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
這似乎是一個很流行的說法
知乎網友@好大的魚虎紋鯊魚:
原先一直在北方,沒感覺怎麼好吃,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吃這種米,理所應當,大米就應該這個味道。
高考來到湖北,學校門口一條街,米飯吃的我都快哭了,怎麼賣相口感都差這麼多,一個學期下來吃習慣了,放假回家,老媽悶飯,味道漂出來,臥槽!就是這個味道!大米飯就應該是這個味道!
知乎網友@木木魚:
事實就是這樣的。作為一個從湖南滾粗到哈爾濱讀書的大學狗,我的切身感受是:在東北這邊超市裡最便宜的米都要比在家買的好貴的米要好吃。
猜想原因。
這邊黑土地比較肥沃。
晝夜溫差大,糖分高,顆粒飽滿。
要想知道為什麼會有如此體驗,我們先來扒一扒南北大米的那些「小秘密」。
東北大米屬於粳米,粳米的特點,就是直鏈澱粉低,支鏈澱粉高。
什麼意思呢?簡單說來,直鏈澱粉高,口感偏硬,支鏈澱粉高,口感偏粘。糯米就是支鏈澱粉高的一種米,所以口感特別粘
除了口感外,直鏈澱粉還有一個特點,分子量小,可容於50-60度的熱水,而支鏈澱粉在50-60度是不會溶解的,所以,東北米浸泡或蒸煮後,膨脹度高,看上去圓潤飽滿。
直鏈澱粉易老化,支鏈澱粉則不易老化,所以東北大米又具有「剩飯不回生」的特點,涼吃口感也很好。類似的,同一緯度的用於製作壽司的日本的越光米,如果冷後口感很差,就不適合做壽司了吧。
除了澱粉構成不同的主要區別外,東北大米還有甜、香、泛油光的特點。
甜主要是因為東北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有機物的積累。
至於香,大概跟種植在黑土地裡有關。黑土有機質含量大約是黃土的十倍,人們總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它的肥沃與珍貴。有地質專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時200-400年,而東北的黑土厚度則達到了1米。
油光則與大米中的富含磷脂有關,東北能出含油量高的大豆,能產含油量高的大米也不出奇。
南方大米屬於秈米,分早稻和晚稻,一般早稻的生長期為90~120天,晚稻為150~170天。普通早稻的直鏈澱粉含量大約為25%,晚稻一般為15%—20%,北方粳米的含量大約為8%。
前面已經說過,直鏈澱粉高,大米口感會偏硬,所以南方種的大米煮出來的米飯顆粒感很強,有彈性比較有嚼勁,在基本很少的水就能蒸出一鍋米飯,而且基本上沒有糯糯的感覺。
偷偷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南方早稻可是學校食堂的最愛,畢竟出飯率高,生長周期短,價格便宜,至於口感嘛,當過學生的大家都是深有體會嘀~
另外,東北大米生長期比較長,稻穀生長時吸取天地陽光的精華,一年只產一季,會比南方一年產兩季的大米累積的營養物質更豐富,而且東北氣候寒冷,害蟲較少,自然也就無需施用農藥了,出來的大米也更綠色一些。
而南方酸性土壤加之種植的秈稻,遠比北方種植的粳稻更容易吸收土壤中重金屬。
So,北方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這個說法,從口感上來看還是頗具爭議的,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無可否認的是,北方大米確實比南方大米要有營養,而且綠色安全。
安坐家中,怎樣吃到正宗安心的北方大米?
推薦購買這些營養綠色的東北大米
冷礦泉長粒香米
享有世界珍稀冷礦泉滋養,紮根火山黑土
擁有非凡的純淨好營養
五常稻花香米
歷經138天漫長生長期
被《舌尖2》讚譽為「中國最好的稻米」
有機胚芽活米
60g胚芽米的維生素含量相當於
20枚雞蛋=1200克牛肉=2000克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