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貿易大通道建設: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

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貿易大通道建設

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經濟聚焦)

本報記者 林治波 王永戰

核心閱讀

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共建物流園區,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12月1日,一聲汽笛鳴響,一列滿載俄羅斯菜籽油的列車徐徐駛來……四川人的飯桌上又多了一種新選擇。

通過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成都國際鐵路港抓住機遇、促進融通、深化改革,為四川全省乃至更廣泛區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務。

抓牢政策機遇

提高吞吐效率,實現逆勢上漲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的開行有沒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七零的回答讓人出乎意料:今年1至11月,中歐班列開行超2000列,同比增長55%。

是什麼讓中歐班列開行量不減反增?答案源自中歐班列鐵路運輸點對點直達的特殊優勢。由於海運和空運受到了疫情影響,大量產品轉移到鐵路運輸。楊七零介紹,疫情防控初期,中歐班列的增量主要來自防疫物資,隨後則是大量進出口商品運輸需求。

巨量的貨源出發和到達,也考驗著港區的吞吐能力。楊七零說,成都國際鐵路港原來的最大承載量是500隻貨櫃大櫃,堆存能力只有1000隻。今年隨著去回程貨源快速增長,每日的貨櫃吞吐量超過300隻大櫃,場內貨櫃堆存量也超過1000隻。為此,成都國際鐵路港場站幾乎24小時不間斷地對場內貨櫃進行翻倒作業,優化重箱進出卡口的流程,提高堆場的吞吐效率。

逆勢上漲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接連的政策利好。去年9月,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批國家首批陸港型物流樞紐。今年5月,國家層面又提出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8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覆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得益於一系列政策支持,鐵路港物流渠道日趨成熟,周邊也匯聚起眾多外貿企業和平臺。

楊七零介紹,作為成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載體,成都國際鐵路港將助力成都、四川乃至更廣泛區域外貿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連接境外55座城市、境內18座城市,打造了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6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拉動進出口貿易額超200億美元,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促進四向融通

構建聯運網絡,帶動周邊發展

「忙!真的是太忙了!」最近半年,對於日郵物流(中國)有限公司中國西部地區銷售總監楊勇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時間不夠用。「僅今年上半年,我們通過『蓉歐+日韓』東向海鐵聯運大通道發送的貨櫃標箱就達330個。」

「蓉歐+日韓」東向海鐵聯運大通道,是成都國際鐵路港實現四向融通、立體連結發展的東向通道。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主任鄭泉峰說,海鐵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助力成都打造全球服務資源配置樞紐。

「同樣一噸貨的計量,到日韓的海鐵聯運相比空運能省1.2萬元左右。」楊勇說,海鐵聯運快速上量得益於這一運輸方式的高性價比驅動:每噸成本僅在幾百元,8天左右即可到達。為了全力以赴承接訂單,楊勇正準備進一步拓展公司在成都的業務。

與此同時,南向通道建設也在順利推進。最近,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物流監管室物流經理嚴慶,正忙著籌備下一批運往越南的汽車組件。利用西部陸海新通道,神龍汽車將自己的汽車組件批量發往廣西欽州,再通過海運運往越南河內等地。與原先相比,如今走鐵運,只需要47個小時便能將貨物運抵欽州港口,15天內便可完成成都到越南的全程運輸。原來從成都到上海走水運,再從海上抵達越南的路線,需要一個多月。

嚴慶說,公司自2016年在成都龍泉驛開廠以來,將越南、馬來西亞等地作為外銷主要目的地。得益於南向通道的建設,近幾年來,公司每年都有五六千臺的汽車組件發往東南亞。「在東南亞,我們已經佔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與南充共建現代物流園,通過與內江、德陽、自貢等地共建全川「亞蓉歐」產業基地,有效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從成都開行的班列已累計超2000列,服務四川省內外企業100多家。

體制機制創新

優化通關效率,提升服務質量

前不久,一列滿載俄羅斯貨物的中歐班列運輸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這讓當地的貨主鍾濤很高興:「以前,由於鐵路運輸單證沒有融資功能,像我們這樣的小微企業資金實力弱,購買國外產品存在很大困難。多虧了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獲得的授信貸款幫我們緩解了不小的壓力!」鍾濤說。

鍾濤口中的「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是2017年以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出的舉措,主要是為了解決外貿企業貨物在進行跨境鐵路運輸時遇到的結算和融資難題。過去,由於國際鐵路聯運規則不統一,鐵路運輸單證無物權屬性,缺乏貿易結算和融資功能,很多外貿企業無法通過運輸單證實現貿易結算和融資,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

為此,成都國際鐵路港推出「一單制」系統集成改革,在陸路運輸的單證標準、操作規程、貨物安全、金融結算等領域加快探索,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2017年4月,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依託荷蘭蒂爾堡到成都的中歐班列,開出首單基於國際鐵路聯運的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以「一單制」為議付憑證的國際信用證結算。

正是基於多式聯運「一單制」的「銀擔聯合體」模式,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聯合中國銀行青白江支行、新怡擔保公司為鍾濤所在的企業提供了最高300萬元循環額度授信。「授信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流動資金,還豐富了企業的經營活動。」鍾濤說。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歐洲通」也是其中一個代表。

看中了毗鄰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歐洲市場,成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2019年12月正式落地成都青白江歐洲產業城,計劃待製造廠完全建成後,將大批量電視機運往歐洲銷售。但公司製造部經理張文武此前還擔心,由於電視機面板銷售的區域涉及不少國家,個別國家需求不大,可能整列或者整櫃運輸有困難。

打消張文武疑慮的正是「歐洲通」服務。原來,針對按整列組織有困難同時又有運輸需求的站點,成都國際鐵路港實行按箱報價,接受整列多箱、單箱訂艙,以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運輸需求,從而讓成都康佳電子的產品得以銷往歐洲更多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成都中歐班列的「歐洲通」已經可以通過幾個樞紐節點到達歐洲,實現了穩定組織、雙向開行。

相關焦點

  • 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貿易大通道建設 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
    核心閱讀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共建物流園區,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 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經濟聚焦)-新聞中心-北方網
    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共建物流園區,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 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
    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共建物流園區,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 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共建物流園區,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 每周14列往返 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中日韓陸海貿易大通道
    「上半年,我們通過中日韓陸海貿易大通道發送貨櫃標箱330個,合計約15列專列,而預計在下個季度,這個數字還將增長60%。」深入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四向融通、立體連結」推動北改區域高水平開放,全面加快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建設,促進適歐適鐵適港產業互動發展,推進金青新彭一體化發展,打造「以貿促產」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港區。
  • 「行走自貿區」打卡成都國際鐵路港 感受國際範兒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8月29日報導(記者 李慧穎)「就在本月26日,隨著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駛向荷蘭蒂爾堡,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量在全國率先突破6000列!」今日,「行走自貿區」網絡主題活動(四川站)走進成都國際鐵路港,媒體記者們在這裡感受全國首批國家物流樞紐的國際速度。
  • 揭秘: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能給金堂帶來什麼?
    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依託鐵路港通道優勢和輻射帶動效應,聚焦發展臨港製造、先進材料、國際商貿物流等主導產業,助力內陸地區主動參與國際產業體系構建和國際產能合作,吸引「兩頭在外」適歐適鐵、國際貿易以及現代物流企業(項目)在開發區內快速聚集,形成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臨港產業集聚區,發展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合作高地。打造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先行區。
  • 新年第一天傳喜訊:成都國際鐵路港生產性服務業總投資破「千億」
    以通道帶貿易「保稅物流中心」順利躍升為「綜合保稅區 」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再次迎來「高光」時刻: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成都國際鐵路港的發展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正式成為成都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高端載體和先鋒陣地。
  • 「十三五」成都國際鐵路港生產性服務業總投資破...
    7條國際鐵路通道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劃出三年「路線圖」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今年1-11月,成都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監管貨值達225.8億元,同比增長2.5倍,位列全國保稅物流中心第一。「第一」的背後,是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開放通道持續拓展的結果。
  • 成都國際鐵路港:生產性服務業總投資超千億元
    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 陳碧紅 楊樹1月1日,新年第一天,成都國際鐵路港傳喜訊。當天上午,成都國際鐵路港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千億級」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成都國際鐵路港發揮中歐班列「吸金石」作用,先後籤約引進玉湖、菜鳥、盒馬鮮生、中遠海運、蘇寧雲商等160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生產性服務業總投資達到1090億元。
  • 成都日報 - 以國際空港、鐵路港「雙樞紐」為突破口 強化南向區域...
    本報訊 (記者 常斐) 昨日,成都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會議召開,傳達學習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文件,總結2019年工作,審議我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2020年年度工作要點,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 自貿區建設 | 既要「買買買」,還要「賣賣賣」
    通過發揮雙流國際機場和青白江鐵路港國際大通道優勢,帶動成都市1-8月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這買貨賣貨的能力當真不是吹的~打造內陸地區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向國際貿易大通道重要支點。>,在政府、銀行、企業之間實現多方聯動,切實解決外向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被評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在全國複製推廣
  • 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取得海關關區代碼
    人民網成都3月3日電 (郭洪興)今日,記者從成都市青白江區國際貿易和現代物流發展局了解到,經過成都海關和青白江區前期積極向上申請,海關總署復函同意為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增設關區代碼「7928」,用於辦理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的各項海關業務。
  • 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獲批 成都金堂再迎新機遇
    金堂淮州新城 圖片來源:金堂縣提供8月21日,四川省召開的省政府第53次常務會議同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約為12.24平方公裡,包含青白江國際鐵路港、青白江歐洲產業城和金堂淮州新城三個產業功能區。
  • 成都國際鐵路港:以色列、摩爾多瓦國家館開館
    今後,成都市民可以在家門口購買以色列化妝品、摩爾多瓦葡萄酒等進口商品。目前,青白江區已籤約落戶5個國家館,建成投運3個,初步形成了國家館集群,構建起「一帶一路」國家館群共享經濟圈平臺。據了解,此次開館的以色列、摩爾多瓦國家館將利用自貿區新機遇,立足於打造全國首個「一帶一路+」國家館群共享經濟圈,形成集國際展會、國家及友城的論壇、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國際演藝、國際教育為一體的國際貿易生態圈。
  • 成都國際鐵路港跨境電商交易量同比增長近21倍
    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4月8日,記者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悉,逆勢增長的中歐班列(成都)實現跨境直郵出口常態化開行,也助力跨境電商步入了發展「快車道」。麥幫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楊子航說,企業從境外調集6萬餘桶嬰幼兒配方奶粉正陸續運抵成都。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管委會副主任戚玉靜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多國相繼關閉了海運、空運,物流運輸一度陷入僵局。
  • 百縣千村行|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見證四川在線記者李秋怡陳昊程文雯2020年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評審。此次驗收採取「雲」視頻驗收方式,對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隔離圍牆、卡口、查驗場地等基礎和監管設施等進行了視頻檢查。
  • 成都加快形成「48+14+30」航空客貨運大通道布局
    8月初,市口岸物流辦組織開展調研成果交流會,重點圍繞「成都市供應鏈營商環境建設對策研究」「口岸建設運行情況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如何優化城市市域物流節點空間布局有力支撐國際物流樞紐建設」「關於成都國際航線對標分析及下一步國際航線拓展的思考」等多個主題展開了討論和交流。
  • 開闢聯通亞歐國際物流大通道 四川達州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
    這標誌著,達州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又一條四川貨物西進到歐洲的國際大通道打通。中歐班列達州專列首趟列車向歐洲出發2019年,達州先後開通了四川東出鐵水聯運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達州班列,打通了東出、南下國際通道。「通道越來越順暢,我們的朋友圈也勢必越來越大。」
  • 成都青白江:中歐班列如何成「帶貨王」
    年初,由於疫情原因導致物流不暢,貿易萎縮。在這期間,運得多、跑得快的中歐班列展現出了安全高效的強大優勢,成為名副其實的「帶貨王」。萬噸防疫物資運抵歐洲每天下午和凌晨,是成都國際鐵路港最繁忙的時段。據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對外聯絡部部長曾怡介紹,中歐班列是一組一組的貨櫃,在疫情防控中的隔離效果較好,因此,今年1—3月,在水運停滯、口岸不暢的情況下,中歐班列(成都)運量逆勢上漲超過8成。另外,從今年5月開始至今,已有1.78萬噸的防疫物資通過中歐班列(成都)運抵歐洲,為緩解世界疫情作出了巨大貢獻,也保障了國際貿易的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