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地鐵禁食,後有地鐵靜音,上海地鐵為啥沒有處罰措施?

2020-12-15 大別山茶谷

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12月1日起施行。新規頒布了地鐵車廂內「靜音令」,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上海地鐵方面表示,新則實施後,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以及在地鐵車廂內飲食等行為,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地鐵「禁止外放」的規定,不是強行規範,也沒有處罰措施。

在車廂裡哪些食品可吃,哪些食品屬於不能吃?最受不了韭菜包子、煎餅果子之類的,聞到就想吐。地鐵是一個公共空間,地鐵裡空間密閉,所以進食味道更重,食品的味道的確會影響到其他乘客,為了營造良好的乘車環境,如果禁食也是可以理解的。武漢、鄭州、深圳、上海、廣州均已出臺地鐵禁食相關規定,罰款額度為50元至1000元不等。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乘坐地鐵上下班,經常要忍受著噪音,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甚至引發衝突。"靜音車廂"也引發全網關注,網友們討論聲量直接帶動相關話題衝上熱搜。地鐵靜音不是代表不可以有任何聲音,必要的接電話之類的肯定是沒問題的。對此,大多數乘客們表示理解和贊成。

相關焦點

  • 上海地鐵迎來「靜音」時代
    新規頒布了地鐵車廂內「靜音令」,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  出行乘地鐵,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靜音車廂」的呼聲愈來愈高,「靜音令」得到了大多數乘客的支持與配合。「靜音令」頒布首日,在軌交地鐵人民廣場站,不少乘客注意到,車廂內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地鐵方面表示,站內各處LED屏及列車車廂內都將逐步推廣相關標識。
  • 上海地鐵即將迎來「靜音」時代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新規頒布了地鐵車廂內「靜音令」,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出行乘地鐵,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靜音車廂」的呼聲愈來愈高,「靜音令」得到了大多數乘客的支持與配合。「靜音令」頒布首日,在軌交地鐵人民廣場站,不少乘客注意到,車廂內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地鐵方面表示,站內各處LED屏及列車車廂內都將逐步推廣相關標識。
  • 南京地鐵禁食令禁止飲水 網友紛紛稱無法理解
    自從去年7月1日,南京地鐵車廂內開始嚴禁飲食後,大家都知道在車上吃東西會被處罰!但很多人卻並不知道車廂內禁食是包括喝水的,也就是說,在南京乘坐地鐵,是不允許喝水的!不少網友直呼,這堪稱是地鐵「史上最嚴禁食令」!近日,一對小夫妻乘客因為在車廂內喝飲品被「白制服」地鐵保護辦公室執法隊員開了罰單,小夫妻顯然也並不知道南京地鐵「禁飲」的規定,在配合處罰的同時,還仔細研究琢磨了罰單的內容。
  • 上海地鐵回應「禁電子設備外放」:處罰無支持 還需地方法規
    央廣網北京10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京滬高鐵試點「靜音車廂」的討論還未休止,上海地鐵裡最近張貼出了「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標識。原來,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12月1日就要正式實施,禁止電子設備外放,上海地鐵也要「靜音」。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 上海地鐵外放處罰是什麼
    就在今天上海宣布12月1日起全面禁止地鐵上手機外放,那麼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我們該如何規避這項規定呢?如果身邊有人在地鐵上面外放該怎麼舉報都有哪些處罰?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從明天起,上海地鐵全面禁止一切智能設備外放聲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喜報?
  • 地鐵喝飲料被罰引爭議 注意這些地鐵禁水
    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在列車車廂內飲食,無論是氣味濃烈的韭菜盒子,還是無色無味的礦泉水,都在「禁食」之列,否則,將會受到警告或者被處於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罰款等處罰。
  • 「靜音令」動真格!上海地鐵禁手機外放首日效果如何?看現場→
    新規實施第一天地鐵有何措施?效果如何?一起來看↓↓↓實地探訪!新規實行第一天的地鐵車廂新規實行第一天,記者跟隨執法人員隨機登上了上海軌道交通13號線列車的一節車廂進行巡視。可以看到,車廂裡貼了很多「禁止外放手機聲音」「不得在車廂內飲食」等標識。
  • 北京地鐵禁食首日 仍有乘客車內吃漢堡
    發布地鐵「禁食」等規定昨起正式實施15蓉,北京市交通委發布新版《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和《關於對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實施意見》,並稱上述規定在5月15日正式實施。此外,個人認為信用不良信息有誤的,也可以向市交通執法部門申請個人信用不良信息覆核,市交通執法部門將進行核查並作出處理。現象仍有極個別乘客在地鐵內進食針對地鐵內「禁食」等規定的發布,地鐵一線工作人員都非常「樂見」。
  • 上海地鐵逃票奇葩理由多 就是拒絕處罰
    地鐵出行是很多市民的首選,但現在地鐵逃票也有增多的現象,為此,地鐵方面加強了執法力度。10月25日晚高峰前,記者與地鐵執法人員一起,在地鐵2號線靜安寺站出站口蹲點一個多小時,就發現有近十名乘客逃票出站。
  • 港臺雜談:兩岸三地「地鐵禁食」爭議 關鍵還在素質
    原標題:港臺雜談:兩岸三地「地鐵禁食」爭議 關鍵還在素質  中新網8月9日電(溫雅瓊)地鐵運量大、速度快、不堵車,是都市人重要的出行工具,兩岸三地都如此,尤其在早晚高峰期,更是許多上班族、學生族的首選,也因此,這個封閉的公共空間常逼仄至「前胸貼後背」,人與人之間的「安全界限」被打破,便有了許多矛盾,其中一個知名的爭議就是「在地鐵上吃東西
  • 乘客地鐵喝咖啡被罰 僅1月南京地鐵處理列車飲食582起
    3月14日,有網友因在南京地鐵上喝咖啡收到一張行政處罰決定書。 記者梳理發現,這並非南京地鐵首次對在地鐵車廂喝飲料的乘客開出罰單,僅今年1月,南京地鐵共處理列車飲食582起。除了南京,西安、廈門等城市也有地鐵車廂內禁食的規定,其中,廈門對於在地鐵車廂內飲食的乘客最高可處罰200元,而上海則將「不得在車廂內飲食」寫進乘客守則,北京、重慶等城市則無地鐵車廂禁食規定。
  • 化「哥特妝」坐地鐵被攔、地鐵上喝咖啡遭罰……坐地鐵這規定你咋看?
    去年7月就有網友曾表示,自己穿著「不算特別華麗」的洛麗塔裙子在廣州三號線大石站被攔下不讓進站,安檢人員說「站方規定奇裝異服不能進站乘車」。該網友還表示,自己已經穿了三年的洛麗塔洋裝,全套裝扮出門「搭過三個城市的地鐵,今天還是第一次被攔下不讓進站」。 兩個月後,又有網友因同樣的原因被廣州地鐵燕塘地鐵口的安檢人員攔住。
  • 廣州地鐵上能吃東西嗎?網友在地鐵上喝咖啡被罰…
    >3月15日,有網友發帖反映,其朋友在南京地鐵上喝咖啡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南京地鐵執法人員稱:地鐵列車車廂內禁止飲食,車廂內飲食既會帶來異味,影響其他乘客,飲料潑灑也影響車廂環境,但地鐵站臺、站廳不禁止飲食。此外,在地鐵上喝水是可以的,攜帶飲料上車廂但不喝也是可以的。據介紹,南京地鐵執法人員每天都會對列車開展巡查,發現在車廂內飲食等禁止行為,會先對違規乘客進行宣傳,大部分乘客了解規定後都比較配合。
  • 上海地鐵1日起禁止手機外放聲音,能管得住嗎?
    新華社上海12月1日電題:上海地鐵1日起禁止手機外放聲音,能管得住嗎?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辰陽、有之炘、袁全    被迫追劇、被迫看綜藝、被迫聽神曲……地鐵車廂裡,總遇到乘客旁若無人地開啟手機外放,發出各種聲音令人無處可逃。
  • 南京摺疊自行車能不能上地鐵成最大爭議
    摺疊自行車能不能帶上地鐵?地鐵禁食到底該不該?昨日,最新起草的《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草案)》舉行第一次立法聽證會,11位聽證代表和30位旁聽代表「交鋒」地鐵禁食、摺疊車禁入、逃票納入個人信用系統等熱門話題。  對於「禁食」絕大多數人都表示同意,爭議最大的話題是該不該讓摺疊自行車上地鐵。
  • 地鐵出行 請您「背包向前 外放靜音」
    「有一次我正在玩手機,一位背著電腦包的乘客在我前面突然轉身下車,書包的重量直接打在我手腕上,手機也脫手而出……」市民李女士回憶道,雖然「事故」是無心之失,但確實給自己帶來了不便。同時,出行乘地鐵,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靜音車廂」的呼聲越來越高。
  • 上海地鐵將開啟靜音模式,扒一下倫敦的地鐵文化氛圍如何
    當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地鐵站內喧囂吵嚷、摩肩接踵,得有一種東西讓他們顧上君子風度;當人們或焦急或百無聊賴地等待著到站的列車時,在一張張充滿陌生面孔的車廂裡,總得有一種東西吸引並慰藉著他們的眼睛與心靈。它就是讓人百看不厭、品讀不盡的地鐵文化。 每個國家的地鐵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地鐵文化。
  • 全國各地地鐵票價比較 上海地鐵起步價最高
    上海地鐵口罩售賣有望覆蓋413座車站閘機外區域第二期170餘座車站費區外口罩自助售賣點位優化調整方案已形成,計劃2020年11月底前完成施工。2020上海運輸企業交通安全紅黑榜2020年上海市重點道路運輸企業交通安全排名「紅黑榜」,涉及計程車、公交車、長途客運車等,全榜單詳見下文。
  • 西安地鐵邀您一起「背包向前 外放靜音」
    不知您在乘坐地鐵出行時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忙碌完一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準備回家卻被地鐵上手機外放聲音打亂思緒......出行乘地鐵,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靜音車廂」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地鐵客流逐步攀升,高峰期乘客肩上的背包易誤碰他人,給其他乘客的出行帶來不便。
  • 小男孩杭州地鐵車廂小便 地鐵官方呼籲乘客勸阻
    1號線開通試運營前免費試乘體驗的第一天,就有大媽抱著孩子在地鐵車廂裡把尿。上海地鐵、南京地鐵都有相關的處罰條例,而杭州地鐵的處境極為尷尬。「目前杭州地鐵管理條例,沒有處罰權,沒有警告,唯一能做的就是勸阻。2013年國慶期間,我們也曾對便溺等不文明現象來過突擊檢查,確實也查到過把尿現象,但是如果不是面對鏡頭跟工作人員,很少有家長願意去清理現場的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