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雲交棒張勇:換個江湖、後會有期
9月10日,馬雲在阿里20周年晚會上演講。受訪者供圖
2019年9月10日,杭州奧體中心,一場從一年前就開始醞釀的「掌門人」交接在這裡上演。這一天,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把接力棒交給CEO張勇。
在當天舉行的阿里巴巴20周年晚會上,馬雲首次談及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事,他表示:「今天不是我的退休,是制度傳承的開始。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制度的成功。」在演講的最後,馬雲說:「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後會有期。」
9月10日,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是中國的教師節,也是馬雲和阿里巴巴的生日。去年的9月10日,也是阿里巴巴19周年生日當天,馬雲宣布2019年9月10日將「退休」。
馬雲:「希望換個江湖」
9月10日晚上6時許,悶熱的杭州氣溫30攝氏度,在位於杭州濱江區的奧林匹克體育館,近6萬人座無虛席。這裡聲樂震天、燈光舞美炫目,螞蟻金服、淘系方陣、菜鳥……阿里巴巴集團各業務方陣正在進行花車遊行。
遊行過後晚會正式開始,歌舞等演出節目輪番上演,晚上7時許,馬雲和張勇同時入場落座,一起觀看屬於阿里人20周歲的晚會。其間,現場鏡頭對準馬雲,臺下的馬雲動容,眼眶有些溼潤。
在杭州奧體中心,近六萬人都在等待一個開始,在等待一個「官宣」。
晚上7時45分,有關馬雲的感謝視頻結束,碩大的「感謝」二字打在舞臺上的巨幕門上,門自動拉開,馬雲快步走上舞臺中央,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他一如既往穿了件演講時常穿的白襯衫,開啟「馬式」感謝,並直奔主題給現場一個「回答」。
他表示:「為了這一天我等了十年。」「今天不是我的退休,是制度傳承的開始。也不是我一個人的選擇,而是制度的成功。」
演講的最後,他說「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後會有期」。
幾乎同時,主持人叫住馬雲,大屏幕上出現了那張著名的照片:在冬天的長城上,紅色羽絨服北方氈帽的馬雲笑容燦爛,與5位老朋友同框。「過了20年,想見見老朋友」,照片中的五個人悉數登場,關明生、金建杭等5人共同祝馬雲生日快樂。
接任者張勇宣布完成GMV目標
馬雲演講結束後,阿里巴巴新任董事局主席張勇上臺演講,他首先表示,要感謝客戶,(客戶)成就了阿里巴巴。張勇還在現場祝馬雲生日快樂。不過,張勇演講全程並未提及繼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接過馬雲大旗的話題。
當晚,張勇還在會上宣布,2020財年阿里的商品交易額(GMV)1萬億美元已經實現,同時,披露未來5年的新目標:服務全球超過10億的消費者,能夠服務超過10萬億元以上的消費目標。
在張勇演講之前,馬雲正式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作為繼任者,張勇「官宣」阿里巴巴新「六脈神劍」: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時此刻,非我莫屬;認真生活,快樂工作。
馬雲
2018年9月10日,馬雲在名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中宣布,一年後的2019年9月10日,自己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該職位將由集團CEO張勇(花名「逍遙子」)接任。
9月10日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是中國的教師節,也是馬雲和阿里巴巴的生日。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時,馬雲35歲,中國網際網路5歲。
從西湖邊上那個為外國遊客做導遊以練習英語的青蔥少年,到現在與馬斯克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侃侃而談,馬雲的一生充滿了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有過不少千鈞一髮的抉擇時刻。在這些決定的背後,是他的夢想、信念以及常人難以想像的抉擇。
從西湖到太平洋:馬雲的抉擇時刻
1998年:「我不成功,會有人成功」
「我給你們三個選擇:第一,我推薦你們去雅虎,待遇福利都不錯;第二,我推薦你們去新浪、搜狐,待遇福利也都很好;第三,你們跟我回杭州創業,一開始工資每個月500元,住的地方離公司還不能超過5分鐘車程,你們自己想想,看決定怎麼做吧。」
在2005年接受楊瀾專訪時,馬雲對自己當時說的那番話依然記憶猶新。在北京,1998年的一個晚上,馬雲把自己從杭州帶來的團隊叫到自己的房間,攤牌了。當時馬雲是原外經貿部下屬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然而,馬雲的想法常常與領導相左,這讓他感到難以施展拳腳。
在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資料中,車子行駛在亮著紅色霓虹燈的夜色中,馬雲坐在後排,聲音中不見了公開場合講話時的慷慨激昂,「一切得重頭開啟,失敗了也無所謂,至少我把一個概念告訴了別人。」馬雲望著窗外,「我不成功,會有人成功的。」
馬雲想要告訴別人的概念,叫網際網路。財經作家張燕在她的著作《馬雲:我的世界永不言敗》中講述了馬雲最初遇到網際網路的故事。1995年,主業是英語老師的馬雲在西雅圖第一次認識到了網際網路,這讓他十分興奮。將國內企業資料搜集起來,在網上向全球發布、幫助他們在全世界做生意的想法就這樣在他心裡產生了。從創辦中國黃頁到任職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旗下公司總經理,馬雲開始追逐網際網路的夢想。
一向跟著馬雲走南闖北的團隊成員,並沒有花多久的時間思考,便決心跟隨馬雲一起回杭州。離開北京前,他們一起去爬了長城。站在城垣之上,望著遠方的景色,終於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
2000年:「我是不是一個壞人?」
「波特,我能問你個問題嗎?」電話接通時,波特·埃裡斯曼聽到電話另一頭的馬雲聲音似乎有些顫抖。
「沒問題,傑克,怎麼了?」埃裡斯曼回答道。彼時,埃裡斯曼是阿里巴巴負責海外媒體關係和市場的副總裁。離開阿里巴巴後,他徵得馬雲同意,出品了講述馬雲和阿里巴巴故事的紀錄片《揚子江的大鱷》和書籍《阿里傳》。
「我是不是個壞人?」馬雲問,「很多員工給我打電話,他們對我辭退員工很生氣。」幾天之前,馬雲和埃裡斯曼一起,解僱了阿里巴巴美國辦公室一半的職員。
2000年下半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形勢急轉直下。此前,公司經歷了急速擴張,在矽谷高薪招募了不少外籍員工。很快,馬雲就發現,過度擴張的結果,將會拖垮公司。
要活下去,就必須為阿里巴巴找到盈利的辦法。2001年春天,剛組建的銷售團隊決定試運營一個新產品China Supplier。大約花費2000美元,中國出口商們就可以獲得比普通會員更好的公司簡介、在列表中放置更多的產品並在搜索結果中獲得優先顯示。
為了向中小企業主們推介阿里巴巴和它的China Supplier服務,馬雲像孔夫子周遊列國,向沿海地區生產商、出口商和貿易公司進行宣講。
如今在一些公開的視頻資料中還可以看到,在一家酒店的會議廳裡,印著「把電子商務還給商人——以商會友見面會」的橙色展板前,馬雲身穿米色休閒褲和白色襯衫,外面套著一件深色V領毛衣,向參會者談論電子商務和阿里巴巴。
到年底,阿里巴巴的營收終於超過了成本,實現了歷史上的首次盈利。
2003年:「我們準備向eBay宣戰」
2003年4月14日,阿里巴巴投資部總經理孫彤宇和其他幾名員工被馬雲叫到了辦公室。在辦公室裡,馬雲拿出一沓寫著密密麻麻的英文的保密合同,告訴他們,公司有一件秘密的任務要他們去完成。他們將要回到阿里巴巴的發源地——馬雲在杭州湖畔花園小區的公寓裡,開發阿里自己的C2C電子商務網站:淘寶。馬雲不止一次在訪談中講到這個頗具戲劇性的場景。
對於一直做B2B生意的阿里巴巴來說,做C2C業務,不是為了進攻,而是為了防守。彼時,中國C2C領域的先行者是同為杭州人的邵亦波創辦的易趣。而總部位於矽谷的eBay,則是全球第一家也是當時最大的一家電子商務企業。eBay先是在2002年以3000萬美元購買了易趣33%的股份,又在2003年以1.5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易趣剩下的股份,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馬雲決定以攻為守,做C2C業務,而且將目標直接指向了eBay。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此時易趣在國內已經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eBay在全球的實力也遠非阿里巴巴可比。
馬雲的秘密武器,是後來被無數網際網路企業驗證的商業模式:免費。從上線的第一天起,淘寶就宣布「三年免費」,商家在淘寶開設店鋪、銷售產品,都無需向平臺支付費用。而eBay易趣則向商家收取一定額度的服務費。
eBay多次表示,免費不是一種商業模式,並預言淘寶最多只能支撐18個月就會倒閉。然而到2005年,淘寶已經佔據了中國本土C2C電子商務57.1%的份額,並宣布在未來三年繼續免費。馬雲這條在長江裡的揚子鱷,在主場戰勝了eBay這個大海中的鯊魚。
2011年:「絕對不能犯原則妥協上的錯誤」
「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我們可能經常在未來判斷上犯錯誤,但絕對不能犯原則妥協上的錯誤。」在2011年初的這封內部郵件中,馬雲的口吻罕見地嚴厲。
讓馬雲陷入「最艱難的一個月」的,是阿里巴巴歷史上最大的危機之一——「黑名單事件」。
2010年底,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蔣芳被調去管理中供的誠信安全。中供(China Supplier)正是當年讓阿里巴巴扭虧為盈的核心業務。
很快,蔣芳發現,問題比她預想的要嚴重得多。「……2010年跑來投訴中供是騙子的買家每個月比2008年翻了20倍!還查到有些銷售,一個人就籤進來好幾十家騙子公司,甚至還一手拿公司的佣金,一手拿騙子的賄賂!」她在一封工作郵件中寫道。
先後有近百名銷售人員被認為負有直接責任。事態發展到最後,直接導致了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引咎辭職。
巨大的爭議將阿里巴巴推上風口浪尖。有關「內鬥」的傳聞風傳不止。
馬雲也不得不在多個場合出來解釋:「外面的版本太多了。因為大家都認為價值觀只是貼在牆上,自己不誠信的人,永遠不相信別人會為誠信付出代價。」
隨著爭議漸漸遠去,馬雲對於「價值觀」的強調卻沒有停止,反而越發堅定。
馬雲在演講中表示,從2003年開始,阿里巴巴每個季度對員工的考核中,縱坐標是業績,橫坐標是價值觀,二者各佔50%。
去年,在湖畔大學的一次講話中,馬雲提到,「這麼多年以後,我才發現企業要壯大,實際在於對人才、人性的把握,產品最多只在戰術級。我最驕傲的不是商業模式,而是人才梯隊、組織建設還有文化。」
2018年:「我們已變成真正使命願景驅動的企業」
沒有人知道,馬雲辭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想法是何時產生的。但是在2018年9月10日的那封名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中,馬雲寫道,「這是我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
消息宣布後的周一,阿里巴巴股價下跌3.71%,市值跌破4000億美元。
離開了馬雲,阿里巴巴還能行嗎?
「今天的阿里巴巴最了不起的不是它的業務、規模和已經取得的成績,最了不起的是我們已經變成了一家真正使命願景驅動的企業。」馬雲寫道。
2013年1月15日,馬雲向員工發出內部郵件稱,從5月10日起不再擔任集團CEO一職,將全力以赴做好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全職工作。集團首席數據官陸兆禧將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
在上市前夕選擇卸任阿里巴巴CEO,讓無數人為馬雲和阿里巴巴捏了一把汗。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創造了全球最大規模IPO。
2008年阿里巴巴年會上,馬雲在演講中講到,「我們必須堅守我們的承諾。……不要因為別人對你看法的改變而改變自己。不要因為有錢了就改變自己。因為有一種東西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那就是我們的夢想、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承諾。」
隨著馬雲卸任董事局主席,接下來是接任者張勇的上場時間了。馬雲老師曾經耳提面命的學生們,正在迎來一場大考。
張勇
張勇接棒:戰略、組織等已提前準備
2019年9月10日,是55歲的馬雲與47歲的張勇完成交棒的日子。此前的4年裡,張勇一直擔任著這家中國最大網際網路公司的CEO。在過去一年中,馬雲不斷退出阿里的日常管理,張勇得以承擔更大的責任,包括對商業邏輯和組織架構的重組。
現年47歲的張勇將是阿里創始團隊之外的首任董事局主席。儘管從業務部門的財務長做起,但如今阿里內部和外部的受訪者都不認為,張勇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角色,因為他身上的阿里味兒越來越濃了,這是阿里內部對一個人是否合格的判斷標準。有熟悉張勇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張勇是財務出身,但他對市場、用戶和產品都有完整的思考。
危機之下接手CEO,張勇證明自己
2015年5月7日,阿里集團公布了馬雲的一封公開信,張勇接替陸兆禧成為集團第三任執行長。但在日後接受採訪時,張勇卻回憶不起來是什麼時候得知這一任命的,他曾說「好像在公司,是我和他(馬雲)兩個人單獨聊天的時候,正好聊到這個」。
在外界看來,阿里那時候到了危急時刻。2013年9月,阿里召開了中層以上的「All In無線」管理大會後,剛接替馬雲擔任CEO的陸兆禧負責無線,而張勇出任集團營運長,並負責PC。陸兆禧傾向做大「來往」與騰訊抗衡,而張勇期望將PC流量和資源轉向手淘,確立核心競爭力,最終將手淘打造成強黏性的移動入口。
分歧之下,馬雲選擇了陸兆禧,做大「來往」。然而,「來往」並不給力,2014年1月,覆蓋人群不足百萬。春節期間,騰訊的微信紅包則再給阿里一記重擊。3月,馬雲將無線業務的管理權轉交給了張勇。在這一狀態下運行的阿里業績下滑明顯,2015年張勇接任前的一個季度,截至當年3月的三個月阿里淨利潤同比下降49%。
張勇接任五個月後,阿里披露了紐交所上市後的首份年報。在這份文件中,該公司披露了其將打造商業基礎設施的戰略,電子商務只是第一步。兩年後,2017年阿里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
在馬雲這樣有著明星光環創始人之下,張勇很早就意識到了自己該如何尋找定位,他曾對外界表示,「是陰影不是陰影,完全取決於你怎麼做」。2017年底,阿里以224億元港幣入股高鑫零售,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瑞一直沒有見過馬雲,從始至終的交流對象都是張勇。對此,馬雲曾在公開信中表示,「他和他的團隊已經贏得了客戶、員工和股東們的信任和支持」。
過渡一年:戰略、組織和資本相繼就緒
張勇接任,這並不是一個有懸念的故事。2018年9月10日,馬雲便向外界宣布了這一決定。他認為,張勇已經通過連續13個季度實現阿里業績健康持續增長,證明了自己是最出色的執行長。這一刻,張勇已經加入阿里十一年。
過去的一年,張勇正在承擔更多的責任。2019年1月,阿里召開了一場與以往不同的大會,被命名為「One商業大會」。張勇在會上宣布,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因為共同的數字經濟生態遠景,所以必須形成一個商業生態系統。當時覆蓋6億消費者的阿里決定打造商業作業系統,幫助企業完成商業要素的在線化和數位化。
一位阿里的長期觀察者告訴記者,在這場大會上,張勇提出了自己的管理理念,確立了接下來的發展方向。釘釘從獨立發展回歸到服務阿里核心業務,而雲計算也有類似的調整,這些都可以看出阿里正在為進入張勇時代做準備。大會後的1月底,阿里披露的季度財報顯示,「平臺效應」推動了單季度營收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
為了確保戰略的落地,阿里在過去一年中完成了大大小小的多次組織架構調整,除了個別高管涉嫌違規的原因,大部分的調整都在圍繞張勇的最新戰略而落實。第一刀是在2018年底落下的,此時恰好阿里超越Facebook成為美股市值第五大公司。張勇表態,企業要面向未來,所以要升級組織設計和能力。
他隨後更進一步解釋稱,調整都是伴隨戰略目標設計來進行的,而重要性的業務必須「升格建制」。於是天貓升級為「大天貓」,拆出天貓超市和天貓國際。就在幾天前,阿里收購網易考拉,後者併入天貓國際;阿里雲升級為雲智能,整合了達摩院和中臺,並且負責人從胡曉明換成了首席技術官張建鋒。
另一個大調整是2019年7月,理由是為了提升阿里數字經濟體的聚力融合,變動涉及螞蟻金服、菜鳥、天貓、閒魚等業務部門,也涉及了財務部、人力資源等行政部門。調整仍在繼續。有消息稱,阿里正在設立多個部門,縱橫穿插地對阿里經濟體進行管理,包括設立超過500人的組織部和13人組成的經濟體發展執行委員會。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阿里並未對外披露這一組織。
在外界看來,張勇此時接任董事長,也將擁有更大的權力。2019年4月,已減持17.8%阿里股份的Altaba公告稱,將轉讓剩下的11%股份;6月,軟銀集團宣布將首次出售阿里股票,從而獲得1.2萬億日元的稅前利潤。面對兩大機構股東相繼減持,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這有助於張勇在更寬鬆的環境下執行其戰略,而不會受到兩大股東的財務壓力。
提出阿里未來5年目標
在阿里20周年活動現場,張勇演講時宣布了公司未來五年的目標:經過5年的努力,服務全球超過10億的消費者,能夠服務超過10萬億元以上的消費目標。只有達到這個階段性目標,才能達到最終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的目標。
為了實現目標,張勇稱,阿里必須堅定推進全球化、內需和雲計算三大戰略。具體來說,全球化是阿里的未來,阿里要做到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雲、全球玩;內需是中國經濟的未來,希望為消費者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滿足衣食住行消費的需求;雲計算和大數據是增長的動力和源泉,用好大數據把計算力變成新一代生產力,才能真正幫助合作夥伴走向數位化經營。
面向未來,張勇稱,阿里的業務一定會改變,服務客戶的方式一定會改變,創造客戶價值的內容一定會改變。「但不變的是我們的初心,是我們20年前就定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