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旅行筆記》讀後感——腹有詩書,方能「看見」遠方

2020-09-25 xiaoyanJerry媽咪

「我遇見過穿越沙漠的人,在冰上漂泊或在叢林裡穿越的人,然而在他們的靈魂裡,我無法找尋到他們所見的痕跡。」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

高曉松的一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讓許多人背上了行囊,走向了遠方。但大部分人所謂的遠方,也不過是形式上遠離了平淡無奇的當下,回程以後,靈魂依舊,苟且照常。沒有外延知識上的擴展和向內的自省和感悟,那堆朋友圈的照片,並不能讓你成就你人生的遠方。

比如我曾經借著某次出國學習的機會,順道去法國巴黎和南部的尼斯遊覽了十來天。但是事先沒有作任何知識上的儲備,去巴黎聖母院和羅浮宮也只能是走個形式,無法從歷史大背景,藝術審美,宗教情懷等方面去進行理解和感受。這樣的旅行,在我看來對生命的成長並沒多大意義。

《西班牙旅行筆記》的作者林達是一對旅居美國的華人作家夫婦合用的筆名。據介紹他們住在美國的小鎮,其生活方式為半年時間做手工經營,半年時間旅行。每次旅行之前,旅行途中和旅行以後,他們都會查閱許多關於當地的資料,並結合旅行的觀感形成一本頗有深度的旅行類書籍。其中包括他們在美國遊覽和生活所形成的系列作品。被譽為是「介紹美國最好的作者之一。」

林達夫婦在《西班牙旅行筆記》這本書主要講了他們在西班牙旅行的見聞,並結合所走訪的城市景點,如塞哥維亞的古羅馬輸水道,講述古羅馬對西班牙的統治;科爾多瓦大教堂,回顧羅馬眾神,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在西班牙的興起和衰亡,以及各種宗教背後的徵服者對當時西班牙民眾宗教,文化,經濟,藝術和文化生活的影響。讀完此書,你會對西班牙的前世今生有一個較為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還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穫,比如,你會發現,二戰前處於內憂外患的西班牙,也曾是海明威奧威爾等大家的詩和遠方。

本書雖然事件眾多,但兩條主線印象深刻。

第一條線是關於戰爭。一個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上,總是少不了戰爭,而西班牙更是一個充滿了戰爭的土壤。從羅馬人、日耳曼人、阿拉伯人、法國人的入侵,到近代黨派之爭造成的內戰。同時,他們自己也入侵了並殖民了整個南美洲。關於這種權利的遊戲和資源的爭奪方式,我不知如何評論。畢竟我不是一個出生在戰爭年代的人,無法感同身受。但是本書中所提及的雨果在《九三年》中的一段描述揭示了戰爭之於普通百姓的真相。《九三年》中雨果描述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女人的丈夫在法國革命的戰爭中死了:

「誰殺死他的?」

「我不知道」

「怎麼?你不知道誰殺死了你的丈夫?」

「不知道。」

「是藍軍,還是白軍?」

「是一顆子彈」

第二條線是關於個體生命的氣質。歷史的長河看似是由一連串的事件組成,更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生命所組成,甚至把舵。這些個體生命的故事在我看來更是有趣,比如言行不一的哲學家塞內加,冷漠超然的藝術家畢卡索,一生窮困潦倒的塞萬提斯,為西班牙人民鞠躬盡瘁,後來卻記不得自己曾是西班牙第一任民選總統的蘇亞雷茲。甚至還有到西班牙戰場實現其共產主義理想的海明威和奧威爾……他們充滿智慧,勇氣,忠誠,情懷,卻又滿是人性的弱點。塞內加在其著作《論心靈的安寧》中倡導「藐視財富,崇尚人類自由,棄絕此世五隻享受」,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縱情聲色,玩弄權術,最後成為權力的犧牲品。他們看似離我們那麼遙遠,但仔細想想,又似曾相似。

其實,此書中還隱藏著一條對當地建築風格、詩歌等藝術探尋的藝術線。沒有足夠的知識和審美儲備,這更是難以欣賞的。

所以,讀完此書,個人以為,像林達夫婦這樣有知識儲備和內涵的旅行才是一種好的旅行,他們所享受的旅途的愉悅和豐富層次,顯然不是浮光掠影的旅人可以享受的;他們在旅行中所獲得的收穫和成長,顯然不是一堆朋友圈照片可以比擬的。

當然,你若覺得自己就是想簡單熱鬧,走馬觀花就好,那我也沒有什麼異議。畢竟,人的志趣各不相同。但是,我還是覺得,提前做一些良好的知識儲備,你才能真正「看見」你將要走過的遠方,讓其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為你「靈魂的痕跡」。

腹有詩書,方能「看見」遠方。

相關焦點

  •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到用時方恨少」:愛讀書會有沉靜氣質
    粗絲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一個人,雖然穿著很樸素,沒有啥華麗的衣服,但是只要他肚裡有詩書,整個人的氣質就很華彩,給人雍容華貴的感覺。在這個時代裡,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手機吸走了,真正能沉下心來讀書的人,真是太少了。
  •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宋朝詩人蘇軾的古詩作品《和董傳留別》之中,其詩全文如下: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傳當時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著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 蘇軾的這首《和董傳留別》可能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於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係。 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讀書視為積累知識、增長學問的有效途徑。
  • 好書推薦——27《西班牙旅行筆記》
    《西班牙旅行筆記》-林達《西班牙旅行筆記》記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經歷。面對西班牙既充滿異域風情而又絢麗多彩的歷史、藝術、人物和宮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華,作者在描述其無與倫比的人文及藝術價值外,更把上千年來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進漫遊的行程--使帝王將相、戰火烽煙、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現代國家的進程貫穿於全書,不但能讓讀者領略西班牙迷人的風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歷史,洞悉它深刻而富於啟示的社會演化過程。
  • 觀山海|美的背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修煉
    不光是文字的註解通俗易懂,更是圖片的繪製精巧有靈性,讀來不費解!這是它最受人氣的能量點,美美的妥,無不震撼!其實這麼絕佳的美作,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產出的,它的背後是作者無數個黑夜傾心翻閱經典書籍,考究再考究的持續付出過程!自然,「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就這樣形成了,同時也成就了這等佳作。
  • 蘇軾:一個人如果詩書在腹,就總能贏來得意時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最為我們熟知的一句詩,它便出自蘇軾之手,但蘇軾不是用來寫自己的,他是鼓勵一個潦倒的朋友,送給這位即將踏上科舉應試之路的董傳,以留別之祝福的,情真意切,感動人心。宋詩之美,絕不在唐詩之下。
  •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是誰寫的?出自哪首詩?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一個有才華有氣質的人的一句古詩,它寄寓著我們對讀書人最美好的想像。那麼,這句詩是誰寫的呢?是出自哪一首詩呢?答案是,這句詩又是我們最可愛的蘇軾寫的,出自他的《和董傳留別》。
  • 「我們都是新時代接班人」楊伊濼 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是精神的旅行,讀書是思想的馳騁。讀書是與前人會心的交流,讀書是自我靈魂的感悟。近期,君山區教育局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徵文活動。孩子們用心用情抒懷,在字裡行間體現出作為中國新時代少年的自豪和做好接班人的自信。《腹有詩書氣自華》獨處鬥室,掩卷遐思,倏爾梔子花香撲鼻而來。
  •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告訴你,讀書的意義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我看過對於讀書的意義最好的闡釋。大文豪蘇軾在鳳翔任職的時候經常與董傳來往。當時的董傳雖然貧困潦倒,但志向遠大。正所謂: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蘇軾在董傳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光彩。和董傳分開後,蘇軾為了鼓勵這位朋友,作了一首《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 每日讀詩: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腹有詩書氣自華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鞭策一下自己,每日或讀幾首詩詞,或看幾篇文賦,或閱幾則筆記小說。這樣積少成多,慢慢來積累自己的知識。話說歷史上的文人騷客數不勝數,若說我最愛哪一個?首推蘇東坡。那我們今天就來先讀幾首東坡先生的詩作,來體味一下詩詞帶給我們的魅力。1《驪山絕句》幾變雕牆幾變灰,舉烽指鹿事悠哉。
  • 深航王華:腹有詩書,灼灼其華
    業餘時間裡,王華總是手不釋卷,從名著小說到哲學典籍,甚至大多數人看來枯燥乏味的經濟學理論,她也能看的津津有味並且有讀到的見解。因為好奇,所以對工作充滿熱情,因為好學,所以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古語,在王華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見證。
  • 學古詩,要有興趣打底,這些方法,讓孩子「腹有詩書氣自華」
    詩詞優美、凝練、有靈魂,是個人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表現。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匯通,平時所接觸的詩詞,不僅有李白、蘇軾、杜甫等從小大家熟識的著作,也聽過俄國普希金、英國莎士比亞、印度泰戈爾廣泛流傳的詩歌。詩詞在塑造兒童人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黃鶴樓名揚天下,是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認為說這些話的很有可能是黃鶴樓的黑粉,只要想黑,無論你有什麼氣勢都可以給你黑掉,甚至把你黑到「全國最坑5A景區排行榜」的前10名。我曾經問過我自己,如果用一張照片表達黃鶴樓的氣勢,你想拿出哪一張?其實關於「氣勢」如果僅從外觀上來分析是不夠準確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非要讓我給出一張圖片,我把下面這張之前拍的照片拿出來。
  • 腹有詩書氣自華!熟記「千年唐詩」220句,不會作詩,也會吟!
    腹有詩書氣自華!熟記「千年唐詩」220句,不會作詩,也會吟!腹有詩書氣自華!俗話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積累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要作用,當孩子有了一定的文化積澱,才能開拓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見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而在語文的學習中自然會取得高分。古詩詞是孩子在進入學習中最先接觸到的一種文學體裁。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大學畢業古詩詞多達成千首古詩,而這些古詩詞也需要孩子們去背誦和記憶。而在中小學中也是常考的。
  • 「腹有詩書氣自華」,上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上一句有點俗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蘇軾的一句非常著名的一句詞作——「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也都知道它出自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之手,但說到詩句意思以及上半句是什麼的時候,很多人卻知之甚少。「腹有詩書氣自華」常被遺忘的上半句「粗繒大布裹生涯」,這句話寫出了生活中董傳粗絲綁發、身穿粗布的常態,從中可以看出董傳當時的生活一寒如此,為首聯的下半句帶入了深深地畫面感。
  •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但上一句更經典,為何人們不願提起?
    比如這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究竟是出自何人之口?其實「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上半句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很多人都不願意提及,這又是為什麼呢?「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句出自於蘇軾所作的《和董傳留別》中。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首詩:「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上一句是「粗繒大布裹生涯」,看起來是很常見平庸,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從深層涵義上來看,這一句也是非常經典的。
  • 蘇軾千古金句,如今依然流行:腹有詩書氣自華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許多廣為傳誦的流行經典詩句,追根溯源,都出自於這位「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的大文豪蘇軾!腹有詩書氣自華《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決賽已落下帷幕。北京大學一般力學博士生陳更,連續參加四季詩詞大會,並13次從百人團殺出,榮登詩詞大會擂臺,最終在決賽奪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腹有詩書氣自華,上一句是什麼?出自蘇軾這首詩,第一句有點俗氣
    對於蘇軾的作品,有很多絕句在民間流傳,但是卻不知道具體的出處,也不了解完整的作品。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其實就出自蘇軾的作品,出自他的《和董傳留別》。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是很熟悉的,平時也偶爾會用到,但是要問大家完整的一首詩是什麼,卻沒有多少人能說出來。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他從鳳翔府到長安的時候創作的一首詩。蘇軾在鳳翔府的時候,就和董傳認識了,而董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散文:心的旅行
    文|白迅齊心裡的旅行,不在於足下,卻始於足上。這些美麗的風景線,可都不是一匹老馬所能體會的。旅行,是一場心力的較量,也是一場人生的歷練;卻不一定要遠行那千裡之外。找個得閒的晨間,庭院裡梧桐樹下,一把藤椅,一杯清茶,一柱檀香,一本書,就這樣開始一場心的旅行。
  • 99首描寫春天經典古詩,一起感受盎然春色,讓孩子腹有詩書氣自華
    99首描寫春天經典古詩,一起感受盎然春色,讓孩子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詞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考點。據統計,小學部編版語文12冊教材,一共有古詩124篇,佔總數的30%,課件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 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青海湖吧!
    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青海湖吧! 關注我們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個人讀《紅樓夢》也總會有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