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喜歡與否,無人駕駛汽車都在逐漸成為現實。大多數汽車製造商已經承諾,到2020年,至少半自動駕駛汽車將會上市。許多業內專家預測,再過幾年,全自動駕駛汽車就將上路。這些無人駕駛汽車的到來,將給我們帶來遠超過預期的巨大變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汽車行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以Google公司為代表的一眾公司都著手研發其無人駕駛汽車,而隨著谷歌公司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以及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的一些事故,自動駕駛成為了一大熱點。其背後的自動駕駛技術,作為一種熱點技術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本文將分析自動駕駛技術,並就其技術來探討無人駕駛的利與弊,並希望針對其弊處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24萬人死於交通事故,這一數字在2030年可能達到220萬人。僅在美國,每年大約有3.3萬人死於交通意外。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數量,為此可能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Eno Centre for Transportation研究顯示,如果美國公路上90%的汽車變成無人駕駛汽車,車禍數量將從600萬起降至130萬起,死亡人數從3.3萬人降至1.13萬人。
無人駕駛汽車可以避免一些因為駕駛員的失誤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並且可以減少酒後駕駛、惡意駕駛等行為的出現。從而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24萬人死於交通事故,這一數字在2030年可能達到220萬人。僅在美國,每年大約有3.3萬人死於交通意外。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數量,為此可能挽救數百萬人生命。Eno Centre for Transportation研究顯示,如果美國公路上90%的汽車變成無人駕駛汽車,車禍數量將從600萬起降至130萬起,死亡人數從3.3萬人降至1.13萬人。在過去6年間,谷歌(微博)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行駛300多萬公裡,只遇到過16起交通意外,且從未引發過致命事件。
除了挽救生命外,無人駕駛汽車還能幫助我們拯救地球。由於無人駕駛汽車在加速、制動以及變速等方面都進行了優化,它們有助於提高燃油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麥肯錫諮詢公司預測,無人駕駛汽車每年幫助減少3億噸溫室氣體排放,這相當於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
無人駕駛汽車可以通過其控制系統找到最優化的加速、制動、減速方式,有效地提高燃油利用率,減少溫室氣體與有害尾氣的排放量,更加環保節能。
首先,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大幅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從而降低了因為事故而導致的交通擁堵出現的概率。其次,智能汽車可以通過衛星導航監控實時的路況,從而規劃出最優的路線,而不是像現如今出現車輛扎堆的現象。
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可幫助減少車禍,還能大幅降低交通擁堵情況。據KPMG報告顯示,無人駕駛汽車可幫助高速公路容納汽車能力提高5倍。史丹福大學計算機專家、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前專家塞巴森·特隆(Sebation Thrun)表示,一旦機器人汽車成為主流,當前公路上只需要30%汽車。
行業專家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將會極大改變消費者的「旅行習慣」,誘使他們放棄購買私家車,轉而使用按需機器人計程車。事實上,按照美國密西根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研究顯示,一旦採用無人駕駛汽車,美國汽車保有量最高將下降43%。一大理由是:與購買私家車相比,使用共享汽車有更高的成本效益。事實上,與你自己駕車出行相比,利用共享無人駕駛汽車可為你節省80%開支。
即駕駛員無需再緊張的注視著道路狀況,而是可以將這部分時間自由的支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80%的美國人每天駕車時間平均為50分鐘,而無人駕駛汽車能幫助司機在此期間去做其他事情。麥肯錫公司估計,無人駕駛汽車每天為全球司機節省的時間總和高達10億個小時。
依靠無人駕駛汽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這樣的弱勢群體也無須擔心出行的不便,也有助於社會福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可增強老年人的移動能力,也能幫助殘疾人、無駕照人士以及沒有汽車的人旅行。2012年,谷歌展示了這種技術的巨大潛力,比如盲人駕駛無人駕駛汽車,讓他們變得更加獨立。
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意味著你不必再到處尋找停車位置,因為在被送到目的地後,它會自己尋找最理想的停車位。即使你選擇購買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也無需為尋找停車位發愁,因為它可以自己尋找空間泊車。這對城市的影響非常大。據美國銀行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城市空間31%的土地被用於建造停車場。而隨著汽車保有量下降,對停車場的需求也會下降,停車場可被改造為居住空間。這非常重要,因為根據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增長66%,達到25億人。
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在到達目的地之後自行尋找泊車位,而不再是就近停靠,可以有效緩解商場、酒店、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停車場的壓力。
如果人們將所有新的自由時間用於工作,生產力將會大幅提高。摩根史坦利研究顯示,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每年可為美國經濟增加5070億美元價值。當生產力提高與其他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好處相結合時,比如提高燃料效率、避免意外事故等,它每年可為美國經濟創造1.3萬億美元價值。在全球,這一數字有望達到5.6萬億美元。
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大致要經歷四個階段,即:駕駛輔助、半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而前三個階段只是輔助手段,仍然需要駕駛員不同程度的監控參與,倘若完全依靠自動駕駛系統,反而會使事故率提高,而完全自動駕駛的實現仍然有較長的路要走,並且需要其他領域的協同發展。
就現在的科技水平而言,智能系統難以超越人類的判斷與認知水平,因此要將駕駛員與乘客的安全完全託付給自動駕駛系統,仍有很大的距離。
無人駕駛技術極大的依賴於衛星導航技術,一旦信號受到幹擾甚至中斷,無人駕駛就無從談起,試想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進途中無法接受到來自谷歌地圖的訊息,豈不是會釀成大禍。
當我們談到交通事故,有一個問題自然不可避免,那就是問責。誰該對自動駕駛汽車事故負責?是車主嗎?是汽車製造商嗎?是軟體開發商嗎?是雲服務提供商嗎?還是GPS網絡服務提供商?在這一系列問題中,根本沒有先例可參考,而且Google裡面可能也沒有人考慮過這些問題。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道德問題,如果車輛和行人/騎自行車的人,或是和其他汽車發生事故,計算機該如何判斷該救誰?如果一個孕婦在結冰的道路上摔倒,迎面駛來的自動駕駛汽車會做判斷,避免撞上那個女人和她肚子裡的孩子,而選擇自己撞到電線桿上讓車主喪命嗎?想必這些問題從來都沒有人討論過吧。
既然談到技術,數據自然是必談的話題。為了更好地駕駛,自動駕駛汽車肯定要獲取你很多信息,而這些信息也很容易被黑客們獲取。他們會知道你的目的地在哪裡,你會花多長時間到那裡,你是否待在自己家中,等等。這些黑客甚至可以遠程控制你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可以做到能把一輛行駛中的自動駕駛汽車忽然叫停了。信息安全專家已經公開承認,黑客能夠獲得很多重要信息;而專家能做到最好的,也只能是當黑客入侵之後,儘可能地把損害降到最低,他們根本阻止不了黑客。你的地理位置信息很可能會被分享,要麼成為無人駕駛系統裡的某個功能,要麼汽車製造商的收入源。
無疑,無人駕駛系統本身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倘若存在一些漏洞(像計算機的作業系統),是否意味著其他人可以通過一些軟體侵入並控制你的汽車?那會是一場災難,你的汽車可能成為別人手中的殺人工具,而恐怖襲擊也將防不勝防。
事實上,無人駕駛汽車還扮演了行業顛覆者的角色,它甚至可能導致某些行業出現大面積失業的線下。Uber之前曾表示要使用無人駕駛汽車取代計程車,但就目前的模式來看,他們還無法取代司機,只是取代了計程車公司這個中間人。不過,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一旦應用在計程車行業,很可能會影響計程車司機事業。
此外,最有可能導致失業的,可能會是那些在各州間穿梭運貨的卡車司機,一旦自動駕駛技術得到認可,貨運公司肯定會最先採用,繼而導致全美350萬專業卡車司機下崗。這個失業人數相當龐大,更何況,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失業人群也很難迅速找到其他替代工作。
另外,無人駕駛汽車也會在人身體上產生影響。當人們不自己開車時,反而會引發暈動病。這是在人體移動過程中,由內耳和眼睛的感知脫節而引發的。如果你的內耳判斷出你是在移動,而你的眼睛正在看電影或是讀書,而不是隨著汽車的移動而觀看外界運動,那麼就會引發這種疾病。
上面所說的這些,很可能會減緩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速度,但這不妨礙它在未來的三十年裡成為社會常態。然而,今天我們所提到的種種問題也必須引起重視。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運用智慧,尤其是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因為已經有推測稱,到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的市場價值將會達到870億美元!
就安全性方面,我認為即使達到了完全自動駕駛,也應該確保駕駛員可以隨時操控汽車,在出現突發狀況的時候關閉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系統應該設有強制快捷關閉的方法。並且要設置一個監督系統來規範自動駕駛系統的行為,倘若判斷到自動駕駛系統的不正常行為,立即提示駕駛員並且強制關閉自動駕駛系統。在終端也要建立一個監控所有自動駕駛汽車行為的網絡,進一步的進行約束與監控。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