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旅遊的靈魂和目標引領,生態旅遊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逐漸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旅遊的生態效應將得到極大的釋放,旅遊將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根據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初步測算,旅遊業萬元產值能耗約為全國單位GDP能耗的1/6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的1/11。隨著旅遊者文明水平的提升及旅遊方式的不斷改進,旅遊業萬元產值能耗將不斷降低。因為,生態環境是旅遊賴以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良好的自然環境是吸引旅遊者前來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要想發展旅遊首先就要保護環境,為天空添藍、為大地添綠、為海河添清,為遊客提供一個安全、安心、安逸的觀光休閒環境,借生態文明建設的東風,強力推進我市旅遊產業發展。
一、葫蘆島市旅遊發展現狀
葫蘆島市位於遼寧省西部,是遼寧省十四個地級市之一,中國東北的西大門,素有「關外第一市」之稱,「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故鄉,全國優秀旅遊城市。交通便利,境內102國道、京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秦沈電氣化鐵路、濱海大道全境貫通。距省會瀋陽市210公裡,距首都北京市300公裡。全市總面積1.04 萬平方公裡,總人口282萬。
海洋、海島,長城、古城,溫泉、溝域,關東民俗,佛教文化,自然生態,品牌資源突出,人文內涵豐富,整體通達性、可進入性強。我市的區位佔有客源市場的絕對優勢,400公裡交通圈內有人口2億,而且均屬經濟發達地區,市場發育相對成熟,我市火車交通進入高鐵時代,朝發夕至可達上海、青島,在已有的京、津、冀、東北、蒙東市場基礎上,高鐵沿線的華東、膠東將成為新的客源市場。
「十二五」以來,全市旅遊資源開發步伐加快、從業人員連年增加、旅遊業經濟指標逐年提升。特別是2011年,我市第4次黨代會提出建設文化旅遊新型支柱產業目標,旅遊業走上了快速發展軌道。2015年,全市旅遊總收入實現145億元,增長10%;旅遊人數1828.8萬人次,增長12.6%。
旅遊開發建設已經初見成效。目前,全市共有A級景區17家,4A級景區7家,3A級景區6家,2A級景區4家。「十二五」期間,分別比「十一五」期間增加了2家、4家、1家。其中,2012年葫蘆山莊景區被評為國家鄉村旅遊示範點;2013年,我市被評為最美中國·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2014年,龍潭大峽谷取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覺華島成為4A級景區和中國最佳佛教文化旅遊目的地、綏中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度假名縣。
全市有旅遊車船公司5家,旅行社94家,旅遊住宿單位1690家,床位10萬餘張,星級酒店27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3家,三星級22家,二星級1 家),導遊員1200人,旅遊商品5大類生產廠家、工作室200多家,建成了一批集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服務體系。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達到6萬人,間接就業20萬人。
「十二五」期間,我市堅持把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扶持,充分發揮文化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鮮明、交通區位獨特的優勢,緊緊圍繞「中國北方海上傳奇 ——葫蘆島」的旅遊發展主題,以國際化視野,加快推進文化與旅遊的融合,不斷完善旅遊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景點景區建設,加強旅遊資源的開發、包裝、推介,旅遊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氣不斷提升。通過成功舉辦四屆中國泳裝文化博覽會、兩屆覺華島菩提文化博覽會、六屆葫蘆文化節等,使我市聲名鵲起,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特別是通過對歷史文化的挖掘、提煉、提升有力地宣傳推介了我市的旅遊產品。
通過旅遊設施的不斷完善,現代媒體的傳播擴散,我市2013年被新華社評為最美中國·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2014年,龍潭大峽谷取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覺華島成為4A級景區和中國最佳佛教文化旅遊目的地、2015年又被評為全國十大美麗海島之一、省級旅遊度假區;綏中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度假名縣;2015年我市又被國家旅遊研究院、國家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評選為2015年新增10個「中國避暑旅遊城市發布榜」和東北地區中國避暑城市觀測點。城市旅遊品牌的提升對我市吸引投資,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乃至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興城市、建昌縣被評為省級旅遊示範縣,石佛鄉被評為鄉村旅遊示範點。
二、未來五年旅遊產業的發展思路
葫蘆島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根據 「生態宜居、美麗濱城」的城市定位,在十三五時期抓住國家各項發展新機遇,樹立科學旅遊觀,全力建設旅遊強市。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抓住國家政策機遇
我們應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適應新常態,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京津冀產業轉移、「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創新機制、科學規劃,加快推進旅遊發展方式的轉變,把旅遊業培育成葫蘆島市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先導產業。
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我們應當抓住這些難得的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投資向旅遊業聚攏的機遇,積極發展壯大旅遊業,全力推進葫蘆島「全域全景化國際濱海旅遊名城」建設。
(二)科學實施旅遊發展規劃,堅持「一規到底」
十三五期間,葫蘆島市旅遊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打造遼西南旅遊中心城市,打造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打造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旅遊業整體實力進入遼寧省第一方陣。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科學實施旅遊發展規劃,做到「一規到底」,切實使規劃成為指導葫蘆島市未來五年旅遊業發展的行動綱領。
我們在編制旅遊業發展規劃中,應做到既要體現全省的戰略意圖,又要符合葫蘆島實際,力求科學、可操作性強。同時,要廣泛採納各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注重傾聽基層意見,真正實現「開門」編規劃。
(三)加快旅遊招商,在重點項目上實現新突破
葫蘆島市現有的許多旅遊景點和旅遊資源亟待投資開發,這就需要在重點景區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旅遊項目招商引資、重大旅遊節會活動的舉辦、產業資源配置優化等方面,進一步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爭取社會資本介入,以此促進葫蘆島市旅遊業實現快發展,做大做強。
在「十三五」時期,葫蘆島市旅遊業的發展應遵循「124」文化旅遊發展格局,即一核、二帶、四區,快速提升旅遊產業發展的主導地位,精心培育環渤海大都市圈的旅遊增長極。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加快旅遊交通網絡和交通標識建設,推進旅遊集散中心和諮詢服務點的建設,加強城市景觀建設。
(四)做足海文章,壯大藍色經濟,打出更多知名品牌
葫蘆島市旅遊業發展應以「中國北方的海上傳奇」為總體形象定位,打響「中國比基尼島」和「休閒度假勝地」品牌。「十三五」期間,旅遊業的工作重心仍然要放在沿海區域,以濱海公路為依託,整合龍灣海濱、興城海濱和東戴河海濱等濱海旅遊資源,發展遊艇、郵輪、房車、垂釣等項目,全力打造黃金海岸。提升已建和在建的旅遊項目。
在旅遊產品方面,要儘早完成覺華島和綏中長城的國家5A級景區的創建工作。依託區位優勢和環境優勢,重點打造濱海休閒度假產品;建設溫泉小鎮和溫泉產業集聚區;以項目促發展,抓出一批鄉村旅遊典型。(五)積極拓展旅遊市場,創新旅遊管理模式
葫蘆島市當前應借勢京津冀經濟發展契機,接軌首都城市圈,共建共享環渤海旅遊品牌。在旅遊營銷上,要大力實施整合營銷。加強與國家、省級的重要媒體合作。要加大政府投入,在主要客源地和葫蘆島本地的旅遊集散中心、酒店、商場提供免費旅遊宣傳品。
在管理模式上,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不斷完善旅遊協會的功能,做到政會分開。要全力打造優質的旅遊環境,讓遊客慕名而來,滿意而去。
三、發展生態文明旅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儘管我市生態旅遊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績,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資源優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生態文明旅遊認識不清,概念泛化
一些地區在制訂發展規劃時,缺乏對生態文明旅遊的完整認識,僅僅將生態文明旅遊作為一種產品,作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龍頭,這種標籤式使用直接導致把大眾旅遊的開發方式和經營管理方式照搬到生態旅遊區,開發管理不當,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二)相關規劃交叉,環保監管能力不足
一些旅遊開發項目缺乏全面科學的環境規劃,一些自然保護區規劃、經濟發展規劃、企業旅遊發展規劃都在景區內發生作用,規劃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存在相互交叉、衝突的現象。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旅遊發展規劃中也尚未發揮有效作用。一些景區日常的環境監測和監管能力不足,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時有發生。
(三)社區參與不足,生態文明旅遊的教育功能發揮不夠
一些當地社區往往被排除在生態文明旅遊發展之外,不能全過程參與生態文明旅遊產品的開發和經營,僅僅出售一些簡單的旅遊商品。生態旅遊區一些導遊、工作人員需要良好的專業培訓,把自然生態等科學知識講解給遊客,從而達到通過旅遊活動,讓遊客認識自然,保護自然的目的。
四、創新發展生態文明旅遊的幾點建議
(一)要加強協作,嚴格監管
生態文明旅遊是一項綜合性活動,涉及諸多部門和領域,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與合作。要建立聯合監管的長效機制,推動有關政策、法規、標準、制度的落實。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主動做好服務,聯合旅遊、發展改革、財政、建設、林業、國土資源、水利、農業等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共同推進生態文明旅遊發展。
(二)加強生態文明旅遊規劃及其環境影響評價
發展生態旅遊,要科學編制規劃。應明確規劃審批程序和內容要求,確立規劃的法律地位,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督。同時,還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特別是世界遺產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等限制開發區域,要根據其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定位,對生態旅遊規劃和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防止規劃和項目設計不當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持續開展「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園」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按照環境優美標準,打造明星街道、美麗城鎮示範點。逐步推行海域和重要鄉村旅遊點等區域生態恢復保護工程。提高環境舒適指數,保持完善「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加強水環境保護管理,實施碧水工程,擴建興城、建昌和主城區汙水處理廠,推進凌河、六股河、煙臺河、連山河等流域治理,全面提升水質。實施藍天工程,推進固定汙染源、廢氣、揚塵油煙等10項治理,推進城區拆小並大供熱工程,做好大氣汙染監測預警,讓葫蘆島海碧天藍、山清水秀。
(四)加大旅遊市場營銷創新
大力實施整合營銷,與本市工農業旅遊、房地產品牌共同對外宣傳葫蘆島;加大網絡營銷力度,建設多語種葫蘆島旅遊網站,主要對旅遊企業網絡信息化建設進行考核;強化文化營銷,通過電視、電影、歌曲、網絡小說、網路遊戲、動漫創意等進行營銷,使網民對葫蘆島的認知度大幅提高;定期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組織專項宣傳諮詢等活動,向廣大市民進行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意義、內容、指標等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高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認識。
(五)開展智慧旅遊 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就是將信息化與城市建設融合起來。是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創新和集成創新,也是人們在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旅遊業是信息高度集中並對信息高度依賴的行業,信息貫穿旅遊活動的全過程,是旅遊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