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她們提著籃子去買菜,有的家庭一天最多能減塑膠袋30個

2020-12-24 三湘都市報

「我不要塑膠袋,直接放在籃子裡!」

「來來來,豆腐放在飯盒裡。」

……

提籃買菜現象在長沙市嶽麓區漸成新風景

一捆青菜、一顆包菜、一根山藥

都直接放在籃子裡

新鮮得很

4片白嫩嫩的豆腐

則用飯盒裝著

放在菜籃子一角

……

這股環保新風在嶽麓區銀盆嶺街道興起,在環保達人張運和的發起和推動下,長沙已有14個社區、2個小區參與其中,粗略統計有300餘位居民加入了「菜籃子」隊伍。

新時尚

買菜直接裝進竹籃

肉和豆腐飯盒來盛

10月11日9:00

長沙市嶽麓區梅溪湖街道

潤龍社區的「菜籃子」隊伍新成員歐姐

帶著她的標準「行頭」

一個竹籃加一個飯盒

去小區附近的生鮮超市買菜

只見她熟練地把菜籃子往秤上一放

賣菜老闆自然地在秤上按了幾個按鈕去皮稱重

然後

歐姐一邊往菜籃子裡裝青辣椒

一邊跟老闆聊天

今天多買幾斤辣椒,回去做剁辣椒。

10月11日,「菜籃子」隊伍成員歐姐一行正提著竹籃在菜場買菜。記者 和婷婷 攝

稱好辣椒

歐姐走到隔壁的肉攤子上

將籃子裡的飯盒遞給了老闆

老規矩,半斤肉。

只見賣肉老闆手起刀落再稱重

一塊巴掌大小的豬肉就被裝進了飯盒裡

又提籃子來買菜啊!

買菜間

歐姐碰上了街坊鄰居

就拉起了家常

是嘞是嘞,環保嘞!

平常買肉、豆腐之類就裝飯盒裡隔離下,

其他菜裝籃子裡就可以了,

一個塑膠袋都不需要啦!

正言語間

歐姐碰上另一名「菜籃子」隊伍新成員謝芳

歐姐熱情地拉著謝芳的手說

剛好你來了,我們互相拍哈照,

待會發群裡打卡!

十幾分鐘的買菜時間

提籃子的歐姐一行

簡直成了菜市場裡最亮麗的風景

不時有人探出頭看新鮮

和歐姐聊天或打聽籃子的價格和購買渠道

環保帳

有的家庭一天最多能減塑膠袋30個

潤龍社區主任黃茜

9月25日,環保先鋒張運和來社區講課,提及『拒塑提籃買菜』行動,我們一拍即合,立刻購買了菜籃子加入『竹籃買菜大軍』。

10月8日,潤龍社區首批「菜籃子」隊伍正式成立,由15名積極參加社區志願服務的社區居民構成。自此,「菜籃子」隊伍便成了今日菜市場、生鮮超市的一道風景。

「我今天中午要出去吃飯,所以菜買得少,大概減少使用了五六個塑膠袋。等到周末孩子和孫子們都回來,17個人湊齊了得兩桌飯菜,那時候能節省至少30個塑膠袋嘞!長此以往,我減少使用的塑膠袋數量簡直驚人。」買完菜,看著其他大包小包用塑膠袋裝東西的市民,謝芳跟記者默默算了一筆環保帳。

「我每天要提著籃子送孫子上幼兒園,然後順道去買菜。開始的時候孫子還問我提籃子幹啥,我和他解釋了之後他就懂了,因為他在學校有學習垃圾分類,還跟我說『娭毑,我為你驕傲』嘞。」聊起孫子的表揚,55歲的歐姐臉上儘是驕傲的神情。

監督法

群裡打卡能記分

當選「每周一星」有獎勵

歐姐和謝芳的提籃買菜行動在長沙並非先例。據悉,早在2017年,長沙市兩型辦就在銀盆嶺街道的12個社區發放了120個菜籃子給社區居民,鼓勵他們提籃買菜,拒絕塑膠袋。

我認真觀察過,兩年下來,真正堅持提著籃子去買菜的市民少之又少,大多數人把籃子領了就沒下文了。

張運和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一個竹籃的成本要幾十塊,比如潤龍社區購買的竹籃就是65元一個。「有些市民會有貪小便宜的思想,把籃子領回家就完事了,並沒有減少使用塑膠袋。但話說回來,一些類似送籃子的鼓勵舉措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關鍵還是需要監督。」

就此,今年4月,張運和再次召集了當初120名領了籃子的居民,發起成立了銀盆嶺街道「竹籃買菜大軍」,並設立了監督機制。他為老伴劉放輝安排了個細緻活:

記錄大家每天的竹籃買菜打卡情況

每打卡一次記1分

打卡還要遵守規則

譬如提著菜籃子

但背景不是菜市場的

不予記分

沒有旁人見證的自拍

不予記分

其他的環保行為也可以

不用的衣服

捐給了有需要的人循環利用

有現場照片的

可以記1分

除了微信群打卡,每天晚上,張運和都會在朋友圈表揚使用竹籃買菜的積極分子,並評選「每周一星」、「每月一星」,對積極參與環保的居民進行嘉獎。如今這個機制也同步引進至潤龍社區。

效果

「提籃買菜」行動

已吸引300多人參與

張運和說,「拒塑提籃買菜」行動啟動至今,銀盆嶺街道已經累計有100餘人參與,一天最多的時候有30多人參與。如今,通過講課和呼籲,該行動已覆蓋嶽麓區銀盆嶺街道12個社區、梅溪湖街道潤龍社區,開福區荷花池社區以及瀏陽市的鴻宇小區、宜和小區。

「現在長沙大概有300多人參與進來,按每人平均每天節省5個塑膠袋計算,一年下來就是個很大的數量!」張運和說,為了推廣拒塑提籃買菜,他已經墊付了1萬多元的買菜籃子的錢。

接下來,在未來的五年時間裡,除了尋求政府和街道支持外,我還打算找些企業合作,讓企業提供籃子鼓勵居民,我們給企業在籃子上打廣告。這樣,拒塑提籃買菜行動才能覆蓋得更廣,帶動更多的人群參與此項環保行動。

聲音

買菜變得有儀式感了

這幾天堅持「拒塑提籃買菜」,感覺買菜也變成了一個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心情都很好。

我們原來以為「環保」是個多高大上的東西,聽了張老師的課發現其實挺接地氣的。現在讓我們直接做垃圾分類那我們確實難得分清,但是我們可以從買菜做起,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使用量。

——潤龍社區居民歐姐

拒塑提籃買菜反響很好

我們原本是計劃半年後成立潤龍拒塑提籃買菜打卡二組的,但是看到目前一組的反響這麼好,我們就考慮再過一季度就提前成立二組。

——潤龍社區主任黃茜

持續推廣,讓垃圾減量

曬的是提菜籃買菜照片,打的是不用塑膠袋、讓垃圾減量的卡。假如長沙市有一半的市民提菜籃子買菜,不用塑膠袋,那垃圾量會減多少啊!

我現在65歲,只要身體允許,拒塑提籃買菜這個事情我還打算繼續推廣五年,至於環保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提籃買菜」發起人張運和

記者 和婷婷 通訊員 章迎春

相關焦點

  • 150個菜籃子挎出來的銀盆嶺風景:一個家庭30年少用3萬多個塑膠袋
    在銀盆嶺街道,像譚桂軍這樣挎著竹籃子去買菜的有一百餘人,他們出沒於銀盆嶺街道大大小小的菜市場、生鮮超市,成為該街道一道獨特的風景。竹籃買菜發起者張嗲:環保從垃圾減量開始,30多年少用3萬多個塑膠袋2017年,最早發起提菜籃子去買菜的,是住在該街道銀雙路潤澤府小區的張運和嗲嗲。
  • 武漢新洲退休所長37年堅持提竹籃買菜,希望塑膠袋退出市場
    《中國紀錄》新聞專欄 陶火應 武漢新洲報導武漢市新洲區道觀河風景區77歲的退休所長每天去菜市場買菜都是用竹籃,一晃37年了,7月15日,記者跟隨這位老所長體驗他買菜的全過程。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趙明山老人家,他正在和妻一起吃早飯,20分鐘後,趙明山老人和往日一樣提著竹籃子前往離家800多米的菜市場買菜,在菜場,老人首先在菜攤上買了一瓶辣醬放入籃子中,然後又在甘書清菜攤買了二塊豆腐也放入竹籃子,買放菜後就在菜場撿丟棄的蔬菜帶回家餵雞。
  • 老漢去買菜,每天回家都發現籃子裡藏著錢,老伴偷偷跟蹤傻了眼!
    有的時候,兩個老人開始撿破爛為生,用撿的東西去換一些零錢,順便買點菜,每天回來後做點兒簡單的飯,老兩口分著吃了,這麼一天也就過去了。村裡人有的時候覺得兩個老人太可憐了,也會給老人們送去一些肉類和衣服。每天早上一大早,老漢就會提著籃子去菜市場買菜,而老太太就是在家裡打理一些家務,可是讓老伴兒覺得奇怪的是,老漢每天去買菜,買完菜回來,就發現籃子裡藏著大小不等的錢,有的時候是十塊二十的,有的時候也有幾塊的。
  • 泰迪背著籃子去買菜,直立行走引眾人圍觀:這啥狗,跟個小人似的
    這把它們當做孩子來養,不僅僅是指在吃喝上儘自己所能滿足它們,給它們最好的,有的人會讓自家的寵物像人一樣站起來走路,還會給它們買小衣服等等。其中,代表寵物就是泰迪了。泰迪是現在一種非常熱門的寵物,幾乎滿大街上看到的都是泰迪,它們有著一身卷卷的毛髮,身材嬌小,看起來就像是洋娃娃一樣,很容易贏得別人的喜歡。
  • 國際法院首位中國籍女法官:我也挎籃子去買菜
    精通學術的資深外交官  薛捍勤1955年9月出生在上海,成長在北京,出身軍人家庭。  1980年,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的薛捍勤直接被分配進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其後,她從該司的副處長升至司長。2002年,薛捍勤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8年後成為該委員會歷史上第一位女主席。
  • 沒有塑膠袋後,我在上海尷尬的一天
    我頭一天在樓下超市買東西,就碰壁了。原來花2毛錢就能買到的塑膠袋沒有了。望著一大堆東西,只能忍著肉痛,花1塊錢,購買店員推薦的無紡布袋。 結果第二天,我在全家買東西,又被告知沒有塑膠袋。天寒地凍,不能手捧著,再次掏錢「受教育」,用相較以前6倍的價格買了布袋。
  • 去上海菜市場買菜,中老年出門這樣做,拍照給你們也瞧瞧,真羨慕
    上海的家庭主婦們早晨初次見面,經常會有這樣的問候,「今朝儂小菜場跑過伐?」在上海,不管菜場大小,都叫作小菜場,不管你是買雞鴨魚肉還是青菜蘿蔔,只要放進菜籃裡都成了小菜。一方面是因為上海人吃菜講究少而精,另一面是因為以前老上海人只有在吃西餐的時候叫做大菜,滬人自家吃的菜統稱「小菜」。
  • 提籃買菜拒絕使用塑膠袋 海口「花甲」老人積極分享「垃圾分類經」
    誰家有困難了,哪裡需要人手了,無論時間、地點大家總能看見她的身影——熱情、熱心是小區居民們對她的第一印象。「來到海口後還能發揮餘熱,為大家做點事情,我覺得可高興了。」郭素琴說。提籃買菜拒用塑膠袋「我們家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郭素琴說,一次性塑膠袋的確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這一時的方便有時會帶來長久的危害。對廢塑料垃圾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對大自然造成極大危害。因此,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碗等一次性物品在她們家被喊「NO」。
  • 沒有塑膠袋生活會變成啥樣?泰國禁塑法令發布,當地人用腳盆買菜
    平常出去買菜的時候,大家都是咋拎的?作為一名90後,出門從來不帶包,每次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買個塑膠袋子,但是如果有一天去超市沒有塑膠袋了,生活會變成啥樣子?沒有塑膠袋生活會變成啥樣?泰國禁塑法令發布,當地人用腳盆買菜。
  • 她們就在自家廚房裡做外賣,一天能賺4位數!但最近惹上了麻煩...
    (原標題:她們就在自家廚房裡做外賣,一天能賺4位數!如果告訴你,通過網際網路訂餐也能讓你享受到「回家吃飯」的感覺,你願意去嘗試嗎?  正是瞄準了這類需求,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專門推出了「家廚類」的網絡訂餐平臺。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了解,目前,深圳、上海等地的「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已經悄然興起,《深圳商報》此前還曾撰文稱,一些都市白領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回家吃飯」的願望。
  • 泰國停禁用一次性塑膠袋 民眾提水桶、洗衣籃等去購物
    中國日報網1月4日電 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袋消費國之一,每人每年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的數量高達3000個。然而,去年發生了多起野鹿、儒艮等動物誤食塑膠袋後死亡的事件,這使得泰國民眾愈加意識到塑料垃圾對動物和環境造成的威脅和破壞。
  • 選天然氣壁掛爐品牌排行榜記得避開籃子公司
    那麼來看看導致客戶只關注家用燃氣壁掛爐的原因有哪幾點:1、名牌主機的品牌影響力2、「籃子公司」的刻意宣傳和過分吹捧3、主機價格佔系統價格比重較大4、不了解供暖系統什麼是「籃子公司」?供暖行業在南方的發展時間不長,行業比較混亂,出現了大量混水摸魚的「籃子公司」。
  • 日本媽媽收納塑膠袋方法,一年可以節省上百元,再也不用買垃圾袋
    買菜回來的塑膠袋一大堆,分享一個整理塑膠袋的小妙招。每次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都會拎回來,大大小小的塑膠袋有一大堆,那麼塑料它是非常難降解的一種物品。我們可以重複的利用他,每天利用這些菜市場買菜拎回來的塑膠袋子作為垃圾袋,那麼您一整年都可以不用再買塑料垃圾袋了。
  • 全面禁用塑膠袋後,泰國人買菜的畫風火了!
    早上撈的魚賣完了去商店裡買點零食▽這從頭到腳的貴族氣息一看就是個大戶人家▽愛吃薯片的小哥哥也能看得出熱愛家務▽眾所周知,我國早在12年前就開始了針對塑膠袋的限塑令。一方面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 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另一方麵塑料袋要格外收費。有的人可能會說:「太大題小做了,一個塑膠袋而已能有多大影響?」你以為微不足道的塑料垃圾,其實在很多想像不到的「世界盡頭」都留下了印記。
  • 「乖乖」狗每日叼籃買菜(圖)
    住在槐泗鎮東頭的居民經常看到這樣一幅情景:每天上午9點左右,一隻身材肥大的狗狗叼著空籃子跟著主人去菜場,然後再叼著裝滿菜的籃子回頭。
  • 垃圾分類已成時尚,為何塑膠袋消耗量仍然巨大?
    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其中僅用於買菜的塑膠袋就達10億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超市節能報告顯示,全國超市行業每年消耗的包裝袋價值高達50億元人民幣,其中以塑料購物袋為主。據有關部門測算,每生產1噸塑料,需消耗3噸石油。
  • 可降解塑膠袋大號每個1.2元 西安各大超市正加緊「塑膠袋」升級
    截止本月底,西安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今天(12月8日)走訪了西安市多個超市、藥店以及社區菜市場了解到,各大商超已經開始加緊更換可降解塑膠袋,可降解塑膠袋仍採取有償使用,大號每個1.2元。但還有不少小商鋪店主反映,並沒有收到相關消息,自己也沒有關注。
  • 限塑12年多少喜與憂|醫學專家:劣質塑膠袋盛裝高溫食品易致癌
    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因為疫情逐漸好轉,快遞業務也在不斷回暖,數量不斷增加,現在一天可接收 70-100 件快遞不等,其中用塑膠袋裝快遞的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 衣物類的物品用塑膠袋包裝的居多,有些店家也會把同一人下單的幾件物品用一個大塑膠袋包裝,這樣可以省去一個或幾個塑膠袋。" 該工作人員說。此時,一名中年女子進來取快遞,她取走用塑膠袋包裝的快遞出門後,撕掉了包裝並扔進了附近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