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深圳】12月23日報導(文/鍾鍾)
12月23日,翼卡車聯網行車SOS安全智能服務平臺正式發布,本次發布會在佛山三水舉行,主題為「守護每一次行車安全」,匯聚了前裝車廠、保險行業、後裝品牌等行業合作夥伴700餘人。
千萬級車主生命守護中心,完善網聯汽車體系
隨著社會發展,汽車作為從A點到B點的載體,人們對汽車越發依賴,並衍生了多樣需求:安全、高效,愉悅。回歸到汽車本質,安全一直是嚴峻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表明,每年全世界超過125萬人因交通事故失去生命,還有2000萬至5000萬人受到非致命傷害。2016年,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實際死亡人數超過9萬人,因救援不及時導致死亡4472人,重傷8809人。
面對這樣的交通現狀,翼卡把著重點放在了行車安全服務上,打造的行車SOS安全智能服務平臺,是千萬級車主生命守護中心,為車主提供終生免費的主動可視化生命救援服務。
發布會現場,行車SOS安全智能服務平臺正式啟動,創始人殷建紅說:「根據目前行車安全的趨勢,翼卡總結出一種新形態的安全體系,稱之為數智聯快援體系。數,是指大數據應用;智,是指智能,使用新技術以提升效率;聯,是指聯網,基於互聯通訊框架內實現我們的服務;快援,是指救援反應迅速及時。數智聯快援體系包含可感知的行車環境、可評估的駕駛行為、及時專業人性化的救援服務三個部分。」網聯汽車時代下,基於車體之外的行車安全服務體系持續發展,翼卡數智聯快援體系或成為網聯汽車體系的有效補充。
創始人殷建紅
突破產品壁壘 形成服務閉環
翼卡首席產品官陸龍作為一個產品人,對產品有不同思考,行車時什麼情況最不安全?他給出的答案是事故發生後。陸龍說:「行車SOS安全服務是應對最不安全而生的,傳統救援依靠車主自己呼救,行車SOS安全服務則通過傳感器預判,實現後臺自動識別、自動救援。並從事故發生瞬間到救援結束,真人客服全程陪伴,通過多路視頻的接入現場指導車主自救互救,安撫車主情緒,同時通知緊急聯繫人,防止二次傷害。」
筆者在現場了解到,行車SOS安全服務從立項到研發,翼卡耗時18個月,嘗試了28種設計方案,分析了多種應用場景,技術克服了智能+人工防誤報、視頻識別等障礙,形成了事故的五級智能分級與急速救援,再加上整合了多方救援資源及人工服務的完善,最終形成了行車安全服務閉環。
從2014年開始,歐盟、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都在強制推行物聯網條件下的緊急救援E-Call,而在國內,翼卡行車SOS安全服務是該領域的首創,有效彌補了行業空白,翼卡作為一家擁有400萬+車主的行車安全服務大數據運營商,專注於守護每一次行車安全,行車SOS安全智能服務平臺發布是翼卡安全服務能力的體現,也意味著翼卡在汽車安全智能服務領域的布局。
多方努力 共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在車聯網領域融合與創新
中國聯通物聯網業務部總經理陳曉天也出席到了發布會現場,他表示,在車聯網領域,基於人工智慧的車聯網技術將大幅提升人車交互體驗和安全駕駛水平。這一方面是因為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手勢識別等技術逐漸成熟,人車交互的方式日趨多元化和智能化,人車交互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不斷增高,用戶畫像技術的運用將幫助企業實現內容的精準推送,提升車主和乘客的駕乘感受;另一方面,依靠智能傳感器、圖像識別技術和高精度的定位技術,賦予汽車更好的環境感知能力和情景分析能力,汽車通過V2V、V2I、V2P等技術辨識汽車、行人和道路基礎設施,並根據路況做出實時反應,預測事故概率,提高行車安全性。
中國聯通物聯網業務部總經理陳曉天
陳曉天最後表示,中國聯通也將和包括翼卡車聯網在內的產業鏈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推動行業資源的整合,促進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在車聯網領域的融合創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則表示,汽車智能網聯技術在減少交通事故、緩解交通擁堵、提高道路及車輛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巨大潛能,其未來發展態勢已十分明確,如何解決日益凸顯的便捷性與安全性之間的矛盾是智能網聯技術發展需要面臨的問題,而翼卡車聯網從成立至今,已經整合了1020家醫療網絡、160多名資深全科醫生、5家救援服務機構、5個城市六合一綜合接入平臺等各方面救援資源,可以說很好的實踐和完善了網聯汽車安全體系。