助,靜候黎明的曙光。」

相關焦點

  • 面對全球疫情,菲律賓華人憑實力「打滿全場」
    孫虎帶領的華人抗疫志願行動隊的工作從送水送飯到醫療防護物資配送,他們都不辭辛苦。隨著志願行動隊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在菲華人加入其中,願意為菲律賓抗擊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華人抗疫打全場2020年初,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旅居菲律賓的華人和世界各地的華人一樣成為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
  • 既要打滿全場,那便打得漂亮!今日頭條,我給這群華人之光!
    In China都說這場全球戰疫,中國打上半場,外國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其實國內的很多長江校友,同樣打滿了全場。長江入海隊隊長劉洪昕說:「2008年汶川地震,義大利是第一個向四川災區派出醫療隊的國家,在中國抗疫的緊要關頭,義大利也向中國提供了急需的物資援助;日本在中國疫情最嚴重時,曾用包機向中國捐贈了一批批抗疫物資,還貼上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樣美好的詩句,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正能量;在美國,包括華人僑胞和華人企業在內的美國企業界和民間組織支援中國疫情時也是不遺餘力的。
  • 從抱團取暖到守望相助:歐洲華人華僑積極支持當地民眾抗擊病毒
    在比利時,歐洲華僑華人青年聯合總會創會會長傅旭海、比利時華人青年聯合會主席朱旭林等僑領,牽頭建立了「網絡醫療服務群」,在麗水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兼僑聯副主席紀建松等國內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向旅歐華人華僑提供新冠肺炎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遠程義診,自3月23日至今已經幫助20多位僑胞恢復健康。
  • 全球華人助力抗疫:不僅向當地提供物資援助,還有華人醫學博士深入...
    包括中國、義大利、歐洲,全世界都在與這種病毒作鬥爭。而這場戰鬥還將持續幾個月,我們必須要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美國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當地時間4月14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華人小區中心將大批物資送到小區內的警局和醫院,為在前線抗疫的人員提供保護。
  • UCI歐洲華人援助中心機票詐欺事件曝光!!華人請避雷!
    本人義大利留學生,因為家中有事,急需回國,經朋友介紹,添加UCI歐洲華人援助中心微信號購買11月2日*米蘭-赫爾辛基-鄭州的機票。10月30日周五早上做完核酸檢測後,我便聯繫鄭慧來,詢問機票信息。他給出的回覆是:目前沒有位置,需要等候補機位(其他人陽性或報告出不來的情況下),並且催促要立即付機票全款15000給他,我便立即轉帳!
  • 從出錢出力到「抗疫網紅」,「打全場」的海外同胞太有愛!
    「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一些海外同胞這樣形容自己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戰中的處境。
  • 歐洲抗疫故事|勝利的鐘聲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3日電(記者陳俊俠 聶曉陽)當一首名為《武漢--勝利在望》的鋼琴曲在瑞士日內瓦著名的音樂殿堂維多利亞音樂廳奏響,全場一千多名觀眾先是靜靜地傾聽,然後爆發出長時間的熱烈掌聲。那一天是2020年2月26日。當地人第一次通過音樂感受到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
  • 葡華報:葡萄牙華僑華人攜手抗疫 大愛無疆打全場
    中國僑網6月10日電 據葡萄牙《葡華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葡萄牙華僑華人勇擔責任,與當地民眾守望相助,書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抗疫故事。《葡華報》記者將之記錄,全文摘編如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一個中華兒女置身之外。
  • 全球戰「疫」,海外華人打全場
    帶著這些關切,《國際金融報》記者連線一個又一個身在海外的同胞,聽他們講述平凡而真實的抗疫歷程,讓海內外普通人的大愛與堅強給予彼此力量,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美國華人醫生和他的公益基金「通過大家一起協同合作,盡全力一定會把這個疫情控制住。
  • 美國華人在行動!紐約木蘭俱樂部抗疫記:志願者對志願者的援助
    來源:一財網在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紐約,活躍著一群華人志願者,為抗疫貢獻自己特殊的力量。「我們一直在尋找,尋找讓我們閃亮,讓我們回饋的時刻,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我們的會員們都自然而然地想到:應該要做些什麼。」
  • 家國有殤籌物資,大愛無疆打全場——2020葡萄牙華人攜手同心抗擊...
    葡萄牙華人與數以千萬計的海外華人華僑一起,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交往渠道和影響力,以搭建平臺、協調聯絡、籌措物資等多種方式,不僅積極參與祖國抗擊疫情,同時向駐在國人民充分展示了守望相助、合作抗疫的正面形象,通過回饋社會的方式融入當地,促進民心相通,成為疫情之下民間公共外交的典範。
  • 英國抗疫:中藥店電話被「打爆」 中藥銷量增長十倍
    倫敦中藥店抗疫相關中藥銷量增長十倍以上總臺記者看到,往日繁華喧鬧的倫敦安靜下來,街頭行人寥寥無幾,大部分餐館和店鋪停止營業。英國政府提供的新冠肺炎諮詢熱線不堪重負(資料圖)英國多個中醫診所反映,通過電話和社交媒體諮詢的人數增多,其中大部分是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的家長。也有不少英國民眾對中國應對疫情的方式表示讚賞,非常關心中藥在疫情防控和治療中的作用。
  • 義大利餐館與華人酒吧抱團「過冬」!疫情下,患難與共的故事還有...
    當下,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為遏制疫情蔓延,各國政府紛紛再度採取了限制性措施。包括餐飲業在內的諸多商家「首當其衝」,經營狀況起伏不定。但近來一則義大利餐館與華人酒吧抱團「過冬」的故事讓人暖心不已。疫情下,兩商家共同推出優惠活動,希望互相扶持、共渡難關。
  • 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蒙特婁華社援助當地抗疫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4月19日電據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報導,當地時間4月17日,由加拿大蒙特婁華人聯合總會牽頭、僑胞參與的「蒙特婁華人社區抗疫基金」順利完成第一批抗疫物資捐贈活動,3000隻醫用口罩分別送往當地4
  • 全球戰疫:印尼雅加達華人社區居民樂觀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印尼雅加達華人社區居民樂觀抗疫中新社雅加達10月22日電 (記者 林永傳)22日晨,朝陽初起,經前夜暴雨洗刷後的印尼首都雅加達空氣格外清新。該小區仿照「中國經驗」,遵守印尼政府防疫規定,實行嚴格的封閉管理;小區居民都自覺呆在家裡,遇緊急事務確需外出都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家裡的傭人和司機也實行嚴格防疫管理。疫情在印尼肆虐近8個月仍無減緩跡象,21日該國新增確診病例4267例,累計確診已達373109例;新增死亡123例,累計死亡12857例。
  • 【斯洛伐克】海外華僑華人互助自救:發口罩、分中藥、送糧食
    斯洛伐克僑聲公益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當初的建立是緣於2020年初國內的新冠疫情日益嚴重,本地幾位僑領:倪海清,葉竹民,陳志光,羅雲標,陳關茂,李京波,季興敏,林妙榜,單海曉等人發起的華僑華人互助團體,其目的是向國內捐助抗疫救援物資。但是隨著新冠疫情的發展,歐洲也漸漸從相對安全的地區而變成了重災區,服務中心也將工作重心從向國內捐款捐物轉變成了本地華僑華人的自救與互助。
  • 「龍舟人的抗疫故事」魁北克福建龍舟隊,海外華人的抗疫故事
    加拿大魁北克福建龍舟俱樂部是以生活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福建僑民為主體的龍舟俱樂部,成立四年以來四處徵戰,2019年9月更是遠渡重洋回到家鄉福建,參加了在龍巖上杭舉辦的第三屆世界客屬龍舟賽,和眾多強隊同場競技,收穫良多。
  • 海外戰「疫」:疫情之下,馬來西亞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
    馬來西亞衛生部總監努爾表示,馬來西亞疫情已經渡過高峰期,但抗疫「尚未勝利」,呼籲民眾繼續嚴守「行動管制令」。疫情之下,馬來西亞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出於公共安全和自身安全考慮,2020年清明節,馬來西亞眾多華僑華人在家祭祖。「相信祖先能夠理解和體諒,也一樣能收到我們的心意。」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吳恆燦說。實施「行動管制令」一個月,馬來西亞的抗疫成效已逐漸顯現。4月20日,馬來西亞一個月來首次單日無新增死亡病例。
  • 歐洲抗疫故事|一家人的兩國抗疫記
    當新冠疫情2020年席捲世界,一個跨國家庭不僅說「兩國話」,還經歷了兩國抗疫。海外華僑華人今年可謂抗疫「打全場」,數不清多少故事值得講述——講給中國人聽,也講給外國人聽。歐洲抗疫故事第三篇,這是一個家庭的故事,更是一個群體的故事,敬請查收。
  • 歐洲時報:法國西南華僑華人總商會助基隆特省抗疫
    歐洲時報:法國西南華僑華人總商會助基隆特省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