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名句,你記得幾句?

2020-12-11 騰訊網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寫詩歌和散文為主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人。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一、韓愈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1.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原毀》

2.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原毀》

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進學解》

4.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進學解》

5.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於人,名聲昭於時。

——《送李願歸盤谷序》

6.故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

——《圬者王承福傳》

7.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

——《祭十二郎文》

8.士窮乃見節義。

——《柳子厚墓志銘》

二、柳宗元

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

1.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

——《謗譽》

2.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馬退山茅亭記》

3.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4.凡人之言,皆曰盈虛倚狀,去來之不可常。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三、歐陽修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1.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朋黨論》

2.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

——《豐樂亭記》

3.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伶官傳序》

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此自然之理也。

——《伶官傳序》

5.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伶官傳序》

6.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

——《瀧岡阡表》

7.不修其身,雖君子而為小人;能修其身,雖小人而為君子。

——《答李詡第二書》

8.餘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

四、蘇洵

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

1.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觸焉而得,故其言易。

——《太玄論上》

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心術》

3.為將之道,當先治心,太山覆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待敵。

——《心術》

4.天下無內憂必有外懼。

——《審敵》

5.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

——《管仲論》

6.天子者,養尊而處優,樹恩而收名。

——《上韓樞密書》

7.君子慎始而無後憂。

——《上文丞相書》

五、蘇軾

蘇軾的散文在宋代與歐陽修、王安石齊名,但如果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則蘇文無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日喻》

2.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後赤壁賦》

3.江流有聲,斷岸幹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後赤壁賦》

4.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

——《教戰守策》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前赤壁賦》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前赤壁賦》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前赤壁賦》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遊》

六、蘇轍

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儒學為主,最傾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分析當時政局,頗能一針見血。

1.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遠者。

——《上皇帝書》

2.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黃州快哉亭記》

3.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4.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5.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七、王安石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1.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遊褒禪山記》

2.指揮付託必盡其材,變置施設必當其務。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3.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終。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4.其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於外者,爛如日月之光輝。

——《祭歐陽文忠公文》

5.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答司馬諫議書》

八、曾鞏

曾鞏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衝和」見稱。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採。

1.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

——《戰國策目錄序》

2.蓋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戰國策目錄序》

3.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

——《戰國策目錄序》

4.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贈黎安二生序》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的經典名句:真性情、大境界,每一句都可用作座右銘!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他們文採卓著、思想超越,是當下受之無愧的「大家」!今天小月同你們一道,學習學習這八大家的經典名句,提一提自身的修識涵養!
  • 「唐宋八大家」之遼寧往事①|「唐宋八大家」輝耀遼寧
    (明刻蘇洵蘇老泉文集 遼寧省圖書館藏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2020 年歲尾,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唐宋八大家」,來齊了!
    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展覽現場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
  •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用古籍解讀「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
    本報記者  楊  競  文並攝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的同一天,「文道: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獻展」
  • 唐宋八大家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得到古代社會的普遍認可
    說到唐宋八大家?很多人可能會嘴一撇,嗤笑一聲:「誰不知道啊,小學三年級就學過,難道你以為我還不如小學生?不就是韓愈、柳宗元,三蘇、王安石、歐陽修和曾鞏嗎?」為什麼大家會對唐宋八大家這麼熟悉,隨便找個人就可以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八大家的名字?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弄清楚唐宋八大家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
  • 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張伯行與《唐宋八大家文鈔》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選本文化的產物,選本作為文學批評的一種獨特方式,體現了編選者的文學思想。上圖是明代茅坤編寫《唐宋八大家文鈔》書影,茅坤不僅對每篇文章都有評點,而且對八大家的文章分別有一個總評,這一體例也為清朝張伯行採用。
  • 為何「唐宋八大家」宋佔六家?
    「唐宋八大家」是對我國唐、宋兩代八個著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後的《八先生文集》,後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風,這在明中葉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 從文物展到文化展:讓「唐宋八大家」聚首瀋陽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引起文博界和公眾廣泛關注。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介紹展覽緣起時表示,遼寧省博物館有眾多唐宋以前的書畫珍品,但是專業鑑賞者並不多,而「唐宋八大家」則是無人不曉,由此想到圍繞「唐宋八大家」的生平故事、傳世文章甄選館藏書畫珍品,舉辦此一主題展。 「以往我們辦展覽大多是從藝術史的角度去梳理和整合館藏書法、繪畫作品和器物的。此次,我們緊扣時代脈搏,貼近人民生活,嘗試辦出讓普通大眾看得懂的展覽。」
  • 千古文心寫山河,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展覽走廊處的「唐宋八大家」生平簡表正因如此,此次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才更顯其膽識所在。好在這樣一場囊括三大主題、16個小單元,覆蓋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且牽涉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諸多門類文物的展覽,儘管展線很長、內容很多,卻並不令人感覺疲勞。
  • 2020寧夏公務員備考人文常識——唐宋八大家
    又是忙碌的一天,今天你學了多少呢?有什麼進步呢?每天時時進行反省,這樣每天都會有所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常識:唐宋八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複習。   「唐宋八大家」是我國文學歷史上著名的八大文豪,他們在我國文學史上都有哪些作品?具有哪些特色呢?今天就為同學們進行歸納總結。
  • 文物文獻同展:古籍解讀「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的同一天,「文道: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獻展」 在遼寧省圖書館開展。此展展出省圖書館(省古籍保護中心)收藏的「唐宋八大家」重要古籍和有代表性版本32部,用古籍解讀「唐宋八大家」的家國情懷,同時讓更多的觀眾了解省圖書館館藏國寶。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將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瑞鶴圖》與「唐宋八大家」的關係,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給出了二者的連接點:時間。《瑞鶴圖》成畫於1112年,這一年,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去世的年份。至此,「唐宋八大家」全都離開人世。「僅從在世時間來講,公元1112年意味著『唐宋八大家』時代的終結。」董寶厚說。
  • 曾鞏,唐宋八大家裡面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大宋 曾鞏 曾鞏,可謂「唐宋八大家」裡面最委屈的一個,如果不是高考語文考,估計沒人記得住他。 作為唐宋八大家裡面最容易因為漏掉而丟分的一個選項,即使被記住,他也只是個人名。
  • 首個「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終於來了,有哪些看點
    今日,遼博「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正式開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遼寧省博物館2020.12.02-2021.03.02從傳世精品的角度展示「唐宋八大家」的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這樣的主題文物展可是有史以來頭一個。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亮相瀋陽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12月2日,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115件。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12月4日,參觀者在觀看展出的文物。12月2日,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115件。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12月4日,一位參觀者在展廳裡參觀。
  • 帶你來看歷史上真正的唐宋八大家
    關注「歷史旋風車」 談古論今不迷路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我一直以為此八人是文採飛揚,閒情逸緻,撫琴飲酒的藝術家。可沒想到他們都是憂國憂民,位高權重,勾心鬥角的政治家。
  • 遼博年末大展掀起觀展熱潮: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唐宋八大家」來了!原來這些男神和咱遼寧有不解之緣
    說起唐宋八大家,無人不曉,但你知道八大男神,和咱遼寧的淵源嗎?先聽遼博小姐姐和你嘮嘮亮點↓↓再看嬸兒的同事,遼瀋晚報記者小姐姐和你娓娓講述「唐宋八大家的那些事兒」↓↓本次展覽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除了讓我們了解「唐宋八大家」的傳奇人生經歷和可貴的家國情懷,展覽中也一些我們所了解較少的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