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水滸傳》中的綽號,大概可以分為五大類,分別是:
(1)藉助事物名稱起的綽號,比如兵器、樂器、天文星座等,像金槍手徐寧、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轟天雷凌振、鐵叫子樂和、毛頭星孔明等等;
(2)藉助歷史人物或神話人物而起的綽號,如,小李廣花榮、病尉遲孫立、八臂哪吒項充、雲裡金剛宋萬、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託塔天王晁蓋,等等;
(3)藉助職業或技能起的綽號,比如,行者武松、神機軍師朱武、操刀鬼曹正、神醫安道全、白衣秀士王倫等;
(4)藉助人物特徵或性格而起的綽號,如,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衝、美髯公朱仝、青面獸楊志、急先鋒索超、赤發鬼劉唐、一丈青扈三娘、三寸丁谷樹皮武大郎,等等;
(5)藉助動物而起的綽號,這是《水滸》中比較多的一類,比如,玉麒麟盧俊義、入雲龍公孫勝、九紋龍史進、撲天雕李應、插翅虎雷橫、混江龍李俊、鼓上騷時遷、白日鼠白勝、矮腳虎王英、過街老鼠張三,等等。
題主所問的旱地忽律、火眼狻猊這些,屬於哪一類呢?
其實,是屬於第五類,也就是藉助動物而起的綽號,那麼,這些外號都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動物呢?
一、那些「奇葩」的動物綽號,到底是什麼意思?
像一般地動物性綽號,如九紋龍、插翅虎、白日鼠之類的,大家都能夠一目了然,沒什麼好多說的,但是有一些比較不常見的綽號,對我們來說可能會有點陌生,比如,火眼狡貌、旱地忽律、翻江蜃、井木稈、摩雲金翅、金眼彪等等,下面我便進行重點解釋一下,這些「奇葩」的「動物們」。
旱地忽律:
忽律即忽雷,是鱷魚的別稱。
《水滸傳》第十回「小人是王頭領手下耳目,姓朱名貴,原是沂州沂水縣人氏,江湖上但叫小弟做『旱地忽律』。」
當然,《水滸》中沒有明確指出過,忽律就是鱷魚,但是從史書和一些流傳下來的文藝作品中,我們能確定,忽律就是鱷魚,旱地忽律,自然就是陸地上的鱷魚。
火眼狻猊:
這是鄧飛的綽號,《水滸》中第四十四回,在對人物的出場時,是這樣描述的,「為他雙睛紅赤,江湖上人都喚他做火眼狡貌。」
狻猊是獅子,郭璞曾注說:「即獅子也,出西域」。火眼,估計是一種眼病,合起來,就是眼睛發紅光的獅子,所以我們可以將這個綽號理解為是雙睛紅赤的獅子。
摩雲金翅:
摩雲金翅是歐鵬的綽號,《水滸傳》中這樣描寫歐鵬,「力壯身強無賽,行時捷似飛騰,摩雲金翅是歐鵬……」
金翅鳥本是梵語,是佛教中一種傳說的大鳥,所以摩雲金翅,其實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種鳥類。
翻江蜃:
蜃,是一種傳說中的蛟類動物,據說可以吐氣化作海市蜃樓。
書中翻江蜃和出洞蛟兩兄弟是同時出場的,「大江中伏得水,架得船,是弟兄兩個,一個喚作出洞蛟童威,一個叫做翻江屢童猛。」儘管沒有過多的介紹,但是我們也能看得出,都是把這兩人比作了水裡動物,大概是一種蛟龍。
井木犴:
犴,在北方,多指一種野狗,黑嘴,樣子像狐狸。井木犴,是傳說中的一種像狗的走獸,兇獸之一,古代常把它畫在牢獄的門上,二十八星宿中,也有一個便叫做井木犴。
《水滸》中對「井木稈」的介紹,是藉助大刀關勝的口說出來的,在第六十三回中,關勝聽罷,大喜,與宣贊說道「這個兄弟。姓郝,雙名思文,是我拜義弟兄。當初他母親夢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後生此人,因此人喚他做『井木犴』。這個兄弟十八般武藝,無有不能。」這裡似乎不能看到這個綽號的具體意思。但是,從字面意思來看,也可以斷定井木犴也是屬於動物類,應該是像野狗一樣比較兇狠的動物。
金眼彪:
彪,一種老虎,也可以比喻身材高大。無疑,金眼彪便是一種老虎了。
金眼彪施恩的出場,是在第二十八回中,武松問施恩家的體己人,是誰讓他好吃好喝地待自己,那人道,「姓施,名恩,使得好拳棒,人都叫他做金眼彪施恩。」在第二十九回中,施恩出場自我介紹說,「小弟自幼從江湖上師父學得些小槍棒在身,孟州一境,起小弟一個渾名,叫做金眼彪。」
或許施恩身材高大,又粗通武藝,是當地一霸,所以起了個霸氣的老虎外號。
二、使用綽號的意義和功能
在《水滸傳》中綽號非常常見,據統計,有近200人都有「綽號」。其實綽號,是江湖人物的稱號,一般而言,綽號一出,便大概知道這個人物的性格和能力了,這對於人物形象和特徵的塑造,是非常有概括意義的,這是作者喜歡用綽號的重要意義之一。
舉個例子。一些綽號很好地體現了人物外貌特徵,如美髯公、鬼臉兒等;一些綽號很好的表現了性格,如霹靂火、鐵面孔目等;一些綽號也表現了梁山好漢們的本領,如沒羽箭、聖手書生等等。
由此足見,綽號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發揮的重要功能。
另外,《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從某種方面,也反映了人物的個性特徵,同時也反映了那個特定時代的特徵,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這種江湖中的英雄豪傑給予的肯定,比如及時雨宋江,就是江湖人物對他樂於助人的讚揚和敬意。
曾經有人評價說,「綽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作品人物性格典型化的藝術手段之一。即用一個外在的名號,較為精練準確地概括出特定時代,某一階層典型人物的內在本質特徵,既有時代的烙印又有某人物的個性特點,它使人物因名以綽號傳盡精神,讀者在剎那間就能對其性格瞭然於心。」
此話,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具有概括力的解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