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東山vs南京東山,誰才是正宗的「東山再起」?

2020-12-11 凡塵往事

當一個人不畏失敗,二次創業成功,我們叫他東山再起。東山再起,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但是,東山到底指哪座山,稍有不同的說法。

我們先從成語東山再起說起。

這個成語出自《晉書 謝安傳》,說謝安「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東晉名士們不太喜好當官,謝安和王羲之都屬於這類人,他們的興趣不在廟堂,更在於山水。在四十一歲前,謝安基本沒做過官,隱居在會稽東山,整天跟王羲之、許詢等一群朋友在遊山玩水,興致高時還坐上船出海玩耍。

著名的書法作品《蘭亭序》,就是在這期間,王羲之、謝安等一群朋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辦派對時,王羲之揮筆寫就的。

謝安、王羲之敢這麼作,年屆不惑還整天遊山玩水不思養家,是因為他們背後都有一個超級強大的家族作為後盾,那就是建康烏衣巷的王謝家族。

從山東臨沂遷來的琅琊王氏,策劃並主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超大規模的民族大遷徙——衣冠南渡。並一手扶植琅琊王司馬睿創建了東晉王朝,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望族。

與琅琊王氏緊密合作的陳郡謝氏,則是僅次於琅琊王氏的第二望族。他們攜手,是足以影響朝廷決策的。

會稽(今紹興)是王謝家族的大後方,家族子弟還有很多重要成員,都在會稽。身為王謝家族重要成員的謝安、王羲之,按照當時的九品中正制,他們從一出生就意味著有官做,根本沒有養家餬口的壓力。如果沒有謝萬的自大輕敵,謝安這一生或許都會在會稽山水間度過,此前他已經多次拒絕了朝廷讓他當官的要求。

南京烏衣巷是王謝家族聚居地

但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要為其創造條件。

生平三年(359年),謝安的弟弟謝萬領兵北伐前燕,由於他不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引起兵變,加上他誤判敵情,導致打敗,最後隻身一人逃了回來。要不是他身後有個強大的家族,早就被砍頭了。即便如此,謝萬也被貶為庶人。

謝萬被貶,陳郡謝氏在朝廷的權勢出現了大漏洞,受到其他家族的威脅,謝安不得不走出東山來補這個窟窿。先是給當時的權臣桓溫做幕僚,後來逐步做太守、侍中、吏部尚書,最後做到了司徒、太傅,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國諸軍事,並假節。

謝安雕像

走出會稽來到都城建康當了朝廷三公的謝安,仍然難改骨子裡的名士做派,他還常常想起在會稽東山隱居的日子。就想在建康也搞一座東山,不時來個隱居度度假。選來選去,謝安選中了建康城南郊外的一座小山。

南京江寧東山亭臺

這座山原名土山,不高,但景色優美。《晉書·謝安傳》記載,「又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每攜中外子侄,往來遊集。」謝安在這裡建別墅、修亭臺、宴賓客,還養了一批歌妓,並將這座山改名東山。這就是今天南京市江寧區政府後面的東山,江寧東山街道,也由此得名。

太元三年(383年),北方的前秦首領苻堅率領號稱百萬軍隊的大軍南下,志在滅亡東晉統一天下。謝安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徵討大都督,全面負責抵抗前秦軍隊的攻擊。正是在建康城南的東山別墅中,謝安謀定了破敵之策,並鎮定自若地排兵布陣,最終以少勝多擊敗了比自己多十多倍的強敵。東晉王朝,轉危為安。

李白,是謝氏兄弟們的忠實粉絲,後來李白還專門跑到東山憑弔。李白之後,蘇軾也曾來此憑弔。

對於成語東山再起,學界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會稽東山」說,一是「建康東山」說。會稽東山,位於今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鎮境內,是當年謝安在出山前隱居的東山,也叫謝安山。如今,山上有謝安釣魚臺、謝安墓等遺蹟。建康東山,就是今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的東山,山上也有一些當年謝安留下的遺蹟,以及後來李白等人登臨的遺蹟。

紹興東山的「東山再起」石刻

南京江寧東山的「東山再起」石刻

個人覺得,東山再起是一個過程,而且是跨越一定時間的過程,會稽東山是謝安蟄伏之山,建康東山是謝安雄起之山,從蟄伏到雄起才是整個的東山再起。會稽東山和建康東山缺一不可。

所以,最後我們的結論來了。東山再起這個成語,完整來說應該是從會稽東山到建康東山,包含了今天紹興和南京兩座東山。這,也是謝安為兩地留下的一筆文化財富。

收藏

相關焦點

  • 東晉謝安「東山再起」的地方,就是南京江寧的東山嗎?
    東山再起:相傳東晉謝安在這裡復出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文學博士俞香順告訴記者:「東山」是中國古代文學中較為常見的一個典故,如李白作品中就常有,《永王東巡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另外還有《東山吟》《憶東山二首》等。
  • 成語「東山再起」的典故是什麼?「東山」指的又是哪一座山?
    東山再起,是人們常說的一個詞。它是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出自《晉書·謝安傳》。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都有一個典故,東山再起也不例外。那麼,它的典故出自哪裡?與何人有關?謝安,現在河南太康人,東晉的政治家、名士。
  • 「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一個山名嗎?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而今,淝水之戰雖然已經過去了1600多年,但它卻給我們留下了幾個很有意思的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東山再起。 投鞭斷流使用的比較少,後面三個即便在今天也經常被使用,而這個東山再起的成語實際上就和謝安有關係。現在很多人可能對謝安這個名字相對比較陌生,但對謝家卻並不陌生。
  • 東晉名士謝安 "東山再起"的東山究竟在哪兒?
    編者按:「東山再起」的典故出自《晉書·謝安傳》,指的是東晉名士謝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相比較,「東山再起」的主人公謝安的名氣,比「東山」要大得多。
  • 「東山再起」的「東山」,具體位置在哪裡?有什麼歷史典故?
    例如,我們形容一個人跌入低谷之後,再重新雄氣,常常用「東山再起」這個成語。那麼,「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一個具體的山嗎?它又有什麼歷史典故?「東山再起」中的「東山」,確實指的是一座具體的山。後人普遍認為「東山」有兩處。一處位於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的上浦鎮,另一處位於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 「東山再起」的「東山」,具體指的是哪個山?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例如,我們形容一個人跌入低谷之後,再重新雄氣,常常用「東山再起」這個成語。那麼,「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一個具體的山嗎?它又有什麼歷史典故?「東山再起」中的「東山」,確實指的是一座具體的山。後人普遍認為「東山」有兩處。
  • 東山景區入駐第一家文化企業:挖掘東山文化,培育文創基地
    4月22日,曹娥街道書法美術協會的書畫雅友接受紹興安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邀請,齊聚上浦鎮東山村,在東山草堂內潑墨揮毫,為董家山古村落留下片片畫像,寄託對東山文化的展望。據悉,東山草堂是紹興安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東山景區的文化基地,也是東山景區入駐的第一家文化企業。安可文化是一家立足上虞本土,傳播地域特色的文化公司,主營文化創意、展陳布置、文化品牌建設等一系列專業文案策劃,先後參與了範壽康故居、懿芯工業博物館、鳳凰山遺址公園青瓷館、豐惠鄉賢之家、「瓷上千秋」國遺映像展等系列展陳。
  • 「東山再起」的東山到底在哪裡?現實中真實存在嗎?
    成語「東山再起」,大家並不陌生。可你們知道「東山」是指哪裡嗎?東山,其實真實存在於浙江上虞上浦鎮境內。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東山景區長啥樣,主要景點有東山十景、謝安墓、國慶寺、太傅祠等。《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因此,東山也叫謝安山。
  • 成語「東山再起」大家都知道,但出自於哪裡呢?就在紹興上虞
    說起「東山再起」這個成語,相信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也經常引用這四字,但你知道它的出處嗎?「東山再起」出自於《晉書·謝安傳》,當年謝安官居要職,後來辭官隱居山林,後又因國家危難而出山,重新為國爭鋒,「東山再起」的成語由此而來,其出處在如今的紹興上虞區東山景區。
  • 紹興上虞太傅祠,了解謝安家族最佳去處,成語「東山再起」源於此
    上虞區,為浙江省紹興市轄區,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傳說中這裡是舜帝、祝英臺的故裡,漢代起這裡為越窯青瓷的發源地,兩晉過渡時期謝安祖父謝衡選擇在上虞東山作為其合家隱居之所,並在山上修建私家別院。時至今日,上虞東山景區一直以來都是一處風景秀麗的文化旅遊勝地。
  • 紹興上虞太傅祠,了解謝安家族最佳去處,成語「東山再起」源於此
    在入口處那塊照壁之上可看到「東山再起」四個大字,當年謝安離開了東山並從政,成了著名的政治家,就有了如今我們常說的「東山再起」的成語。在主殿正中還懸掛有「東山流芳」四個大字,如今的東山文化已馳名國內外,也使得如今的東山景區成了許多人心目中嚮往的旅遊勝地。
  • 「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哪座山?有何歷史典故嗎?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白 從李白的這首詩可以看出,一個謝安石,可以抵擋敵人的千軍萬馬。謝安石的治國輔政之才,可見一斑。 不過,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的宰輔之人在40歲之前卻一直過著寄情於山水的悠閒生活。
  • 東山岱南村敲響了鼓藝傳承第一聲——潮州大鑼鼓「東山再起」
    它以打擊樂為主,以大鼓為中心,伴以嗩吶為領奏的合奏形式,六七百年前就在東山城鄉廣泛流行,村村有大鑼鼓班,在廟堂祭祀、迎神賽會或節日歡慶活動中使用。岱南村潮州大鑼鼓的興衰,可以說是東山的一個縮影。明清時期,該村潮州大鑼鼓活動鼎盛,最多時有10多支大鑼鼓隊。前些年,該村代表隊曾多次參加全縣潮州大鑼鼓比賽並獲獎。
  • 一部研究東山文化的翔實史料 《東山志》重新點校出版
    而今上虞和餘姚的文史工作者為便於後人更好地研究東山,開發東山,重新點校出版《東山志》,讓這一歷史文獻能更清晰、全面、準確地呈現給世人。首發式將在今年10月舉行的紀念謝安誕辰1700周年儀式上舉行。此次的《東山志》由余姚謝建龍根據清康熙十九年由謝鍾和重刻的《東山志》點校出版的,也是現存能見到的收錄史料比較完備的一部。  前些年,曾有上虞徐景榮審校出版的清謝熙瑛抄本《東山志》影印本,編錄於徐景榮主編的《東山文化叢書》第三冊,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另有胡耀燦、黃頌翔點注的謝錫綬重刻本《東山志》,由上虞區檔案局主編,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
  • 東山古道著手勘察修葺
    近日,區東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徐景榮等陪同工程設計人員對東山古道進行實地勘察,進一步完善景觀設計。根據旅遊部門和上浦鎮政府的安排,計劃對此古道進行分段修葺,供遊客尋訪行走,體會昔日謝安託跡山水,東山再起的人文情懷。
  • 「東山再起」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東山再起」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其與一個人一座山有關,這個人就是東晉太傅謝安,這座山就是南京江寧區的東山。「東山秋月」曾是南京著名景觀。夜登東山,北望城闕,萬家燈火。向南,沉沉鄉野,綿延無際。秦淮河在山腳無語流淌。
  • 人們常說東山再起,為什麼不是南山,北山再起
    古人也留給我們後人很多文化藝術瑰寶,比如我們經常聽到說東山再起。其意思是指失敗之後從頭再來,而最初的含義是隱退之後再次 出任要職,所以古人出來做官又稱出山,那麼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南山或者北山再起?東山再起中的東山又是指哪裡的山呢?東山再起這個成語來源於東晉明相謝安,他前半生不願做官,因此便隱居東山,後來出仕做官,一發不可收拾,幹了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聲望便與日俱增,如日中天。
  • 一個名廚眼中的蘇州東山美食
    一個名廚眼中的蘇州東山美食         這個名廚,是有名字的廚子,就像有身份證的人是有身份的,他不是別人正是本人。        記得之前,我已經寫過兩篇短文,分別介紹了蘇州東山的糖水雞頭米和東山太湖大閘蟹。糖水雞頭米一文推出沒幾天,我的南通如皋的小師妹就向山居吟女主人網購了。
  • 東山老鵝,色澤清亮,油而不膩,味道鮮美
    東山老鵝是一道傳統的金陵名餚,是將田野間散養的鵝剁成大塊,與土同用文火慢慢煨煮,再紅燒而成。這種獨特的風味最早出自南京江寧區的東山鎮,故而得名「東山老鵝」。後來,這股吃老鵝的風氣傳到了南京,鼎盛時期,東新南路上每到黃昏時分便停滿了從城裡開來的車,八方食客則端坐在陋室之中,只為讓味蕾滿足一番。如今,在南京街頭那些主打金陵本地菜的飯館裡,我們也時不時能吃到這道接地氣的東山老鵝,其中不少家的口味尚可。
  • 六朝古都底蘊深厚 200多條成語出自南京
    「厚顏無恥」產自紫金山 市旅遊局將45個出自南京的成語編成了一本書     70%的成語,源於先秦兩漢,而常用的則有2500條左右,其中出自南京的成語就有200多個。「畫龍點睛」、「入木三分」,反映了高超的繪畫和書法技藝;「天花亂墜」說明南京歷來是佛學文化的淵源;「破鏡重圓」則浸潤著才子佳人的刻骨柔情……這些南京「地產」的成語大家耳熟能詳。南京市旅遊局日前編輯了一本「口袋書」,選用45個南京籍成語,串連起來帶著遊客逛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