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傳統古村落金溪—滸灣

2020-09-04 鄉下劉教授

清同治九年版《金谿縣志》載:「滸灣名金冠裡,明初無市,惟古竹街有之,後以舟楫輻輳,市遂集於此。嗣設府幕一員,商賈不勝其擾,市肆肅然。明萬曆間(1607),知縣丁天毓請於撫按,撤去專官,按肆量派稅,有定額,商集如故。」

  1986年版《金谿縣地名志》載,明初,許氏從本邑後潭許家遷此,因建村於撫河灣上而得名許灣,後雅稱滸灣。

  《許灣許氏族譜》新序載,文煥公十一世紀末(即北宋哲宗趙煦在位時)自郡城(今撫州市)大巷遷於金溪歸德鄉中洲裡之西溪金官渡,爾後子孫繁衍,人鹹以所居之地名曰許灣。

撫河水路上達南城、南豐、廣昌,下通撫州、南昌、九江。這裡水勢平緩,便於航船,四鄉物阜,利於貨殖。數百年來一直為贛東數縣的糧食、紙張、木竹等物資的主要集散地。木刻印書更是遐邇聞名,有「籍著中華」、「藻麗嫏環」之譽。贛東俗諺「臨川才子金溪書」中的「金溪書」指的就是滸灣木刻印書。民國23年(1934)十月出版的《江西各縣社會調查概況表》曾載道:「金溪第二區之滸灣鎮,素稱江西四大鎮之一,地沿撫河,現金臨公路即經此,有人口萬餘人,商店七百餘家,貿易以洋方貨及附近各縣出產之紙料為大宗,商業之盛甲於撫州。民國年間,九江、南昌等相繼被日軍侵佔以後,水運便利的滸灣便成為贛東數縣糧食、紙張、木竹等物資的主要集散地。各地商人湧入,古鎮人口驟增,當年的滸灣,大小商店計有500餘家,容納了三四千從業人員,店戶生意興隆,行人熙熙攘攘,入夜亦生意不斷,燈火不息,叫賣聲不絕,遂成撫河邊上的「不夜之城」。

金溪位於江西東部,屬撫州地區,總人口約30萬人,與鷹潭、資溪交界,與南城、臨川、東鄉、餘江相鄰。從南昌徐坊客運站有班車前往,行程約4小時。

滸灣鎮位於金谿縣城到撫州中點處,因滸灣面臨撫河,加之明清時的撫河航運非常的暢通, 交通便利,因此滸灣鎮有小上海之稱,是贛東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現存沿撫河的古街道上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還留有當年繁榮的記憶。

這是建於316國道邊的門樓,已是滸灣的新標誌,緊鄰金臨渠可直通書鋪街。上方雕有「藉著中華」四個大字,突出滸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印刷文化內涵。

建築反映了歷史的發展和變遷。民國時期經過改良後的中式天井、中西結合的民居、文革時期的語錄標語、還有現代建築,同在一條街上,讓人很是感慨。

滸灣油麵 : 清代被選為宮廷食品,故有「龍鬚貢面」之稱。從和面開始,完全是手工,無法用機器代替。做油麵的師傅半夜就要起來,一直忙到中午時才把做好的油麵拿到太陽底下晾曬。晾曬的過程,也是一道難得的風景。塑料布下面蓋著的就是正在發酵的油麵。

傳說滸灣鎮裡有99個青石胡同,有999個彎,現在還保留著佔家塘、李家巷等多條老街。不經意間,你錯過的一個深宅大院就有可能是一個「大夫第」。這個做在宅門前的牌坊式大門,實為一節孝牌坊,是皇帝表彰大學士周鈺之妻傅式的,又不知其中有先人怎樣的故事。


大夫第原樣丟失,這是後修補過的!

滸灣有過耀眼的光環,「臨川才子金溪書」就是指金溪滸灣木刻印書業繁盛,是明清時期江西雕版印書的一個中心,人稱「江西版」。「金溪書」成為了贛東地區的一個文化品牌。清嘉慶道光間京城書鋪也多為金溪人所開。至清同治年間,滸灣的木刻印書開始衰落,但經營鋪棧、書店仍有60餘家,其中有47家聚集在前、後書鋪街,其餘十幾家則散居在該鎮其它街巷和附近的中洲等村莊,刻書和印書工匠有一千多人。民國中期,滸灣書鋪街的店鋪全部歇業。隨著歲月的流逝,書鋪街昔日的輝煌已不再。



滸灣鎮前後兩條書鋪街,承載著滸灣的這段歷史。現建築為清代遺存。兩街平行走向,前街長240米,后街長170米,均寬3米,中有更樓巷相通。頂盛時街坊上鋪棧、書店、作坊鱗次櫛比,為便於藏書、擱版、印刷、售書,作坊、鋪棧的建築式樣均為縱深式加廂樓、高瓴格式。大門門面開在前書鋪街的,其後門則開在後書鋪街;而大門開在後書鋪街的,其後門就一定開在前書鋪街,這樣不僅來往方便,且加強了業務聯繫和信息溝通。這些鋪棧、作坊的木刻印書不僅在本地銷售,而且在全國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地處長江中下遊水路交通暢達的口岸,如南昌、南京、蕪湖、安慶,均設有分號分店。滸灣的木刻印書就是通過這些渠道遍銷全國,影響很大。

走進書鋪街,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曲徑通幽的街巷,高高的石磚房、乾淨整潔的石板路,一切都是那麼的清新自然,遠離都市的繁華和喧囂。后街現存石拱門上書有清道光年立的「藻麗嫏嬛」( 嫏嬛,傳說是天帝藏書的地方,後泛指珍藏書籍之所在),街中石拱門書「恆門

過街門樓上著名的「藻麗嫏嬛」石刻,寓意此處曾文雅華麗如天宮的藏書樓一般。滸灣鎮曾名列「江南四大名鎮」,又曾被稱「小上海」,都與這條名街有關

現在街中尚存印書商號「舊學山房」,為滸灣謝甘盤所築,清代金溪印書業漸盛,書鋪作坊林立,作坊主人的藏書急劇發展起來,他們中一部分人既是書商又是學者,既以書為業,經商致富,又以書為樂,藏書玩書。甚而著書立言,形成清代(尤其是清中後期)金溪藏書界的一大特色。謝氏「舊學山房」同時時也是著名的藏書樓。這是經過重修後的建築。


前書鋪街

後書鋪街。

「聚墨池」,是當時印刷工人洗滌書板之處。工人印完書後,都在這裡洗刷木板,年深日久,池水都變成黑色,連幾尺深的塘泥挖起來都黑得發亮,至今,池水還是黑的。原池中有堤、有橋,橋名「會仙橋」,全部毀於文革。如今,它只是個無人問津的髒水塘。

鎮邊,千年不倒的老樹下,鋪著古石板的路邊,靜靜地立著一座社公廟。至今仍是當地人們宗教活動的場所。一般說來社公廟邊上通常有樹齡很老的樟樹、榕樹、木棉、楓樹、松樹等,一些老樹,老得樹身全空了,樹洞一直通至樹尖,則被奉為神樹,不讓砍伐,逢年過節還要祭它。一年四季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業興隆全靠社公的保佑。「神樹」是鎮風水、保寨子平安、聚財之樹,人稱「風水樹」,千百年都不會去砍的。

鎮邊的觀音亭,曾與滸灣一起輝煌過。住於滸灣鎮李家巷進口處,始建於清朝早期,為一少見的特殊的閣廟形式,分三層,下層為巷門通道,中層為觀音閣,上層為閣樓。



附錄隨行照片:




門楣石雕

相關焦點

  • 在撫州金溪看古村落,山水如畫
    important}在撫州金溪看古村落,山水如畫!,金谿縣幾乎佔了一半,其密集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故有人說「金溪歸來不看村」。二、滸灣鎮滸灣鎮,素有江南重鎮之美稱,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人民淳樸聰慧,贛東俗諺「臨川才子金溪書」,即稱讚滸灣出書之盛。
  • 金溪將設火車站?
    金谿縣城有保存完好的金溪古城,還保存有數量驚人的贛派建築古村落群,被譽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金谿縣眾多的古建築,被評為「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據相關數據顯示,金谿縣保存明清古建築上萬棟,古村百餘個,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7個、中國傳統村落42個,數量居全省第一,被譽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
  • 朱虹:江西金溪—心香書屋紅 五彩錦繡谷
    至今,在古鎮的洲頭上、下洲尾一帶保存有三個古碼頭、四個漕倉、五座寺廟、一座教堂,9條保存完好的傳統古街巷,如「三十六都四圖漕倉」、「永鎮禪林寺—觀音閣」和「基督教堂」等,其中最負盛名、最具底蘊莫過於前書鋪街、後書鋪街和禮家巷三條相互平行又相通的古街巷,這裡保存與雕版印書、賣書相關的古建築120多棟,依然可見當年的繁華。
  • 撫州金溪:積極探索古村+保護與開發模式
    近年來,金谿縣在全面推進「拯救老屋行動」中,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思路,探索出「古村+休閒」、「古村+旅遊」、「古村+研學」等模式,摸索總結了一套可複製、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古村落保護與開發「金溪模式」。
  • 金谿縣全力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金溪模式」
    滸灣古鎮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裡出版的書籍被稱為「金溪書」,有「臨川才子金溪書」的美譽。曾經「籍著中華」300年。堪稱「一座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名街區。金谿縣境內共有128個格局完整的古村落,其中「國保」單位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8個;中國傳統村落42個;居江西省第一,保存明清古建築多達11633棟。
  • 《本草綱目》出版四年前李時珍抱憾西歸,早到金溪滸灣就能圓夢了
    此後金溪刻書蔚然成風,能工巧匠齊聚金溪滸灣(旴江中遊的一個商業市鎮),工藝日漸成熟,流程臻於完善,同時也帶動江西全境刻書能力的提升。滸灣雕版印書(一)滸灣雕版印書(二)如果李時珍當時找到金溪滸灣刻書家,是不是在有生之年既能目睹《本草綱目》刊行於世,不致抱憾離世?
  • 旅遊中國傳統村落——金溪徐源
    村落建村於北宋初。據族譜記載該村是東漢名士徐孺子後裔。「若善山之譜可觀焉,徐之先贏姓國於徐以國為氏者也,數百年而徐孺子者於漢託跡於豫章由是有豫章之徐,此遠祖之可考者也」。「宋初建隆間始祖一公避亂由江東安仁縣之昋店分徙至金溪龍子源」。1933年春,該村一棟名為」大夫第」民房駐紮紅軍一個師部。2018年底列入中國傳統村落. 村落建造在一座山崗上,如今位置非常偏僻。
  • 金溪:積極探索古村+保護與開發模式
    近年來,我縣在全面推進「拯救老屋行動」中,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思路,探索出「古村+休閒」、「古村+旅遊」、「古村+研學」等模式,摸索總結了一套可複製、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古村落保護與開發「金溪模式」。
  • 這就是金溪!
    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等機構的多位知名專家,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近百名記者參加發布會。>4月至10月份舉辦首屆象山文化旅遊節暨陸象山誕辰880周年紀念活動。
  • 中國滸灣雕版印刷博物館(中國印刷博物館滸灣書鋪街分館)
    金谿縣滸灣雕版印刷博物館建在中國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金谿縣滸灣鎮,總投資100多萬元,面積逾600平方米,主要展示該鎮宋、元、明、清時期各類珍貴木刻雕版和不同時期雕版印刷的古書藏品。滸灣傳統木刻雕版印刷術包括製版、寫樣、上板雕刻、打空拉線、刷印、校對、套色、裝訂9道工序。
  • 滸灣黃坊——古村蝶變展新顏
    其中,黃慶基,字吉甫,乃王安石表弟,二人情誼深厚,王安石為其作有,《夢黃吉甫》、《我所思寄黃吉甫》、《送黃吉甫歸金溪》諸詩,金溪別名「繡谷」一詞,即出自《送黃吉甫歸金溪》中的「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之句,同時,村中的一些傳統民居還保留「秘書第」、「恩拔同科」、「世科第」等標榜科舉仕宦的匾額,以及「文明煥採」、「世澤長流」、 「理學流芳」等表徵崇文尚德的匾額。
  • 旅遊中國傳統古村落——金溪蒲塘
    2016年列入中國傳統村落. 蒲塘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村落。因保留了一面明代洪熙年間的牌坊而聞名。村中保留了明代門坊、明代民居、明代墓葬,大量清代建築如增益山房、養正軒、大夫第、芳傳東海,容臺世望、外翰第、進士第、世宦祠、中山衍秀、騰蛟起鳳等以及東門、西門和南門,都有很好的入口空間序列,尤其是臨水的南門。 蒲塘的水面多而且大。因此營造出獨特的臨水界面,舒展,空曠。
  • 旅遊中國傳統古村落—金溪蒲塘
    2016年列入中國傳統村落.蒲塘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村落。因保留了一面明代洪熙年間的牌坊而聞名。村中保留了明代門坊、明代民居、明代墓葬,大量清代建築如增益山房、養正軒、大夫第、芳傳東海,容臺世望、外翰第、進士第、世宦祠、中山衍秀、騰蛟起鳳等以及東門、西門和南門,都有很好的入口空間序列,尤其是臨水的南門。 蒲塘的水面多而且大。因此營造出獨特的臨水界面,舒展,空曠。
  • 咱們金溪還有這麼些好玩的旅遊景點,身為金溪人的你都造嗎!?
    這是我們金溪網友細心整理出來的,看過之後小編才發現,原來咱們的大金溪還是有很多地方可遊玩的!金谿縣畢竟不是一個旅遊城市,以下所列舉的景點若要與名勝相比也可以說不值一提。對於旅遊,遊的不是走馬觀花,也不是拍張照片就完事,而是那個心境,那個穿越時間的文化,寧願安靜勿熱鬧、寧願深刻而勿泛泛。以下通過收集了一些資料,整理出金溪部分自然山水、古村建築、道觀禪寺,為此非常感謝新浪網「臨川文化」、金溪人民網。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了解金溪,謝謝。
  • 遇見美麗江西 | 金溪
    屋前古樹,亭亭千年  蜂巢小屋,歸鳥做客  螺旋高塔,線條靈動  這是大坊村,  位於江西省東部的金谿縣  江西省金谿縣以「一座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而聞名於世,縣域內仍完好保存著明清時期風格的傳統村落100餘個、明清古建築1.1萬餘幢。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7個、中國傳統村落42個。
  • 千年古縣,象山故裡,金溪旅遊發展的深度思考
    金溪雖然是千年古縣,有著燦爛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但是相比較旅遊發達的地區而言,金溪的旅遊產業發展存在三個主要方面的差距:一是旅遊龍頭效應不足,各地政府在對待旅遊招商、景區建設和運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重招商、輕建設輕運營現象
  • 金溪一百古村
    現有中國傳統村落42個,江西省傳統村落31個(其中10個已晉升中國傳統村落),除此之外,還有一批格局完整的傳統村落。在這些傳統村落中,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7個。金溪傳統村落不僅數量多,更以其建築久遠而為世人稱道!金溪是明代民間建築的寶庫,包括明代祠堂、明代民居、明代官廳、明代牌坊等。
  • 中景恒基與金谿縣政府合力活化古村落 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
    1月8日,中景恒基-金谿縣古村落合作開發項目籤約儀式在金谿縣行政中心舉行。中景恒基投資集團與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人民政府將合力對金谿縣霞麓村等7個閒置古村落進行保護性建設、開發、運營,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