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男子嫌自家姓氏難寫 竟想帶老爹改媳婦姓

2021-01-13 魯網

  近日,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一男子嫌自己姓氏不容易書寫,想帶著父親一起改成妻子的姓氏。但是,民警告知他,這種情況並不符合改姓氏的條件。最終,男子未能如願。

  近日,長清區孝裡派出所轄區居民符某與父親一起來到戶籍室,稱在媒體上看到姓氏可以不隨父或隨母,遂產生了和父親一起,把姓氏改為妻子的「付」姓的想法。

  符某告訴民警,自己的孩子落戶口時就隨母姓了「付」,最好能把剩下的老爺倆的姓也改成「付」,這樣全家就都姓一個姓了。另外,他還說「符」字也不如「付」字好寫,改姓後也方便書寫。

  這種情況民警還是第一次遇到,以前有給孩子改姓氏的,但是從來沒有帶著老爹想隨妻子姓氏的。了解到這一訴求後,民警告知符某,其情況不符合姓氏變更的條件。

  記者了解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解釋明確,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包括三種情形: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相關焦點

  • 新生孩子想改姓名,孩子母親:孩子的父親爺爺姓氏都錯了!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名字姓氏一般都是跟隨父親姓,但也有很多人跟隨自己的母親姓,這並不是什麼怪事。姓氏本身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也能讓姓氏文化傳承下去。最近,小何就想給自家孩子改姓,不跟隨自己姓,和孩子爸爸的姓也不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最長最難寫」的姓氏,由9個字組成,考試寫名字時要急哭
    ——吉鴻昌 導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有很多的姓氏,很多人的姓氏都不一樣。小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名字太難寫而感到苦惱?有的人也許是會得今天我們來講中國最長的姓氏,考試的時候寫名字都急得哭了,身份證上完全放不下的姓氏。
  • 最尷尬的姓氏,很多女人都改了自己的姓,你知道是什么姓氏嗎?
    姓氏的起源來自於一個部落裡老大的名字。剛開始是為了區分部落跟之間的不同,因為當時的部落比較多,都是一個小群體組成,為了部落於部落之間能被區分,從而產生了姓氏,後來姓氏的重要性是越來越明顯,而且也代代相傳從古至今。
  • 比李姓人口還要多的一個姓氏,人口超一億,後人基本都改了姓
    中國有部《百家姓》,很多人看了以後,都感嘆中國人的姓真多啊。事實上,中國的姓一點也不多,《百家姓》中只有五百多個常用姓氏,據最新統計,中國現有姓氏超過一萬個。相對中國的十四億人口,真心不算多。日本只有一億多人口,卻有十四萬個姓氏。
  • 因孩子姓啥剪斷姻緣姓氏之爭您咋看
    嶽父嶽母:不要車房和彩禮,只求孩子隨母姓後男子:寧可不要媳婦,孩子也必須隨我姓一對戀人原本進入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女方家長提出了一個要求,被男方拒絕,結果這段美好的愛情便結束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原來都是姓氏惹的禍。
  • 農村俗語「一家不容三個姓氏」什麼意思?為什麼有這種說法?
    一言以蔽之,「一家有兩個姓氏很正常,有第三個姓氏就麻煩了」。那麼,出現第三個姓氏有哪些情況呢?現在家庭通常是三口之家(如圖)一家組成是兩個姓氏,父、母各一姓,子女隨父姓或母姓。這樣的家庭不容易產生矛盾,即便有也是「內部矛盾」。
  • 中國人姓氏的來源,竟有這麼多花樣!快看看你的姓怎麼來的
    中國人姓氏的來源,竟有這麼多花樣!快看看你的姓怎麼來的姓氏是一個人血統淵源的標誌,中國悠久漫長的封建宗法制度,造成了中國人對自己的血統特別看重。講到這裡,小編為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來說明中國人對自己的血統姓氏有多看重。
  • 姓氏到底怎麼區分?什麼是姓什麼是氏?
    氏是貴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稱號,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稱氏.女子多稱姓,如孔子,於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稱氏不稱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姓氏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從土地和賜姓而來,天子就是賜姓命氏的人。黃帝對他的二十五個兒子創設了十二個姓。陶唐氏之後代封於劉地,其後裔以劉為姓。  二是以出生地為姓。
  • 最尷尬的姓氏,容易被別人起難聽的外號,很多人都偷偷改了姓
    姓氏對於中國人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姓氏就代表著一個人的根,至于姓氏有多少呢?據統計現在仍在使用的姓氏約有4100個,我們還會在網絡上的一些段子裡看到關于姓氏的笑話,比如姓叫、姓死、姓是等等,這些姓氏在起名的時候比起一般姓氏,無疑要更加考驗人的智商,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姓氏不好聽,甚至偷偷地改掉了自己的姓氏,今天我們要說的姓氏也很奇特,就是苟姓。
  • 中國最尷尬的兩個姓氏,操姓都沒他們難聽,女孩子姓這個肯定得哭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姓氏就是其中之一。跟我們如今的姓氏不太一樣,在古代的時候,姓、氏、名都是分開的。百姓只能擁有名,不能擁有姓,姓是貴族專屬,用來區別家族血脈;到了後來,貴族男子還能擁有氏,專門用來區分身份地位。不過這都是上古時代跟奴隸社會的事情了,隨著春秋戰國爭霸,周朝滅亡,原本複雜的複雜的姓氏逐漸合併為一體,一般百姓也開始擁有了姓,慢慢發展成了我們現在家族傳承的標誌,「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 《百家姓》共有姓氏11969個 最長姓竟有9個字
    《百家姓》共有姓氏11969個 最長姓竟有9個字   姓氏是全民族共同信仰  《百家姓》是傳統三大蒙學讀物之一,雖合轍押韻,朗朗上口,但卻並無規律可言,更沒有什麼微言大義可言。但《百家姓》匯聚的不是一般的漢字,而是作姓用的漢字,這就不一樣了。以家族為中心、視血緣區別親疏,乃是中國傳統的核心價值之一,是全民族的重要信仰。
  • 「羋」姓溯源:曾是湖南先祖姓氏之一
    「那時候楚的封地是『子男之田』,是很低的爵位了,楚地是蠻夷之地,這個姓從象形到讀音,都有寓意是『羊』也可能帶一點輕視的意味,意思是要溫順。」  荊楚18姓,2000年前或都姓「羋」  在春秋戰國時期,「羋」姓成為了楚國祖先的族姓,算得上是一國大姓,在《國語》中曾描述為「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
  • 中國姓氏由來趣談,屈原原來是以封地為姓!你的姓也是有來頭的嗎
    在我國上古時期姓與氏不是人人都有的,據記載,上古時期有八大姓,分別是:姬、姜、姚、嬴、姒、妘、媯、姞。古代從夏到周都是天子有姓無氏,貴族有姓有氏、一般老百姓沒有姓氏只有名。而戰國以前對於某個具體人來說,貴族則是女人稱姓,男人稱氏。
  •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上古姓氏排名(有你的姓嗎)
    你的姓氏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姓氏對於中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關係著血脈與族譜,名字可以隨便改,但是姓氏,不能改。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四個古姓。中國最古老的姓氏——姬這是上古八大姓之首,周朝和它所有的諸侯國,都以姬為國姓。因為,這是炎黃子孫的炎帝和黃帝中,黃帝的姓。
  • 同學聚會,媳婦嫌貴非要放在自家小餐館,飯後挨個微信上跟我聊天
    同學聚會,媳婦嫌貴非要放在自家小餐館,飯後挨個微信上跟我聊天!畢業十年,作為一個班長,我覺得我有義務邀請同學們來一場聚會,比起現在的周圍人,當初的那種毫無雜質的同學感情,更是讓人懷念不已,因此自然想利用這個機會去感受當初的同學情。
  • 你的姓在《百家姓》排在哪裡?《百家姓》姓氏排序有何依據
    你的姓在《百家姓》排在哪裡?《百家姓》姓氏排序有何依據?相信大家對這兩個問題都比較感興趣,沒事的時候大家都會查一查。《百家姓》的排名是經常改的,現在排名大都是按人口數量的多寡來排的。那作為第一本《百家姓》是怎麼來的?
  • 姓氏秘密:臺灣的那些怪姓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臺灣居民除了少數本地少數民族為原住民,絕大部分是來自祖國大陸的移民,正因如此,臺灣人的姓氏與大陸是一致的。臺灣人所說的「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幾乎和福建、廣東等地情況一樣。但臺灣也有不少怪姓,這些怪姓,有的來自祖國大陸,有的則產生於臺灣當地。
  • 我們的姓氏—中國人的姓氏文化起源
    說到姓氏,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從出生到死亡,它和名字一起便一直伴隨著我們。姓氏相較於名字,前者則顯得更重要一些,名字可以改,而姓氏則是萬萬不能隨便改的,否則就要被唾棄成不肖子孫了。那姓氏的又是什麼來的呢?
  • 這個姓氏人口達700萬,但卻沒列入《百家姓》,你身邊有沒有?
    而在漢文化圈裡面,姓氏就是以文字為基礎的,細究一下就可以發現,每個姓氏都有其獨有的歷史淵源。比如趙、魏、韓三姓大多出自於「三家分晉」之後建立的趙、魏、韓三個諸侯國。這個姓氏人口達700萬,但卻沒列入《百家姓》,你身邊有沒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相信每個人都能被幾句《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國的傳統啟蒙讀物之一,也詳盡的記載了我國的諸多姓氏。
  • 爸爸姓「滾」,想破腦袋給孩子起了名字,卻被爺爺一口駁回
    一,少見的姓氏,取名燒腦這不前幾天,有一位姓「滾」的父親就為孩子的名字操碎了心。說實話,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姓氏。還看到有網友評論說:要不叫「滾犢子」?嗯?你們都是魔鬼嗎?可是思來想去,他覺得姓氏就有問題,「滾」字可以取什麼好名字?想破了腦袋,最後選擇了幾個,卻沒想到被滾先生的父親一口駁回。滾先生的父親就隨口說了一句:滾源就不錯,財源滾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