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接深圳皮划艇隊回「家」啦!

2020-12-16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皮划艇隊隊員在茅洲河裡訓練。

對於茅洲河的變化,深圳市體工大隊大隊長夏哲順深有感觸。

夏日裡的茅洲河畔,菖蒲搖曳、綠水盈盈,不時有白鷺展翅飛過,碧道沿線的燕羅溼地到處可見來休閒的市民。茅洲河上,十餘名運動健兒正奮力地划動著手中的漿,訓練的口號與漿划過水面的聲音交織,好不熱鬧。

皮划艇隊隊員在茅洲河裡訓練。

發源於羊臺山北麓的茅洲河被譽為深圳的「母親河」。「以前的茅洲河就像『深圳臉上一道疤』。」深圳市體工大隊的大隊長夏哲順回憶,二十年前的河水又硬又臭,完全想像不出多年後,茅洲河會重新煥發出生機。

在過去的4年多,1500多個日夜,茅洲河舊貌換新顏,從曾經的劣Ⅴ類水質,到實現「全域雨汙分流、全域消除黑臭」和「明暗渠全河段達標、幹支流全流域達標、晴雨天全天候達標」。

曾經的城市「傷疤」,如今變身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正迎接著更多的「孩子」回家。

防治攻堅

昔日「臉上疤」變身後花園

「在外面訓練那麼久,皮划艇隊員們終於可以回家啦!」夏哲順高興地說,由於皮划艇運動員身上常會打溼,所以對水質要求極高。以前深圳水資源匱乏,河湧水質不好,自皮划艇隊成立後便常年在外地訓練,吃住都在貨櫃,很是艱苦。

對於茅洲河的變化,深圳市體工大隊大隊長夏哲順深有感觸。

但隨著茅洲河水質的改善,「深圳臉上一道疤」搖身變為「城市後花園」。去年,深圳市體工大隊主動對接了寶安區政府及深圳市水務局,在燕羅溼地公園成立深圳市水上運動訓練中心,包括碼頭、艇道、宿舍、食堂。今年8月起,運動員們終於可以回到深圳,在茅洲河安「家」。

過去30年,隨著城市的發展,不少城中村、小工廠聚集在茅洲河兩岸,生活生產汙水直接排入河中,河水從兩岸村民的飲用水源惡化為黑臭水體,連續多年水質為劣Ⅴ類。

「2010年,我剛搬進眾和花園,離茅洲河只有100米左右,每天打開窗戶都會聞到撲鼻而來的臭味。」在茅洲河周邊生活了近17年的鄭彩娟告訴南都記者,多年前,茅洲河河道裡的底泥像柏油一樣稠,裡面全是垃圾。更有居民表示,「不知是河,只當是『臭水溝』」。

茅洲河一直以來「臭」名遠揚。2013年、2014年,茅洲河連續兩年列入廣東省掛牌督辦的十大重點環境整治工程之一。到2015年,茅洲河的治理仍不見改善,位列廣東水質汙染嚴重前五位。

汙染時間長、治理起步晚、先天基礎差、後天監管缺位……治理茅洲河,非一日之功。為此,寶安全區動員、背水一戰,由區委書記擔任總河長及茅洲河區級河長,區長擔任副總河長及排澇河河長,全區326名領導幹部分別擔任區、街道、社區三級河長,進行巡河工作。

2016年,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EPC項目全面啟動,在全國率先推行「高強度持續投入、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和「地方政府+專業公司」設計、採購、施工一體化的寶安治水模式。吊臂起落、鉤機進出……汙染防治攻堅之年,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在茅洲河流域成為常態。

正本清源

投入400億還清環保欠帳

治理初期,由於普遍採用沿河設置箱涵阻斷汙水的方式,末端截汙方式截住的汙水經常溢流進河,「治標不治本」。為此,深圳下起了「繡花」功夫,將流域截汙控源精細化,從源頭做好雨汙分流管網建設,補齊汙水廠,做到「正本清源」。

「原來一些人家中的生活汙水會和雨水混在一起排入河中,現在每棟樓都會設一條專門的管道收集雨水,將雨水管和汙水管分開。」中電建生態公司茅洲河指揮部副總經理靖謀回憶,在茅洲河治理過程中,常常會追蹤到離河道有一定距離的城中村,將村子裡的雨汙管網分開。

「一開始,由於村內街巷狹窄,工期比較緊,開的作業面比較多,村民不是很理解。」靖謀說,後來施工隊與街辦社區形成聯動合作機制,組織居民代表一起開協商會,協調好施工地點與時間,市民才逐步理解這項工作。

近年來,寶安區投入400多億元,新建汙水管網4000多公裡,累計改造4681個排水小區、佔全市(13272個)的35%,還清了過去40年的環保欠帳。

此外,2018年以來,寶安區還新建了8座汙水處理廠(站),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04萬噸/日,佔全市同期新增的一半。汙水處理實現了日均汙水處理量大幅提升,進廠水濃度大幅提升,出廠水標準大幅提升,水處理系統水位下降的「三升一降」。「汙水經過處理後,剩下的水還可以變成再生水補充到河道中,河水流動起來,也就不容易黑臭。」靖謀說。

經過多年治理,茅洲河逐漸撕掉舊日標籤,不見汙水、不聞臭氣,重現昔日水清岸綠的美景。截至2018年,所有支流綜合整治主體工程均已完工,水質連續3次監測達到不黑不臭,並通過了寶安區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自評估。

從水質劣Ⅴ類到地表Ⅴ類水,茅洲河用了4年時間,將近1500個日夜。寶安區區委書記、總指揮長、總河長姚任介紹,通過完善排汙管道、建設汙水處理設施等措施改善茅洲河水質,2019年11月起到今年6月,茅洲河深圳流域內水體已連續8個月穩定達標,中上遊段水域更是達到Ⅳ類水,可以進行划船戲水活動。

碧道建設

打造近水親水生態空間

除了實現黑臭河湧「長治久清」目標外,河湧的整治也給市民群眾提供了更多近水親水的生態空間。

茅洲河碧道2.1公裡試點段、燕羅溼地、萬豐湖溼地都成為市民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實現從「掩鼻而過、背水而居、閉窗而眠」到「水清岸綠、魚翔淺底、鷗鷺齊飛」的轉變。與此同時,龍舟賽也連續兩年在茅洲河成功舉辦。

碧道建設是廣東治水的升華,是河長制、湖長制實施成效的匯聚,是生態文明思想在國際化大都市中的實踐。

姚任表示,寶安全區還計劃新建碧道255公裡,通過生態修復,溼地建設和碧道建設重構水岸一體的河流生態體系,讓兩岸居民更好地享受綠水青山的優美環境。

居民在河邊散步、騎行、鍛鍊,一派悠然自得。綠樹、親水平臺以及眼前河湧的碧水相互映襯著,構成了一幅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的國際大都市生態文明畫卷。沿著茅洲河洪橋頭段一路向南,兩岸草木茂盛,遠處連片的淺灘溼地孕育著勃勃生機,那是燕羅溼地公園。

「傍晚時,河邊常常會聚不少周邊的居民,周六日還會有孩子到河邊寫生、嬉戲。」鄭彩娟說。建在河邊的溼地公園更成了網紅打卡點,周末空閒時,她也會帶孩子到公園玩耍。

「溼地公園建設後,不僅是居民本身生活環境發生了改善,居住的心情都好很多。」靖謀表示,茅洲河治理完成後,河道不遠處的眾和花園樓棟上,業主們還自發掛上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橫幅。

平日裡,河道有專人維護,打撈漂浮物。

值得一提的是,治水過程中,轄區居民的觀念也有了大轉變,不少居民從過去的不理解,到自發組織起來開展巡河護河活動,呵護來之不易的「美麗家園」。燕川社區的社區河段長陳浩斌表示,每周他都要巡河兩次以上,一發現汙染便要在河長手機App上報。「現在巡河的時候,已經很少發現汙染問題了。」

小康全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優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美好生活的必備要素,是人民群眾幸福的重要來源。治理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沿河打造溼地公園,鋪設慢跑碧道,將功能型河道向服務型城市公共空間轉變,茅洲河「還水於民」「還岸於民」具有先行示範作用。

採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攝影:南都記者 顧威

視頻:南都記者 林耀華

相關焦點

  • 深圳茅洲河碧道試點段即將開園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長約13公裡的茅洲河碧道試點段已經基本完工、正在進行最後收尾工作,將在近期正式開園。這段深圳最先建成的碧道工程,拉開了深圳千裡碧道建設的序幕。近日記者走進茅洲河碧道試點段,提前為讀者探營。
  • 深圳河之緣,在福田河,大沙河,還是茅洲河?
    第一次來深圳大約是2000年探訪在深圳工作的表哥及大學好友。那時,只知道深圳河是深圳經濟特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界河,沒有去深圳河觀察,只去了世界之窗和羅湖口岸遊玩,住在羅湖口岸附近的旅館。本次來「河小青」學習培訓,純屬偶然,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讓我有機會與廣東省各地市的志願者朋友們一起探訪久違的深圳經濟特區,學習了生態文明建設、愛河護水志願服務、公益訴訟及自然權益保護等有關內容,實地考察了福田河、大沙河、茅洲河等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系列系統治理的先進範例
  • 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率隊調研茅洲河碧道試點段建設項目,要求打造水...
    9月11日下午,區委書記王宏彬率隊調研茅洲河碧道及濱海明珠工業園,檢查茅洲河水質、綠道建設與沿岸自然生態保護等情況。區領導劉桂林、姚高科參加活動。  據了解,茅洲河碧道試點段的建設是落實深圳「水汙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年」部署的生態工程。
  • 從黑臭河道到省級碧道試點 深圳茅洲河風華正茂
    ▲茅洲河碧道光明段。家住茅洲河沿岸寶安區塘下湧社區的胡黎明,與茅洲河相守10年的記憶深刻腦海,曾經不堪回憶的茅洲河黑臭景象,如今已被水清岸綠、龍舟競技的畫面取代。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將水汙染治理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自2016年初,深圳市舉全市之力超常規打響水汙染治理攻堅戰。
  • 深圳環保部門整治茅洲河 汙染主要來自重金屬排放
    原標題:深圳環保部門整治茅洲河 汙染主要來自重金屬排放   近日,環保部門大力整治茅洲河沿河重汙染企業。圖為檢驗人員在抽樣化驗水質。深圳商報記者 沈小妮 攝  電鍍廠、印染廠作業產生的含各種超標汙染物的水被排放到茅洲河,工業汙染成為茅洲河最主要的汙染源。
  • 茅洲河之變(人民眼·生態治理)
    茅洲河發源於深圳羊臺山北麓,往西北蜿蜒流淌,在深圳寶安區和東莞長安鎮交界處注入伶仃洋。全長31.3公裡的茅洲河,流域總面積388平方公裡,在深圳境內有311平方公裡,幾乎佔到市域面積的1/6。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茅洲河流域曾聚集了約5萬家工業企業,其中電鍍、線路板等高汙染中小企業眾多。因長期超負荷汙染排放,茅洲河成為珠三角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 ...我們的小康生活】Vlog打卡深圳茅洲河:「墨水」變清水,網紅景點...
    【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Vlog打卡深圳茅洲河:「墨水」變清水,網紅景點這樣打造金羊網  作者:莫謹榕 溫建敏 姜雪媛 李志文  2020-06-15
  • 碧一江春水 道兩岸風華——茅洲河碧道光明試點段建設紀實
    茅洲河,被稱為深圳的「母親河」。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水環境加速惡化,茅洲河一度黯然失色。2016年以來,深圳市舉全市之力,以全流域治理思路,全面推進水汙染治理。至2019年底,全市159個黑臭水體全部告別黑臭,茅洲河斷面水質更是達到地表IV類水標準。
  • 茅洲河超標排汙要頂格懲處---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記者 王海榮)飽受「排汙賊」玷汙的深圳「母親河」——茅洲河將迎來史上最嚴的環保監控行動方案。1月5日,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新版的茅洲河流域環境監管執法行動方案。除了執行一系列控汙、治汙舉措外,將對「排汙賊」實行頂格懲處。
  • 深圳大氣環境6項指標連續8年全面達標,茅洲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
    令黎帶勝驚喜的是,2020年以來,越來越多基圍蝦在河裡「現身」,這些暗示著生態環境變好的「指示性生物」出現,更意味著深圳河水質有了進一步改善。同樣的改變還發生在茅洲河。2021年1月2日,深晚記者來到位於寶安區燕羅街道的洋湧河水閘,這裡是茅洲河幹流防洪設施中最重要的關卡。放眼望去,河面開闊,河水靜靜流淌,宛如一條碧綠的玉帶在城市蜿蜒穿過。
  • 跟隨潛水員走進深圳茅洲河整治現場
    原標題:潛水員井下巡查排汙口   汙水排放口最終將一一消除   2015年底,包含46個子項目的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水環境整治項目開工,開啟了茅洲河的新生路。   中電建水環境公司副總經理陶明介紹,目前,茅洲河治理寶安範圍內各項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但各支流暗渠涵排放口仍有汙水流出,影響水質考核目標的實現。為此,中電建提出了「織網成片、正本清源、理水梳岸、尋水溯源」的技術路線,開展了三維雷射掃描技術配合人工開井檢查的「精準截汙」工作。
  • 茅洲河:4年多處理300多萬方汙染底泥
    原標題:茅洲河汙染底泥處理實現「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再生利用破解底泥處理處置世界性難題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6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勝 通訊員 吳曉東 文/圖)2020年12月23日,深圳市召開2020年深圳質量大會
  • Vlog | 我和你相遇在記憶中的茅洲河
    Vlog | 我和你相遇在記憶中的茅洲河
  • 長安茅洲河工業文明展示館開館!四大主題十大特色,講述東莞製造...
    在世界的坐標和全球製造業格局中,展現茅洲河流域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融合發展的壯美長卷。在展館裡,有一面「灣區群星」的展示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4座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東莞、佛山等7座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茅洲河串聯起的深圳、東莞,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兩座重要的城市。
  • 茅洲河展示館這些亮點一定要看
    在世界的坐標和全球製造業格局中,展現茅洲河流域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融合發展的壯美長卷。4、深莞同榜所在展區:奔流·兩座城的傳奇在全國各大榜單上,深圳和東莞經常攜手出現。一面設計新穎的「打卡牆」,展現這一對城市「CP」的江湖地位。
  • 打卡茅洲河碧道光明段:一江碧水瀲灩 兩岸風華正茂
    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11月4日,光明區慶祝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暨治水主題媒體採風活動舉行,來自中央、省、市、區的媒體記者齊聚一堂,走訪樓村溼地公園、茅洲河碧道試點段建設項目(光明段),了解項目進展,感受光明區治水新貌。
  • 茅洲河黑臭不再 燕羅溼地公園成網紅打卡地
    此外,燕羅溼地還融合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自然積存、自然滲透、水質淨化等措施,使得汙水、雨水經處理達標後就近回補河道。而隨著溼地系統的建設,周邊的生態系統也逐步恢復,並為鳥類、魚類、昆蟲提供一個良好的棲息地,改善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也恰恰符合深圳市建立水汙染治理生態系統的目標要求。
  • 茅洲河丨茅舍依竹籬,洲長多暮歸.在茅洲河岸散步,看風景如畫
    茅洲河屬於珠江口水系發源於黃角嶺東南麓(羊臺山)幹流流經深圳市與東莞市的接壤處是連接深圳與東莞手足情誼的紐帶深圳和東莞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群之一但茅洲河目前卻是珠江口東岸地區汙染最嚴重的河流為了加快茅洲河的汙染治理2017年2月28日全省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掛圖作戰現場會在深圳召開自省政府部署開展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掛圖作戰工作以來深圳市以茅洲河汙染治理工作為突破口突出問題導向全流域「一張圖」統籌市、區各部門力量與東莞兄弟部門同努力
  • 浙江杭州:國家皮划艇隊備戰奧運,天氣嚴寒照常訓練劍指東京
    2020年1月6日,浙江杭州,國家皮划艇隊備戰奧運,天氣嚴寒照常訓練劍指東京。受強寒潮影響,杭州千島湖最低氣溫降至零下6℃左右,皮划艇國家隊在千島湖國家水上訓練基地的訓練依然照常進行。據悉,國家皮划艇隊2020年10月轉場來到千島湖訓練基地,預計訓練到2021年4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