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席秦嶺 雷遠東
2021年第一天就傳出喜訊,記者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悉,「十三五」期間,成都國際鐵路港發揮中歐班列「吸金石」作用,先後籤約引進玉湖、菜鳥、盒馬鮮生、中遠海運、蘇寧雲商等160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生產性服務業總投資超千億元,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凸顯了成都國際鐵路港強大的磁場效應,其背後引力何在?記者為您探秘。
以通道帶貿易
「保稅物流中心」順利躍升為「綜合保稅區 」
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再次迎來「高光」時刻: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成都國際鐵路港的發展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正式成為成都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高端載體和先鋒陣地。
近年來,依託國際班列、中歐班列,鐵路港不斷拓展開放平臺,先後獲批鐵路保B、整車口岸、肉類口岸、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木材進口、平行車進口、二手車出口等資質,開放功能在全國內陸港領先。今年1-11月,成都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監管貨值達225.8億元,同比增長2.5倍,位列全國保稅物流中心第一。
「第一」的背後,是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開放通道持續拓展的結果。
2015年,中歐班列(成都)率先啟動「蓉歐+」戰略,在國內的延伸線相繼布局到上海、深圳、寧波、廈門、昆明等城市;2017年,中歐班列(成都)正式打開通往泛東南亞地區的南向物流通道的大門;2019年,東向國際班列常態化運營,中歐班列(成都)面向日韓構建了海鐵聯運大通道。
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經形成7條國際鐵路通道,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持續拓展,已連接境外58個城市、境內20個城市。以成都為主樞紐,西向形成至羅茲、蒂爾堡、紐倫堡等的泛歐鐵路大通道;南向穩定運行經廣東、廣西北部灣,聯通粵港澳大灣區、東南亞、南亞的鐵海聯運班列和經廣西憑祥至越南河內的跨境鐵路班列,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東向打通連接京津冀、長三角等的東向通道,輻射日韓地區;北向穩定開行經二連浩特直達蒙古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
通道暢則貿易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波蘭、俄羅斯進出口增長尤為突出,分別增長203.9%和42.9%,其重要原因是成都至波蘭的中歐班列開行量達到549列,貨運量超4.5萬標箱,同比增長82.4%;至俄羅斯的中歐班列開行量達到738列,貨運量超6萬標箱,同比增長77%。
「綜合保稅區作為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升級版,將按照國家關於促進綜保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口岸樞紐型綜保區特色,在做優國際物流分撥業務的基礎上,持續產業集聚和監管創新,促進物流、商貿、製造深度融合。力爭在三年內,將其打造成為輻射西部,連結全球的國際物流分撥中心、保稅加工中心、跨境電商中心和轉口貿易中心。」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綜保區運營管理部部長唐靜表示。
以貿易聚產業
吸引總投資1090億元160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明確指出,生產性服務業是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持續做大做強生產性服務業。
四川吉門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7月,項目在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5.3億,建設佔地141畝,項目定位冷鏈、倉儲、中央廚房、生鮮加工、城市配送、研發、特色川菜及後勤保障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冷鏈央廚產業基地。項目從落戶到建設到投運,火速發展,前後不到一年時間,就實現了供應鏈統採、統配、統銷的良好運營狀態。
作為成都國際鐵路港供應鏈企業的代表,吉門立足「食品和食材」核心板塊,打造食品食材供應鏈領域的良好閉環,成為中國快消行業的供應鏈創新型服務商是吉門供應鏈的遠景。
吉門供應鏈是如何實現的呢?企業相關負責人郭少清這樣解釋:「當生鮮產品從基地農場採購回來以後,經過加工分揀挑選,品質好的經公司物流送往門下超市,次品則被送往中央廚房加工成便當盒飯,再次品的可以運往農場餵雞鴨魚豬等,農場生產出來的東西又銷售到各大門店超市,如此循環,形成閉環。」
據了解,目前,吉門供應鏈每天可為50餘家超市配送物資200餘噸,中央廚房每天可為100多家商超供應盒飯1萬餘盒。
以貿易聚產業。近年來,青白江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打造內陸開放高地。通道、平臺、生態圈三方面開放賦能,為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集聚比較優勢,為邁向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生產性服務業活力盡顯。
「十三五」期間,青白江發揮成都國際鐵路港「吸金石」作用,聚焦現代物流,引進玉湖、菜鳥、盒馬鮮生、中遠海運、蘇寧雲商等總投資1090億元的160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京東、易商、安能等供應鏈管理企業前50強41家落戶我區;聚焦國際貿易,引進實施綠地貿易港、英國利潔時等進出口貿易龍頭企業43個,搭建多功能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聚焦綜保區招商,籤約引進美國諾伏克-明宇生物健康保稅加工、美的家電西南出口中心、廈門建發進出口貿易結算中心、順豐鐵路跨境平臺、長久整車進出口基地等項目30個,保稅產業鏈初具規模。
做強產業生態鏈生態圈,圍繞「強樞紐、暢通道、聚產業、促貿易、優環境」,青白江在全球物流配送、國際班列、國際中轉、多式聯運等綜合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道路運輸倉儲和貨代(物流)業大幅增長,共有規上企業67家,佔服務業規上企業比重71%,已然成為我區服務業主支撐。
新興產業發展提速增效。電商賦能產業發展。新零售平臺(繽紛駕到)上線,通過「預售+自提」模式,有效解決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區居民日常消費需求。積微物聯榮獲商務部「2019中國B2B百強企業」。樓宇經濟品牌化發展。現代物流大廈作為首批成都市樓宇經濟服務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創建單位,成功通過成都市國家級樓宇經濟服務標準化試點驗收。會展經濟加快發展。設立區貿促會。舉辦第三屆「亞蓉歐」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等展會活動50場/次。培育國際貿易產業園、亞蓉歐商品館會展項目2個。
遵循「人城產」發展邏輯
「五大要素流」在成都國際鐵路港加速集聚
12月30日,青白江國際貿易產業園舉行隆重的封頂儀式。聳立的大樓主體被「封頂大吉」的大紅幅和一條條紅色祝福標語裝點得格外喜慶!
「今天項目最後一棟樓5號樓23層主體混凝土澆築完成,歷時1年,項目1—11號樓全部實現封頂,意味著該項工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下一步竣工入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項目負責人張豔明告訴記者。
青白江國際貿易產業園總佔地面積177畝,將打造成西部最大進出口商品交易中心,2021年年底實現竣工驗收。項目建設進出口商品直營中心、臨港孵化區、總部經濟及結算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家商品展銷館、文化交流中心、高端人才公寓、寫字樓和酒店。
「該項目打造的高品質科創空間,包括總部辦公、商業用地、租賃型配套用房、金融辦公、五星級酒店、共享會議中心、一站式服務, 涵蓋了從孵化研發——小試——中試——量產的全過程一體化生產服務配套和生活服務配套,滿足產業鏈所需的物理空間,保障生產功能支撐。項目遵循『人城產』邏輯,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動靜結合、獨立成市,統籌生產圈和生活圈。」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部高級主管卿光明表示。
青白江臨港生產性服務業生態圈正在悄然興起。據悉,截至目前,已引進聚集稅、匯、法、證、商、物、融配套服務企業上萬家,新引入國際貿易及中介服務、金融服務、法律服務等專業服務機構910家,深化一單制改革,共籤發提單3039單,融資金額1.89億元。
「依託鐵路樞紐的集散功能,將有效吸引全球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信息流『五大要素流』在成都交匯,拓寬資源的地域範疇。」卿光明認為,成都也在主動貢獻要素流,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服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