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查出膽固醇偏高,由於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醫生會建議我們少吃或不吃,那麼你知道其中的道理所在嗎?
雞蛋,也包括鴨蛋、鵝蛋等,主要是因為其中所含的膽固醇。每一隻雞蛋黃中約含300毫克膽固醇。膽固醇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起血管狹窄、甚至閉塞,從而造成「腦梗」「心梗」,嚴重者可威脅人的性命。當體檢查出膽固醇高后,大多數患者對雞蛋望而卻步了。事實上,雞蛋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
蛋黃中含有多種脂類物質,這些脂類物質的脂肪酸,如油酸、亞油酸多為 「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有利的。若說蛋黃中的膽固醇將有一部分變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壞膽固醇",這話也不錯。若適量食用蛋黃則利大於弊。蛋黃中有益健康的物質也不少,如大量的維生素A,鉀、鎂、鋅、硒亦是人類所需。
有關動脈粥樣硬化之論,「好膽固醇」可能有助於減輕動脈粥樣硬化,而蛋黃中所含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脂肪乳化劑,可使血液中的脂類物質"乳化」,使之不易沉澱下來,因此也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有益物質。雞蛋、蛋黃對於人類健康有利有弊,但總體上說來應是利大於弊。
建議
血膽固醇不高者,每天吃1~2隻雞蛋(包括蛋黃)應該是可以的。血中膽固醇含量過高,尤其是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壞膽固醇」含量過高者,則須節制一些。比如,若其他肉類食品控制較嚴,每周吃2~3個雞蛋(包括蛋黃)也是可以的,當然不吃也無妨,因為其他許多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