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以來,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作為韓國傳統禮儀文化的茶文化很大一部分被咖啡文化取代,在當下韓國社會背景下,喝茶的習慣相對較為「奢侈」。韓國飲茶習俗的奢侈化不能僅歸因於西方文化的影響,茶的本土生存環境相對不足也是限制茶文化普及的重要原因。韓國現在主要的產茶區為全羅南道寶城地區(韓國產量最大的綠茶種植基地)、慶尚南道河東地區(野生茶產區)以及濟州島產區(集茶相關飲品、日化、旅遊等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產區)三個地區。
寶城地區所屬的全羅南道是韓國歷史茶人及茶文化相對集中而且影響深遠的地方。比如,康津地區(茶信契)至今影響茶界的「茶山」丁若庸(1762~1836);在流配生活中以茶為媒、廣交茶詩之友的「秋史」金正喜(1786~1865);以及深受唐代陸羽《茶經》影響而聞名韓國茶界,著有《東茶頌》的「茶僧」草衣禪師(1786~1866)等都是因以此地為中心進行的茶文化傳播而聞名於世。
寶城不僅是茶產業規模最大的地區(韓國最大的茶葉企業「大韓製茶」基地在此設立),而且除集中研發韓國本土綠茶及現代飲品之外,還以茶文化傳播教育為中心,與周邊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教育積極配合,擴展茶文化的仁禮教育和教養培育,更把提升茶的觀光體驗作為該地區著重發展的部分,近年興起的「韓流」文化中不少影視劇的茶園取景都是在此完成。每年5月份是寶城茶文化慶典舉辦的時期,在當地政府、教育機構、茶人團體的共同努力下,以完全開放、免費的形式為韓國全體國民提供全面接觸茶的機會,並以此為推動韓國茶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據《三國史記》相關記載,新羅興德王3年(828年),出使唐朝的使臣大廉受王命把帶回的茶種種植於智異山雙溪寺附近(即上面所提的河東地區),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為韓國最古老的茶產區,雙溪寺範圍內的茶園被定為「韓國茶的原產地」遺產61號。同時,該地區因寺廟,僧侶聚集形成「寺下村」,佛教文化繁榮,曾一度被稱為「智異山佛教」,茶也因此被賦予濃重的佛教色彩。直到今天,韓國最為有名的雙溪寺和七佛寺的禪茶都是每年五月各地茶人爭相品味的珍品。
談到濟州島的茶產業,也許大家了解最多的是韓國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日化「悅詩風吟」系列的產品,該司所生產的綠茶系列護膚品曾一度風靡國內,其茶籽精華系列更是讓韓國原本就產量不足的茶達到了最為徹底,精細的加工利用。
事實上,不只是日化,該公司旗下的「哦,雪綠」(오설록)品牌茶企還通過研發新品,變換品飲體驗等方式來帶動了韓國最為普遍化的飲茶之風,以豐富的口感,時尚的包裝,便利的泡飲形式等營銷策略,成為當今韓國社會環境下較為成功的茶產業典範。在精化營銷環境的同時,該企業積極為高校提供相關專業的實驗實踐場所,配合茶產業連結中每一環的原始資料展示,更加保證了韓國茶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方向。該公司同時引進中國浙江以及日本靜岡的優質綠茶進行培育,試圖為韓國茶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韓國茶源於中國,極大程度上受中國影響,卻又不同於中國。在先後經歷了崇儒抑佛的朝鮮衰退期,日佔傳統文化滯後期,西洋文化衝擊期及2007年的「綠茶農藥波動事件」等一系列低谷期後,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人們對 wellbing(健康、幸福)生活的的追求,對文化多樣性及對傳統文化的探求更加強烈,促成了當下韓國茶文化的再一次綻放。
孫娜娜,女,1989年生,山東青島人,韓國國立木浦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國際茶文化與產業)。2017—2019年,多次在韓國首爾,釜山,光州舉辦的「世界茶葉茶藝博覽會」中參與貴州茶推廣。在韓國國立木浦大學國際茶文化及產業研究所任職期間,擔任 「河東茶文化教室」老師(茶文化歷史,茶冥想),獲得由「韓國茶道文化院」授予的「茶禮節指導師」資質。2019年獲得「河東野生茶文化慶典——茶文化教室「優秀教師」。
《貴茶》雜誌通訊員 孫娜娜
編輯 | 劉彥青
審核 | 陳藝
實習 | 吳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