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龍華區:八旬老人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員」

2020-12-16 身邊24小時

「果皮、剩菜是廚餘垃圾,報紙、舊手提包、牛奶盒、雨傘骨架這些是可回收垃圾,要放到藍色的桶裡。」12月11日下午,在海口市龍華區濱海新村的一棟居民樓裡,垃圾分類討論聲此起彼伏,今年85歲的王瑛和姐妹們就垃圾分類知識進行激烈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垃圾分類細節,更多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志願服務。」目前,王瑛所在的濱海社區健身操舞蹈隊成了志願隊,走街串巷宣傳垃圾分類。

友善社工志願者(中)為老年志願者講解垃圾分類知識。李萬內 攝

自10月1日,海口市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男女老少紛紛身體力行,如今,垃圾分類已是海口市民的潮流活動之一。「垃圾分類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能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做到物盡其用。」說起垃圾分類,王瑛深有體會,過去大家習慣將各類垃圾投放到同一垃圾桶裡,很浪費資源。現在,王瑛家裡擺放了社區發放的小型「兩色」垃圾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分別投放,而可回收垃圾則被王瑛有序放在陽臺上。

「我們都是舞蹈隊的,只要大家團結一致,什麼都可以做到最好。特別是垃圾分類,應該全民知曉、全民參與。」劉瑞鳳在濱海新村居住了20多年,剛開始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時,她和許多居民都覺得不太習慣,後來在街道、社區及志願者的宣傳下,她和王瑛、黃娟等志趣相投的老夥伴,在自己做好垃圾分類的基礎上,跟志願者一起開展垃圾分類服務,幫助不太熟悉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

黃娟告訴海口網記者,垃圾分類工作已有兩個月,她發現社區的環境改善不少,而且大家都很積極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友善社工志願者常常幫助我們,組織大家去上課、參加垃圾分類培訓,還要寫課後總結,慢慢地就熟悉了。」

據悉,自8月1日起,濱海街道聯合友善社工等社會組織每周五都會通過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特別是發動退休老人加入志願隊伍,如今,不少老人化身社區「垃圾分類宣傳員」,活躍在幫助居民準確投放垃圾的第一線,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海口網記者李萬內 特約記者劉偉)

【來源:海口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龍華區開展旅遊行業垃圾分類專題培訓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8月30日訊(記者鄺曉霞 特約記者劉偉)為進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類理念,切實做好龍華旅遊行業部門垃圾分類工作,8月27日,海口市龍華區旅遊行業垃圾分類專題培訓(第一期)舉辦,針對旅遊行業垃圾分類事項進行培訓,並現場答疑解惑。    在培訓開始之前,龍華區旅文局將製作好的垃圾分類標識,逐一發給各個酒店、景區負責人。
  • 市民、商戶齊參與 海口得勝沙商業街區試點垃圾分類
    6日,「黨建引領聚合力 垃圾分類我先行」海口龍華區中山街道得勝沙商業街試點推進大會戰儀式舉行,推進得勝沙商業街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中山街道得勝沙商業街試點垃圾分類。李萬內 攝當天,現場進行有獎問答、互動遊戲等環節,進一步加深廣大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其中,「垃圾分類大投籃」趣味遊戲互動吸引諸多市民參與。現場垃圾分類知識互動。李萬內 攝為何要以得勝沙商業街區作為垃圾分類試點?
  • 海口垃圾分類「出圈」!這些妙招被人民網、新華網關注
    海口垃圾分類「出圈」!:智能垃圾分類房進小區》關注海口擁抱人工智慧建設智能垃圾分類房報導原文如下近日,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的寶島花園設立智能垃圾房,小區居民可通過垃圾分類投放卡或者掃描二維碼進行投放。據悉,這套設備不僅能夠實時掌握每天產生的垃圾量和居民投放效果等,還能記錄錯誤投放的垃圾。
  • 提籃買菜拒絕使用塑膠袋 海口「花甲」老人積極分享「垃圾分類經」
    海口日報記者李銀 攝今年68歲的郭素琴來自陝西漢中,也是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南街道環保教育站的一名垃圾分類志願者。誰家有困難了,哪裡需要人手了,無論時間、地點大家總能看見她的身影——熱情、熱心是小區居民們對她的第一印象。「來到海口後還能發揮餘熱,為大家做點事情,我覺得可高興了。」郭素琴說。
  • 龍華區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加快建設能源生態園
    視察活動第一站來到了民治街道部九窩垃圾轉運點,代表們現場聽取了轉運點的相關建設情況。杜玲強調,要注意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儘量減少施工擾民現象。據介紹,去年12月,龍華區召開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專題會議,要求更高標準、更高質量開展垃圾臨時堆放點選址建設工作。民治街道迅速行動,在部九窩儲備用地範圍內,選取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地塊,建設街道生活垃圾臨時中轉點。
  • 編垃圾分類童謠 爭做小小宣傳員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森森 通訊員黃蓉蓉 文/圖)為進一步宣傳、推動垃圾分類,連日來,晉江市第四實驗小學開展了垃圾分類創編新童謠短視頻活動。 短視頻中,既有王一非、王一凡兩姐妹手拍樂鼓,共同唱演「廢舊品,種類多,分類別,不亂拋……」的自創垃圾分類童謠,也有盧錦沄單人主持「塑料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水果皮放入綠色垃圾桶……」的垃圾分類科普小宣傳。活動中,同學通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垃圾分類小童謠、兒歌、順口溜等,與爸爸媽媽、老師們一起創作垃圾分類宣傳口號,用普通話或閩南語進行演繹,讓垃圾分類和童言童語碰撞出有趣而美麗的火花。
  • 垃圾分類成老舊小區「新時尚」!提醒:大骨頭、貝殼等屬於其他垃圾
    按時分類投放、全程分類轉運……海口垃圾分類試點小區——農墾宿舍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加快進入實操階段。與沿襲多年的傳統收運機制不同,垃圾分類收運模式眼下正改變著社區、城管、環衛等部門的工作方式,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居民的生活習慣。日前,記者全程探訪了農墾宿舍小區,感受著這個老舊小區的變化。
  • 新時代文明實踐|寓教於樂 海口美蘭區舉辦垃圾分類趣味運動會
    ……」12月5日下午的海口美蘭區白沙門渡海紀念廣場,洋溢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當日,海口美蘭區2020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垃圾分類系列宣傳活動之垃圾分類首場趣味運動會在這裡舉辦,來自海南各大高校的學生環保組織的600餘名志願者們歡聚一堂,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共同迎接國際志願者日到來。拔河遊戲。
  • 旅遊大巴成垃圾分類流動宣講車,上海導遊、領隊當起了志願宣傳員
    據了解,從今天起,春秋旅遊導遊領隊將在所帶團隊中適時宣講垃圾分類知識,把為何要進行垃圾分類、如何正確做好垃圾分類等內容融入旅途講解中,做到準確傳達、生動表達。 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施行。
  • 青少年趣味垃圾分類公益活動走進海口小區
    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動中心供圖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2日電(郭厚松)「垃圾分類新時尚 自貿實踐我先行」公益活動12日在海口高路華小區開展。活動結合垃圾分類主題,通過拓展遊戲形式,將環保及垃圾分類知識巧妙的融於遊戲中,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來自高路華小區近100組家庭參與活動。
  • 汾陽:垃圾分類進校園 爭做環保小衛士
    近日,呂梁中環潔公司的工作人員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員,走進汾陽市昌蕾幼兒園,為這裡的小朋友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知識宣傳講座。「廢舊報紙屬於可回收垃圾、電池屬於有害垃圾……」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生動、詳細的視頻及現場答題了解了垃圾分類的意義,初步掌握了垃圾分類的知識,對垃圾分類投放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趣味互動環節,小朋友們踴躍爭先,熱情參與,點燃活動現場,垃圾分類小問答讓孩子們既收穫了獎品,又鞏固了所學知識。
  • 垃圾分類進校園,朝陽學子玩轉垃圾分類「新時尚」!
    華師一附中朝陽學校垃圾分類宣傳板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朝陽區教育系統各單位高度重視,認真落實,通過「北京朝陽教育」微信公號等平臺製作發布垃圾分類科普動畫,並推送朝陽區「朝小陽」垃圾分類宣傳動畫,幫助大家快速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倡議教育系統師生爭當垃圾分類的宣傳員,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宣傳志願服務活動
  • 蘭谿市諸葛鎮:傳統村落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近日,浙江省蘭谿市諸葛鎮厚倫方村推出了垃圾分類積分獎勵機制,掀起了垃圾分類又一輪熱潮。走進這個有著中國傳統村落美譽的村莊,感覺只有兩個字:清爽。乾淨的河道,整潔的村莊,秀美的生態環境,成為了這個有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落的又一張響亮綠色名片。「這得益於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自從開展垃圾分類以來,不僅『分』出了村民好習慣,也『分』出了好環境。」
  • 玩遊戲學知識 海口開展垃圾分類親子趣味公益活動
    12日上午,以「垃圾分類新時尚 自貿實踐我先行」為主題的垃圾分類親子趣味公益活動,在海口高路華小區舉行,近百組親子家庭參與活動,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活動現場,志願者向親子家庭講解如何做好垃圾分類以及垃圾分類帶來的影響等相關知識,發放宣傳資料,向大家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小遊戲。
  • 湖州安吉:天荒坪鎮銀坑村創新舉措推進垃圾精準分類
    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20年以來,銀坑村深入推進垃圾精準分類,推出「6+6」工作法,從改變農村人居環境、落實環境保護長效管理辦法等方面著力,讓村莊舊貌換新顏。「6個村民小組,各分派1名村幹部進行指導督促,每組再聘任一名宣傳員進行廣泛宣傳。」
  • 日喀則循序漸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
    、《日喀則市關於進一步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循序漸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深入宣傳 營造氛圍日喀則市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在日喀則地區上海實驗學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及處理」進學校的專題講座,切實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帶進課堂。組織全市28家試點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培訓工作,有效激發職工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熱情。
  • 海口秀英區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走進醫院
    8日上午,海口秀英區「垃圾分類,你我同行」系列宣傳活動走進海南省兒童醫院,向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大家踐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宣講。劉傑 攝「什麼是廚餘垃圾?」「我們平時的剩菜剩菜就是廚餘垃圾。」活動現場,秀英區邀請了專業人士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講,講解垃圾的類型以及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等知識,並鼓勵大家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支持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活動重點對溫度計等家庭常見的醫用器械損壞後如何分類,進行了細緻地指導。垃圾分類小遊戲。
  • 科達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倡導綠色綠色生活
    為助力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網格員積極為垃圾分類做好宣傳工作,為轄區居民講解如何進行分類。為提升轄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通過入戶宣傳,使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引導居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及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資源、節約能源的生活習慣。
  • 全球老人成為垃圾分類的主力軍!
    No.1老年人成為垃圾分類「監督員」隨著環保意識增強,越來越多的爺爺奶奶紛紛加入垃圾分類志願活動,他們化身社區「垃圾分類監督員」,活躍在垃圾分類的第一線像任奶奶這樣的老人對垃圾分類不難掌握,他們年輕時就經常分出可回收垃圾,分類經驗反而比年輕人豐富,子女們陪她聊天后,臨走的時候只需順手帶走她已經分類好的垃圾。
  • 我分類 我承諾|志願服務助力垃圾分類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她響應號召,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助力垃圾分類。她積極參加村裡組織的垃圾分類知識培訓,認真學習分類方法,從剛接觸垃圾分類工作時的不熟識,到後來在村裡每天定點定時收集廚餘垃圾時,她總能做到分類正確、投放及時,她的家裡,不僅垃圾分類桶整潔有序,還有十幾盆精心打理的綠植,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也在孫君芝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後深入到這個家庭的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