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黃金周數據超預期!從十一黃金周看中國消費內增長

2020-12-10 騰訊網

十一黃金周至今已走過22個年頭。

這22年的黃金周,不僅直接體現了國力的迅猛增長,更讓我們得見一個國家經濟轉型的脈絡和當下發展的重心。

黃金周的由來

建國初期我國全年法定假日只有7天。元旦1天、春節3天、「五一」1天、「十一」2天。

甚至在建國之後的40多年裡,我國都一直施行每周48小時工時制度,也就是說每周只有星期天可以公休一天。直到1994年,法定節假日的格局開始發生重大改變。

1994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將近5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也超過了4000元,國民消費能力開始快速膨脹。那時北京許多大型商場一到「休息日」就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經常性導致商場以及周圍街區的交通癱瘓。

不堪重負下,不少商場緊急制定「雙休日計劃」以應對蜂擁而來的「星期天客流」。於是次年,國務院就頒布規定:從1995年五一勞動節開始,公民休假日統一延長至2天,即每周五之後休息兩天。

人們對星期天的和消費的熱情是如此高漲,以至於直接開啟了第三產業的高速發展。

但即便如此,節假日的開放還是遠遠趕不上消費市場的井噴。

恰逢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我國連帶受損,當時國內經濟普遍不景氣。國家開始意識到,我國經濟儼然已經到了更改策略的地步,即從「儲存型增長」轉為「消費型增長」。

為了拉動內需,1999年國務院正式將「五一」、「十一」的假期調整為3天,並通過拼湊前後休息日的方式,形成了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連休7天的超級長假。

至此,黃金周正式誕生。

1999年第一個「十一」黃金周的誇張,親歷過的人估計到現在都記憶猶新。7天2800多萬人出遊,井噴的人流讓八達嶺高速全線癱瘓,覺醒了旅遊意識的國民創下141億的旅遊收入,而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僅為18667億元,這在當年看來,是前所未有的天文數字。

次年,黃金周的再度瘋狂。有了1999年的試水,人們利用長假紛紛出遊。有數據顯示,當年泰山景區創下一天接待超過5萬名遊客的記錄,這個記錄至今都沒有被打破。

黃金周的集中爆發,不僅快速催生了跟團遊 、線路遊、休閒遊和集中購物等「新民俗」。也讓「假日經濟」成了當時的流行詞。面對「突如其來」的旅遊大潮,景區、餐飲、賓館和交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景區票難買,買票排隊一等就是幾個小時;車難行、房難訂,導致住宿和餐飲價格短時間內成倍上漲。

從那時候開始,人們才驚奇的發現,原來黃金周真的蘊含黃金。

疫情下的黃金周有哪些不同?

走過了22個年頭的十一黃金周,就像幼童長成了青壯。1999年141億的旅遊總收入,到了2019年變成了6400多億,翻了近46倍。

而今年疫情後的第一個黃金周數據又如何呢?據文化旅遊部統計,2020年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665.6億元,相當于于八天時間就超過了1994年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

6億多旅遊人次,同比恢復近80%,這無疑是對我國今年疫情防控的有力肯定。總體來看,今年十一黃金周成功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活力。雖然出遊人次與上年相比略少,但消費數據,卻普遍反超。

據統計,假期八天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的銷售額約1.6億,平均每天銷售額都比去年高出近5%。從城市來看,十一期間北京、上海、甘肅和海南重點監測企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均在12%以上,其中北京地區增長超過18%;上海一個城市的線下實物商品零售額就達到了659億元;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異常活躍,七天四家免稅店零售額與去年相比翻了一倍還多。

不僅旅遊消費欲望旺盛,黃金周期間家裝、觀影、婚宴、家電、汽車和金銀珠寶等也均呈現明顯「報復性消費」現象。看電影、逛展覽、觀演出、去健身等成為居民休閒度假的熱門選擇。「十一」前7天,全國電影票房近37億元,為歷年黃金周次高水平。網絡購物、直播帶貨、網上訂餐、定製旅遊等新型消費在黃金周期間不斷蓬勃壯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黃金周期間,網絡零售額也被帶動增長了15.7%,取得358.6億元的銷售額。其他新型小眾消費如網絡平臺密室逃脫、VR遊戲、漢服體驗等新型消費訂單量同比增長58%。

人們在瘋狂傾倒消費需求的時候,有些行業則藉此「起死回生」。

眾所周知,今年疫情對國家各個經濟領域都造成嚴重衝擊,對於擁有眾多上下遊的產業的旅遊業來說,受到衝擊最嚴重,但也是恢復最晚的一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旅遊業是否穩步恢復,是觀察經濟未來走勢的最佳視角。

新加坡國立大學顧清揚教授甚至表示,時至今日中國十一黃金周的作用已不止於拉動國內消費,更是對提振國際市場、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具有指標性意義。

幸不辱命,八天時間我國旅遊業得到強力復甦。在攜程平臺上,機票、火車票、汽車票、用車等各類出行方式均實現全面增長。尤其租車自駕遊,成了今年爆款。在攜程租車發布的「2020十一租車自駕遊大數據報告」中顯示,國慶中秋假期租車自駕遊人數和消費額創下歷史新紀錄,攜程租車的車日量增長達到50%。

跨省旅遊同樣恢復迅速,作為熱門旅遊城市的北京在黃金周期間共接待遊客接近1億人次,較上年增長8.4%,其中外省來京旅遊人次為407萬,同比增長5.4%。

可能有人會說,雖然出遊場面火熱,但一些旅遊核心商品的價格還是比往年低的,比如國內機票。

要知道,在不少國外發達國家的航班還正遭遇停航、裁員和破產的時刻,黃金周直接將國內航空從疫情的陰影中拖出來,使其回到正常水平,已是重大成就。就此,世界銀行緊急調整預測,對中國2020年經濟增速的預測直接上調1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我國打了一個漂亮的「反擊戰」。十一黃金周如期為國內經濟的反彈帶來了強勁動力。

黃金周或成為提振中國消費的「火車頭」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國慶消費像是把錢從一個人的口袋,轉移到另一個人的口袋,但整體還在中國這個「大盤子」裡,何來的經濟增長呢?

其實國家鼓勵集中消費,更像是為經濟增長而做的「基礎建設」,其意義深遠。

例如,我國在過去15年裡修建了12萬公裡的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的造價相當昂貴,那過去十幾年裡這樣「大肆鋪張」修建高速公路,是否造成資源浪費呢?並不是的,2019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34億元,佔全球比重40%還多,其中網上零售額10.6億,同比增長16%。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已經超過5000萬人,相當於韓國一個國家的總人口。這樣的成績,少了縱橫全國的高速公路可辦不到。

從2018年數據可看,我國物流運輸的近80%都是公路來承接,鐵路只佔不到8%。

而國家利用黃金周刺激消費的做法,就好比是在修建「擴大內需的公路」。它給人們做了充分的消費心理建設,讓廣大百姓想消費、敢消費。

當前中國正構建以內循環為主的經濟體系,但這個體系最大的短板就是內需消費力不足,無法完全消化國內用於出口的產能。在貿易衝突不斷的時局之下,要想繼續擁抱經濟高增長,擴大內需就是重中之重。

縱觀全球,內循環最好的突破口是服務貿易,而旅遊業正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想要加速,就必須給旅遊業「提檔」。

所以今天的黃金周一手抓著「刺激消費」,一手託著「提振旅遊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意義非凡。

當年美國用3億人撬動了世界經濟,我們有14億人口,潛力相當巨大。但這部分潛力還沒有被發掘。對比中美兩國消費數據可知,美國人均一年消費額約25萬元,而2019年我國人均消費支出不到2.2萬元,其中佔大多數的農村居民的年消費額只有不到1.5萬。

所以拉動普羅大眾的消費,才是擴大內需的、運轉內循環的核心內容。但想讓百姓掏錢消費,首先得讓他們的口袋鼓起來。

按照原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估算,當我國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萬元左右時,內循環體系就會步入坦途。可按歷史經驗來看,達到這個地步需要10年以上。

正開闢經濟新格局的中國,急需有效的方法來加速內循環。目前看來,「農村經濟」和「消費發掘」為兩大重要手段。

一方面大力助農,無論是多省市頒布的農產品億元銷售補貼,還是各地針對農村電商、農村物流和農村人員返鄉創業的各項政策,都體現了國家對農村中低收入群體的精準扶持。

另外通過諸如黃金周等節日,充分發揮「假日經濟」的能量,從政府、平臺、商家三個層面發動消費補貼,強力拉動消費增長,並建設民眾消費價值。

總而言之,發展內循環經濟、擴大內需是當下我國經濟走到現在不得不踏出的一步,所幸我國還有十數億人口的消費內需等待被挖掘,市場潛力巨大。當未來社會體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時,漸入人心的黃金周將成為提振中國經濟的「火車頭」。

來源:招商銀行App社區

相關焦點

  • 2020年十一黃金周數據反觀中國經濟
    本次黃金周數據已陸續出爐,基本面數據向好喜人。 首先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
  • 中國「黃金周」消費火爆
    8天「超級假日」結束,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10月8日綜合測算,本次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836億元,按可比口徑前7天與2017年同比計算,分別增長11.9%和13.9%。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以「旅遊+」融合發展方式打造的旅遊小鎮、旅遊度假區、旅遊綜合體、特色旅遊產品等成為假日亮點。
  • 黃金周消費數據出爐 「吃喝玩樂」全面爆發
    作者:Emma Zhang 2020年「十一」黃金周,適逢國慶節、中秋節疊加,也是中國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的第一個黃金周。隨著小長假的落幕,不同行業的消費數據也陸續浮出水面。
  • 2020「十一」黃金周終迎「報復性」消費——這組數據告訴您
    2020年「十一」黃金周終於迎來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過出了春節的味道。一是根據商務部數據,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十一」前7天,全國電影票房近37億元,為歷年黃金周次高水平。同時,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價格總體平穩。
  • 「財經要聞」黃金周旅遊收入恢復七成 消費大超預期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顯得格外特殊,既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長假,又有國慶、中秋「雙節同慶」的8天假日加持。回顧此次黃金周假期,國內旅遊消費表現超過了許多專家在節前的預測,商品消費市場火爆,拉動我國經濟加速復甦。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8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 今年十一黃金周或現報復性消費
    多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翻倍 一天賣出8000萬元跟團遊今年十一黃金周或現報復性消費 「十一「臨近,伴隨國內疫情態勢好轉,市民旅遊出行需求旺盛,熱門旅遊目的地預訂需求激增據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平臺十一假期酒店預訂的平均支付價格比去年貴了近2成,大理、麗江、西安、三亞、畢節等多個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翻倍。國內旅遊消費不降反升,在多重利好下,十一長假旅遊市場或出現「報復性消費」,「十一「將成2020年首個旅遊高峰。
  • 黃金周加速復甦!長假消費數據來了
    中國旅遊研究院《2019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顯示,中國人去年出境旅遊人數高達1.68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3%。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僅2019年上半年,中國境外旅行支出就高達1275億美元。,朋友圈裡的熱鬧勁兒還沒散去,我們在朋友圈裡看「風景」,而外媒也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觀察著中國復甦的景象。
  • 外媒看十一黃金周
    來源:觀察者網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的報導。報導稱,在任何一年中,為期一周的「十一」黃金周假期支出都是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健康狀況晴雨表。「十一」黃金周成群結隊地散開到全國各地。
  • 外媒:「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經濟
    國際在線專稿:由於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民眾多選擇國內遊,多家外媒對此進行了報導。美聯社報導截圖法國《費加羅報》10月10日發表報導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期已經過去,在國內旅遊取消限制的情況下,「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許多著名景點「人山人海」,一些景點的門票早在10月1日便已全部售空。10月1日至4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5億人次。
  • 「十一」黃金周下沉市場增長亮眼 旅遊行業全面恢復在即
    不過,作為疫情後的首個旅遊黃金周,整個旅遊環境也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在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收入顯著提升的背後,則是由旅遊行業在下沉市場高速增長所帶來的一場結構性的行業變革。因此,此次「十一」黃金周,不僅是旅遊行業走出至暗時刻的重要時間,也是該行業明確未來方向的關鍵節點。
  • 阿里巴巴黃金周數據報告:愛吃愛美愛玩成為最大消費驅動力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獲悉,阿里巴巴集團(BABA.US)最新發布的《阿里巴巴2019「十一」黃金周消費數據報告》顯示,今年黃金周消費呈現出「新」「家」「國」三大特點。黃金周這20年,也是網際網路普及和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20年,20歲的阿里巴巴見證和推動了中國特色假日經濟的一次次升級迭代。20年來,中國人的消費和休假半徑不斷增大,黃金周消費數據正是經濟發展的最鮮活註腳。新消費、新市場、新業態今年十一黃金周,線上消費呈現精緻化、高效化、智能化趨勢,出門旅遊仍是主流度假方式。
  • 十一黃金周出行,看大數據目的地
    據新華社電十一黃金周前夕,高德地圖正式上線「高德指南」,依據十億「過來人」的出行大數據對國內350個城市的吃住行遊購娛進行熱門推薦。疫情以來,出境遊遇冷,國內遊近幾個月迅速回暖。多家旅遊機構預期,國內遊將成為今年十一黃金周的主力。高德大數據顯示,8月以來,國內用戶出行需求持續增強。近日,包括必遊景點、5A/4A景區在內的異地必遊類榜單瀏覽量漲幅最大。從全國範圍來看,遊客異地出遊最想去的十大城市分別是:成都、上海、西安、北京、青島、重慶、廣州、深圳、蘇州、杭州。其中,成都、上海、西安景點類榜單瀏覽量上漲超過40%,反映出遊客異地出遊需求開始變強。
  • 十一黃金周零售數據太驚喜,服裝銷售迎高速增長
    十一黃金周太美好,服裝銷售迎高速增長!  到底是誰讓紡織產業鏈在短短的幾天小長假「欣欣向榮」?十一黃金周太美好,服裝銷售迎來高速增長!  今年十一國慶節與中秋節雙節重合,形成了一個為期8天的加長版黃金周假期。
  • 十一黃金周的相關數據,再一次證明了拉動內需的重要性
    消費欲望被有效激發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由於前期疫情的影響及本次超長的假期等原因的綜合影響,市場消費熱情終於被有效激發,雖說還沒有完全恢復的以往的全部水平,但也基本上恢復了7層的功力。的時候就一直想像著所謂的「報復性消費」的產生,但很遺憾並沒有出現,而本次十一黃金周的相關數據則認證了所謂的「報復性消費」的到來。
  • 「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旅遊業
    2020-10-03 21:53:13 來源:參考消息網原標題:外媒熱議「雙節」合一|美國《紐約時報》:「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旅遊業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日發表題為《中國啟動「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
  • 同程藝龍與同程國旅聯合發布十一黃金周旅遊及出行消費盤點
    晴好天氣加上重點景區門票降價的刺激,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旅遊消費市場格外紅火,無論是收入規模還是出遊人次均創新高。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10月1日-4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5.02億人次,同比增長8.8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169億元,同比增長8.12%。
  • 十一黃金周果然現報復性消費  陝西旅遊出行購物消費全火爆
    近日記者從馬蜂窩平臺最新了解到,「十一」期間,國慶黃金周國民旅遊消費信心顯著增強,陝西全省共接待遊客4224.38萬人次,旅遊收入254.06億元,國慶黃金周商品銷售實現401億元,西安多景點排名位居全國前十。旅遊界專業人士王先生表示,從假期報復性消費的現狀來看,國內旅遊市場已走出疫情陰霾,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 「十一」黃金周折射中國經濟穩步回暖
    &nbsp&nbsp&nbsp&nbsp據新華社電 從北京故宮到上海外灘,從杭州西湖到重慶美食街,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旅遊市場顯現濃濃暖意。海外分析人士表示,旅遊業復甦是中國經濟穩步回暖的重要指標,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和動能。
  • 國泰君安:黃金周的消費是否真的魔力不再?
    零售餐飲消費增速繼續下滑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8年國慶黃金周消費數據,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4萬億元,相比2017年統計口徑少一天導致總量數據下滑,日均銷售額比2017年「十一」黃金周增長9.5%,增速同比小幅下降0.8%,扣除CPI後日均增速7.2%。
  • 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透視「十一」黃金周
    寒露不寒——超6億人次出遊,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據盡顯經濟暖意。 特殊之年,不尋常的假期。 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