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 十月初五街

2021-02-28 澳門駐京辦

十月初五街本來叫泗孟街,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革命起義成功,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國。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澳門人便把當時這條澳門最繁華的街道,命名為十月初五街。十月初五街區坊眾互助會理事長曾佐威在這條街上經營茶莊已有30多年歷史,雖未目睹街道發展的全過程,但曾聽祖輩的述說,加上親身經歷,介紹這百年老街的今昔,也夠資格了。

彈丸之地的澳門本來土地資源有限,今日近30平方公裡面積的土地,大部份靠填海得來,曾佐威說,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這裡所屬的北灣和淺灘陸續被填平,泗 碼頭才撤銷。至1910年10月5日,葡葡牙發生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並訂此日為國慶日,當時澳葡政府為示支持,將這當時澳門最長、最繁華街道之一的泗 街,依中國傳統曆法演繹命名為「十月初五日街」,今日,澳門一些老街坊仍會沿用泗 街舊名,一般簡稱為「十月初五街」,因為中國人的習慣叫法,幾月初幾不會加個「日」字。

水陸交通樞紐商貿中心

直到20世紀後半葉,新口岸區仍是一片菜田,中區內港一帶是澳門對外交通的樞紐,陸路客運有連貫珠三角的岐關車站(中山石岐至澳門關閘簡稱);水路客運交通則有港澳渡輪碼頭、穿梭珠三角之內河碼頭、貨運碼頭及漁船灣泊處,因而是澳門經濟活動中心。十月初五街因毗鄰碼頭、車站,加上街內早年有市集泗 市場、幾家大茶樓、海源娛樂場、七妙齋攤館、南京街市等,自早迄晚街內人流如織,是商貿黃金地段。那年代澳門海味享譽省港,內地、香港人來澳,海味是最好的手信,當時全條街逾百家商鋪,海味雜貨店為多,尤以南端最集中,可說是澳門最早的手信街。全盛時期,街道攤檔超過100個,售賣水果、衣物、洋雜百貨及飲食等。

全長僅600餘米的十月初五街,在輝煌年代曾有中銀、大豐、恒生、滙豐等7家銀行進駐(如今只餘3家)。銀行是「無寶不落」的行業,7家銀行在這做生意,可見這條街道及附近一帶經濟多活躍。另外,當時澳門4家最著名的傳統茶樓,其中3家(六國、冠男、得來)鼎立於此,由新馬路到康公廟不到100米之內(另一家遠來設在營地大街),再加上蘭香閣茶樓,繁華景象可以想見。

文物古蹟可望可即

「談到十月初五街文物古蹟,首推康公廟,它不但夠古,而且是我們坊眾的活動中心。不久前10多個坊會聯合向街坊派『無憂米』便是在康公廟前地舉行,最近又舉辦康公夜市。」曾佐威說,康公廟於十月初五街命名前已存在。相傳距今150多年前街道仍瀕海時,有一個康王木雕神像飄至擱於淺灘,為坊眾拾起建祠奉祀,直至清朝鹹豐年間(約1860年)由一位木業商人發起集資在原地建成現廟。此廟全稱是「康真君廟」,廟內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漢代之元帥李烈,因保國立大功,受封為康公。逾百年來,廟前街道之長條形麻石,經歷風雨洗刷,仍大致保存。澳門的石板路面,這一段是碩果僅存了。

曾佐威說,康公誕是區內盛事,過去每逢康公誕,除了神像遊街,坊眾聚餐,還在康公廟前地演出神功戲。前些年,康公廟前地有一座石砌戲臺,曾是「鋪票」(一種舊式彩票,今已不存)開彩之處,康公誕就上演粵劇。後來因為營地街市重建,這裡用作臨時街市,附近沒有適合場地,神功戲才告停辦。

位於十月初五街65號的德生按(典當鋪),與新馬路德成按及板障堂高陞按,同被列為受保護文物。德生按建於光緒初年,原業主是開平美國歸僑,由澳門土生工程師以中西合璧意念設計建造,採用鋼筋水泥結構,帶有明顯的葡萄牙建築風格,大門前是堅實的木趟櫳。押店其後數度易手,最後於1980年結業。現時鋪樓仍存,但重門深鎖,不知如何發落,更未如德成按那樣獲得活化,且將變身於上海世博會在世界各國遊客眼前亮相。同是「德」字號,命運卻是兩樣。

位處新馬路交界的六國茶樓,是當年澳門傳統茶樓的品牌。它始建於1913年,原稱得心茶樓,後易手改名六國茶樓,於1990年結業。茶樓的獨特中西建構特色被列為文物保護,可惜結業後失修倒塌,如今只見正面一堵厚墻,遮擋那頹垣敗瓦。曾佐威說,六國遺址閒置近20年,因已倒塌,再沒有保護價值,最近據聞有望重新發展。

幾經起伏韶華漸老

有道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十月初五街盛衰變化難免,百載以來,她幾經起伏。抗戰期間珠三角淪陷,澳門與內地交通一度斷絕,老街很多商鋪歇業或遷離。抗戰勝利後回復生氣,到上世紀60、70年代,受國際經濟不景氣影響,這條街道再陷低潮。70年代中至80年代,應該是十月初五街最輝煌燦爛的時期,隨著香港經濟起飛,內地改革開放,內港客貨運猛增,加上漁業興旺,把大量人流引入,十月初五街再放異彩。到90年代,港澳碼頭搬遷到外港,路環深水港貨運碼頭投入運作,漁業沒落,博彩船、娛樂場先後遷離結業等多方因素影響下,人流大減,百年老街再見蒼涼。

曾佐威說,十月初五街全盛時商號逾百家,如今繼續營業的只有88家,又以飲食業佔多數。而仍在原址經營的老字號則不足10家,當中有固守七、八十年的老字號;行業包括傳統茶莊、山貨店、燒臘店、藥材鋪、飲食店。這些店鋪多已延續至第2、3代。

特色美食全日供應

今日之十月初五街,最火的還是飲食業。過去連正門設於橫街之蘭香閣有四大茶樓,現在則以小店為主,由沙梨頭起至草堆街約200米的路段便有20家各樣食肆,包括傳統茶居、咖啡室、粥麵店、小菜館等等,當中多家是經營逾半世紀的祖業,還有一些開在橫街小巷的小店和街頭食檔。

在一處不起眼的巷口有個雲吞麵檔,立業逾90年,現時的經營者已是年過50的第3代。面檔所以屹立不倒,全賴數十年來「竹竿打面」的生招牌。

近街口的兩家燒味飯店,價錢便宜不在話下,難得其燒味是即燒即賣,自然好味。

年逾6旬的梁伯,是十月初五街老街坊。早年他由學徒做起,掌握製作包點之技,數十年來固守老街經營傳統咖啡室,自製出爐餅點、麵包,蛋撻、椰撻、老婆餅更是主打。在該店飲杯咖啡還會獲送一壺即泡普洱茶,何解中西合璧?梁伯稱,普洱茶原是自奉的,後因老街坊誇他泡的普洱好喝,他便請大家飲,久而久之便形成飲咖啡送普洱的特色。

除了傳統風味,老街亦有創意小吃。有一間茶餐廳,除一般飲料食品,還不斷在佐面的配料上創新。早年他獨家炮製的雞湯麵,現時在澳門已有許多同業仿效,而老闆仍傑作不斷。現時鎮店之寶有:天麻川芎魚雲米粉、醬骨面、鴨胸面等。

十月初五街食店風味小吃多不勝數,難得的是它們面對街坊,價錢實惠,而且全天候服務,專營晚市的凌晨兩三點才關門,接著就有早茶可喝了。想吃什麼?到十月初五街有許多選擇!

為了讓百年老街煥發青春,澳門特區政府、街區社團組織近年積極尋求多元發展,研究活化內港舊區的方法。作為十月初五街坊會領導人的曾佐威認為:為結合澳門發展成為休閒旅遊城市的路向,十月初五街可根據現時傳統風味小食較集中的特點打造為美食街。早前,坊眾組織已研究將一段街道改為步行街的可行性,剛剛又在康公廟前地和十六浦對面空地舉辦康公夜市,力促百年老街舊貌換新顏。期待在官民共同努力下,十月初五街早日重現光華。

相關焦點

  • 【澳門特色店·十月初五街特輯】逛百年老街,回味悠長歲月
    無條件免費跟進,量身定製計劃書:微信加Shellley 提供專業 一對一諮詢十月初五街是澳門一條逾百年歷史老街如今的十月初五街仍然商鋪林立,熱鬧非凡,它既古老又有著青春活力,看澳門的特色店,就從這裡出發吧!短片中介紹到的澳門特色店你又去過多少家呢?
  • 澳門傳統美食品牌 十月初五餅家
    澳門十月初五街,以前叫做泗孟街(葡文:Rua de Cinco de Outubro),風雨滄桑近一百年歷史,當年是澳門土特產一條街,街道兩旁店鋪林立,車水馬龍,餅味飄香。十月初五餅家秉承當年傳統古法工藝,精心烘焙出地道澳門餅食,重現了當年泗孟街的縷縷餅香!
  • 街街有特色之十月初五街吃喝「街拍」指南
    今日小編當嚮導,以澳門特區政府「特色店計劃」首階段推介的十月初五日街為目的地,帶大家進行一日深度遊,感受本地街區的歷史文化 提起此街,可能有人會聯想到電視劇集《十月初五的月光》。其實,十月初五日街原稱泗街(音:試鯭街)是在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後才以日期命名。
  • 澳門最有味道的老街,名叫「十月初五」,百年老店匯集遊客卻很少
    這裡就是「十月初五」街。十月初五街,原本是叫泗孟街,位於澳門半島的西部,因附近填海被拆掉的泗孟碼頭而得名。早在1970年代或更早的時候,這裡所處的內港是澳門對外海上交通的樞紐,往來內地和香港的客貨運船隻都集中在這裡,同時也是漁船灣泊之地。因此,這裡在50年前是全澳門最繁華的地方,曾見證了內港最好的光景。
  • 懷舊與回味——十月初五街的老澳門側影(高清組圖)
    原標題:懷舊與回味——十月初五街的老澳門側影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黃曉東、韋愛民):「大龍鳳」在粵語中是大場面的意思。在十月初五街,就真的有「大龍鳳」,那就是一間經營了七十多年的大龍鳳茶樓。九十年代,小販消失了,舞廳也倒閉了,十月初五街歸於平靜,「大龍鳳」茶樓的第二代接班人陳小姐就開始把茶樓慢慢轉型為粵劇曲藝茶座,漸漸吸引粵曲愛好者駐場,也成為了澳門獨一無二的現場伴奏粵劇曲藝茶座。茶座從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五位樂師和一班伴唱組成的班底,從國讎家恨到恩怨纏綿的粵劇名曲,讓演唱的票友、樂師都已忘我,就連座上客也融入其中。
  • 活力澳門推廣周,十月初五餅家邀您品味澳門
    但在老澳門的印象裡,首先想起的卻是十月初五日街。多年前,曾有一部熱播電視劇《十月初五的月光》,初哥哥和祝君好的愛情溫暖了一代人。劇名「十月初五」所指即是與澳門內港碼頭相鄰的一條逾百年歷史的老街,昔日繁華昌盛,茶樓林立,餅味飄香,承載著一代又一代的澳門人成長的記憶。
  • 「活力澳門推廣周」——特色澳門美食,十月初五約你來嘗
    「活力澳門推廣周」——特色澳門美食,十月初五約你來嘗 2015年4月10日     4月10日,長沙市民翹首以待的「活力澳門」巡迴展銷會終於來到長沙站啦!
  • 澳門十月初五街一舊樓外牆倒塌無人受傷
    澳門十月初五街一舊樓外牆倒塌無人受傷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3月15日09:08   澳門十月初五街一幢舊樓外牆
  • 閒逛老店林立的澳門十月初五老街,菜市場的菜價有些出乎意料
    對澳門有過深度遊的朋友應該知道,澳門有條名字非常特別的街道,名為十月初五街,這是一條在澳門極為有名的商業老街,百多年前原屬北灣與淺灣,航道曲折,後來經填海成為陸地,才將航道拉直,並於岸邊築建客輪碼頭,而碼頭多是辦公室、售票處集於一體,每遇客貨運緊張,都會顯得非常擠迫。
  • 十月初五的月光好看嗎 永不遺忘的舊時光
    十月初五的月光好看嗎 永不遺忘的舊時光時間:2016-05-09 20:30   來源:豆瓣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十月初五街是澳門曾經繁華一時的街道,後來沒落。十月初五是什麼日子呢?
  • 本地人都會去的澳門茶餐廳,就藏在十月初五街裡!
    不妨試試放棄繁華熱鬧的旅遊景點,來到初哥哥和君好曾經走過的那一條熟悉的路——十月初五街。老一輩的記憶中,這裡曾經人聲鼎沸,川流不息,一牆之隔的繁華勝地,搜羅君想和你一起穿梭老時光。地址:新馬路十月初五街85-85號A地下營業時間:6:30am~17:45pm電話:2892-2267眾多百年老店的街道上,李家菜傳承了祖輩的傳統手藝,獲獎無數更獲得四方食客的青睞。
  • 澳門有三個叫「十月初五」的地方,都是超棒的打卡地,別弄混了哦
    都說澳門不大,可是就在這不大的地方卻有三個地方叫著一樣的名字,分別是「十月初五日街」、「十月初五日巷」以及「十月初五馬路」,如果不知道的話還真是容易弄混呢。 想要分清這兩條街道,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澳門。
  • "炮灰"電影收4千萬票房 《十月初五》掘金之路
    精準宣發模式 直擊目標受眾群《十月初五的月光》是愛奇藝影業跟China3D達成戰略合作之後,上映的第一部電影,影片改編自15年前紅遍華人區的電視劇《澳門街》,直到現在,《澳門街》仍是TVB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儘管如此,接到這個項目時,劉菲心情仍舊十分矛盾。
  • 澳門百年老街,藏著很多百年老店,曾經繁華如今熱鬧不再
    這條老街名為十月初五日街,簡稱十月初五街,位於澳門路環島西部,又稱泗孟街,因為這裡曾經有個碼頭叫泗孟碼頭,據說十月初五街以前是海灣淺灘,後來填海變成內陸街道。
  • 「十月初五餅家」邀你品味澳門
    「十月初五餅家」邀你品味澳門 2015年4月15日     4月10日至12日,為期3天的「活力澳門推廣周」在長沙會展中心完美落幕,各式澳葡美食,諸如葡式蛋撻、澳式奶茶、豬扒包、杏仁餅、豬肉乾等深受長沙市民的喜愛。
  • 想當年|《十月初五的月光》:往事知多少
    首播於千禧年的TVB劇集《十月初五的月光》,於港劇迷是不可磨滅的回憶。它所散播的影響力是潤物細無聲的,因為它缺少一般港劇所具有的爭議性話題,所以很難在坊間引發熱議。很難說這部劇集有什麼鮮明的特色,它所擁有的,大部分的港劇都有——街坊之間的家長裡短、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並且因為故事放到了地域比香港更加狹窄的澳門,讓TVB慣常的「舞池敘事」變得更為合情合理。
  • 萬裡長城、十月初五都是路名?千奇百怪的街巷,一部澳門活歷史
    萬裡長城路牌「十月初五馬路」就很有名了,曾經有部電視劇就叫《十月初五的月光》,有名的一間杏仁餅店也叫「十月初五」。這條街現在和它的名字一樣,有種時光停留的感覺,但它曾是澳門最繁華的地方,很多行業從這裡興起。街名起源於1910年,葡萄牙革命成功,推倒帝制,建立共和,那天剛好是中國舊曆10月5日,為了紀念,就把這條澳街叫做了「十月初五馬路」。
  • 傳TVB將翻拍《十月初五的月光》 網民質疑經典難以超越
    日前傳出TVB落實翻拍2000年神劇《十月初五的月光》,並由上位小花何依婷接捧佘詩曼出演女主角祝君好。 男女主角定檔胡鴻鈞何依婷 《十月初五的月光》於2000年播出時大受歡迎,並在2015年推出電影版續集。20年後的今天,TVB將翻拍經典。
  • 《十月初五》首映 佘詩曼贊張智霖15年帥氣不改
    11月20日全國上映的「2015初冬最暖心治癒的愛情」電影《十月初五的月光》在京舉行首映禮,主演張智霖、佘詩曼、薛家燕精彩亮相,在「農曆十月初五」這個特殊紀念日,為電影上映造勢打氣。該片由葉念琛執導,張智霖、陳喬恩、佘詩曼、薛家燕等主演,是香港TVB十五年來最受歡迎電視劇《澳門街》(又名《十月初五的月光》)的首部大銀幕「重逢」之作。張智霖、佘詩曼首映禮大吐淚點,經典的「手語傳情」也再掀CP粉模仿熱潮。
  • 20年前,偶像劇鼻祖《十月初五的月光》為什麼成為TVB收視冠軍?
    它是一部沒有任何大腕出演,製作成本低,平平無奇的20集連續劇——《十月初五的月光》(澳門街)。為什麼?原因有3:1、師奶們喜歡澳門,沒事會過海去玩2把。2、金融風暴過後,大家情感都很脆弱,希望借一部電視劇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