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開始嘗試百合種植,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截至去年年底,昌平區流村鎮北莊村的食用百合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10餘畝,靠著種百合、發展配套產業和部分政策性公益崗位就業,全村30戶低收入戶已全部脫低,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百合發展勢頭旺盛,給村民帶來了穩定收入,今年,北莊村又開闢出一條增收新路——發展「家庭菜園」,多管齊下讓村民的日子再上一個新臺階。
閒置大棚變身「家庭菜園」
7月9日上午,儘管是下雨天,路況欠佳,但家住亦莊的溪女士和胡女士還是結伴驅車前往距家70餘公裡的流村鎮北莊村,到自己的專屬「小菜園」裡採摘新鮮的蔬菜。「你看這裡有西紅柿、黃瓜、豆角,種類很多,我們倆是今年4月的時候認領這塊兒菜園的,種了些自己想要的菜種,平時都是當地的村民幫著我們管護,這不蔬菜長成了,雖然天氣不好,但是想想能吃到自己菜園裡長出來的無公害的菜,我倆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開上車就來了。」採摘完畢,滿載而歸,溪女士和朋友心情甚好。
溪女士和胡女士認領的菜園是由流村鎮北莊村村民姚長喜家原有的一處閒置大棚改造的,像這樣的大棚,姚長喜家共有4個。姚長喜告訴記者,原來在大棚裡自家也種了些蔬菜,但是由於銷售渠道受限、無暇管理,地裡都長上了雜草,大棚也就荒廢了。「我們第一書記就建議我把家裡的4個大棚騰出來,可以分成一些『小菜園』讓願意農作的人前來認領,反正大棚閒著也是閒著,人家給租金,我平時就給除除草、澆澆水,幫著打理打理,也不費事兒,還能增加收益,我覺得挺好。」為了加強與認領人的溝通,姚長喜還給每個棚的認領人建立了微信群,看著大家在群裡相互交流,分享豐收的喜悅他也感到十分開心。
流村鎮北莊村第一書記周清告訴記者,利用閒置大棚改造的「家庭菜園」由村民負責日常維護,認領人也就是「菜園主」負責種植和採收。「『家庭菜園』項目我們從今年4月初開始試點實施的,確定要做以後我就通過朋友圈進行宣傳,認領者只需要按年支付租金,種子、肥料、養護這些費用都由我們來承擔。為了保證『家庭菜園』能夠得到有效管護,我們還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的學生不定時到大棚裡查看蔬菜長勢,給我們指導解決蔬菜種植中遇到的各類技術問題,目前試點的4個大棚裡劃分的『小菜園』已經全部被認領完了。」
資源充分利用才能發揮更大效益
探索推行「家庭菜園」是剛來北莊村掛職半年多的第一書記周清為村莊發展、村民增收規劃的第一個項目。邁出這第一步,前期也經歷了審慎的考察和評估。
「在對全村的調研中,我發現除了百合園,北莊村還有100多畝果園、20多個蔬菜大棚和部分民宅由於人員外出等原因被閒置。如果這些資源能夠充分開發利用、或進行對外承包,村民的收入又能增加不少。」周清說。
在開發北莊村閒置資源的過程中,周清也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經過實際考察後周清發現,北莊村果園分布零散、難以統一管理;大棚雖價格便宜,但種植成本太高,短期內想要通過對外承包實現收益太難。周清只能思考其他路子。在和大家溝通中他發現,近年來,京郊遊受到市民青睞。「市民來到農村遊玩,除了欣賞山間美景,如果能搭配上農事體驗,親身感受田園種植樂趣,可以成為一項歡迎度較高的『親子活動』。」
建設「家庭菜園」的想法產生,而後,想法又得到了村裡支持就此落地,村民姚長喜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考慮到一個家庭認領一個大棚面積太大,我們幫助姚長喜進行了大棚劃分,一個大棚劃分成數個菜園,可以分別由多戶認領。」周清說,以姚長喜家的大棚為例,4個棚被分成了38個小菜園,由於認領人需求不同,有的是幾人共同認領,整體算起來,全部菜園共被48家認領,預計能增收4萬多元。
發展向前一步 「百合村」要成為發展「多面體」
在「家庭菜園」項目前,種了近十年,如今規模已達210畝的食用百合已成為了讓北莊村脫低的「致富花」。去年年底,在多年種植百合經驗的基礎上,村裡又整合土地通過鋪設木棧道、搭建花園景觀,建成了一處佔地84畝的百合文化園。
「百合文化園的建設主要是接待觀光吸引遊客,園子一年支出在39萬左右,但是百合種球銷售就能達到55萬,帶動村民就業的同時還能實現盈餘。」流村鎮北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洪海告訴記者,圍繞著「百合」做文章,通過食用百合種植,再加上平原造林、公益崗位、百合園管理崗以及村內分紅,截至去年年底,全村30戶低收入戶已全部脫低,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1.8萬元以上。
如今,「家庭菜園」項目也在嘗試著向前推進,由「家庭菜園」吸引而來的客流也正在演化成更大的發展動力。
「現在我們的家庭菜園項目挺受歡迎的,也有不少人是被家庭菜園吸引來了,為了更充分體驗鄉村生活,有兩戶乾脆在村裡租了小院,還有一戶租了一處果園,截至目前,通過『家庭菜園』項目以及未來合同收入,預計能為村民增收50萬元。」
周清告訴記者,除了這兩項,隨著到村裡種菜、參觀的人多了,為了留住客流,他與村委會商量開了2家農家樂,由志願參與的村民掌勺主做農家飯,「農家樂主打菜品燉雞是村裡自養的,然後配著一些特色的農家小菜,在開農家樂的同時,我們村裡也有一些自產的農副產品,像雞蛋、蜂蜜,隨著人流的不斷增多,也不愁銷路。」
周清粗略的算了一筆帳,「目前,我們在周末的時候因為小菜園吸引來的人最多能到100人,這是現有的4個棚帶來的,如果每個人都在我們這兒吃一頓飯,我們按一人50的標準收費,一年按照50周計算,憑著農家樂我們一年就能有近25萬的收入,如果我們把20個棚都陸續建成『小菜園』,來的人更多,村民的收入就更可觀了。」
儘管目前許多規劃還處於理想階段,但對於北莊村未來的發展周清信心滿滿,「這些天,也有不少開發鄉村旅遊的企業主動找我們談合作,接下來,我們也準備通過『家庭菜園』、百合園繼續積累人氣,然後不斷完善配套,推進民宿和鄉村旅遊建設,讓北莊能夠發展得更全面。」
圖文/辛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