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麼過七夕?和我們不是同一天,也不是情人節!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即將到來,不少小夥伴們已經都著手準備要送給男朋友女朋友的七夕禮物了,近些年七夕節的興起,一方面是商家的營銷策略,另一方面主要還是中國傳統國學文化的復興和回歸。

眾所周知古代的中國曾長期領先東亞,特別是隋唐時期,中國文化深刻的影響到中國周邊的一些地區,如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地,他們在學習中國文化和技術的時候,也把中國的一些節日和習俗帶回了他們國家,因此上面說的這幾個國家他們如今也和中國人一樣,都過七夕節。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人如何過七夕。日本人從唐朝時將中國的七夕節帶回了日本,那時正是日本的奈良時代,七夕一度在日本非常受歡迎,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頭百姓,他們都和中國人一樣過七夕節,只是隨著後來七夕節進一步日本化,再加上中國人過七夕節的傳統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中國人和日本人過的七夕節慢慢就有了差別。

首先有一點,日本人的七夕節和我們的七夕節並不是同一天,當然這是近代才有的事,日本近代化比較早也比較徹底,他們在中國清朝的時候就改用公曆,為了方便,日本七夕就被一刀切到了公曆7月7日,不過也有極少數的地區依然在8月7日,而中國的七夕就是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
另外中國人過七夕和日本人過七夕在內容上有很大差別。七夕節傳入日本以後,日本人不斷將其日本化。日本人在七夕這天主要是圍繞著許願和祭祀這兩個活動,古代時的許願和中國古代接近,都是女孩子祈禱自己心靈手巧,做得一手好女工,或者是擁有一段甜甜蜜蜜的愛情。

但隨著七夕節進一步日本化以後,日本人的七夕節基本上變成了孩子們的許願節,每年公曆7月7日,孩子們都會在準備好的卡片、竹籤上寫上自己的願望,有些孩子把願望寫在紙片上然後疊成千紙鶴或者其他形狀,還有些孩子會在家鄉的幫助下把寫滿願望的這些小玩意兒用繩子串起來製作成類似於風鈴的東西,掛在自己家門前。等到夜幕降臨,孩子們又會在父母的陪伴下將白天寫好的願望收集起來,父母準備好祭祀用的東西,帶著孩子祭祀向上天祈福,一些地方會把寫滿願望的小卡片和祭祀用的東西燒掉,還有一些地方父母會帶著孩子把心願卡拋進河裡,讓心願卡漂到「天河」,希望他們的願望能夠早日實現。
另外日本人在七夕當天會吃一種非常黏的小點心,這個習俗當然也是從唐朝學來的,源於中國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這種黏黏的小點心,會把牛郎和織女相會的鵲橋粘的特別牢固,以保證他們的安全,當然,還有一種比較調皮的說法,牛郎和織女是異地戀,一年才能見一次,見了難免會做一些沒羞沒臊的事兒,所以日本人就用這種小點心粘住喜鵲們的嘴,免得他們亂說一些少兒不宜的話。

我們今天的七夕節也有一些復古的因素,很多年輕人在模仿古人過七夕的方式,誠然這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回歸,但小編認為節日和習俗應該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現實需要而不斷改進,而不能一味地復古,這樣不利於我們的文化傳承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