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茶 | 我眼裡的韓國茶文化

2021-02-23 貴茶雜誌社

近現代以來,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作為韓國傳統禮儀文化的茶文化很大一部分被咖啡文化取代,在當下韓國社會背景下,喝茶的習慣相對較為「奢侈」。韓國飲茶習俗的奢侈化不能僅歸因於西方文化的影響,茶的本土生存環境相對不足也是限制茶文化普及的重要原因。韓國現在主要的產茶區為全羅南道寶城地區(韓國產量最大的綠茶種植基地)、慶尚南道河東地區(野生茶產區)以及濟州島產區(集茶相關飲品、日化、旅遊等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產區)三個地區。

寶城地區所屬的全羅南道是韓國歷史茶人及茶文化相對集中而且影響深遠的地方。比如,康津地區(茶信契)至今影響茶界的「茶山」丁若庸(1762~1836);在流配生活中以茶為媒、廣交茶詩之友的「秋史」金正喜(1786~1865);以及深受唐代陸羽《茶經》影響而聞名韓國茶界,著有《東茶頌》的「茶僧」草衣禪師(1786~1866)等都是因以此地為中心進行的茶文化傳播而聞名於世。

寶城不僅是茶產業規模最大的地區(韓國最大的茶葉企業「大韓製茶」基地在此設立),而且除集中研發韓國本土綠茶及現代飲品之外,還以茶文化傳播教育為中心,與周邊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教育積極配合,擴展茶文化的仁禮教育和教養培育,更把提升茶的觀光體驗作為該地區著重發展的部分,近年興起的「韓流」文化中不少影視劇的茶園取景都是在此完成。每年5月份是寶城茶文化慶典舉辦的時期,在當地政府、教育機構、茶人團體的共同努力下,以完全開放、免費的形式為韓國全體國民提供全面接觸茶的機會,並以此為推動韓國茶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據《三國史記》相關記載,新羅興德王3年(828年),出使唐朝的使臣大廉受王命把帶回的茶種種植於智異山雙溪寺附近(即上面所提的河東地區),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為韓國最古老的茶產區,雙溪寺範圍內的茶園被定為「韓國茶的原產地」遺產61號。同時,該地區因寺廟,僧侶聚集形成「寺下村」,佛教文化繁榮,曾一度被稱為「智異山佛教」,茶也因此被賦予濃重的佛教色彩。直到今天,韓國最為有名的雙溪寺和七佛寺的禪茶都是每年五月各地茶人爭相品味的珍品。

談到濟州島的茶產業,也許大家了解最多的是韓國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日化「悅詩風吟」系列的產品,該司所生產的綠茶系列護膚品曾一度風靡國內,其茶籽精華系列更是讓韓國原本就產量不足的茶達到了最為徹底,精細的加工利用。

事實上,不只是日化,該公司旗下的「哦,雪綠」(오설록)品牌茶企還通過研發新品,變換品飲體驗等方式來帶動了韓國最為普遍化的飲茶之風,以豐富的口感,時尚的包裝,便利的泡飲形式等營銷策略,成為當今韓國社會環境下較為成功的茶產業典範。在精化營銷環境的同時,該企業積極為高校提供相關專業的實驗實踐場所,配合茶產業連結中每一環的原始資料展示,更加保證了韓國茶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方向。該公司同時引進中國浙江以及日本靜岡的優質綠茶進行培育,試圖為韓國茶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韓國茶源於中國,極大程度上受中國影響,卻又不同於中國。在先後經歷了崇儒抑佛的朝鮮衰退期,日佔傳統文化滯後期,西洋文化衝擊期及2007年的「綠茶農藥波動事件」等一系列低谷期後,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人們對 wellbing(健康、幸福)生活的的追求,對文化多樣性及對傳統文化的探求更加強烈,促成了當下韓國茶文化的再一次綻放。

孫娜娜,女,1989年生,山東青島人,韓國國立木浦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國際茶文化與產業)。2017—2019年,多次在韓國首爾,釜山,光州舉辦的「世界茶葉茶藝博覽會」中參與貴州茶推廣。在韓國國立木浦大學國際茶文化及產業研究所任職期間,擔任 「河東茶文化教室」老師(茶文化歷史,茶冥想),獲得由「韓國茶道文化院」授予的「茶禮節指導師」資質。2019年獲得「河東野生茶文化慶典——茶文化教室「優秀教師」。 

《貴茶》雜誌通訊員 孫娜娜

  編輯 | 劉彥青

  審核 | 陳藝

實習 | 吳遠竹

相關焦點

  • 【韓國茶文化旅遊】雖是種茶小國,韓國茶禮卻名不虛傳!
    1957年起,寶城茶園開始向遊人們開放,迄今已逾半世紀之久,是一處擁有濃厚歷史底蘊的茶葉觀光農園。全南寶城的大韓茶業自1959年起,陸續在海拔350m的寶城周邊的山上開闢茶田,形成了宏大的規模,現在每年可產茶120噸以上。大韓茶業目前經營著位於鳳山裡的寶城茶園第1茶園和會泉裡的第2茶園,其中第1茶園被指定為韓國唯一的茶葉觀光農園。每年到此觀光的遊客達100萬名以上。
  • 韓國的茶歷史及茶文化景觀概況
    高麗王朝(Goryeo Dynasty)時期,佛教盛極一時,這也是韓國茶業的全盛時期。高麗王朝早期,茶文化在貴族階層中發起,但逐漸以文人雅士為主。人們將茶視為賜予高麗國王及其子民的珍貴禮物。王室和佛教活動中使用的茶和茶具,包括茶葉的供應和分發都由專門的茶葉管理局負責。到了朝鮮王朝(Joseon Dynasty)早期,高麗的茶文化由文人們繼承。
  •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日本「茶道」定型於明清時期,具有濃鬱的日本民族特色,也體現著日本民族心理和價值觀、世界觀,它的絕大部分文化內涵和中國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也是有區別的。
  • 世界茶文化,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各國茶俗豐富多彩
    人草木茶禪文化飲午後茶,已是當今英國人的重要生活內容,英國茶文化並已開始傳向歐洲其他國家,並有擴展之勢。如今,在英國的飲食場所、公共娛樂場所等,都有供應午後茶的。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並流行於廣大民間,因而韓國的茶文化也就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歷史上,韓國的茶文化也曾興盛一時,源遠流長。在我國的宋元時期,全面學習中國茶文化的韓國茶文化,以韓國「茶禮」為中心,普遍流傳中國宋元時期的「點茶」。約在我國元代中葉後,中國茶文化進一步為韓國理解並接受,而眾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為時興、普及。
  • 小罐茶看見茶文化·茶書展,一場知識人的盛會,探尋茶之傳承
    不管是花、還是春,都是這世間頂美好的字眼,而它們都被賦予"昆明"做了一城之名,可見昆明之美,因此,看著旅遊攻略,我們在盛夏之時來了一場昆明遊。而昆明醉人之處,卻不只是花,到了昆明我們才想到,這裡的茶也同樣聞名。落腳於茶城"雄達",我遇見了小罐茶看見茶文化·茶書展。
  • 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在「茶祖之鄉」湖南茶陵開幕
    11月18日晚,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開幕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株洲11月19日電(劉著之)11月18日晚,素有「國際茶界奧運會」之稱的第十五屆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在湖南茶陵的中華茶祖文化園開幕。
  • 茶詩詞,茶文化的優雅之花
    茶詩詞|茶文化|茶約「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秋夜涼風夏時雨,石上清泉竹裡茶
  • 茶文化之——茶的起源與傳播
    我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從最初的神農嘗百草到如今飲茶作為居家必備,待客之首選飲品,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神農本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心查找之後發現鍋的正上面有一棵植物,研究之後發現它還有更多的作用,最後將它取名為「茶」。據《淮南子.修務訓》中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由這一傳說得知,我國大約在五千年前就開始食用茶葉了。那時茶葉主要為藥用,最開始生嚼茶葉變成了用水煮服,然後一同服下。
  • 相比於日本茶道、韓國茶禮,我更鍾情於我大中華的……
    相比於日本茶道、韓國茶禮,我更鍾情於我大中華的中華茶藝!茶,起源於我國,輝煌於我我國,發揚於我國。而在兩年前,韓國又擬將茶文化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 韓國端午祭 申請成功後,再次引起國人以及茶圈內人士一片轟動。
  • 英國的茶文化和中國的茶文化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茶圈以外的人來看,總是會將別國的茶文化與中國的茶文化來進行對比,譬如英國和中國的茶文化之間,也就有了像小約這樣喜歡找相同之點,也喜歡找不同之點的人群。 在許多的人眼裡,廣東或是香港地區,他們喜歡舉辦茶會,喜歡吃茶點,逢時喝茶總會少不了點心,在這一點上似乎與英國的下午茶有著許多的相似。
  • 「江南茶祖」天台弘揚茶文化 三地聯動促茶「聯姻」
    「江南茶祖」天台弘揚茶文化 三地聯動促茶「聯姻」   中新網台州4月10日電(記者 邵燕飛)天台山三州第三屆茶文化旅遊節今天在浙江天台三州拉開帷幕,傳統的舞龍、茶道、採茶舞、壽龜獻茶、文化走親、道士巖吹打樂表演等節目訴說著茶歷史,而天台縣三州鄉、磐安縣尖山鎮、新昌縣回山鎮「三地聯動」,以茶為媒、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的舉動,進一步促進了茶文化「聯姻」。
  • 茶文化關於茶字的108種寫法
    關於茶文化的特徵大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茶文化是我國5000年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眾多大宗農作物中,發源於我國的主要有水稻和茶葉等作物,稻作文化和茶文化也是我國農耕文化中閃耀著光輝的兩個亮點。考古學家在浙江杭州距今8000年的跨湖橋史前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茶籽,說明那個時候已經有了茶葉這種作物。
  • 茶歷史 | 從絲綢之路走出的世界各國茶文化
    ▲ 茶文化,「一帶一路」上的主角 茶,原產於中國西南,發乎「神農」時代。通過古代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茶是承載著友誼、文化的特殊商品。世界各國的茶種以及飲茶習俗,都直接或間接地出自中國。中國茶文化東傳日本和朝鮮半島,結出了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兩大豐碩之果。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 ▲ 日本茶道 現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積不大、清雅別致的茶室裡進行。
  • 茶資訊|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
    來自中國、韓國、斯裡蘭卡、俄羅斯、義大利、尚比亞、烏克蘭、巴基斯坦等19個國家的70餘名嘉賓和媒體朋友蒞臨現場。同時,來自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南非、斯裡蘭卡、土耳其、英國、美國等36個國家近400名外賓通過Zoom平臺參與本次活動。
  • 茶之道:茶之禮,茶之德,茶之文化
    所以中正精神應在一個人的人格形成中成為最重要的因素,從而使消極的生活方式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使悲觀的生活態度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這種人才能稱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應成為人效中的生活準則(尹炳相:《韓國的茶文化與新價值觀的創造》,載於《農業考古》1997年2期)。後來韓國的茶禮歸結為「清、敬、和、樂」或「和、敬、儉、真」四個字,也折射了朝鮮民族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 中國茶文化-茶的起源
    中國文士七件寶:琴 棋 書 畫 詩 酒 茶琴棋潤茶趣,書畫增茶韻,詩酒醒茶魂茶通六藝很多茶文化的課程在講茶的起源通常是:神農說(神農嘗百草)、西周說(武王伐紂-貢茶)、秦漢說(孫皓以茶代酒、
  • 茶文化是什麼,杜國楹的小罐茶帶你感受茶文化!
    大家對茶文化了解有多少呢,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什麼是茶文化,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
  • 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造福種茶人和飲茶人
    2000年9月至2009年4月,劉楓在擔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的近十年期間,以「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造福種茶人和飲茶人」為已任,認真組織開展研究會的各項工作,為中國茶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認真組織開展茶文化研究。
  • 茶文化是什麼呢?茶企們需要茶文化嗎?未必
    這幾天每天入眼文章,談茶文化,有人老談茶文化有意義嗎,茶文化包括那些?喝茶一定要懂茶文化嗎?其實這些一連串問題問的很有水準,不是吹牛就是談茶文化,茶企做大了就是有茶文化,有底蘊,未必。茶文化究竟又是什麼?普文是這樣分析的。
  • 吃茶記|淺析中日茶文化差異之「一期一會」與「吃茶去」
    我想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日本茶道作為另一種中華文化的存續形態,對我們研究唐代煎茶宋代點茶有著孤本的參考意義。對於我們理解唐宋茶文化有一定的幫助。另一個,再往下的明朝,朱元璋是個絕對草根,大老粗出身,所以他最看不慣上層社會奢靡浮華的矯揉造作,所以廢團茶,改散茶,煎茶道和點茶道,就徹底地在中國茶文化中ByeBye了。有些人抱著很可惜的態度看待這種文化沿革,其實大可不必。廢團改散之後,中國的茶文化才真正地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才成為了融入每一個人生活的文化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