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籃買菜拒絕使用塑膠袋 海口「花甲」老人積極分享「垃圾分類經」

2020-12-09 湘湘帶你看社會

郭素琴將收集的酒瓶放置在指定筐內。海口日報記者李銀 攝

今年68歲的郭素琴來自陝西漢中,也是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南街道環保教育站的一名垃圾分類志願者。誰家有困難了,哪裡需要人手了,無論時間、地點大家總能看見她的身影——熱情、熱心是小區居民們對她的第一印象。「來到海口後還能發揮餘熱,為大家做點事情,我覺得可高興了。」郭素琴說。

積極分享「垃圾分類經」

12月6日上午,記者見到,郭素琴梳著一頭乾淨利落的黑色短捲髮,將屋子收拾得整潔宜人,對家裡的垃圾分類也有著嚴格的要求:「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我們要分類;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我們要分清。」

對垃圾分類,郭素琴非常認同,她說自己的垃圾分類習慣是從2019年3月開始的,到現在已經堅持了1年多了。

「最初推行垃圾分類是比較難的,因為很多人對垃圾分類不理解,也不太支持,我們只能天天堅持,從瓊苑廣場小區這些老人家『下手』,引導大家正確投放垃圾,還能獲得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白沙門環保教育站長蔣付軍告訴記者,郭素琴就是她的第一個支持者,慢慢地,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

郭素琴和兒子、兒媳同住,因為夫妻二人工作較忙,郭素琴就把從環保站學來的垃圾分類知識帶回家,再普及給兒子兒媳以及6歲小孫子,現在帶動全家投身志願服務。

郭素琴不僅將自家的垃圾處理得妥妥帖帖,也一直向鄰居和親朋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幫助小區做力所能及的事。「郭素琴老人一家每月收集約200斤紙箱用於支持環保工作,是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達人。」葉女士自豪地介紹郭素琴的垃圾分類經驗,希望更多居民向郭素琴學習。

提籃買菜拒用塑膠袋

「我們家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郭素琴說,一次性塑膠袋的確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這一時的方便有時會帶來長久的危害。對廢塑料垃圾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對大自然造成極大危害。因此,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碗等一次性物品在她們家被喊「NO」。而上街購物不可避免要使用時,她們則會儘量減少,如果能一個塑膠袋解決就不會使用第二個。「現在,我和小孫子去菜市場買菜都會帶個菜籃子。」郭素琴說,她經常提醒家人,在各方面都應從環保出發,從思想上營造綠色氛圍,行動上做一個愛護環境的踐行者。

除了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郭素琴還懂得利用廢品,變廢為寶。「廢紙、舊檯曆、易拉罐等都可以循環利用。」郭素琴笑著說,現在檯曆做得越來越精美,質量也越來越好,如果每年使用完就扔掉比較可惜。因此,她想了一個辦法,即把自己和家人照片衝洗得和檯曆尺寸比較接近,然後再把照片粘上去。這樣即可以不浪費,也增加了生活的小情趣。

在郭素琴眼裡,很多旁人看起來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寶」。她把喝過的易拉罐剪成花瓣狀,做筆筒和裝飾品皆可宜。「現在家裡這類裝飾品沒有在老家時候多。」郭素琴說,以前,她還會把變廢為寶的物品掛在牆上當裝飾物。(海口日報記者 李銀)

【來源:海口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關注丨她們提著籃子去買菜,有的家庭一天最多能減塑膠袋30個
    10月8日,潤龍社區首批「菜籃子」隊伍正式成立,由15名積極參加社區志願服務的社區居民構成。自此,「菜籃子」隊伍便成了今日菜市場、生鮮超市的一道風景。「我今天中午要出去吃飯,所以菜買得少,大概減少使用了五六個塑膠袋。等到周末孩子和孫子們都回來,17個人湊齊了得兩桌飯菜,那時候能節省至少30個塑膠袋嘞!
  • 垃圾分類該如何對待塑膠袋?
    原標題:垃圾分類該如何對待塑膠袋? 將於明年5月1日實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稱《條例》),明確了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使用超薄塑膠袋。記者近日在採訪時發現,到底什麼樣的塑膠袋算超薄塑膠袋,購物時裝東西的塑膠袋怎麼分類投放,老百姓還是一頭霧水。
  • 海口龍華區:八旬老人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員」
    12月11日下午,在海口市龍華區濱海新村的一棟居民樓裡,垃圾分類討論聲此起彼伏,今年85歲的王瑛和姐妹們就垃圾分類知識進行激烈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垃圾分類細節,更多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志願服務。」目前,王瑛所在的濱海社區健身操舞蹈隊成了志願隊,走街串巷宣傳垃圾分類。友善社工志願者(中)為老年志願者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 前永康社區婦女之家重提「菜籃子」拒絕白色汙染垃圾分類活動
    拒絕白色汙染近日,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出臺的《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中提出了嚴格的「限塑10條」,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同時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行業強化減塑力度
  • 北京垃圾分類該如何處理塑膠袋?分三種情況
    將於明年5月1日實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稱《條例》),明確了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使用超薄塑膠袋。記者近日在採訪時發現,到底什麼樣的塑膠袋算超薄塑膠袋,購物時裝東西的塑膠袋怎麼分類投放,老百姓還是一頭霧水。
  • 垃圾分類已成時尚,為何塑膠袋消耗量仍然巨大?
    當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其中一個問題大家是否都注意到了,那就是用於裝垃圾的塑膠袋子,每天用量依然是驚人的。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其中僅用於買菜的塑膠袋就達10億個。
  • 經開區各學校積極推行垃圾分類
    九江新聞網訊(劉曉紅 湯芳倩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周慧超 文/攝)「麵包屬於廚餘垃圾,外面的塑膠袋屬於其他垃圾。」 近日,在經開區興中學校的課堂上,有關垃圾分類知識的趣味互動遊戲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自經開區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以來,公共機構積極應對,經開區教育部門在全區學校、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進校」活動。11月底,經開區城市管理部門制定出臺了《九江經開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決定將七裡湖街道設為城市生活垃圾試點區域,區直及駐區行政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全面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垃圾分類,塑膠袋何去何從?
    新實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5月1日開始,禁止在本市生產、銷售超薄塑膠袋。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使用超薄塑膠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塑膠袋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它的大量使用和隨意丟棄也造成了環境汙染。那麼,塑膠袋該何去何從?
  • 武漢新洲退休所長37年堅持提竹籃買菜,希望塑膠袋退出市場
    《中國紀錄》新聞專欄 陶火應 武漢新洲報導武漢市新洲區道觀河風景區77歲的退休所長每天去菜市場買菜都是用竹籃,一晃37年了,7月15日,記者跟隨這位老所長體驗他買菜的全過程。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趙明山老人家,他正在和妻一起吃早飯,20分鐘後,趙明山老人和往日一樣提著竹籃子前往離家800多米的菜市場買菜,在菜場,老人首先在菜攤上買了一瓶辣醬放入籃子中,然後又在甘書清菜攤買了二塊豆腐也放入竹籃子,買放菜後就在菜場撿丟棄的蔬菜帶回家餵雞。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超薄塑膠袋一次性用品使用將受限
    按照規定,明年5月1日起,超薄塑膠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的使用將受限,單位和居民不執行垃圾分類將面臨處罰。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如何?記者探訪發現,街道小區多數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有街道引入智能化設備降低居民分類投放難度。還有企業實施無垃圾桶化辦工,三個月垃圾減量超50%。多數學校也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垃圾分類相關課程和實踐內容。
  • 確保垃圾分類到位 叮咚買菜開展前置倉垃圾分類自查工作
    近日,因個別站點存在垃圾分類執行不到位等問題,浙江寧波海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叮咚買菜站點進行了相應處罰和指導。針對該事件,叮咚買菜高度關注,立即採取措施,由公司各相關業務和職能部門成立專項小組,對存在問題的前置倉進行了嚴肅整頓,並對全市範圍內的前置倉進行了一次垃圾分類自糾自查工作。
  • 全球老人成為垃圾分類的主力軍!
    自上海領先正式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全國掀起了一股城市新風潮,在社區內外、街頭巷尾,都呈現出了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態勢。你可能有所不知,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環保運動中,老年人們可謂是其中主力軍,他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操作也比年輕人更加熟練準確。
  • 【戳視頻】塑膠袋算什麼垃圾?跟專家學習垃圾分類小常識
    【戳視頻】塑膠袋算什麼垃圾? 霍亮冰城垃圾分類工作正穩步推進不過在日常垃圾分類投放過程中枯枝敗葉、枯鮮花屬於哪類垃圾?
  • 海口瓊山區椰博小學積極推行垃圾分類進校園
    海口瓊山區椰博小學積極推行垃圾分類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掌握環保知識學生利用可回收垃圾製作手工作品。「垃圾是放錯地方的寶貝,垃圾分類並不難,只是舉手之勞。我們不但要在校園裡自覺分類,走出校園後也要影響家人,帶動社會,為全社會的垃圾分類投放貢獻我們的力量。」椰博小學三年級的同學陳一寬說。為創建生態文明校園,深化校園垃圾分類工作,海口市瓊山區椰博小學把垃圾分類教育作為常態化實施,精心設計,將垃圾分類工作貫穿於學校各項活動之中。
  • 塑膠袋是可回收垃圾嗎?
    今天來說說垃圾分類的事情。垃圾分類的意義想必大家都知道,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之一。垃圾分類的具體優點也很明顯:減少佔地,減少汙染,變廢為寶等。政府為這個事情也投入了不少。
  • 青少年趣味垃圾分類公益活動走進海口小區
    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動中心供圖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2日電(郭厚松)「垃圾分類新時尚 自貿實踐我先行」公益活動12日在海口高路華小區開展。活動結合垃圾分類主題,通過拓展遊戲形式,將環保及垃圾分類知識巧妙的融於遊戲中,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來自高路華小區近100組家庭參與活動。
  • 垃圾分類實行多年,日本怎麼才想起來塑膠袋收費?
    雖然日本在垃圾分類回收方面是全世界的榜樣;但近年來相較「全球限塑」的趨勢,日本在塑料垃圾以及塑膠袋的限制,卻遲遲未提出明確的目標。塑膠袋收費,你支持嗎?塑膠袋全國收費的消息很快引發了日本社會的討論。減少不要的垃圾,防止全球變暖。最近去便利店和超市一定會帶環保袋。」而質疑聲則指出,塑膠袋只佔塑料垃圾的一小部分,限制塑膠袋使用並不能明顯改善塑料垃圾問題;相比塑膠袋,佔塑料垃圾總量一半以上的塑料包裝問題更有待解決。另外開發價格低廉的生物塑料和可降解塑料也應成為當務之急。
  • 聊不完的垃圾|新書分享:垃圾何其多,推廣分類如何「避坑」
    8月18日,澎湃新聞做了一次《垃圾分類的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的新書分享會直播(視頻),以下為音頻和文字整理:比如使用環保袋、自帶杯子重複使用。源頭減量的下一步才是垃圾分類,最後一步則是末端處置的焚燒坑埋。回到剛剛的問題,垃圾分類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我們一開始在推廣垃圾分類時,會跟很多叔叔阿姨聊天。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塑膠袋太多了,對我們的子孫後代影響太不好了,但他們自己還是拿著塑膠袋去菜場。當時我就想,為什麼不可以讓他們去拎著菜籃子去買菜?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塑膠袋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上海垃圾四分法,規定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大家在生活中有過了解,大概知道是些什麼物品,但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大家一頭霧水,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知識。一、生活中幹垃圾有哪些?
  • 最美我的家丨垃圾分類家行動,綠色生活我先行
    在日常生活中,範穎和家人從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外出買菜購物從來不用塑膠袋。為了踐行垃圾分類行動,她家的家庭垃圾分類行動從每天的清晨就已經開始。範穎還在網上購買了垃圾分類遊戲卡片,教孩子和老人掌握垃圾分類知識。社區開展招募垃圾分類指導員活動,範穎第一時間報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社區守桶人,為建設美好社區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