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李佐軍,北京城鄉創新發展博士研究會會長 魏雲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有效途徑。一方面,需要政府進行財政轉移支付,實施生態補償,增加政府購買,核算生態產品價值,推進生態區耕地林地指標置換等;另一方面,需要開展碳匯交易,發展綠色產業,增加生態產品消費等。對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目前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下面以深圳市大鵬新區為例,探討如何通過發展濱海生態旅遊業,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濱海生態旅遊業有助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我國海岸線總長度3.2萬公裡,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裡,島嶼海岸線1.4萬公裡,沿海岸線有許多優質的旅遊資源。近年來,我國濱海旅遊保持了較快發展態勢。根據自然資源部《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2018年中國濱海旅遊業實現增加值16078億元,比上年增長8.3%;濱海旅遊業佔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7.8%,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發展濱海旅遊業已成為沿海地區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重要途徑。
但我國沿海地區大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給海岸帶和海洋帶來的環境壓力較大。加之濱海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如何處理好濱海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關係,發展生態友好型濱海產業,特別是濱海生態旅遊產業,以實現濱海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是沿海地區踐行「兩山論」有待探討的重大課題。
大鵬新區的濱海生態旅遊經驗
深圳市大鵬新區三面環海、一面環山,生態環境優良,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濱海生態旅遊產業發展成效顯著。旅遊人數由2011年建區初的782.68萬人次增長至2018年的904.1萬人次;旅遊收入從建區初的29.68億元增長至44.8億元,增速達52%。在發展濱海生態旅遊產業方面,大鵬新區積累了如下經驗。
一是明確責任,構建濱海旅遊綠色發展管理體系。大鵬新區成立了旅遊發展委員會,負責新區旅遊產業發展的重大決策及工作部署,協調解決濱海旅遊產業發展中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重視構建濱海旅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機制,建立精細化生態環境管控體系,如率先實施海岸線保護「灣長制」,探索「專家+志願者」模式,推動志願者河長的專業化。2018年大鵬新區PM2.5平均濃度降至22.4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綜合指數2.69,均為深圳市最優。
二是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濱海旅遊綠色發展規劃體系。大鵬新區先後編制完成了《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2020)》《大鵬新區保護與發展綜合規劃(2013-2020)》《大鵬半島旅遊發展戰略規劃》《大鵬半島徒步活動產品策劃及實施建議研究報告》《大鵬新區全域5A戰略研究報告》等各類生態文明建設、旅遊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為濱海生態旅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優化布局,著力促進特色片區發展。大鵬新區從發揮生態優勢、凸顯濱海旅遊特色、協調綠色與發展關係、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的角度出發,著力打造了一批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特色旅遊片區。比如,以七娘山國家地質公園為代表的科普生態旅遊區,以楊梅坑、桔釣沙、東西湧為代表的濱海生態旅遊區,以玫瑰小鎮為代表的創意文化旅遊區,以較場尾、官湖代表的民宿體驗區等。
四是項目帶動,深入挖掘濱海生態旅遊潛力。大鵬新區以項目投產為抓手,推動濱海生態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檔次和產業發展效率,助推產業向綠色低碳和中高端邁進。比如,與華僑城集團共建了「沒有圍牆的」的國家5A級景區;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共建了大鵬新區社區旅遊學院;推動了樂高樂園、金沙灣國際樂園等世界級主題公園項目落地等。
五是加強宣傳推廣,打造濱海生態旅遊品牌。大鵬新區不斷加強濱海旅遊品牌的宣傳與推廣,推動「中國杯」帆船賽、國際遊艇及設備展覽會、新年馬拉松、大鵬國際戶外嘉年華等大型國際活動落戶大鵬。大鵬新區先後獲得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稱號。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需理順管理體制
我國沿海地區面積廣闊,濱海旅遊資源豐富,發展綠色產業尤其是發展濱海生態旅遊產業的潛力較大。根據深圳市大鵬新區已初步形成的經驗,其他沿海地區發展綠色產業、實現生態產品價值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首先,明確管理主體,理順濱海旅遊資源管理體制機制。當前,我國沿海地區旅遊資源的管理主體、經營主體複雜多樣,管理體制機制尚未理順,如海岸、沙灘等旅遊資源缺乏統一明確的管理機構和管理辦法。因此,需加快完善濱海旅遊資源管理體制機制,鼓勵探索市場化經營機制和模式,根據濱海旅遊資源的不同特點,制定差異化的管理政策。
其次,編制統一規劃,促進濱海生態旅遊帶協調發展。濱海旅遊資源往往相對分散,需要進行統一規劃,明確重點,加強銜接,形成合力。通過制定頂層規劃,明確生態保護區和重點開發區,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綠色生態的濱海旅遊發展格局。
第三,強化生態底線,實現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協調。沿海地區發展濱海生態旅遊要堅決貫徹落實「兩山論」,實現濱海旅遊業綠色發展。為此,要開展濱海生態環境普查,編制濱海生態保護與利用規劃,設置濱海生態管控區域,明確精細化的濱海生態管控內容,建立海陸統籌的生態環境監測預警機制。
第四,完善服務體系,建設濱海生態旅遊配套設施。發展濱海生態旅遊,需要有完善的生態旅遊配套服務設施來支撐,如建設綠色景點、垃圾回收和處理設施等,滿足綠色發展需要;建設景觀公路、遊艇碼頭、住宿設施等,滿足人們的住行需求;建設餐飲、休閒遊樂、人工沙灘等,滿足人們的吃和遊樂需求;建設諮詢和投訴服務中心、租船和租車服務點、殘疾人和老年兒童專用設施等,滿足消費者的服務需求等。
(本文系「深圳市大鵬新區生態產品開發研究」課題組研究成果)
[ 責編:趙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