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職場工作人員,在疫情發生之前,心中對長假的期盼可謂望穿秋水,畢竟是難得的、長時間的與家人共聚、休閒娛樂、陪陪孩子老人、看看神州大地等等。身處壯年,必然以事業為重,必然在工作中努力,不然又以何德何能去照顧好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四個兜裡裝太少,心中總是不踏實的;一個難得的長假,想出門走走,想換個心情,也許是這個年紀共同的奢侈吧!
在疫情發生之後呢?在家待的時間挺多,陪家人的意願反倒不是那麼強烈,畢竟才被「關一起」一兩個月呢!但是,想出門走走逛逛,換個心情、換個狀態倒是心中所想。那麼,問題來了,是出去呢?還是不出去呢?估計,許多人也和筆者一樣正在思考這個問題。
出去,得想好四點:一是老人孩子是否同行?畢竟,老人孩子屬於疾病面前的高危群體,特別是是新冠肺炎這個疫情依然存在的當下;如果老人在家照看孩子,孩人是否會因不理解而生氣?如何做好開導工作?。二是開車自駕遊還是報團組隊遊?開車自駕,特別怕堵車,更怕堵在路上,畢竟疫情緩解後這是第一個「報復性」旅遊長假,加上高速公路免費,油價還特別實惠,嗯,不太可行。報團組隊遊,一路上要輕鬆一些,但也沒那麼自由,最要命地還是會增加同行的人群的長時間接觸,真要有一個無症狀感染者同行,或者被其他人的無意傳染,這個風險也大了點。
三是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無論是口罩、酒精、洗手液、消毒液等防疫基本物資,還是一路上需要用上的衣物、充電寶等日常物資;這裡,又會出一個新問題,如果是自駕還好,如果是報團,那液體類的物資過安檢等會比較麻煩,甚至不讓隨身帶上。四是去哪裡得想好?太過著名的景點怕人多擠爆,又談什麼快樂旅遊;太過偏僻的景點怕不太好玩,可能沒有什麼特色?考慮來回各一天的路程,中間只有三天時間,範圍最好不要跨得太大為佳,同時儘可能爭取錯峰出行,趕在「大部隊」之前一天出發,就需要請一天假,也得早點申請。
不出去,得想好兩個方面:一方面,備好假期中家庭的美味佳餚,畢竟在家的優點之一便是食慾的滿足,告別一下工作餐的日子;特別是多準備一點適合老人孩子口味的美食,民以食為天嘛!同時,好好開展一下家裡的大掃除,讓家變得更加乾淨整潔,同孩子一起勞動,也是言傳身教,其樂融融。
另一方面,利用這難得的休息,好好了解一下孩子這段時間在學習中的見聞趣事,關注一下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學習中有什麼困難,需要給孩子提供哪些智力支持,最重要的還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培養孩子自主學習、愛上學習的好習慣。即便沒有出門,也依然可以遨遊在知識的海洋!同時,在錯峰出行的前提下,關注一下近郊遊的可能性,比如有沒有合適的天氣、適合的小景點、自駕輕鬆前往、人員密度不大等,帶老人孩子就近走一走郊遊,還是可以的!
綜上對比,估計以筆者的習慣,會選擇在家閒適,就近郊遊!那,筆者也整理一下有幾個理由如下:
拒絕風險,家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疫情還未走到安全期,冒險不如謹慎。當成千上萬人匯聚之時,個體的力量就顯得十分渺小,除了接受統一安排,筆者也別無他法。
拒絕堵車,將時間花在自由支配上,而不是看著遠方到眼前的一排排紅燈。堵車的經歷,實在是比較煩躁,一家人被關在車上,估計會更加煩躁。在車內那狹小的空間中,似乎大家的脾氣更容易觸發爭吵的口角。
親子教育,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特別是言傳身教的方式。孩子的學習,最大的動力應來自於孩子自身;孩子最信任、也最模仿的人物其實也是家長;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家長最大的努力做好家庭教育這個最重要的教育版塊。
享受美食,除了自家可以做的,重口味、輕口味都可以外賣來上一大波。既能滿足對美食的欲望,也能對國家服務業經濟回暖做出一點貢獻,何樂而不為呢?
選擇閒適,忙碌的工作剛剛開始一段時間,還不太適應,正好調整一下。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調節一下家庭的狀態,讓家庭處在更和諧的狀態之下生活,既是對家庭的照顧,也是對自身的激勵。
就近郊遊,錯峰出行、近郊遊玩,雖無大景,卻勝似美景,也是一種選擇。也許,只是一個國家級公園,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郊遊景點,但心情卻是極佳的,沒有負面情緒幹擾之下的遊玩,才是遊玩的理想狀態。
家庭會議,就當下的經濟局勢與家人共同探討、商議,明確今明兩年的求穩方針。知識變化日新月異,當下經濟更是陰雲密布,該收緊的投資、現金等以回流求穩為主,以商議的方式同家人達成共識,而後踐行之。
接待好友,筆者所在的城市也是網紅城市,會有友人前來相聚相談,也挺好的。久不見君,思君來;與君談曾經、論當下、議未來,又何嘗不是一樁美事。在這個過程中,不只是會友,更是打開自己思路的一次契機;畢竟行業的不同,經歷的不同,經驗的不同,思維的不同,往往能加深對許多事物的認識,也易產生新的機遇。
節約資金,今年的收入整體是下降的,在開源無果的情況下,節約便是未雨綢繆的最佳之法;同時,大假中的旅遊開銷會是平日同地同景旅遊開銷的兩倍 、三倍,甚至更多倍,何必呢?
思考規劃,無論是自己的、家人的,還是短期的、中期的、長期的,都需細作思量。成年人的職業狀態如何,發展重心如何,是否需要調整?小孩子的學習狀態如何,身體素質如何,是否需要改進?這些,都是要做的事情。
判定局勢,NB的比爾蓋茨指出疫情將會對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那改變有哪些?當下的全球經濟局勢已經發展到哪個階段?作為個體,或者說作為個體的家庭在這個經濟下行的階段應該做出哪些正確的反映,才能讓個體或家庭在變局中立穩求上!這些,作為一家之主的筆者,也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地收集一些資料進行研判,審時度勢已成為當下的要務之一,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憂患意識備好「過冬」的知識。
除此之外,或許還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之狀況:比如「報復性」旅遊潮出現了,而疫情之下的各大景區接待能力不足、防控能力不足等等,最終導致某某景區再次「關門歇菜」。再比如食住的店家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而導致旅遊變隔離等等。
當然,這只是筆者的見解和偏好,未必和讀者的一致;畢竟,一事皆兩面,好壞皆有,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態度不同罷了。如果,你選擇出遊,筆者在此祝你和家人玩得開心、滿載而歸,載的是對美好生活的踐行,載的是對祖國美景的熱愛,載的是家庭幸福的和諧!
(原創不易,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