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裔美國作家:抗疫關頭 中國比美國更可信賴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時報

「三個問題幫助我們理解當前圍繞疫情的各種言論背後存在何種動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圍繞該議題的對話和溝通也發生著極大變化。世界範圍內的政治人物、衛生專家和獨立評論人士紛紛就此作出反應,闡述他們各自的觀點,但令人擔心的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困惑還是要多於冷靜。儘管我們有充分理由對人類精神抱有信心,包括面對健康和人道主義危機時心懷同情和積聚力量的能力,但我依然想到三個問題,它們的答案將幫助我們理解當前圍繞疫情的各種言論背後存在何種動機。

3月8日,湖北武漢。北京協和團隊夜班女性醫護人員們。

攝影:崔萌

第一個問題是,中國抗疫的經驗和舉措適用於其他國家嗎?

簡而言之,不會百分之百適合,但又的確可以提供借鑑和幫助。我之所以提出這樣絲毫不加修飾的直白答案,是想藉此讓大家注意到當今世界兩種主要政府治理體系之間的基本差異:一種是中國這樣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府;一種則是美國這樣更加重視個人主義的政治體制。

理性、明智的觀察都會導向一個共同結論。那就是從諸多方面來看,中國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擁有格外有能力的政府,協調應對各種艱巨挑戰。

美國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但很明顯也很不幸的是,它現在擁有一個更加支離破碎、分裂的政府,正遭受著后里根時代以來揮之不去的政府治理問題困擾。美國面臨顯而易見的政治和社會分裂,但這本來並不妨礙它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過,在應對當前這場公共衛生危機時的政府體系和政策反應中,我們卻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和理念。

美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更多的是依靠民眾個體的常識以及各個家庭行動起來自我防護的能力。這或許會成功,但更可能導致人們擔心的情況,即美國的反應不夠及時有力,最終可能導致感染人數達數千人,美國社會也將遭遇一場疫情「噩夢」。

儘管美國政府、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和美國疾控中心也在提供抗疫指導,但與中國相比,依然顯得準備不足。美國處在抗疫一線的醫院缺乏足夠的檢測試劑盒,缺口要遠大於中國醫療衛生體系一度面臨的情況。福克斯新聞臺的醫學專家還說,擔心感染新冠肺炎的美國公眾不必購買口罩來自我防護。他根本沒提到,部分感染者可能暫時沒有明顯症狀,並會在難以察覺的情況下將病毒傳染給其他數以百計的人。類似這樣的事情讓我們越來越無法相信美國的醫學專家們。

3月8日,湖北武漢。北京協和團隊夜班女性醫護人員們。

攝影:崔萌

第二個問題是,抗擊疫情過程中存在兩種體制之間的競爭嗎?

使用「競爭」一詞是為強調,面對一場全球共同的人道主義危機,來自任何國家的任何領導人如果玩弄政治,而非展示同情、團結並竭盡全力拯救人們的生命,那是多麼不合適和不負責任。

在如此嚴峻的疫情面前,為何我們還要容忍一連串有失尊重而且誤導性極強的反華新聞和言論?只要看看世衛組織層面的信息就能清楚,通過與世界分享大量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和知識,通過政府和人民團結一致極大遏制病毒傳播,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多麼寶貴的經驗和專業上的借鑑。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曾預測疫情會在2月底達到峰值,事實確實如此。當然他是把中國國內廣泛、積極、高效的應對措施計算在內,而這些在其他國家很難複製。

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了又一面鏡子,暴露出潛藏著的競爭和政治化傾向,而這大多都是「西方」隔空扔向「東方」的。顯而易見,對世界共同抗疫的緊迫任務而言,這些做法都是毫無助益的分心之舉,非但讓人們無法集中精力拯救生命,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和混亂。

第三個問題是,美國的醫療衛生體系能應對這場疫情嗎?

美國醫療體系的優勢在於醫術高超的醫生群體、醫療行業標準以及專業精神。但過分逐利的醫院和成本極高的醫保又暴露了它的缺點,導致整個行業受到破壞,進而使那些亟需但沒能享受合理醫保覆蓋的民眾利益受損。即便那些足夠幸運擁有醫保的人,也要面對高企的自付比例和金額,動輒數千美元,很多人根本無力承擔,因而得不到相應的醫療救助。

以佛羅裡達州一名身感不適的男子為例,他前往醫院接受新冠肺炎檢測,結果顯示只是得了流感。正常來說,他只要到藥店買些緩解症狀的藥就行了,但最終他卻收到一張3270美元的醫療帳單。

試想一下,對美國45%沒有存款的家庭,他們又將面臨何種處境。當美國擁有了足夠的檢測試劑盒時,人們用得起嗎?這就是美國醫療體系的荒謬之處,我擔心它最終可能會造成更多死亡。相對而言,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醫保體系價格更低但效率更高。

美國政府和醫療衛生部門必須設法遏制疫情蔓延,以免給經濟帶來混亂甚至災難性衝擊。希望他們能控制住美國億萬富翁們的無節制行為,並解決醫療衛生領域的嚴重缺陷。我覺得,這場疫情或能成為美國解決上述問題的催化劑。

作者馬意駿(Mario Cavolo)是義大利裔美國作家、經濟分析師,在華生活21年。

本文由伊文翻譯

相關焦點

  • 二等公民:義大利裔美國人的戰爭血淚
    二戰期間,美國的義大利僑民和移民曾因一紙法令而集體遭遇不公正待遇。那段被歧視、被監控甚至被剝奪自由的經歷,讓他們對尊嚴和自由的含義理解更深刻,為了名譽而奮發進取。儘管涉嫌「侵犯人權」,在兩國處於戰爭狀態期間,對敵國僑民予以區別對待,乃至對其加以隔離和監禁,仍是國際慣例。二戰時期,日裔美國人遭受不公正待遇已經不是新聞,但關於德裔和義大利裔美國人當時的處境,外界鮮有耳聞。
  • 紐約州長支持保留哥倫布雕像:它代表義大利裔美國人的貢獻
    來源:海外網紐約市中央公園的哥倫布雕像(圖源:Getty)海外網6月12日電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當地時間11日表示,他支持紐約市的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雕像,因為它代表了「義大利裔美國人對紐約的貢獻
  • 紐約州州長:不要拆哥倫布雕像,他是義大利裔美國人的象徵
    (觀察者網訊)作為來自歐洲的新航路開闢者,克里斯多福·哥倫布最近在許多美國人眼中成為了歐洲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象徵。近期,美國各地都發生了汙損、「斬首」乃至徹底拆毀哥倫布雕像的事情。「我了解哥倫布與他的某些事跡,沒有人會贊同這些事跡,但他的雕像本身已經成為義大利裔美國人對紐約的貢獻的象徵。」庫默在聲明中表示。史學界目前公認克里斯多福·哥倫布於1451年出生在現今位於義大利西北部地區的熱那亞共和國。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國的前身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贊助下啟程向西遠航,最終在如今的巴哈馬登陸。
  • 美各地哥倫布雕塑被毀壞,紐約州長稱其是義大利裔美國人的遺產
    據《今日美國》報導,當地時間6月11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他支持在曼哈頓保留一座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雕像,並稱其已經成為「義大利裔美國人的遺產」。身為義大利裔美國人的紐約州州長科莫認為,「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雕像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義大利裔美國人在這個國家的遺產,以及義大利裔美國人對這個國家的貢獻」,他稱「這座雕像代表和象徵著感謝義大利裔美國人對紐約作出的貢獻。出於這個原因,我支持(保留雕像)。」延伸閱讀:深夜,哥倫布雕像被斬首!
  • 美國確診超14萬例!危急關頭,中國首批80噸抗疫物資已運往紐約
    來源:金十數據據媒體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最新報導,3月29日當天早上,第一批從我國上海發往美國紐約的80噸抗疫物資順利運抵甘迺迪國際機場(JFK)。據悉,這批物資運載了1030萬副手套、13萬N95口罩、180萬隻外科口罩和防護服以及7萬臺體溫計等。
  • 趙瑞琦:汙名化中國不會讓美國解套,更會給全球添堵
    趙瑞琦:汙名化中國不會讓美國解套,更會給全球添堵 2020-03-29 2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二戰時的義大利裔公民,遭受的懷疑與迫害
    美國向來自詡「文化大熔爐」,但如要言行一致,就必須先就1882年的《排華法案》向中國道歉(apology),而不是像6年多之前那樣表示後悔(regret)。同樣的,美國是不是真的如標榜的那般開放包容,想必二戰時的在美日本人和美國的日裔移民很清楚。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1集:美國抗疫失敗的背後
    6月15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剖析美國抗疫失敗的種種因素。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順便說一句,這次抗疫中,中國普通百姓的心氣特別高,他們通過手機隨時隨刻比較各國戰疫情況,他們經常發現美國領導人水平還不如他們。坦率地說,美國疫情防控不潰敗也難,這就是今天真實的美國。
  • 全美各地哥倫布雕塑被毀壞後,紐約州長發聲:要保留,這是義大利裔...
    【環球網報導】據《今日美國》報導,當地時間6月11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他支持在曼哈頓保留一座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雕像,並稱其已經成為「義大利裔美國人的遺產」。
  • 美國醫學教授發文批評:美國抗疫效果比中國差100多倍
    美國醫學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當天,美國兩名權威醫學家加文·亞尼(Gavin Yamey)和迪恩·傑米遜(Dean Jamison)聯合在《時代周刊》以《美國抗疫效果比中國差100多倍》為題發文指出,美國每百萬人口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達到340人,足足是中國的100多倍。
  • 加拿大抗疫之路與美國大不同
    人們在媒體上看到的消息多是地方政府與聯邦政府合作抗疫的消息。同時,破壞國際合作,甚至不惜援引《國防工業生產法》來阻止3M公司出口防護裝備,更不願意與中國合作抗擊疫情。在這個方面,加拿大則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尤其是表現在與中國的合作方面,這種策略解決了加拿大醫用物資短缺的問題,尤其是一線的醫護人員有了完善的保護之後,直接提高了抗疫的能力。
  • 國際疫情|新加坡機構進行抗疫滿意民調,中國最高,日本不如美國
    編輯:澄月新冠疫情自春節期間在中國大規模擴散後,亞洲各國也緊接著紛紛中招,而自義大利的「零號病人」出現後,歐洲與美國的疫情便一發不可收拾,就連「人類之光」——格陵蘭島也未能倖免。其中,在新加坡機構進行的抗疫滿意度的民眾調查中,一直積極應對新冠疫情的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越南等國均得到了民眾較高的支持,而中國的綜合得分更是高居榜首。而一度對疫情不夠重視而成為了疫情重災區的歐美國家的民眾滿意度明顯低於抗疫成效較高的亞洲國家。但日本卻是亞洲國家中的例外,其民眾滿意度僅為16分甚至遠低於目前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美國,這不禁讓人感到意外。
  • 記中國作協赴武漢抗疫一線作家小分隊
    以文學記錄抗疫歷程 凝聚溫暖與力量記中國作協赴武漢抗疫一線作家小分隊文坤鬥、曾散、李朝全、李春雷、紀紅建、李修文(從左至右)在作家小分隊入住的快捷酒店前合影2020年伊始,在湖北疫情最嚴峻的日子裡,中國作協派出了一支由5位報告文學作家組成的赴武漢抗疫一線採訪創作小分隊,李朝全、李春雷、紀紅建、曾散、普玄正是其中的成員。
  • 這個美國作家的書「髒」到不堪入目,但卻被譽為美國的巴爾扎克
    期《中國新聞周刊》美國著名作家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因為充血性心力衰竭,5月22日在紐約曼哈頓去世,享年85歲。在世時就被收入「美國文庫」的作家只有三位:索爾·貝婁、尤多拉·韋爾蒂和羅斯,但生前入選法國七星文庫的英語作家,羅斯是唯一一人。
  • 外國人看中國|義大利裔美國人馬意駿:21年中國生活,他鄉變故鄉
    1999年,馬意駿(Mario Cavolo)從美國來到中國成都參加商務活動自此,他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已經在中國生活21年的他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並把中國看做自己的故鄉馬意駿在中國擁有很多身份:商務培訓官、主持人、演員、鋼琴演奏家、作家、評論員……他嚮往隨性的生活,隨著職業身份的轉變他輾轉在中國的成都、重慶、三亞、杭州、上海等多個城市生活過2018年,他和家人來到妻子的老家遼寧定居
  • 美媒公布抗疫排行榜,美國僅排第18,第1不是中國
    近日,美國媒體搞了一份2020年抗疫排行榜,將世界各國的防疫成果排了個序。其中,美國將自己排在了18位,而中國排在了第8位。 美國媒體公布抗疫排行榜,美國第18名,中國不是第1 近日,美國媒體將各國的防疫成果排序了,出了一個所謂的抗疫排行榜。
  • 美國調整抗疫舉措,川普終於清醒了?
    東方網 周遠華盛頓時間4月16日,川普總統公布了其新的「抗疫指導方針」,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抗疫舉措的重大調整。不管是什麼原因促使的,跨出這一步很不容易。  美國輿論評論說,川普在美國經歷了艱難複雜的抗疫搏鬥後,「終於完成了逆轉」,讓各州自行決定意味著今後美國抗疫的主要壓力、權力和責任轉移到了地方,川普放棄了他在前階段一再堅持的「完全權力」和「絕對權威」,不再大包大攬。為了爭奪這個權力和權威,川普與紐約州等多個州的州長們進行了一番激烈較量,官司差一點打到美國聯邦法院。
  • 誇美國是「世界抗疫領導者」,蓬佩奧被美國網友罵慘:國家恥辱...
    【環球網報導見習記者崔妍】「滿嘴噴糞」「國家恥辱」「騙子」「笑柄」……這兩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社交媒體上被一些網友罵慘,起因是他在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自誇「美國依然是世界抗疫的領導者」……據美國廣播公司(ABC)9日報導,儘管美國的新冠確診病例數及死亡人數目前均居世界第一
  • 香港專欄作家陳偉強:美國打壓TikTok的背後 是對中國新興科技崛起...
    中新社香港8月27日電題:香港專欄作家陳偉強:美國打壓TikTok的背後 是對中國新興科技崛起的恐懼  中新社記者張曉曦  美國近期一系列針對TikTok(抖音海外版)的打壓行為,受到海內外輿論的質疑和譴責。
  • 談美國作家卡佛:沒有《聖經》的《大教堂》
    談美國作家卡佛:沒有《聖經》的《大教堂》 文/鳳凰網讀書陳武濤專欄卡佛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是歷史的使然。在現在的大陸能看見卡佛的作品為數不多,甚或卡佛在中國只是一個小眾作家,可是他的極簡主義小說卻影響了世界很多地方的文學創作,特別在美國爭相效仿卡佛的作者更是數不勝數。我們不得不承認雷蒙德·卡佛和他所開創的極簡主義文學在資本主義社會給文學帶來的某種生機。我最近一直再說一個話題:文學在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