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平常上學搭乘什麼交通工具?」「渡船!」
「那乘船時首先要幹什麼?」「穿好救生衣!」
7月11日,是第十四屆中國「航海日」,佛山海事局聯合地方口岸、交通部門開展慶祝2018年中國「航海日」暨「最美鄉村平安渡」共建活。作為慶祝活動之一,佛山海事局走進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海壽渡口、九江海壽小學開展水上安全進校園活動,為200餘位學生和家長講授水上交通安全知識課程,並邀請他們參觀海事船艇。
同日,南海海事處黨支部與南海區交通局港航所黨支部、九江鎮海壽村委在海壽小學籤訂了「最美鄉村平安渡」黨建品牌共建協議書。
據悉,7月11日,中國航海日是我國涉海領域唯一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政府主導、全民參加、全國性的國家法定節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國實施的日期。2018年第十四屆中國「航海日」紀念活動將在中國上海舉辦,主題為「航海新時代,絲路再出發」。
佛山海事局此次慶祝活動以傳播航海文化,普及水上安全知識為目的,以共建「最美鄉村平安渡」為載體,通過開展「當一名小小航海家 當一名安全巡航員 當一名環保小衛士」活動,開放海事船艇,巡航西江航道,面向學生及家長進行航海知識普及、水上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普及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溺水知識,提高小學生的水上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與自救互救能力,推進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深入開展,共建「最美鄉村平安渡」,為廣東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海事力量。
海巡船迎來了小小航海家
慶祝活動中,小同學們參觀了廣東內河最先進的海巡船「海巡09206」及特種船「海巡09208」,乘坐海巡船巡航西江水域、九江大橋等,了解水上環保知識,在水上感受南海九江「一河兩岸」新風貌、口岸碼頭建設新變化,當了一次小小航海家,做了一名環保小衛士。全程興奮的小同學表示自己長大後要當一個真正的航海家,駕駛遠洋巨輪出海航行。
教會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
7月11日上午,九江海壽小學學生在學校階梯教室迎來了幾位特殊的「老師」——來自佛山海事局的叔叔阿姨們,他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多彩的水上交通安全知識課。
講臺上,海事「老師」用輕鬆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介紹了水上交通安全規定,強調了安全文明出行的必要性,通過事故預防和應急自救兩個方面,將水上交通安全基礎知識帶給每一位同學。
在救生衣穿著教學環節,海事「老師」們先在同學們面前做了標準的動作示範,又請同學上臺親身嘗試,更是吊足了大家胃口。真實的案例分析和有趣的現場互動,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了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更基本掌握了水上自護自救的技能。在接下來的問答環節,同學們的積極熱情,讓這堂由海事「老師」帶來的安全教育課,氣氛high到爆棚!
活動中,海事「老師」,向同學們送去了印有水上安全知識的筆記本、渡運手冊等宣傳資料。
就讀六年級的小羅同學家住九江大同橋,每天都要花半個小時搭乘渡船。小羅說,平日裡同學們乘船確實存在嬉戲打鬧的情況,通過這次學習,大家在乘船時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識。
僅2018上半年度,佛山海事局就選派43人次,累計開展5次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分別走進南海海壽小學、黃岐六聯小學、順德勒北小學、扶閭小學、高明澤英小學等5所渡口學校,派發水上交通安全宣傳畫冊1100餘份,向1600餘人次學校師生及家長普及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開發了多種形式的授課方案和載體,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最美鄉村平安渡」海壽模式。佛山海事局用實際行動推動「教會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總目標的實現。
循序漸進 理論聯繫實際。目前,佛山海事局已針對中小學生在年齡結構和知識層次上的特點,把握學習成長規律,採取情景式、互動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設計了不同的授課方案,開發新媒體教育形式。通過身邊典型生動的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向小學生普及水上安全自救知識和技能;通過引導師生學習關注安全乘船須知、如何防止溺水、水中遇險如何報警和自救等安全基本知識,用妙趣橫生的講解,寓教於樂的活動,代替了單純的說教,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通過現場開展救生衣穿戴培訓,讓師生現場體會救生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普及了救生衣穿著知識;通過登船體驗式教學,了解船舶航行規則,讓水上交通安全知識真正從書本走向實踐。
聯合聯動 拓寬「朋友圈」。佛山海事局重視與教育、共青團、家長志願者等組織機構聯合聯動,在活動開展時積極邀請相關單位參與其中,發揮團隊力量。佛山海事局將嘗試引入社會救助力量參與,進一步拓寬水上安全知識宣講「朋友圈」,並加強與新聞媒體合作,擴大影響力。
黨建引領,暢行「藍色求學路」
佛山海事局嚴格落實廣東海事局、廣東省教育廳關於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要求,依託佛山九江海壽渡口,與南海區交通局港航所黨支部、九江鎮海壽村委結對共建,創建「最美鄉村平安渡」黨建品牌工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幸福平安渡運、鄉村振興保駕護航,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百姓坐上平安渡、放心船,為廣東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海事力量。
支部建在渡口,領航鄉村振興路。與港航所黨支部、海壽村委結對共建,變「單打獨鬥」為「聯動作戰」,引領渡工補貼列入財政預算並被立法納入《廣東省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辦法》,渡工收入由1000多元提高到近4000元,老渡工喜笑顏開,80後的年輕船員也回鄉擺渡;引領群眾齊齊參與「環境美、風尚美、文化美、平安美」的「四美渡口」建設;幫扶打造「美麗鄉村·紅色驛站」黨建服務陣地,引領培樹「和園 德園 詩園 康園」鄉賢文化,促進了島上生態旅遊經濟的發展。
黨旗立在潮頭,智慧注力護平安。黨員先鋒攻堅走在前,創新應用視頻監控系統,讓渡口有了「千裡眼」;在渡口裝設「氣象災害預警發布屏」,讓渡口有了「氣象鼻」;創新運用電子航標在渡口水域設置電子「斑馬線」;為渡船「體檢」進行全新的安全塗裝,讓渡船有了「安全服」。
先鋒亮在船頭,志願服務暖民心。在海壽渡口每天的4000多名乘客中,有150多名小乘客是海壽小學的孩子們。為保障孩子們能安全暢行這條「藍色求學路」,佛山南海海事處組織「黨員志願服務隊」開展「開學首日護航學生渡」、「水上交通安全進校園」等活動,堅持周一、周五、重點節假日現場護航,每天學生上下學過渡時電子盯防,用六年如一日的真情傾注,護送過渡學生30萬人次安全到岸。在每年開學首日,送上特別的開學第一課——「水上交通安全進校園」,被孩子們親切的稱呼為「海事媽媽」、「海事爸爸」。此舉受到地方政府、海壽小學師生的稱讚。佛山海事局逐步把南海海事處「最美鄉村平安渡」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模式複製推廣到佛山五區,將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常態化。
佛山海事局「最美鄉村平安渡」品牌受到交通部海事局的批示肯定,佛山海事局南海海事處黨支部被確定為全國海事「三化」建設黨建示範點。共建以來,海壽渡口大變樣,碼頭煥然一新,渡船更新換代,渡工收入倍增,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能落地的黨建引領渡運安全管理經驗,推動佛山市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走在前列:廣東省第一次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現場會在海壽渡口召開,海壽渡口被評為全省第一批「文明平安樣板渡口」;交通運輸部專題到海壽渡口調研,「四個落實」管理經驗在全國推廣,並作為標杆促成國家法規——《內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規定》的出臺……
「最美鄉村平安渡」黨建品牌收到了《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中國新聞網》、《光明網》、《中國交通新聞網》、《中國水運報》、《佛山日報》等十餘家中央、省、市、行業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導,展現了佛山海事守護渡運、情系學子的良好形象,宣傳了正能量。黨建領航惠民生,小渡口產生大效應,這正是《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關注的魅力所在。
滿旗!鳴笛!邀您共慶航海者的節日
為廣泛宣傳航海日的重要意義,營造熱烈的節日氣氛,經國務院批准,每年7月11日當天日出至日落,中國籍民用船舶、中國航運企業擁有或光租的非中國籍船舶掛滿旗。
我國航運、港口、船舶代理、海事、救撈、水運工程等涉海管理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和交通運輸系統非涉海的各單位,可參照船舶掛滿旗的方式懸掛旗幟。
此外,7月11日上午9時整,除在限制鳴笛的特殊水域或在港作業的船舶外,中國籍民用船舶、中國航運企業擁有或光租的非中國籍船舶統一鳴笛1分鐘。
活動當天,佛山海事局所屬海巡船艇彩旗招展,各色鮮豔的信號旗掛滿船身,洋溢著節日的氣氛。航海日前,佛山海事局用VHF甚高頻、微信公眾號等向轄區船舶廣泛宣傳航海日活動,倡議各船舶在7月11日航海日從日出到日落懸掛滿旗,並於當日9時鳴笛一分鐘,同時要求各船舶謹慎駕駛,加強瞭望,確保航行安全。目光所及,水面上很多錨泊、航行的商船也掛滿了彩旗,共同慶祝這個航海者的節日。
背景連結:
1.海壽島坐落在西江下遊航道中心,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壽渡口成為島上居民、學生出行的唯一通道。海壽渡口日平均過渡人數為4000人次,在高峰期甚至高達1萬多人次。海壽小學作為島上僅有的一所學校,每天有近150多名學生需搭乘渡船上下學。
海壽島所在的西江航道每日過往貨船近400艘次,往返海壽渡口的渡船航班52班次,一旦發生貨船與渡船碰撞,極易造成人員落水傷亡事故。「學生的安全意識相對薄弱,所以提高學生遇到危險的自救能力很關鍵。」
2.中國航海日
中國航海日是我國涉海領域唯一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法定節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國實施的日期。2005年7月11日,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2005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導、全民參加的、全國性的法定活動日。
2018年第十四屆中國「航海日」紀念活動將在中國上海舉辦,主題為「航海新時代,絲路再出發」。
3.「世界海事日」由來
「世界海事日」是國際海事組織的重要活動, 最早出現在1978年。1978年3月17日正值成立該組織的國際公約生效二十周年。1977年11月國際海事組織第十屆大會通過決議,決定今後每年3月17日為「世界海事日」,1978年3月17日由此成為第一個世界海事日。1979年11月,國際海事組織第十一屆大會對此決議作出修改,考慮9月的氣候較適宜海事活動,因此今後的世界海事日改在9月最後一周,由各國政府自選一日舉行慶祝活動,以引起人們對船隻安全、海洋環境和國際海事組織的重視。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每年都會在海事日發表致辭,利用這一機會,闡述國際海事界重大事件、長遠戰略、發展趨向和面臨的挑戰等重要事宜。
國際海事組織(IMO)日前宣布,2018年世界海事日主題是「國際海事組織70周年:我們的傳承——航運更好,未來更美」(IMO 70: Our Heritage – Better Shipping for a Better Future),以慶祝建立該組織的國際公約通過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